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神话在当代应用【精选推荐】

中国神话在当代应用【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2022-06-13 19:12: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神话在当代应用【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国神话在当代应用【精选推荐】

中国神话在当代的应用5篇

中国神话在当代的应用篇1

创世神话如何在当代“开天辟地”
作者:胡凌虹
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7年第05期

        如今一说到神话,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取材于上古神话、民间传说等的玄幻、仙侠小说,以及根据“爆款”IP打造出来的热门仙侠影视剧。只是这些作品往往只取了远古神话浪漫瑰丽的皮毛,缺乏照鉴世俗流弊的宽阔视角。在大IP时代,神话故事俨然成为了一批创作者换取点击率、收视率的宝库。不过,在另一群人看来,神话有着全然不同的另一副模样,不仅具有“毛吞巨海、芥纳须弥”的宇宙想象,更关乎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7年4月1日,在上海衡山宾馆的一个大厅,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作协、市社联等单位相关领导,与本市文学、美术、影视、社科领域的从业者及媒体代表170余人济济一堂,共话“创世神话”。在这个“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推进会上,“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文艺复兴”“文化自信”等词被频频提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特别强调道,实施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是为中华文化培根固源的基础工程,是为中华民族塑魂铸魂的文艺复兴工程,是新形势下振兴海派文化的龙头工程。全市宣传系统和各相关方面要充分认识这项工程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投身参与,贡献智慧力量。

        “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组织实施,去年1月启动,规划历时3年。工程实施一年多来,阶段成果已经显现。接下来,还将凝聚各方力量,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向纵深发展。为了保障创世神话宝藏的深度“采掘”,此工程不仅设立了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还下设六个推进小组:文学组、影视组、舞台组、美术组、学术组、教育传播组。目前各个“采掘”分队正加大马力、各显神通。在如此声势浩大的工程中,中华创世神话的“开天辟地”也显现出双重含义,在历史的源头上,它开启了中华文明,而今人们努力让它“穿越”到当下,在“中国梦”的征程中开辟新天地。

中国神话在当代的应用篇2

蒸汽波风格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阎欣怡 张晨雪
来源:《美术文献》2017年第04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人在经历多媒体时代和网络时代等多个时代背景后,产生了一种新的混合文化——蒸汽波。它是由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经过时代的变迁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这种混合的文化凭借着复古、迷幻、反科技的生活方式,形成的低保真、高品质的独特品味吸引着人们。本文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东西方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做出论述,介绍了蒸汽波的具体形式,分析了蒸汽波对流行文化的影响,最后对蒸汽波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的未来做出展望。

        [关键词]蒸汽波风格 混合 东西文化 应用

        一、引言

        多媒体时代的多元化发展和东西方文化交流逐渐频繁,造就了众多混合文化,多种艺术风格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当代设计中,蒸汽波风格就是混合文化中一种风格的代表。由于蒸汽波是一种新兴的混合文化,暂时还没有到家喻户晓的地步,所以需要做进一步的宣传以普及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去。本文主要对蒸汽波自身的元素和文化精神做一个深入的探究,进而为这种混合文化在未来更好的发展做一个铺垫。

        二、蒸汽波风格概述

        蒸汽波艺术是一种脱胎于赛博朋克的网络在线艺术,这种网络在线艺术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种邮件艺术,该艺术主张通过邮政系统打破地域的限制进行艺术品的制作和传播,是当时前卫艺术里的一种。

        三、不同风格在当代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艺术文化是相当丰富的,不同的现代艺术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感官要求。通过分析整理各类数据发现,相较于蒸汽波风格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其他现代艺术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存在很多问题。

        相较于蒸汽波的艺术风格,其他的设计风格过于精致、不贴近生活,这些艺术风格属于小众艺术,而且是生活水平比较高的人才能接受的艺术形式,大多普通人对艺术是非常陌生的,是相对难以接受的。再者就是相对于蒸汽波风格,其他现代艺术在商业化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欠缺,还处于比较单一的应用状态,没有实现商业化,不像蒸汽波风格这样有极强的包容性。

中国神话在当代的应用篇3

少数民族在当代中国的作用

74)人次 | 投稿 | 收藏 ]

