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论文5篇

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论文5篇

发布时间:2022-08-17 12:30:06

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论文5篇

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论文篇1

  要严明工作纪律,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不下班不迟到早退,擅自离岗。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如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讲稿。

  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如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从个人角度看,人们都希望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富裕的生活。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第一,我们希望经济高质量增长;第二,我们希望老百姓能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去享受生活;第三,我们要避免出现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危机。

  什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志?第一,经济在任何时候都能以潜在增长率增长。第二,避免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危机。第三,产业不断升级。产业的不断升级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在提高。也就是说,单位时间里创造出来的价值越多,我们享受闲暇的时间也就越多。同时,产业不断升级还可以让我们的消费升级。第四,人们的生活环境要好。第五,社会和谐。

  一、市场机制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基础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机制为什么好?现在世界上经济运行比较好的国家,基本都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市场经济有两大基本机制:一是价格机制;二是竞争机制。

  经济为什么能自动运行?市场经济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构成。当供求平衡时,我们认为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如果某一时刻,经济没有出现均衡,比如,在某一时期,经济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这时怎么办?供大于求,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企业想卖出更多东西,但是需求没那么大。这种情况下,企业间就会展开竞争,竞争的结果就是谁要价低谁就能把东西卖出去。最后,随着价格的步步降低,厂商愿意供给的量也会减小,同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量在增加,于是供求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小,最后实现了供求平衡。

  在上面的情况里,一方面是厂商间的竞争,导致价格的下跌;另一方面是价格本身也能灵活调整。也就是说,厂商之间的竞争并不一定导致价格下跌。如果价格下跌与竞争机制能一起发挥作用,供求平衡也可以实现。

  再看供小于求的情况。比如,在某一时刻,厂商愿意卖的商品量小于消费者愿意买的量。这样就会在消费者间出现竞争。也就是说,消费者谁出价高谁就可以买到商品。随着价格上涨,厂商愿意卖的数量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买的数量越来越少,供求之间的缺口也越来越小,最终也实现了均衡状态。

  在经济市场里,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能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状态和均衡状态。

  市场经济是能完美自动运行的机制。现在,世界各国均非常重视市场经济的基础性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是什么?除了能够实现供求自动平衡外,它还能让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达成一致。西方经济学认为,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只要符合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他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就可以推进宏观经济的发展。

  比如,一个企业家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开始生产电脑,如果他想把电脑卖出去,就必须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与别的企业竞争。他生产出来合适的产品,然后卖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购买到优质的产品,这本身对消费者来说是有消费者剩余的。消费者剩余是什么?当消费者购买东西时,消费者从这个商品上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他付出的价格,这就是消费者剩余。

  对企业来说,按某个价格把东西卖出去,企业赚了利润,也得到了个人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其实也满足了社会需要。同时,他想与别的企业竞争,就要想方设法降低投入品的消耗,也就是降低成本。当然,企业在生产中完全没有浪费很难做到。

  在这个情况下,由于买卖双方达到平衡,也就是厂商愿意出售的数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买卖双方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社会实现了和谐。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被认为是十分完美的经济机制。总结来说,就是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每个人的愿望都得到了充分满足;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利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完美一致;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也最大限度促进了公共利益。

  但实际上,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运行都没有十分完美的,因为经济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失灵和摩擦。但不管怎么说,市场经济是目前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基础机制,在市场经济不能完美运行的地方,还需要政府做弥补。

  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一方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为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要素或者条件。

  什么是潜在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所有要素都被充分利用情况下的经济增长率,也就是充分就业状况下的经济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经济生产能力的增长率,经济的生产能力又被称为潜在产出。

  经济的生产能力取决于哪些因素?取决于技术水平、可用资源、制度安排,尤其是微观层次上的管理能力。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各种资源供给是有限的。但对外开放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本国缺少要素情况。另外,对外开放还能帮助引入物美价廉的外部优质资源,最重要的是能打破本国资源对本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同时,对外开放可以强化竞争机制,倒逼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在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中,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二、产品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保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基本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各国提出的解决办法都是扩大需求。扩大需求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需求;二是通过科技进步中的产品创新来扩大需求。如果我们要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就必须有高质量的需求。

