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加强规范化建设

加强规范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2-06-08 17:30: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强规范化建设,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加强规范化建设

2022加强规范化建设6篇

第1篇: 2022加强规范化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推进机关规范化建设

2005年***成立以来,全面推进机关规范化建设,狠抓机关软硬件建设,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改善机关面貌,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了市政部门的良好形象,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完善考核制度,激发内在动力

为完成全局各项工作目标,我们注重科学地运用目标管理考核机制,让每名干部职工在适当的工作压力下工作,强化工作责任心,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在个人考核中实行“四三三”制,即个人平实工作业绩占考核成绩40%,领导评议占考核成绩的30%,干部职工评议占考核成绩的30%。同时实行“五不让”制度,即不让上级交办的事项在我这里延误、不让上情下达的渠道在我这里堵塞、不让工作失误在我这里发生、不让外来群众在我这里受冷落、不让市政形象在我这里受到损害。

在具体实施中注重工作落实。首先,科学制定目标。每年年初,根据上级工作部署,制定全局的总目标。然后按照股室担负的职责、人员素质能力等情况,将总目标分解到各股室,再由股室细化分解到个人。其次,制定《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将目标分为工作纪律部分和业务部分两大类,按照科学标准转化为相应的分值,实行量化考核。第三,落实一岗双责,实行“三定”,即定目标、定责任、定效果。从局领导、股室负责人直至每一名普通干部职工,层层签订责任状,坚持月讲评、季汇总、半年考核等跟踪制度,从目标的制定到任务的分解,直至责任考核,环环紧扣,环环相联。

二、建立健全工程内控制度,保证工程质量

区***是政府为居民提供市政公共服务的部门,一行一动都要动用大量资金。在工程建设中如何加强工程项目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建设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工程运行是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我局在工程内控制度方面,经过几年的摸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首先,规范工程项目立项。由职能股室根据实际写出报告,由局综合计划股审核,报局长审定后,予以上报。零星维修工程项目,由职能股室填写申请单,综合计划股和督查室现场核查后提出审查意见,经局长批准后实施。任何股室和个人未经立项不得擅自安排工程项目。

其次,严格实行工程招投标制。综合计划股负责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工程项目勘察、测绘及施工图设计、图纸会审等工作由综合计划股负责组织实施,职能股室配合。根据政府采购要求,5万元以上工程项目报政府采购办,采用竞争性谈判或公开招标等形式确定中标单位。5万元以下工程项目由本局自行组织招标确定中标单位。无需招标的零星工程项目由综合计划股会同相关股室根据工程要求对施工队伍进行考察,报局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三,严格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施工前由施工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报综合计划股审批后,方可实施。重点工程由局成立专门建设班子负责管理,其它项目均由综合计划股按照局里的要求组织管理。对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力造成质量隐患,或施工单位弄虚作假,管理人员未及时纠正者,一经查实,追究管理当事人行政责任、经济责任直至法律责任。

第四,工程项目验收从严要求。政府立项工程的竣工验收,由综合计划股牵头,根据政府有关规定组织验收。本局安排的零星工程验收由综合计划股根据计划安排组织督查室及职能科室验收。原则上所有零星工程的验收要随报随验,涉及比较复杂或有隐蔽工程的零星工程,综合计划股及时跟踪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三、严格落实市政设施监督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市政管护质量

***负责河口城区公共设施的管养维护工作,主要包括道路保洁、绿地管护、路灯管理、道路维护、城区排水等五大项。为进一步强化对河口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管护工作的监督管理,严格管养施工标准,严肃工作纪律,确保各项管理办法和管养施工承包合同的落实,促进管理、养护、施工质量的全面提高,我局制定了《河口区市政设施管养督查考核办法》、《市政设施定期巡查制度》以及各项市政设施管养办法,通过各项制度的落实全面提高市政管护质量。

一是建立市政设施管养督查考核办法。严格对业务职能股室处的督查考核,一查工作有无计划。业务职能股室处的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是否及时制定并严格实施,工作计划是否及时抄报总督查室。二查业务职能股室处的日常工作,有无因管理不力、工作落实不到位受到督办,已受到督办的事项是否改进。三查问题是否及时整改,对职责范围内存在的管养施工方面的问题及有关企业受到督办的事项,是否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并在规定期限内按照标准和要求督促整改完毕。

二是建立市政设施定期巡查制度。组织人员每天对市政设施进行定期巡查,重点对卫生保洁、垃圾清运、绿地卫生、市政设施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属于管护企业管养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各项管养管理办法责令其限期整改,属于我局直接管理的项目要及时安排整改。

