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和历史成语故事3篇(完整文档)

2023年和历史成语故事3篇(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3-01-27 11:00:09

和历史的成语故事1  元代的李寿卿创作了一个杂剧,名叫《伍员吹萧》,说的是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一段曲折经历的故事。  故事内容是这样的:楚*王身旁有个很会拍马的人,名叫费无极。  一次,他奉命到秦国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和历史成语故事3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和历史成语故事3篇(完整文档)

和历史的成语故事1

  元代的李寿卿创作了一个杂剧,名叫《伍员吹萧》,说的是 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一段曲折经历的故事。

  故事内容是这样的:楚*王身旁有个很会拍马的人,名叫费无极。

  一次,他奉命到 秦国去给太子华建迎接新娘,见新娘非常美丽,便怂恿*王把她留作自己的妃子。昏庸好色的*王居然照办。这件事传开后,成为一大丑闻。

  太子华建的老师伍奢,是个刚正不阿的大臣。费无极生怕他今后帮助太子惩罚自己,便怂恿*王诱杀了他及其长子。这样做还不够,费无极又怂恿*王把太子华建送到城文去把守边疆。后来仍不放心,又派人去杀害他。

  公子华建得到风声,连夜逃跑。他知道伍奢的次子伍员在樊城镇守,便赶到那里,告诉了他父兄被杀的情况,并说费无极已派他的儿子费得雄即将赶到樊城来骗你回去,然后杀掉。

  伍员听到这些消息,大骂费无极心狠,*王无道,决定采取适当措施对付赶来的费得雄。

  过了几天,费得雄果然来到樊城。见了伍员后,他谎称*王因伍员屡立战功,要重加赏赐,请伍员立刻启程回朝,接受赏赐。

  伍员故意问道:“我已半年未曾回朝,不知我家父兄等是否安康?”

  费得雄装模作样他说:“你们伍家好生兴旺,有哪家比得上!”

  伍员听了勃然大怒,一把抓住费得雄的衣襟,痛斥道:“你们这伙坏蛋,把我全家杀绝,还无耻他说我伍家兴旺!”

  费得雄以为伍员不可能知道这件事的详情,便要求伍员举出证人。

  伍员愤怒他说:“如果不是公子华建来到这里说明内情,道破你这个坏蛋的谎言,我险些儿被你骗进天罗地网!”

  费得雄这才无话可说。伍员痛打了他一顿,弃官而走。后来他来到吴国,打扮成一个要饭的,在热闹的街市上吹萧唱曲,终于被吴王请去,当了吴国的大夫,促使吴国战胜楚国,为父兄报了仇。


和历史的成语故事3篇扩展阅读


和历史的成语故事3篇(扩展1)

——历史的成语故事5篇

历史的成语故事1

  “愚公移山”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它在*家喻户晓。这个故事记载在《列子》中。《列子》是公元前四、五世纪一名叫列御寇的哲学家写的书。

  故事说,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岁了。他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人们进进出出非常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咱们家的门口,咱们出门要走许多冤枉路。咱们不如全家出力,移走这两座大山,大家看怎么样?”。

  愚公的儿子、孙子们一听,都说:“你说得对,咱们明天开始动手吧。!”可是,愚公的妻子觉得搬走两座大山太难了,提出反对意见说:“咱们既然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为什么不能这样继续生活下去呢?况且,这么大的两座山,即使可以一点点移走,哪里又放得下这么多石头和泥土?”

  愚公妻子的话立刻引起大家的议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最后他们一致决定:把山上的石头和泥土,运送到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带着一家人开始搬山了。他的邻居是一位寡妇,她有一个儿子,才七八岁,听说要搬山,也高高兴兴地来帮忙。但愚公一家搬山的工具只有锄头和背篓,而大山与大海之间相距遥远,一个人一天往返不了两趟。一个月干下来,大山看起来跟原来没有两样。

  有一个老头叫智叟,为人处事很精明。他看见愚公一家人搬山,觉得十分可笑。有一天,他就对愚公说:“你这么大岁数了,走路都不方便,怎么可能搬掉两座大山?”