  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经济的均衡产出取决于需求层面。需求包括四部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政府需求。在进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时,一般都会关注消费、投资、出口。

  什么是政府需求的特点?政府需求有一部分是刚性的,比如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运行所需要的各种支出,这部分变化不大。变化大的部分恰恰是用来调节宏观经济的。调节宏观经济一般都是逆周期而动。什么是逆周期而动?就是非政府需求的运行周期。非政府需求如果过旺,可能会导致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这个时候政府就该压缩自己的需求。相反,如果非政府需求低迷,这时可能会导致经济产出下降、经济衰退,这时政府应当扩大自己的需求,使得社会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因此,政府的这一部分需求,恰是随着非政府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只不过变化是反方向变化。所以,我们在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时,尤其是分析宏观经济的自然走势时,一般都关注非政府需求。在非政府需求里,出口的效果是最好的。投资的质量决定于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越高,意味着这个投资项目的质量越高。投资项目的质量越高,意味着这笔贷款成为不良贷款的可能性越小,银行出现危机的可能性也越小。进而,宏观经济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当然就越小。

  决定消费需求质量的因素是效用。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上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一个人从一个消费品上得到的满足程度越大,那么他愿意付出的价格就越高。他愿意付出的价格越高,生产企业的收益率就越高,经济就越健康。所以消费的质量取决于消费的效用。我们发现,经济的高质量需求,最终取决于高质量的消费。因为消费质量高,意味着对消费者的效用高。消费者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商品,就能让企业更愿意投资生产。这时,因为消费者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商品,所以企业的收益率也就比较高,这就提高了优质消费需求和优质投资需求。

  刚才说过,扩大需求的方式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是当今各国经常用到的方式。但是,以上方式并不能保证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实际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出来的需求是劣质需求。

  以货币政策为例,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利息率来扩大投资的,随着利息率的降低,投资的确能被刺激出来,但是刺激出来的需求的质量会越来越差。比如,现在利息率是10%,这意味着预期收益率在10%以上的项目才会被采取,如果利息率降到8%,收益率在8%到10%之间的项目也都可以被采取了。这时,投资是被刺激出来了,但刺激出来的投资收益率,也就是投资质量却越来越低。

  再看财政政策。且不说财政政策本身刺激出来的需求质量有多高,光财政政策本身所引发的政府债务问题就必须十分警惕。

  扩大需求的另外一个办法是产品创新。有新的消费品时,这种商品给老百姓带来的效用是比较高的。这时,老百姓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它,于是就出现了优质的消费需求和优质的投资需求。比如,计算机、无线通信都曾经是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很显然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它们都曾经是消费热点。当一种商品本身是消费热点时,生产它们的收益率就会很高,相关厂家利润率就会很高。所以,产品创新是产能过剩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保证。

  以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为例。我的观点是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经济发展质量下降。往回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尖端武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他在开发新武器时,计算机也被开发出来了。二战之后又是冷战,美苏两个阵营展开了军备竞赛,而这个军备竞赛的主战场就是太空。在太空竞赛的过程中,一批批的科技成果出现,并越来越成熟,当它们被用于民间时,就形成了新产品,进而拉动了经济增长。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就是当初非常杰出的新产品代表。在这些新产品的拉动下,发达经济体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济高速增长。1991年苏联解体,在这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没有了竞争对手后,美国在尖端武器的研发方面,从精神上开始懈怠,并且投入也开始减少,因此产品创新的速度就降了下来。到了2000年,美国在冷战期间积累的科技潜力被挖掘殆尽,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于是,美国就开始通过货币政策来扩大需求。

  当时,美国经济的增长率低的时候只有百分之二点几,高的时候在百分之四以上。这个增速对当时的美国来说已经相当高了。也就是说,美国出现了高利率、高增长的组合。按照正常的宏观经济学观点,高增长应该与低利率是一个组合,利率低的时候投资就旺盛,就能推进经济高增长。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与正统的宏观经济学的惯例不一致。为什么?因为当时美国实现的是高质量的增长。