在加强制度建设工作提高机关规范化建设工作中,我们的做法还比较粗浅,与先进单位相比还很不成熟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工作,开拓创新,把机关规范化建设再推向一个新台阶。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第2篇: 2022加强规范化建设

如何加强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有效提升政法部门公信力

我国接触律师管理制度和机制的时间并不算长,而且其理论除了基本的律师管理理论知识之外,还包括了大量的政治、行政服务、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推行有关律师管理和条例的时候如果不对其进行深入地了解,是无法顺利推行的。且综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律师管理制度和机制的理论发展还不够成熟,取得的有效成绩较少,大部分还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

虽然我国颁布了各种各样的律师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但是真正有关律师管理制度和机制的法律法规可以说几乎为零,即使有,国家的执法力度也是完全不够的,这大大减少了对实行律师管理制度和机制的积极性。而且我国律师管理行业虽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关于律师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制度和准则,但仍然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同时由于相关法律的不健全,使得惩罚制度与措施不健全,没有惩罚,自然有恃无恐。立法的不健全,导致的就是管理与利益的冲突。

我国目前的律师管理监督主要是依靠国家的职能部门,而社会群众以及媒体等对律师不良职业道德的问题虽然可以监督并进行曝光,但由于没有一定的处罚权,那么律师也就并不在乎他们的监督,并不以此为戒,由此很难完成律师管理工作,会产生很多的“漏网之鱼”,这使得律师管理制度和机制得不到很有效的推行,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律师管理制度和机制主要是监督和反映律师管理公司对律师管理资源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使得社会对律师的行为进行监督时不能有理可循地进行,相比之下,律师事务所的可操作空间比较大,导致律师管理缺少社会舆论压力,也影响了律师管理制度和机制的质量。

我国律师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基本理论虽已成型,但这些成果大部分还是局限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而在实用性理论方面仍然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因此为了让律师管理制度和机制在我国得到更好的应用,应加强对实践性理论的研究力度,即如何进行实际操作,尤其是在律师管理制度和机制的技术方式和管理运作方面要重点研究,这便要求我们司法部行政服务科对于律师的管理需要进一步深化。

我国自律师制度恢复以来,对律师一直实行的是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不少人已经习惯了这种管理模式,认为司法行政机关有自上而下的律师管理机构,有丰富的律师管理经验,因此,没有必要改变现行律师的管理体制。作为行政服务科的一员,我深刻认识到由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转变到律师协会的行业管理。这不是简单的管理权限的转移,而是具有更深刻更长远的意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行政服务科的基本职责之一,通过执法规范化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对上级要求的工作合规的完成,不断提高我们的平常工作要求,然后为提高我们司法局的威信公众力奠定基础。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所在的部门是司法局,在行政服务科工作。我们的工作就是对律师的行为进行规范监督,促进其工作进行。在一天中,我们会接到一些关于投诉律师的电话,在这个过程中。当我们接到电话后,就应该准确的记录好投诉者的电话信息;
耐心的听取他们的诉求,给他们合理的分析,以及给其做好司法建议等。除了电话投诉,我们还会接到信件投诉,其中对信件中的投诉内容进行认真记录,有时尽心必要的信件回寄。这些工作中的日常,我们在工作中就应该时刻记住自己司法人员的责任义务,尽心尽力的帮助他们。树立“执法为民”的正确执法观,这也是我们执法人员必须拥有的执法理念。我们执法人员必须保持执法思想的一致性,反省我们在日常行为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改进自身的执法理念和行为。这样从行动和思想上促进司法规范化建设,才能体提升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由于我们监督管理的是律师,是一群有高素质的职业从业者。对律师的监督管理,一方面必须遵循法律法规,一方面我们行政服务科也需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对律师的职业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了解,对被投诉的律师通过正规合法的途径进行调查了解。通过和其他部门的通力合作,认真核对每一个投诉者所投诉的律师情况。尽可能的做到,对投诉者的详细回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行政服务科应该明白我们“为谁执法”,从心底重视我们工作的内容的重要性。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才能够从根本上体现我们“执法为民”的宗旨。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需要对律师中的任何犯罪违法行为进行违法必究,不冤枉任何一个律师,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律师的犯罪违法行为。这样才能体现我们只发部门执法的公平性。作为执法部门中的行政服务科,就应该对执法的过程进行正确执法,明确我们执法的对象和执法规则,通过公正的执法行为为人民群众服务。

律师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实践若想要规范地进行,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积极配合。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律师管理保护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在一定时间内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其中的部分法律都已是多年前颁布的,与我国现在的国情不符,减弱了法律的效力,无法更好地对律师的管理进行保障,所以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这些律师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还有《律师管理法》予以修订,加入律师管理制度和机制的相关理论和奖惩措施等,使其适应当前的社会实际情况,同时也要加大执法力度,毕竟有了法律没有人执法,法律就是形同虚设,而且我国关于律师管理保护的执法人员实在是太少了,根本无法管理整个社会的情况,所以国家要多增加一些职能执法人员,以此让这些法律法规真正地让律师管理公司和民众了解。