  愚公回答说:“你名字叫智叟,可我觉得你还不如小孩聪明。我虽然快要死了,但是我还有儿子,我的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无穷无尽。山上的石头却是搬走一点儿就少一点儿,再也不会长出一粒泥、一块石头的。我们这样天天搬,月月搬,年年搬,为什么搬不走山呢?”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听了,再也没话可话了。

  愚公带领一家人,不论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贪黑挖山不止。他们的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帝。上帝于是派遣两名神仙到人间去,把这两座大山搬走了。但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它告诉人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历史的成语故事2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

  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

  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历史的成语故事3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队伍。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队伍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队伍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历史的成语故事4

  故事: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jiǎ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p?ng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gāi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yú姬jī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pàn自刎wěn而死。释义: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周围环境,而导致自己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在我们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日常行为表现不好,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喽。

历史的成语故事5

  释义:一般用来比喻决心战斗到底,勇往直前,拼死一战。表示下了极大的决心,舍出一切,必欲达到目的的作法。

  故事: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乡西南),被秦军包围。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军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领军队前去援救赵国。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军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军。而宋义则希望赵、秦两军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他严令军中不准轻举妄动。与此同时,宋义又宴请宾客,

  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却忍饥挨饿。项羽实在忍不下去,便杀死了宋义,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为上将军。之后,项羽立即派出两名将军,率两万人马渡河解救巨鹿。取得小胜后,项羽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在全军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船只凿沉,把煮饭的锅都打破,把营房都烧掉,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不给士兵留一点儿退路。项羽领军到达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九天激战,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和历史的成语故事3篇(扩展2)

——简单的历史成语故事3篇

简单的历史成语故事1

  墨守成规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说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楚王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微笑,告别楚王而去。

简单的历史成语故事2

  响遏行云的故事

  战国时候,秦国有个名叫薛谭的年轻人,他的嗓音不错,也非常热爱音乐。于是,他四处拜师,立志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歌唱家。后来,他拜秦国著名的歌手秦青为师,经过一段刻苦的学习,他歌唱的水*有了很大的提高。薛谭觉得自己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可以出徒了,他就对秦青说:“老师,这些日子给你添麻烦了,现在我学得也不错了,我打算明天就回家去。”秦青心里有些失望,不动声色地说:“好吧,明天我给你送行。”

  第二天,秦青在郊外摆酒为薛谭送行。告别的时候,秦青打着拍子,唱了一支略带悲伤的歌曲。高亢的歌声,震动了树木,飘向空中,仿佛天空中飘动的白云也被这歌声阻挡住停止不动了。(原文是:“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听了老师精彩的演唱,薛谭才意识到自己的盲目自满是多么愚蠢,他十分惭愧地说:“老师,我原来以为自己的水*和你差不多了,现在才知道差得太远。请老师原谅我吧,我想继续跟着你学习。”秦青听了很高兴,又重新收他做了学生。从这以后,薛谭一直非常虚心地跟随老师学习,再也不敢说已经学成的话了。

简单的历史成语故事3

  墨守成规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说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楚王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微笑,告别楚王而去。


和历史的成语故事3篇(扩展3)

——与历史的成语故事3篇

与历史的成语故事1

  曹植,字子建,曾受封为陈王,死后谥名谥思,所以又称陈思王。他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兄弟。

  曹植从小就很聪明,才思敏捷,文词富丽,曹操很喜欢他。曹操在世的时候,他的生活是很安定和优游的,那时他写的文章和诗歌,比较华美;但当29岁那年,曹操去世,他哥哥曹丕即位以后,他就不断受到打击;到他侄儿曹睿(魏明帝)即位后,受到的打击就更加多了。由于他政治上受迫害,精神上被压抑,生活相当苦闷,因此,这一时期他写的诗歌,能暴露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矛盾,能表现他对统治者的愤恨和要求自由的思想,也能由此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所以曹植后一时期的创作,从现实意义来说,比早期的要好一此。