  为什么高质量增长会出现这样的组合?首先要搞清楚投资和利率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谁是因,谁是果。在正统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里,利率是因,投资是果,随着利率的下调,投资需求会增加。但问题是,有没有可能投资是因,利率是果?其实是有这个情况的,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恰恰就是这样。那时,美国经济中有大量的新消费品,于是就有大量的新消费热点。当时的企业都很想赚钱,所以到处找资金投资,这就导致资金需求增加,进而导致利率上升。同时,投资增加还导致了经济的高增长,所以,出现了高利率、高增长的政策组合。

  2000年,美国经济开始衰退,没有新产品了,这时美联储就使劲印钱,这就导致美国的利率调在2003年前后仅为1%左右。大家想一想,利率降低之后,确实能扩大投资需求,但扩大出来的投资需求的质量怎么样?假如,利率在5.25%时,收益率5%的项目都是差项目,没人投;利率是1%的时候,收益率2%的项目就是好项目了。所以,我们可以想到,低利率刺激出来的投资质量有多差。

  由于,美联储使劲印钱,最后沉淀在了银行体系中,银行拿着钱贷不出去。为什么贷不出去?因为企业不需要。企业为什么不需要?因为企业不知道生产什么产品,也就是经济发展中缺乏新的消费热点,所以钱就砸在了银行的手里。

  于是,美国政府希望每个美国家庭能有一套自己的住房,这样银行家就高兴了。为什么?因为买房需要贷款。这时,银行开始想方设法发放住房贷款。但经银行调查发现,当时还没有住房的美国家庭要么收入太低,付不起月供;要么没钱,付不起首付;要么信用记录太差,按正常的贷款条件不能贷款。于是,美国的银行家想了一招,就是降低贷款条件。贷款条件降低后,许多美国家庭就满足了条件。这时银行发放的贷款就是著名的次级贷款。

  当时,银行想方设法降低贷款条件,把首付通过种种手段降到了几乎为零的地步,好多美国家庭买了房之后,发现月供占到自己家庭总收入的60%左右,这意味着这些家庭的财务状况非常窘迫,禁不住一点打击。但在这种次级贷款的刺激下,美国的住房投资大幅度增加,于是美国经济迅速从危机中走了出来。2004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恢复到了3.5%左右,但跟这个经济增长率结伴而来的是美国的高通胀。

  通货膨胀率高了,美国人认为经济过热了。经济过热就要解决这个问题。西方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过热是因为需求过旺,既然如此,那把需求压回去就。怎么压回去?当初怎么扩需求的,反过来做就行。扩需求时采取的政策是降息,现在加息就行。于是,2004年6月,美国加息,一直加到了2006年6月。在这两年时间里,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从1%被加到了5.25%。结果,在利息率为1%的时候,美国贷款的家庭基本上都能还得起月供,但利率达到5.25%的时候,好多美国家庭就付不起月供了,于是就断供,一断供,美国次贷危机就爆发了。这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过程。

  2000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小分水岭,在此之前,美国的经济是高增长、高利率,这种增长是由新产品拉动的,所以这是高质量的增长。2000年之后,美国的经济增长是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拉动的,尤其是货币政策,结果,货币政策刺激出来的是劣质需求,最终把美国经济引入了一场次贷危机,而这个次贷危机严重到把整个世界经济都拖入了金融危机。所以,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我们只能依靠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只要有新产品,经济就有高质量的消费需求。高质量的消费需求能吸引来高质量的投资需求,从而使得经济可以高质量增长,进而避免系统性、全局性金融危机的出现。

  三、降低成本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手段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状态下,我国经济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前面提到,产品创新是产能过剩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保证。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就在于产品创新的速度降了下来,因此,要让全球经济从这次危机中走出来,就需要一次能带来新的消费热点的科技革命。但问题是,现在我们还看不到这样的科技革命出现。所以,在新产品不足的情况下,整个世界经济的总市场规模基本不会变,全球经济很难实现高速增长。