推行律师管理制度和机制单靠几个人,几个组织或者几个律师事务所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这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所以我国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做好律师管理制度和机制的普及工作及律师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培训工作,让各大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律师管理制度和机制的运营体系原理及应用方法。在这个前提下,提高各大律师事务所的经济效益,使得律师的行为能够合法合规的进行。以此提高各大律师事务所对实行律师管理制度和机制的积极性,进而通过各大律师事务所实行律师管理制度和机制,提升社会整体的律师管理效益和行政管理效益。

总之,作为行政服务科,管理监督着律师的工作行为,接受律师的对其投诉。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加强执法司法法规的建设应该做到对群众的投诉上心,对投诉内容的审核的进行调查。在工作中,做到遵守法律法规,切不断自身工作的业务水平。一方面,工作认真、合规,一方面不断提升资水平,这样才能切实的加强如何加强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有效提升政法部门公信力。

第3篇: 2022加强规范化建设

切实加强乡镇党校规范化建设

作者:赵光辉

作者机构:吉林省公主岭市委

来源:组织人事学研究

年:2010

卷:000

期:004

页码:P.33-34

页数:2

中图分类:D267.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乡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校规;党员干部教育;基层党员干部;基层党校;社会科学发展;公主岭市

摘要:目前,吉林省公主岭市已组建了24个乡镇党校,这是公主岭市委根据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手段的一大创新。乡镇党校成立以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普遍接受了系统的教育培训,培养了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起到了基层党校主阵地作用。

第4篇: 2022加强规范化建设

加强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杨绍斌

【期刊名称】《《青年时代》》

【年(卷),期】2019(000)030

【摘要】基层党支部是党建工作的基础,要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必须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从组织系统化、措施具体化、权责明晰化、考核定量化等方面,探索加强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有效途径,确保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实效性.本文以规范化建设为切入点,结合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有关情况,对加强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进行了相关思考.

【总页数】2页(49-50)

【关键词】基层党支部; 规范化建设; 现实意义; 有效途径

【作者】杨绍斌

【作者单位】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 4011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

【相关文献】

1.对做好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思考——以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工作为例 [J], 付李燕

2.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加强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J], 张继革

3.围绕生产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生产——龙烟矿山分公司党委加强基层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 [J], 赵彦

4.加强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J], 殷建春

5.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组织力 [J], 李栋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第5篇: 2022加强规范化建设

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作法

为进一步规范司法所各项工作,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充分发挥司法所在建设“平安仙境”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司法部、省司法厅及**市司法局的有关指示精神,**市采取得力措施,从司法所硬件、软件建设方面实现了六个规范化,有力推进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步伐。具体作法是:三是教育培训规范化。建立健全了以基本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制度,制定了司法行政干警五年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每年司法所长参加烟台市局培训,司法所的其它工作人员由**市司法局负责轮训,内容包括素质教育、法律知识、业务技能等内容。今年以来,先后安排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参加计算机、常用法律法规等业务培训36人次,培训率达100%,使队伍的知识结构得到很大的改善。五是工作程序规范化。为了克服司法所工作的随意性,进一步规范工作行为,根据基层工作特点,还制定《司法所工作程序》,具体包括矛盾纠纷排查程序、司法调解中心调解程序、镇(街)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程序、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程序和司法所报表程序等,统一印发至各所,对司法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进行了可操作性、流程式的要求和规定,有力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开展的规范有序。