艾尔肯·艾合买提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当代中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享有同等权力。少数民族占中国人口的比例虽然很小,但他们在当代中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作用却是很大的。

  一、政治作用

  少数民族与中国的边防和国家的统一关系密切。中国的陆路边境线有2.1万公里,与12个国家接壤,

而中国的少数民族大多聚居于边疆地区。这二万多公里的陆路边境线中,有一万五千公里以上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和聚居区。如内蒙古、新疆、西藏、黑龙江和广西等。中国有30多个少数民族,如蒙古、朝鲜、哈萨克、乌孜别克和柯尔克孜等都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即与境外相同的民族毗邻面居。这些边疆地区,多为草原、沙漠和高山地带,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因此在这些地区的边防部队中,有很多当地少数民族成员,因为他们熟悉并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另外,中国的防务,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军民联防,在所有的边疆少数民族中都建立有各级民兵组织,他们定期进行军事训练,他们与正规军队一起执行巡逻、站岗等任务,一起保卫边疆地区的安全。

  事实上,依靠当地的少数民族来保卫和维持边疆地区的安全,是几千年来中国历届中央政府的政策。这个政策能够执行并且执行得好,边疆地区就安全,否则就会出现危机。

  中国少数民族各级自治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63.8%,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秩序与政治动向,直接关系到全中国的社会安定与国家的统一,

尽管在所有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

少数民族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46%,汉族人口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仍占一半以上。但是根据中国的法律,在这些民族自治区域内,少数民族成员具有较多的政治权力,如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机构的代表和官员中,少数民族成员所占的比例一般都高于本民族人口的比例。当地的法律、政策也较多地照顾少数民族各方面的利益。

  少数民族成员在中共中央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央政府和军队中,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1986年发布的《选举法》的规定,少数民族在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代表的比例,都高于当地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

例如,

在1983年召开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的代表共403人, 占代表总数的13.5%,与其总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6.7%相比,

高出了1倍。所有55个少数民族都有全国人民代表, 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位正副委员长中,有少数民族副委员长5人,占25%。

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和西藏五个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主任和政府主席,都是由当地的少数民族成员担任(注:《群言》1994年第7期第20页。)。

  据统计,1949年全国各行业中的少数民族干部仅有4. 8 万人, 到1996年已达250余万人。其中,省部级、地厅级、

县处级的少数民族干部分别占同类干部总数的11.9%、8.07%和7.39%。在国务院的各部委,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在全国政协,在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在人民解放军,都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成员(注:《白寿彝史学论集》(上),第295页。)。根据1988年的不完全统计,

新中国建立以来,曾先后担任过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有:国家副主席 1人,国务院副总理3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7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3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1人,政协副主席9人。从1955年至1964年,在人民解放军中任将军的少数民族成员31人。其中大将1人(侗族)、上将2人(蒙、壮族)、中将7人(藏、维、满、

壮、土家族)。1987年恢复军衔制后, 少数民族将军数目又有增加。

根据1987年的统计,在人民解放军的中等和高等军事院校中受过培训的少数民族军官共1.8

万人,占在校学员总数的6%(注:《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上册,第307—316页)。

  可见,少数民族不仅在民族自治区域内,而且在中央政府中和军队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作用与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但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5.3人,全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2人),资源丰富,

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今后将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1996年,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例为6.

3%,大大低于人口比例13.6%。其中,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例为12.6%,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5%,可见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农业的发展水平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工业产值只占全国总产值的4.9%,明显落后于其它地区。

  少数民族地区的畜牧业在全国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根据1996年统计,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大牲畜年末总头数为7261万头,占全国大牲畜总头数的43.5%远远高于人口比例,说明畜产品自给有余。

  少数民族地区最突出的优势是它辽阔的地域和较丰富的森林、水利和草原等自然资源。根据1996年统计,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土地面积为61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64.3%;
耕地面积1805万公顷,占全国的26.9%;
森林面积4787万公顷,占全国的38.4%;
林木畜积量52亿立方米,占全国的57.4%;
淡水面积408万公顷,占全国的24.5%;

水力资源蕴藏量35477万千瓦,占全国的52.5%;
草原面积3 亿公顷, 占全国的75%。另外,这些自治地区还有十分丰富的石油、煤炭和各种金属矿藏。

  中国汉族地区人口密度大,资源开发和利用较早,很多种资源蕴藏量逐年都有明显地下降。今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更多地依赖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自然资源。