  所以,全球经济要想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各国都要想办法降成本。为什么要降成本?因为总的市场规模已经确定了,在没有新产品的情况下,大家卖的都是老产品,老产品的价格上不去,企业要想赚钱只能降成本。谁的成本越低,谁的竞争力就越高,谁就能够抢到更大的一块“蛋糕”。于是,各国都在供给侧做文章。我们现在也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产业升级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现在,我们要不断实现产业升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我们的要素结构也在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有丰富的劳动力。所以,那时中国的产业是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代表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储蓄总额也越来越大,当这些储蓄变为投资后,中国经济的资本密集度就越来越大,这是产业升级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要素结构还在发生变化。现在,中国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短缺。如何判断经济中存在不存在劳动力短缺?最简单的办法是数数。也就是说,当岗位数和劳动力人数差不多的话,就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是平衡的。如果劳动力人数多余岗位数,就会出现失业。如果岗位数大于劳动力总数,就会出现劳动力短缺。

  中国从2003年开始出现了“民工荒”。这是低端劳动力短缺的标志。当然,我们在这段时间还出现了大学生过剩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跟不上劳动力素质的变化。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会消失。

  对中国来说,我们的资金越来越丰裕,外汇越来越丰裕,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对外开放度越来越大,引进国外技术、资金、管理的能力越来越强,这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要素结构。结构改变后,产业升级是不可避免的。产业升级,说明以前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现在开始生产资金密集型产品;以前用劳动密集型技术生产产品,开始越来越多采用资本密集型的方式生产。于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就导致产业的不断升级。

  产业升级意味着企业生产的产品附加值越来越大。附加值大了,意味着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生产同等数量的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变短了。那么,劳动者就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实现了有钱和有闲。另一方面,随着产业不断升级,本国经济能够生产出来的优质消费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也就是说,老百姓享受到的商品,从数量、种类上变得越来越多,产品质量变得越来越高。这是产业升级的好处。随着产业升级,单位劳动力的附加值越来越大,于是,人们就越有可能享受更多的闲暇。闲暇本身是个正常品,甚至是奢侈品。因为,有闲一直是每一个劳动者的梦想。

  休闲慢慢成为正常品,甚至奢侈品,还意味着中国老百姓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发生了变化。以前,随着收入增加,老百姓愿意多工作,这时劳动者的劳动供给量跟工资水平正相关。此外,劳动力供给还有个期待效应,就是随着工资的增加,人们越来越愿意多享受一些闲暇,少参与工作。当期待效应大到一定程度,可以抵消收入效应的时候,老百姓的劳动力供给就减少了。这时,如果工资再增加,期待效应将会大于收入效应,这样就会导致随着工资的增长,劳动力供给反而减少,这就是劳动力供给与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它是变化的。高品质的经济表现,第一要有钱;第二是有闲;第三是健康。

  五、生活环境是高品质生活的保障

  人们不仅需要收入增长,同时还希望有更多闲暇,去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当然,人们更希望能够健康地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不管人们要享受什么样的生活,都是在一个给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里生产、生活的。所以,环境质量就成为我们生活质量的保证之一。在绿色发展过程中,人们还希望能实现消费安全。比如,人们希望能吃到绿色食品。

  现在,全球变暖问题受到了全世界各国的重视。于是,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中国最近也把这两个目标写入了发展规划。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我们的经济高质量增长和老百姓的高品质生活构成了影响。我们要构造一个良好的机制,比如,我们要让市场经济发挥基础性作用。因为,市场经济本身能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同时,还能通过竞争机制协调不同当事人之间的行为。

  中国的经济发展要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消除要素流动的障碍。尤其是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要打开。这个流动包括劳动力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在行业之间的流动,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我们要让劳动者自由去选择,自由去流动。我们还要允许农村人口自由迁入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比如,一个劳动力在农村从事农业,可能一年只有五千块钱收入,如果这个劳动力到了城里,他可能一个月就挣五千块钱,一年就是六万块钱。这对宏观经济来说,GDP也能增加。

  谢谢大家。

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论文篇2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深入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要素聚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成为当下乡村经济发展最大化集聚效应、产业效益、治理效能的应有之义,也应成为医疗救助、脱贫攻坚、社会治理各领域的有益探索,推动生产生活和城市治理稳步前行。走实现全面小康的“三效”合之道,在精准“融点”、链接“断点”、引爆“燃点”上下功夫,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愈发充实。