六是记录卷宗规范化。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基层司法行政业务工作各项记录及卷宗的规定〉的通知》,对涉及镇(街)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调解中心、刑释解教、“12348”专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有关薄册卷宗做出了明确规定,即记录什么内容,建立什么卷宗,怎么记录等。要求各项记录及卷宗要前后衔接、环环相扣,既要将案件的主要事实记清,又要将处理意见、过程、结果记录在案,使司法所档案卷宗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围绕科教兴区,发挥部门作用 根据区委办2005年1月13日“关于研究如何落实科教兴区战略措施”通知要求,我委结合2004年初以来为制定《奉贤2005-2007年科技兴区推进计划》所展开工作及近年来科技工作基本情况、做法及工作设想、建议在此作一汇报: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确立了科学发展的产业导向和“四、六、七”产业布局。我委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积极营造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科技创新体系。2001年以来我区企业共获国家级、市级创新资金支持为8632万元,企业销售收入达4.49亿元,创造利润1亿,上缴税收4789万元。2001年实施区创新计划以来,资助项目79个,资助经费796万元,企业销售收入达8.15亿元,创造利润1.16亿,上缴税收5329万元。科技创新的层次和质量都有了相当提高,催生了包括神力科技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洁申实业的“生物质能提取燃料乙醇” 国家863项目,都华实业的“pt系列厚膜铂电阻”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高精尖项目。2004年,在创新基金项目工作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及市种子资金项目分别获得立项5项和7项,包括黛龙生物等5家企业共获330万元国家创新资金资助,是前4年资助总额的1.5倍。2004年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2项,累计经认定的共达92项。预计总投资118612.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7699.8万元,3年后预计销售额可达414891.4万元,净利润77448.46万元,实现税收35047.16万元。申报市级农医科技攻关项目6项,其中列入重大攻关项目1项,获得资助资金50万元,列入一般攻关项目3项,获得资助资金21万元;
建立1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获得资助资金20万元;
申报西部地区科技合作项目4项,其中两项获得资助资金13万元;
列入市“中药饮片标准化”研究项目3项,获得资助经费40万元;
落实区级科技发展基金项目53项,提供资助经费72.5万元。我区科技企业积极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最新成果,推进技术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和一些诸如输配电和精细化工特色产业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和产品群。2004年底,全区被认定的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49家和38家,在奉注册的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到2403家,科技企业的队伍和实力都不断扩容壮大。企业自主创新、专利意识不断增强。2004年全区专利申请量65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2件,专利授权量276件,历年来累计专利授权量1235件。通过几年来的技术创新工作,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逐年上升,发展较快,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效地改变了奉贤工业的产品和产业结构。已成为奉贤经济持续发展的新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日益扩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03年61亿发展到2004年80.5亿,比上年增长33.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7.6%。平均每家企业年产值1.13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不断加强。2004年被认定的49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占92.8%,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总收入77.4%;
获得国家、市级各类科技项目和资助占总数的67%。——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集聚优势凸现。高新技术产业就业人数37750人,其中大专以上的科技人员为8569人,占员工总人数的22.7%。——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投入逐年提高。从2003年科技投入平均占总收入的3.02%发展到2004年平均占总收入的5.06%,职工人均创造年产值21.3万元。二、基本做法:(一)认真调研,精心制定奉贤区科技发展推进计划。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地区科技跨越式发展,全面实施奉贤科教兴区战略,围绕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科教兴市”战略的要求,以市科委科技创新“登山行动计划”为指南,根据我区科技进步态势,结合我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需要及今后一段时期重点目标,去年年初,我们组织各科室负责同志及骨干成立了“科技兴区”推进计划课题组,根据区产业版块划分,到各镇和经济开发区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和部分民营科技企业召开了14次科技工作座谈会,征求意见,采纳建议,确定了基本框架。同时,我们到松江、嘉定等兄弟区县科委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科技工作的有益措施及办法,就科技工作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此外,我们专门邀请了起草上海市“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的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专家,对“推进计划”进行审阅,方案的总体框架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并吸收了他们宝贵的意见。最后,我们还就“推进计划”的具体内容,到市科委相关主管部门征求建议,得到了他们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计划内容。2004年9月专门召开了以“推进计划”为主题的“奉贤区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了市、区两级的近50多名专家和职能部门的领导,对该计划进行讨论并作修改。于今年1月初,经区政府批转下发,并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启动。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制定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二)加强管理,努力创造高新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突出重点、培育特色的原则,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科技政策,了解掌握科技政策的贯彻情况;
积极认真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使一批科技企业获得技术创新资金(基金)的资助,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成果转化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促进科技企业产业化。建立项目的预申报制,发挥各级科技干部的积极性,挖掘项目源,通过专家评审,纪监、审计、财政等部门监督,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逐步减少主观随意性,提高科学性。同时,根据我区的产业定位,对项目做到分类指导,跟踪管理,有计划的采取“储存一批,培育一批,推荐一批,实施一批”的工作方法,提高了项目的质量和立项率。(三)健全体系,积极建立科技创新的各类服务平台。科技政策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软件建设,也深受政府部门的重视。几年来不断出台了吸引投资和扶持实地型、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若干意见》、《关于加快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奉贤县科技创新计划的意见》、《关于加强奉贤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奉贤区工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意见》并批转了《奉贤区2005-2007科技兴区推进计划》。通过几年努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的创新机制初步形成。在我区已经确立的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制度和区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制度等基础上,2001年,我们又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专利试点企业工作制度。现有13家企业被市知识产权局命名为上海市专利试点企业或培育专利试点企业。2002年,我区又成立了全市范围唯一的现代农业科技专业孵化器,即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融创业、成果转化、政策扶持于一体,至今已吸收120家不同类型的科技企业注册登记。两年来,共为国家创造税收达2亿多元。2003年,我们又在全市率先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通过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构筑一条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便捷通道,方便专利的检索,组织举办专利、新技术等的发布推介和对接活动,形成专利技术与产业化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同年成立了奉贤区科技企业联合会、奉贤区科技专家联谊会,加强了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专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多渠道沟通联系,为会员企业提供了多方位的服务。目前, 经市科委批准,将在庄行工业区内建立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筹备工作已经基本落实,签约在即。三、主要设想:(一)着眼于奉贤区科技发展推进计划的落实。要在今后的数年里(到2007年),按照科教兴市总体战略要求,以实施促进科技推进计划为总体目标,上下联动,努力把各项科技任务落实到位,确立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推进科技兴区推进计划。按照“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构建具有我区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二)着眼于先导产业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的实施。针对当前具有优势或有前瞻性的技术和科学领域,集中目标,设立若干个对奉贤产业和基础科学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攻关项目,鼓励和帮助有实力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加大投入,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奉贤产业结构的调整,着力提高奉贤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的能力。并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加强和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三)着眼于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鼓励和帮助骨干企业形成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建立重点实验室,逐步形成若干家创新投入高、创新能力强、自主知识产权多的领军企业,打造若干个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极具影响的品牌产品,以此带动奉贤企业的技术创新。(四)着眼于创新科技服务手段的完善。针对不同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地扶持。与有关部门紧密合作,通过相关资源共享,及时跟踪、了解新办科技企业动态,建立科技企业联系卡和服务手册机制。对新办科技企业加强培训,形成制度化,邀请财政、税务、人事、劳动等部门共同为新办科技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对成长阶段企业做好政策兑现工作,使政府的产业扶持资金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
对成熟发展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科技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发挥其在整个行业乃至整个产业中的领头羊作用。(五)着眼于科技创新的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的建立。积极探索适应奉贤实际的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支持社会各方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年内与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建立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奉贤)基地;促成华东理工大学在奉建立产业化基地;加大农科院等四家合作的奉贤现代农业孵化器的建设力度。同时,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以科学试验、技术创新、发展特色农业为宗旨,重点扶持种源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年内,根据我区农业特色,建立花卉瓜果、水产养殖、特种水果和水稻种植四大基地和食用菌生产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辐射效应,逐步促进农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树立我区品牌农产品。(六)着眼于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的发挥。完善奉贤科技网站功能,在开设科技信息、科技企业网上办事与服务功能基础上,进一步为创业者和科技企业提供区域内优质科技资源的展示和链接平台。进一步拓展平台功能,完善运行机制,整合科技成果信息库、专家人才库、高新技术项目库等各方资源,增加互动交流平台,扩大平台覆盖率。(七)着眼于“奉贤区知识产权推进计划”的制订。