  另外,因为中国的陆路边境线多在少数民族地区,所以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与蒙古、俄罗斯、中亚等独联体国家的贸易,主要是经少数民族地区的边境通商口岸进行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与国外的贸易额近年来也增长很快。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虽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却有着较高的发展速度,与其它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以下就1996年对1986年的增长额作一说明。1996年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工农业总产值为7805亿元(人民币),十年间,年均增长11.41%,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11.16%,大牲畜年均增长8.86%,钢产量年均增长25.44%,原煤产量年均增长14.88%,原油产量年均增长17.63%,发电量年均增长25.87%,

铁路通车里程年均增长7.14%,公路通车里程年均增长7.41%。1996年,少数民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达到10.25%,实现了第5年连续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

  少数民族地区各种产品的产量不仅绝对数字有很大的增长,人均数字也有很明显的增加。以下就将少数民族自治地方1986年与1996年的人均数字作一对比介绍(注:《中国民族统计年鉴1997》,第四部分)。

             1986年   1996年

  人均农业总产值    264元    1010元

  人均粮食产量     295公斤   426公斤

  人均棉花       1.63公斤   5.95公斤

  人均大牲畜      0.36头    0.46头

  农民人均纯收入    282元    1300元

  从业人员年均工资   1320元    5268元

  四十余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经济发展水平仍普遍较低,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经济基础薄弱,企业效益低下,资金短缺,交通运输困难。

  三、社会作用

  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不管这种特点是基于地域的不同、宗教的不同、价值观念的不同或生活方式的不同,都同样受到尊重。使得中国的文化丰富多彩。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社会,就会更开放、更民主、更有生气。

  新中国建立40余年来,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都受到了保护并有所发展。这是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能够始终保持健康、协调和生机的一个重要条件。

  中国的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都比较能歌善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歌曲、舞蹈、诗歌、戏剧、绘画,自己独特的服装、食品、建筑,自己独特的礼节和风俗习惯。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域的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和学校等部门中,都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保护、宣传和传播。

  单一文化的社会容易造成僵滞、封闭的现象和狭隘的心理,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在中国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各民族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会促成一种宽容民主活跃的气氛。每个民族都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欣赏和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以丰富自己,这就是民族融合。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的这种作用,是少数民族在当代中国的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少数民族的发展

  在旧中国,政府歧视少数民族,对于有些少数民族,政府甚至不承认他们是独立的民族而仅仅是与汉族“同一血统的大小宗支”。例如,回族就长期得不到承认(注:民族问题研究会编《回回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80年版,第67页)。大多数少数民族处于很落后的状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约3500万,除散居的600多万人口外,

他们的社会制度基本上处于以下四种情况(注:马寅主编《中国少数民族》绪言,民族出版社,1981年):

  (一)、大约有2300万人口,约30多个民族的社会结构和汉族地区相同或基本相同,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社会主要划分为封建地主和无地、少地的农民两个阶级。例如在西北回族地区,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占有约70—8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90%以上的贫苦农民,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农民平均四五家才有头耕牛,七八家一张犁,两家一个砍土曼。绝大部分的土地、水源和生产工具都属于巴依(地主)。

  (二)、大约有400万人口,主要为藏、傣、哈尼三个民族,

保持着封建农奴制度。封建领主和农奴是主要的两个阶级。西藏的封建领主,是由地方政府、寺院和贵族三部分组成,共约6万人左右。

占西藏总人口的5%,他们占有全部土地和大量牲畜。

领主拥有庄园和依附在土地上的农奴,还有一部分家内奴隶。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世代遭受缴纳地租和无偿劳役的剥削。

  (三)、大约有110万人口,还保持着奴隶制度。

这主要是在四川省境内的彝族区,直到1950年,还保持着奴隶制度。

奴隶主占人口的5%,占有70%以上的土地和大量牲畜。约占人口50%的农奴,占有少量土地,但人身隶属于奴隶主,不能搬出主人的辖区。占人口43%的奴隶,人身完全被奴隶主占有,可以任意买卖和杀死(注:林耀华《凉山彝家的巨变》,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