  精准“融点”,社会服务最大化集聚“效应”。疫情防控期间,各领域、各行业、各要素探索落实、匹配衔接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方面面,是群众实际生活所需所求所盼的精准之策、民心之举。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这条路。决胜全面小康要凝聚共识、集聚合力,把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出来,因户因人施策、因时因势调整,保证整体前进趋势,践行“一个都不能掉队”誓言,追寻全面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景。我们党在近5年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中,找准找实社会服务与民生工程“结合点”,实现将政策兜底、移民搬迁、医疗救助、教育就业等和全面脱贫目标任务融合发展,想办法、出实招将巩固脱贫成果和靶向治疗融会贯通。要统筹构建“多矩阵、新方位、全景式”社会服务体系,与基层党建、资源配置、结构优化、产业基础等深度融合扶贫开发一体化推进,扩大辐射带动“聚焦点”攻坚动力,让群众参与到共建共享小康成果转化中去,无缝对接、同频共振,实实在在体会到实惠便利。

  链接“断点”,空间平台最大化产业“效益”。各级政府为支持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恢复社会生活秩序,落实落细减免商铺租金、提供税收优惠等,致力于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找差距、补短板,实现长期短期效益“双突破”。正如火爆的电商直播“带货”、为鄂“下单”有力激活了产业活力,同时有序有力“带活”了市场经济,多渠道、强链接,最大化产业效益,解决了产销不对路、内需不循环等难题。要以问题为导向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多方面、多领域搭建共享适用于产业链、“云经济”稳定发展的新媒体平台,全面畅通内需动态循环,实时“捆绑”空间要素和各项指标,有效链接供与需、产与销、长与短、危与机等之间“断点”。要致力于“六稳”“六保”,落实实业、产业、就业发展“风口”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孵化”基地、农业合作社、扶贫车间等的互补动能与综合效益,在更广前景、更宽领域延伸产业链优势,让脱贫成果转化效益始终占领改造升级、平稳转型的“新高地”。

  引爆“燃点”,消费流动最大化治理“效能”。激发消费活力是产业融合发展至今的显著优势,基层治理就是要牢牢把握好群众利益,始终把“人民至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消费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等在全面小康路上提供着基础性保障和实时性监测,能够突破“瓶颈”、引爆“燃点”,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治理效能最大化。要在市场行为模式的带动下,多领域配置要素、整合优势资源,有效畅通进货渠道和提供销售支持,为基层组织引领、网格管治赋能增效,发挥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作用,勇开先河、多向发力,将“三治”融合社会治理新模式引向深入。要精准识别“准入量”,严格把控“退出关”,将社会购买力“燃点”阵地前移,压实主责主业,在抓脱贫过渡期主要矛盾和用科学方法论发现问题、研判风险上动脑筋、下功夫,再动员、再部署,为实现“两手抓”能“两战赢”提供制度保障和治理服务。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三效”合之道在全面小康路上烙印着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和卓越智慧,还要在跨地域、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跨产业中有更多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探索发现政策与人财物等融会贯通的效应、效益、效能,力求在脱贫成果固本培元的基础上有力抓好统筹协调,有序运转再出发。

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论文篇3

  20xx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千年追寻,圆梦今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深知现有脱贫成果来之不易,脱贫硕果离不开扶贫干部和贫困户辛勤的汗水,更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在关键时刻,要继续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扶志与扶智结合,要输血更要造血,激发贫困家庭的内生动力。

  未脱贫的贫困家庭,扶贫干部要迎难而上,与其一同努努力、加把劲。越是在最后关头,越是要如履薄冰,完成“小康路上一个不落”的庄严承诺。然而,脱贫只是起点,摘帽不是终点。已脱贫的贫困户、边缘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失业、患病、天灾等,都可能导致返贫。脱贫攻坚的胜利,不仅仅是收入超过现行标准,“扶上马送一程”,要让他们在小康的路上走得更加扎实、稳健,具备抵御各类返贫风险的保障。