全面贯彻知识产权战略,制订实施我区2005年至2018年“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研究具有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情况,掌握信息动态,把握工作重心,使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教兴区”战略的总体部署相适应。确立企业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有序推进专利试点、示范管理企业,示范教育特色学校工作。积极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工作的目标和策略,促使企业走上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之路,努力提升我区专利申请的质量。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发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作用,增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能动性,形成整体合力。组织举办专利、新技术等的发布推介和对接活动,形成专利技术与产业化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使专利技术真正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四、几点建议:
(一)建立推进“科教兴区”的组织协调机制。目前,干部中对科教兴区的战略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对科教兴区战略地位的认识还不够,投资推动、消耗资源发展经济的思维方式未根本扭转。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还需加强宣传和教育。科技进步的领导体系未能整合,在曾经的县高新技术产业领导小组淡出后,尚未有建立促进科技工作的领导协调小组,基层的科技工作网络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大科技”的工作氛围,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科技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建议建立“科教兴区”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制定我区“科教兴区”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协调“科教兴区”计划贯彻中的各类问题。(二)建立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机制。结合奉贤的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创新各方面的领军人物。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一流的创新环境和平台,使他们愿意和能够为奉贤的科技创新发挥才能,体现价值。建议在区人才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落实资金,明确政策,以项目为牵引,面向国际国内,选拔、支持、引进若干名科技将帅人才、重量级的科技企业家和创业家。(三)加大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整体投入。目前,政府对科技投入的力度正在努力加大,但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进度不相适应。区、镇两级财政用于科技(科普)的投入还不足,达不到国家科技部对此的相关要求。以2000-2003年4年中区级科技三项费用支出为例,占当年实现gdp的比重较低,说明财政对于科技的投入是不足的。造成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缺位的领域较多,主要是科技中介、企业孵化、成果转化和公共技术服务等领域的平台建设滞后。从而影响科技企业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提高。部分企业经营规模小,无能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议政府加大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整体投入,尤其是加大对实验室、科技孵化器、科技园、科技示范基地的引导性投入.鼓励吸引社会各方对科技服务平台的投入。(四)建立多元化的科技产业化的风险投资机制。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连续补充,但目前科技企业、科技项目进展普遍遭遇资金筹措困难,金融机构对高科技产品的信任度不足,规避风险,造成科技融资难的问题,即使能获得一定外部资金,也存在份额少、环节多、周期慢等问题,困扰和制约了科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议建立各方合作的多元化风险投资的体系,鼓励风险投资家与创业家合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风险资金和开展资本运作。  上海市奉贤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二〇〇五年二月三日 推行“一窗”服务  构建“三全”体系     “一窗式”是以办税服务厅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调整窗口功能为手段,以优化征管流程为目标的管理模式,使纳税人在一个窗口办理所有涉税事宜,力求实现服务与管理达到最佳组合,质量与效率得到最大提高,使之形成办税无障碍,管理无漏洞,服务无死角,资源无浪费的理想格局。然而,在“一窗式”推行以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纳税人办税不方便,容易引发征纳双方冲突,纳税人在办理多项涉税事宜时,往往需要在办税服务厅多个窗口往返办理,因苦于来回跑,不免有怨言,而税务机关限于流程设置,也束手无策,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征纳矛盾。二是办税服务厅岗位工作量分配不均衡,容易引起内部人员的心理失衡,造成相互攀比,不利于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三是业务职能单一,长期从事一项工作,容易自满,使人不求上进,不利于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只有全面整合现有资源,大力拓展服务空间,不断完善相关机制,才能真正稳步推行”一窗式”改革,使之实现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服务质量,严密管理体制,加强队伍建设根本目的。一、全面整合资源,着力推行全能型办税方式根据“一窗式”管理的要求,国税机关应将现有资源,全面整合,形成窗口功能大汇聚,人员职能大集中,机器效能大融合的格局。具体思路是:(一)拥所属职能于一厅,实行“一体化”管理。即赋予办税服务厅完整而独立的科室职能,将原各职能科室的征收和服务职能全部剥离,并入办税服务厅,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完整的征收和服务职能的主体,所有涉税事宜集中在大厅统一办理。(二)汇涉税事宜于一窗,实行“一窗式”服务。