  曹植的创作,包括赋颂诗铭和论文,留下的虽然不多,但是旧时作家对他都有很高评价。例如南朝梁代的诗评家钟嵘,在他的《诗品》中写道: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南朝宋代的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虽然似乎不太满意曹植前期的作品,说它是“但美遨游,不及世事,”但是总的说来,他对曹植还是十分钦佩的,请看他给曹植下了怎样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一石等于十斗)

  称誉作者的学问高,文才好,后来就叫做“才占八斗”、“八斗之才”,简称“八斗才”。唐代诗人李商隐有“用尽陈王八斗才”之句。也有人把“八斗之才”和“七步之才”两句成语合并起来,称为“七步八斗”,以形容诗才的敏捷和高超。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就像故事里的曹植一样,他早起的作品是文词富丽的。他的父亲曹操去世后,一切都不同了,曹植后期的作品表现的就是揭露现实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要懂得选择适合我们的环境,要多为自己的未来着想。

与历史的成语故事2

  和氏璧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价值连城”的“天下所共传之宝”。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说荆山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他认定山上有宝,经仔细寻找,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

  卞和将此璞献给楚厉王。然而经玉工辨认,璞被判定为石头,厉王以为卞和欺君,下令断卞和左脚,逐出国都。

  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玉工仍然认为是石头,可怜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

  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怀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满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问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

  卞和感叹道:“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而是因为宝石被看作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是非颠倒而痛心啊!”

  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结果得到了一块无瑕的美玉。

  为奖励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

  楚王得此美玉,十分爱惜,都舍不得雕琢成器,就奉为宝物珍藏起来。又过了400余年,楚威王为表彰有功忠臣,特将和氏璧赐予相国昭阳。昭阳率宾客游赤山时,出玉璧供人观赏,不料众人散去后,和氏璧不翼而飞。

  50余年后,赵国邯郸人缪贤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购得一块玉。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经玉工鉴别,此玉就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赵惠文王听说和氏璧在邯郸城出现,遂据为己有。

  秦昭王获悉此事后,致信赵王说,愿以秦国十五座城池换取玉璧。赵王慑于秦国威力,派蔺相如奉璧出使秦国。机智过人的蔺相如不辱使命,设计取回玉璧,送回邯郸。

  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入秦国手中,不幸的是,和氏璧从此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传说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

  秦昭王虽然是假装用15座城池交换和氏璧,但是这也足以说明和氏璧的确是很有价值的,要不然这些王室也不会争着要。不过世间还有许多的东西是用金钱都买不到的,比如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和历史的成语故事3篇(扩展4)

——三国成语故事-历史典故3篇

三国成语故事-历史典故1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

三国成语故事-历史典故2

东吴吕蒙,勇敢善战,20多岁就已成为名将,但出身贫贱,早年没有读书机会,在吴主孙权的启发下,于繁忙的军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发愤读书,越读越起劲。随着知识领域的不断扩大,见解也日益深刻。军师鲁肃领兵经过吕蒙驻地,以为吕蒙是个大老粗,不屑去看他。部下有人建议,吕将军进步很快,不能用老眼光看他,还是去一趟吧!

鲁肃前去看望,吕蒙设宴招待。席上,吕蒙问:军师这次接受重任,和蜀国大将关羽为邻,不知有何打算?鲁肃答道:兵来将当,水来土淹,到时再说吧!吕蒙听了,婉言批评说:现在吴蜀虽然结盟联好,但关羽性同猛虎,怀有野心,战略应该早定,决不能仓促从事啊!并为鲁肃筹划了五项策略。

鲁肃听了,非常折服,并拍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我总以为老弟只会打仗,没想到学识与谋略也日渐精进,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和历史的成语故事3篇(扩展5)