  全面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因地制宜,严查自身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不足之处,补齐扶贫民生短板,保障每个贫户家庭都能学有所教、居有所安、病有所医。贫困户家庭以因病致贫者居多,贫困家庭用得最多也是医疗保障政策。扶贫干部不妨多些耐心,把医保政策给贫困户介绍清楚,多说一点、多说几遍,让贫困户少跑冤枉路。贫困地区的医疗工作者不妨问几句,问看病的病人是不是贫困户,如果是的话,就让其明晰就医的流程,多些绿色通道、多些人文关怀,让贫困户少花冤枉钱。仅靠扶贫干部、医疗工作者也是不够的,社会各界不妨“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为减贫脱贫贡献力量,共同补齐短板,每个奋斗者的价值必将在脱贫攻坚中尽情展现。

  坚实打牢脱贫攻坚基础。不是脱贫摘帽,扶贫干部就可以松口气、歇歇脚,胜利在望未全功,仍需抓好党支部建设,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体经济,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可持续发展能力,巩固脱贫质效,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选好领头雁,党员做示范,基层党支部每发挥一点战斗堡垒的作用,“贫困的堡垒”就会被攻克一点。村庄村民方便的生活离不开畅通的道路、硬化的广场、明亮的路灯等,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是村庄发展、村民脱贫的基础。集体经济就是贫困家庭的“造血干细胞”,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给特困的家庭“输血”,还可以为提供就业岗位,实现贫困家庭的自身“造血”。农村脱贫基础方方面面的牢固,村庄发展的步伐才能走得铿锵有力,贫困家庭的日子也必将更加红火。

  在20xx新年贺词中强调,“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扶贫干部还需与村民一同以脱贫作为新奋斗的起点,在全面小康路上,一鼓作气、乘胜而上,以实干笃定前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论文篇4

  在《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中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基层公务员是党和国家政策的传播者、执行者,在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进路上应当保持迈平坎坷的决心、翻越山岭的恒心、勇攀高峰的雄心,在新时代一路高歌猛进!

  迈平,立足于“补短板”的坎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基层公务员要权衡地区、城乡、人群等因素,集中力量关注低保户、贫困户、残疾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资金、项目支持,组织社会捐助公益活动,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在“脱贫”的绝对标准方面,要努力挖掘本地区的网络销售、文化特色、农业资源、创新产品等方面,在读懂中央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善于打破常规思路落实扶贫开放政策,通过多途径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在“治理”的相对标准方面,有些地区的环境治理设备、技术、人员等还未跟上,要积极向上级汇报,多提思路、多做研究,做好统筹规划并持续改善的长远打算。

  翻越,置身于“提质量”的山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不断深化,必须步步为营。“把握好关注民生和增进福祉的提升”,基层公务员要紧紧围绕改善居民生活生产质量,把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放在首位,多问、多听、多想、多行,领会上级的惠民政策,认真解读并极力执行,为打造充满生机、秩序和谐、其乐融融的幸福格局贡献力量。“把握好城乡融合和产业平衡的提升”,把城乡融合发展议题作为重要课题研究,着力分析城市发展的症结和乡村发展的短板,将“如何把城市与乡村相辅相成、相互协调”作为目标,加大对“乡村设施建设”“乡村引进人才”“乡村产业创新”“乡村形象设计”等方面深入考学;把产业平衡发展议题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加强研究产业发展的短处和企业升级的困难,将“如何把产业与城乡协调平衡、产能升级”作为目的,持续对“产业集中优势”“产业整合资源”“产业协调治理”“产业促进升级”等方面深入思考。

  勇攀,放眼于“走千里”的雄心。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一以贯之。“把握好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基层公务员要充分发挥“绿叶精神”,是党员身份的要彰显先锋带头作用,将自身理想与工作目标结合贯彻,做好先苦后甜、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乐在其中,以工作为乐。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燃起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练就服务群众的真本领。“把握好立足当下和展望未来的统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基层公务员要把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当前目标,全心全意配合组织、一心一意服务人民,并立足长远,放眼于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乃至为更加长远的、可持续的人类发展议题而作久远谋划,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竭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论文篇5

 

推荐访问:一百年 如何实现 奋斗目标 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论文范文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论文题目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论文2000字 如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论文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步走论文 怎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论文1200 如何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心得

版权所有:春晖范文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春晖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春晖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滇ICP备1400138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