一是简并窗口,将原来为纳税人设立的税务登记、申报征收、发票发售等单设窗口,整合为全职能通用窗口,变“多环节”服务为“一窗式”服务,使纳税人在一个通用窗口就能办理所有涉税事宜。二是归并业务,对办税事项进行归并,每个窗口受理后,为纳税人开具“文书受理单”,注明文书受理种类、数量、限时办理期限、纳税人领取时间等内容。纳税人凭“文书受理单”回执,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办税窗口领取有关审批书,从而解决纳税人上下跑,到处找的难题。同时,实现由单兵作战向分工协作的转变,以改变过去按业务分工设置窗口导致工作衔接不畅、忙闲不均,服务方式单一、服务层次不高、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三)集全能服务于一人,实行“一站式”办结。随着窗口功能的综合化,窗口人员的职能也随之多样化.窗口人员从过去仅需要熟练掌握一项工种技能上升到要熟悉整个业务流程。因此,每位窗口人员要迅速实行由专一型向全能型转变,完全胜任窗口的每项工作,全面受理纳税人的所有涉税事宜,熟练掌握ctais系统和金税工程的操作,规范所有办税流程,解答纳税人的咨询疑问,履行窗口服务职能,综合办理所有涉税事宜。另外,软件设置,也要按照全能“一窗式”的需要重新编排,根据操作方便的原则,与窗口业务对应分类,汇总储存,确保操作时能信手敲来。(四)融信息处理于一机,实行“一网式”运行。一是加强前台与后台的对接,前台具体负责受理纳税人涉税事宜,完成无须向内部报批或传递涉税业务,后台具体负责通过前台受理需要内部审批或传递的审核、调查、报批等业务工作,实行文书审批网上流转。确保办税服务厅向纳税人和职能管理科室两极辐射,使纳税人、办税服务厅、管理部门三级传递管道畅通无阻。二是加强ctais系统与金税工程操作平台的对接,消除信息技术和流程管理障碍,在同一个平台上,同一台微机内实行相互兼容、信息共享、同时运行。三是加强信息处理与信息利用的对接,对基础信息数据实行集中处理,自动存储,综合利用,为记录、查询、考核提供准确、直观的数据来源。四是加强税务与银行对接,银行到办税服务厅设立专用窗口,税务在银行设立税款过渡帐户,对实行“双定”的纳税人继续推行税款预储。五是加强税务与企业的对接,让企业可直接在网上交税。二、大力拓展空间,竭诚提供全程式办税服务  推行“一窗式”主要目的是提高服务质量,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服务作风,严格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为纳税人提供全程式服务。(一)把服务意识贯穿到全领域    针对办税服务厅“征收与服务”、“执法与管理”、“反映与参谋”的多重职能的特点,要始终急纳税人所急,想纳税人所想,把纳税人的需要作为出发点,纳税人的满意作为落脚点,建立人性化的纳税氛围,为开通办税的“绿色通道”奠基。同时在办税过程中,要严格基础数据管理,准确录入信息资料,做到数据来源系统化,账表核算自动化,为管理、稽查系列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数据资料。  (二)把服务方式渗透到全方位   一是以“一台”、“一图”、“一栏”、“一书”为载体,落实公开办税制度。即设立咨询台、绘制导税图、开设公开栏、提供书面纳税指南进行提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醒纳税人应当注意的事项和内容,应当遵循的法规和流程,应当达到的标准和要求,形成有利于纳税遵从的大环境。二是以“一责”、“一簿”、“一志”为载体,落实服务责任制,制定岗位职责。填写税务文书、资料交接登记簿和值班日志,量化工作内容,界定服务责任。三是以“两屏”为载体,落实承诺服务。在办税服务厅安装自动触摸查询系统和led大屏幕显示屏,与征管软件数据库联网,将纳税人最关心的双定税额、停歇业、欠税及各项收费标准公开,将限时、延时、预约、上网等服务标准公开,向纳税人承诺,直到纳税人满意销号为止,规范服务行为。四是以“三机一邮”为载体,落实多元申报。通过微机、手机、电话实行电子、语音申报,通过邮局实行邮寄申报,适时开通12366税务服务热线。(三)把服务质量涵盖到各环节    在办税服务厅内,全面建立三项机制。一是建立考勤机制,实行“办税服务厅工作值班制度”,实行不间断工作制,“无假日,全天候“的窗口开放。二是建立监督机制,设置专职考核岗位,由精通税收业务、原则性强、能严格执行纪律的干部担任。考核岗根据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结果对办税人员的服务态度、水平、效率、作风、办税服务厅的环境以及值班交接等情况进行监督,每月通报考核情况,奖优罚劣。三是建立协调机制,针对办税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办法,为“一窗式”服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把服务的视线投射到整个流程   推行“一窗式”服务,首先要做到国税机关内部业务流程设计科学流畅,为此必须对国税机关行政审批进行改革,否则“一窗式”服务无法到位。一是压缩审批项目,减少审批环节,改进审批办法。根据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对必须由税务机关监督管理的税务事项实行事后备案制度,实行纳税人依法执行,基层税务机关事后监督检查,变事前审批与事后管理结合。二是下放审批权限,取消审批过程中同一机关层层签字的做法,将审批权限的一部分下移,实行谁审批谁负责,实现窗口功能合理最大化,办事效率提升最高点。三是实行权力与责任挂钩,以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发售、税务咨询等每一项业务,窗口人员在享有处理权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责任。此外,还设置一个异常情况处理岗,以免因异常情况出现后,不能立即处理,在窗口形成淤积,造成堵塞。改革行政审批后,服务的视线才能投射到国税机关整个流程,从而提高“一窗式”的服务质量。三、完善相关机制,全力实施全员化绩效管理     搞好“一窗式”服务,人员是关键,制度是保证,利益是核心。做到三者有机链接,必须改革分配机制,优化管理机制,强化捆绑机制,实行责、权、利三者挂钩。     (一)细化分工,在责任上实行合理分担,在权力上实行有效分割。在办税服务厅,实行大厅主任领导下的窗口负责制。大厅主任具体负责所属窗口的各种业务及流程正常运转的监督落实,并根据运行情况提出优化措施,报请局领导,适时进行调控,同时负责与职能股室之间的业务承接、核批、转发和督办。窗口主管对窗口业务全权负责,每天对窗口所发生的业务如:税务登记、抄报税、认证、申报、开票、发票发售、税务咨询等进行统计、分发、传递、核对和小结。各窗口工作人员必须服从相应窗口主管的管理。从纵向上看,主任的工作向局党组负责,窗口主管的工作向主任负责,窗口人员对内向窗口主管负责,对外向纳税人负责;
从横向上看,大厅主任统管,窗口主管对所属业务统筹,窗口工作人员实行统办的管理网络。做到办理业务不越位、不空位;
使用权限不越权、不放权;
承担责任不溜肩、不卸担。     (二)优化考核,在绩效上实行科学分类,在利益上实行最佳分配。在责权明确后,要保证“一窗式”正常、高效、稳定持久的运转,必须启动分配机制,实施绩效管理,激活人员活力。在业务上进行量化考核。既要搞好考勤记载;
又要搞准当班人员办理业务量的记载,进行一日一统计,一月一汇总,存档待评。在服务上进行质化考核,既考核服务态度,当月工作中,有无与纳税人发生矛盾,有无受到纳税人投诉,又要考核服务水平,在当月工作中有无出现资料不全,数据不准的现象。在绩效上进行等级化考评,结合星级评定,根据业务量化、服务质化、纳税人意见等制定权重细则,决定星级升降,确定星级等级。在利益上实行最佳分配,拉开档次。业绩、等组长与工资奖金责任挂钩。 总之,“一窗式”征管改革是对税收征管流程的重新规范,是对税务机关内部机构设置的重新梳理,涉及税务机关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必须在立足服务,着眼管理,在实践中认真研究和探索。