——孺子可教的历史故事-成语故事3篇

孺子可教的历史故事-成语故事1

张良是西汉初期著名的谋士。他年轻的时候,曾计划刺杀秦始皇,刺杀计划失败以后,便隐居到下邳(在今江苏睢宁西北)。有一次,张良在下邳的一座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走到张良前面,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去,然后回头对张良说:“小伙子,到桥下面去帮我把鞋捡上来。”张良毫不犹豫地照办了。当张良把鞋子捡上来后,老人又对张良说:“给我穿上。”于是张良跪下又把鞋子给他穿上。老人笑着走了。走出老远,又回来对张良说:“孺子可教(意思是你这个小伙子可以教诲)!五天后一大早到桥上来见我。”

五天后,张良一大清早就去了桥头,却看到老人已经在桥上了。老人责备道:“和长者见面,怎么能迟到呢?”老人叫他五天后再来。五天后,鸡刚叫张良就到桥上去,可是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还是责备张良来迟了,让他五天后再来。又过了五天,张良不到半夜就去桥上等,他等了好一会儿老人才来。老人可高兴了,于是就把一部《太公兵法》赠给他,让他认真学习。

张良得到兵书后像是得到了宝贝一样,回到家中日夜研究,苦苦地琢磨,终于成了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

后来人们就用“孺子可教”来赞扬年轻人有培养前途。孺子,小孩子;教,教诲。


和历史的成语故事3篇(扩展6)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菁选8篇)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1

  典出《汉书·王章传》,说的是西汉时的王章家里非常贫穷,年轻时在京城长安求学,与妻子住在一起,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有一次,他生病,没有被子,只好盖用乱麻和草编织的像蓑衣一类的东西。这是当时给牛御寒用的,人们称它为“牛衣”。王章蜷缩在牛衣里,冷得浑身发抖。王章以为自己快死了,哭泣着对妻子说:“我的病很重,连盖的被子都没有。看来我就要死去,我们就此诀别吧!”妻子听了怒气冲冲地斥责他说:“仲卿!你倒是说说,京师朝廷中的那班贵人,他们的学问谁及得上你?现在你贫病交迫,不自己发奋,振作精神,却反而哭泣,多没出息呀!”王章听了这席话,不禁暗自惭愧。病愈后,他发奋读书,终于成了有用之才。

  延伸阅读:成语主要人物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wěi)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学习成语作用:

  第一,它是浓缩的历史,学习和运用它能使我们知古鉴今,以史为镜。成语中有大量的由历史故事和历史典故演绎而成的,了解了一个成语,就等于了解了一个历史故事或一段精彩的历史。比如坐怀不乱这个成语就向我们讲述了*的故事:据《荀子.大略》载,相传,春秋时期,在一个寒冷的夜晚,鲁国的.*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就被誉为“坐怀不乱” 的正人君子。后来就用坐怀不乱形容男女之间相处时作风正派。比如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就记载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相传越王勾践回国,后坐卧于薪草之上,“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刻苦自励,最后强大起来,吴王勾践终于成就了霸业。还有望梅止渴、狡兔三窟、煮豆燃萁、不耻下问等成语,就会想起一个个的历史画面。

  第二,它能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换言之它是我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它能教会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它会告诉我们怎样去激发自己的斗志:高歌猛进、壮志凌云、昂首阔步、乘风破浪、叱咤风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从而树立起远大的志向 。当我们取得一点点成绩,要沾沾自喜时,它告诫我们,荣辱不惊、更上一层楼、一步一个脚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而使我们能修正自己前行的方向。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它告诫我们:百折不挠、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穷且益坚。总之,有太多的成语饱含生活的哲理,学习和应用它,会培养我们*和的心态、洁净的心境,良好的修养。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2

  神武挂冠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梁国的陶弘景,自幼家贫,经过苦读而入仕,他没有当上大官,在一次求一个县官失败后,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十分厌倦,就于永明十年,他就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上表辞官。辞官后,他就隐居山林。

  【出处】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解释】指辞官隐居。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示列】置吾兄于神武挂冠,华顶高服之间,而兄亦不受。 清·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3

  1.一鼓作气

  【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

  【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人物】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僧人齐己性喜赋诗。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以为梅花既已数枝开,则非早梅矣。于是将后句中“数”改为“一”。齐己深感佩服,后诸学者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

  4.一饭千金

  【释义】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人物】韩信(江苏淮安人)在未得志时,时常往城下钓鱼,时常却饿着肚子。有一个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5.东山再起

  【释义】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语出】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人物】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地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地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地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到了四十多岁地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地事称为“东山再起”。

  6.图穷匕见

  【释义】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语出】 《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人物】荆轲(卫国人,今河南省鹤壁、新乡一带)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舞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秦王慢慢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

  7.纸上谈兵

  【释义】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人物】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河北邯郸人)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今山西高*县附近)坚持抗敌。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施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8.负荆请罪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地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人物】战国时期,蔺相如(今河北曲阳人,一说山西临汾人)“完璧归”有功,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维护了赵王地尊严,被提升为上卿,位在廉颇(山西太原人,一说山西*遥人)之上。廉颇对此不服。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地恩怨丢一边儿了!”蔺相如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地朋友。

  9.卧薪尝胆

  【释义】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语出】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人物】越王勾践(大禹子孙,姓姒si,名文命,今浙江绍兴人)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10.揭竿而起

  【释义】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语出】 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人物】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孟洼村人)、吴广(今河南太康人)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嬴姓,名胡亥,也称二世皇帝,秦始皇第十八子),替楚将项燕(项羽的祖父)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蕲县镇小刘村)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4

  典出《汉书·王章传》,说的是西汉时的王章家里非常贫穷,年轻时在京城长安求学,与妻子住在一起,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有一次,他生病,没有被子,只好盖用乱麻和草编织的像蓑衣一类的东西。这是当时给牛御寒用的,人们称它为“牛衣”。王章蜷缩在牛衣里,冷得浑身发抖。王章以为自己快死了,哭泣着对妻子说:“我的病很重,连盖的被子都没有。看来我就要死去,我们就此诀别吧!”妻子听了怒气冲冲地斥责他说:“仲卿!你倒是说说,京师朝廷中的那班贵人,他们的学问谁及得上你?现在你贫病交迫,不自己发奋,振作精神,却反而哭泣,多没出息呀!”王章听了这席话,不禁暗自惭愧。病愈后,他发奋读书,终于成了有用之才。

  延伸阅读:成语主要人物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wěi)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学习成语作用:

  第一,它是浓缩的历史,学习和运用它能使我们知古鉴今,以史为镜。成语中有大量的由历史故事和历史典故演绎而成的,了解了一个成语,就等于了解了一个历史故事或一段精彩的历史。比如坐怀不乱这个成语就向我们讲述了*的故事:据《荀子.大略》载,相传,春秋时期,在一个寒冷的夜晚,鲁国的*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就被誉为“坐怀不乱” 的正人君子。后来就用坐怀不乱形容男女之间相处时作风正派。比如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就记载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相传越王勾践回国,后坐卧于薪草之上,“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刻苦自励,最后强大起来,吴王勾践终于成就了霸业。还有望梅止渴、狡兔三窟、煮豆燃萁、不耻下问等成语,就会想起一个个的历史画面。

  第二,它能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换言之它是我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它能教会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它会告诉我们怎样去激发自己的斗志:高歌猛进、壮志凌云、昂首阔步、乘风破浪、叱咤风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从而树立起远大的志向 。当我们取得一点点成绩,要沾沾自喜时,它告诫我们,荣辱不惊、更上一层楼、一步一个脚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而使我们能修正自己前行的方向。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它告诫我们:百折不挠、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穷且益坚。总之,有太多的成语饱含生活的哲理,学习和应用它,会培养我们*和的心态、洁净的心境,良好的修养。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5

  手不释卷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典故】《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注引《江表传》

  【释义】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勤奋好学

  【近义词】学而不厌、爱不释手

  【相反词】不学无术

  【成语造句】

  ◎ 谷秸的最大乐趣,是手不释卷,闭门读书。

  ◎ 他的一生养成了好读的习惯,一直到老年仍然每天手不释卷。

  ◎ 说到学习,现在有很多同志可谓手不释卷,无时不学,因此,他们进步也快。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6