第6篇: 2022加强规范化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
引:制度建设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前提,是保证企业规范化运行的基础。通过构建完善的企业制度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较为有效的制度约束规范,用制度来规范企业各项经营管理行为,强化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与考核,提高制度执行力,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全面提升规范管理化水平。

制度建设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议事规则和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较为有效的制度约束规范,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降低企业风险的重要管理手段,缺少规范管理的企业其经营管理工作必将一盘散沙。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是保证企业规范化运行的基础,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努力建立健全并保持一个适应企业自身需要的规范制度体系,为提高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证。烟草行业坚持把规范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和整顿规范工作实践证明,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范管理,是坚持和维护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的本质要求;
是加强队伍建设、树立行业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
是推进烟草行业持续、稳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下面结合工作实际就制度建设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1、清理修订制度,建立完善制度体系。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搞好各项管理、提高自我规范能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企业的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一个“封闭的、静止的”的系统,随着业务流程、组织构架、市场需求的变化,制度要被不断地修订、更新、废止,以保持其有效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适应企业规范化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1.1制度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企业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有的制度不严密,有漏洞,或是刚性条款少柔性条款多,或是有制度、无罚则,有制度,无考核,造成制度行同虚设;
还有的单位规章制度多、杂、空,未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因此,要定期对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剔除与当前加强管理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努力从存在问题中寻找、分析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因素而产生的根源,并及时完善补充相关制度,针对本企业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需要建立的要建立,需要完善要补充修改完善,已过时效的或不合理的要及时进行清理,真正做到以制度规范行为。