  1.一鼓作气

  【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

  【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人物】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僧人齐己性喜赋诗。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以为梅花既已数枝开,则非早梅矣。于是将后句中“数”改为“一”。齐己深感佩服,后诸学者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

  4.一饭千金

  【释义】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人物】韩信(江苏淮安人)在未得志时,时常往城下钓鱼,时常却饿着肚子。有一个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5.东山再起

  【释义】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语出】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人物】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地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地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地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到了四十多岁地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地事称为“东山再起”。

  6.图穷匕见

  【释义】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语出】 《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人物】荆轲(卫国人,今河南省鹤壁、新乡一带)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舞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秦王慢慢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

  7.纸上谈兵

  【释义】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人物】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河北邯郸人)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今山西高*县附近)坚持抗敌。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施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8.负荆请罪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地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人物】战国时期,蔺相如(今河北曲阳人,一说山西临汾人)“完璧归”有功,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维护了赵王地尊严,被提升为上卿,位在廉颇(山西太原人,一说山西*遥人)之上。廉颇对此不服。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地恩怨丢一边儿了!”蔺相如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地朋友。

  9.卧薪尝胆

  【释义】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语出】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人物】越王勾践(大禹子孙,姓姒si,名文命,今浙江绍兴人)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10.揭竿而起

  【释义】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语出】 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人物】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孟洼村人)、吴广(今河南太康人)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嬴姓,名胡亥,也称二世皇帝,秦始皇第十八子),替楚将项燕(项羽的祖父)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蕲县镇小刘村)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7

  神采英拔

  【成语故事】南朝梁武帝时期,江总以他的述怀诗而出名,他与尚书仆射张瓒等人结为忘年交。梁武帝称他是神采英拔、才气出众的人。到了陈后主时期,江总得到重用,经常出席陈后主的酒座赋诗作曲,欢歌酣饮,通宵达旦。

  【出处】尔操行殊异,神采英拔,后之知名,当出吾右。 《陈书·江总传》

  【解释】指人的容貌、仪态英俊非凡。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质

  【近义词】英姿焕发、神采奕奕

  【成语示列】他神采英拔,英姿焕发。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8

  1.一鼓作气

  【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

  【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人物】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僧人齐己性喜赋诗。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以为梅花既已数枝开,则非早梅矣。于是将后句中“数”改为“一”。齐己深感佩服,后诸学者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

  4.一饭千金

  【释义】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人物】韩信(江苏淮安人)在未得志时,时常往城下钓鱼,时常却饿着肚子。有一个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5.东山再起

  【释义】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语出】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人物】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地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地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地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到了四十多岁地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地事称为“东山再起”。

  6.图穷匕见

  【释义】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语出】 《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人物】荆轲(卫国人,今河南省鹤壁、新乡一带)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舞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秦王慢慢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

  7.纸上谈兵

  【释义】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人物】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河北邯郸人)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今山西高*县附近)坚持抗敌。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施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8.负荆请罪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地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人物】战国时期,蔺相如(今河北曲阳人,一说山西临汾人)“完璧归”有功,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维护了赵王地尊严,被提升为上卿,位在廉颇(山西太原人,一说山西*遥人)之上。廉颇对此不服。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地恩怨丢一边儿了!”蔺相如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地朋友。

  9.卧薪尝胆

  【释义】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语出】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人物】越王勾践(大禹子孙,姓姒si,名文命,今浙江绍兴人)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10.揭竿而起

  【释义】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语出】 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人物】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孟洼村人)、吴广(今河南太康人)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嬴姓,名胡亥,也称二世皇帝,秦始皇第十八子),替楚将项燕(项羽的祖父)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蕲县镇小刘村)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推荐访问:成语故事 历史 和历史成语故事3篇 和历史的成语故事1 和历史的成语故事100字

版权所有:春晖范文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春晖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春晖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滇ICP备1400138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