1.2修订完善制度规范工作成效

在加强企业规范化管理工作中,把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作为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为维护制度的科学规范与完整统一,防止在制度建立中重复、遗漏和相互矛盾等现象的发生,更好地发挥制度的规范、约束力和导向作用,使制度更具可操作和实效性。修订完善制度要坚持边制订、边执行、边完善的原则,在工作过程需要通过完善制度来规范工作;
坚持从完善内控机制着力,注重用制度来配套,用有效监督来保障,对内部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围绕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进行修订完善,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真正实现靠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坚持用完善制度来巩固工作成效,靠制度促进工作的管理机制,为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1.3按质量管理要求构建制度体系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和贯标,规范企业的作业程序,明确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职责和权限,预防并控制不规范的行为发生,降低企业质量管理成本;
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与管理意识,明确各项管理的职责和工作的程序,促使企业的管理工作由“人治”转向“法治”,真正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企业定期组织质量检查、质量审核活动,及时发现和找出经营管理活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的


问题和薄弱环节,并进行有效纠正,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照质量管理体系修改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制度建设计划,明确制度目录、责任部门和工作时限,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要求,在遵循规范、统一的原则下制订更加细致和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对现行所有制度进行分门别类、汇编成册,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经营管理行为。

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任何制度都要经历一个从建立到不断完善的过程,任何制度的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根据企业经营的变化而不断废止和更新。制定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不是为了对外展示,更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是为了保证企业内部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相互监督、防错纠弊,促使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按照预定目标实行高效运行。

2.1用制度来规范经营管理行为

企业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一个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与完善,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效益,防止舞弊,控制风险,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企业规范化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管理监督制度。因此,企业必须以落实“三重一大”民主决策程序(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重要干部任免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为主线,严格办事程序,加强过程控制。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规范办事的每一道程序,防止人为性和随意性。也就是说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处理均要由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来完成,不赋予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单独执行一项经济业务的权力,以便每项经济业务进行交叉控制,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这样,一旦出现问题也很容易

推荐访问:规范化建设 加强规范化建设 2022加强规范化建设 推进规范化建设

版权所有:春晖范文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春晖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春晖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滇ICP备1400138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