  (四)、大约有70万人口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在这些社区中,基本保持着土地和劳动工具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实行共同生产、平均分配的原始公社制度。

  新中国建立以后,从1950年开始,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实行了民主改革。这种改革是在政府的领导下,主要依靠各少数民族人民和少数民族干部,采取比较和缓的方式,分步骤进行的。这项工作经历了11年时间,到1961年全部完成。通过民主改革,原来少数民族地区的奴隶制、农奴制和封建剥削压迫制度完全废除了,所有人民在政治上都获得了平等的公民权,在经济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牧者有牲畜。

  此外,政府还对存在于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喇嘛教)中的封建特权和封建剥削制度进行了改革。1949年占全国少数民族1/3以上的人口约1500万左右,共十几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这些宗教的寺庙和上层僧侣,大多占有大量土地、牲畜和高利贷资本。例如在西藏,喇嘛教寺庙占有1/3以上的土地和大量牲畜及农奴。他们还利用宗教名义对人民征收钱财和摊派劳役。在这些民族中,人民的宗教负担一般高达全年收入的30—50%。寺庙还往往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寺庙可以私设法庭、监狱,甚至任意残害人民。

  1958年以后,政府在改革中废除了宗教寺庙和僧侣的封建特权,其中包括寺庙私设法庭、监狱和刑罚、干涉民事诉讼、擅自委派部落头人、私藏武器、干涉婚姻自由、压迫歧视妇女以及干涉文化教育事业等权力。废除了寺庙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高利贷、无偿劳役等剥削制度,寺庙不得强迫人民当喇嘛,不得强迫儿童学经文。

  为了使所有的少数民族都获得民族平等的权利和自治权利,政府在全国推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目前为止,中国共有各级少数民族自治地区159个,生活着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的76.7

%为了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在中国宪法中有多项有关规定。198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明确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民族自治机关可根据本地方情况,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中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当地少数民族公民担任。自治地方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等机构,要使用当地民族的语言文字执行公务,地方企业、单位优先招收少数民族成员。自治机关可组织本地方的公安部队,可管理和保持本地方的自然资源。自治地方可自主地发展本民族的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文化事业。国家设立各种专项资金,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文化事业。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的税收低于其它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可优先受教育,上中学和大学。

  在各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主席、州长、县长均由当地少数民族成员担任。据1988年的统计,在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4

个自治区,少数民族局级和正处级干部占同级干部的比例,内蒙古分别为46%和24.6%;
新疆分别为43.6%和21.5%;
广西分别为21.2%和19.5%;
宁夏分别为24%和12.5%。在西藏,藏族干部在自治区级和县级干部中的比例为72%和61%(注:《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上册,第307—316页)。

  在民族自治地方及其它地方的中共各级组织中,也都有少数民族干部。如担任过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的乌兰夫(内蒙)、韦国清(广西)、杨静仁(宁夏)、赛福鼎(新疆)。此外,担任自治州、县党委书记的,也多为少数民族干部。

  中国政府在全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般的汉族家庭,提倡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但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少数民族夫妇都可以要2

个或2个以上的孩子。例如在新疆,城市中的少数民族夫妇可要2个孩子,农村的可要3个孩子,牧区的可要4个孩子。另外,由于少数民族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中国少数民族的人口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国人口平均增长速度。这可以从1953年和1990年的几个人口统计数字来作比较和说明(注:《中国民族统计年鉴1997》,第四部分)

            1953年     1990年

  少数民族人口  35,320,360人   91,323,090人

  汉族人口    547,283,057人  1,039,187,548人

  蒙

族     1,462,956人    4,802,407人

  回  族     3,559,350人    8,612,001人

  藏  族     2,775,622人    4,593,072人

  维  族     3,640,125人    7,207,024人

  从1982年至1990年,少数民族人口平均每年增长3.87%,汉族人口平均每年增长1.29%,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已由1982年的6.67%上升为1990年的8.04

%(注: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编《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年)。

  由于医疗卫生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少数民族人口的平均寿命有了很大提高。1990年,中国少数民族的人口平均寿命65.16岁。

这个数字虽然低于全国人口平均寿命(69.49岁),

但高于世界人口平均寿命(63岁),其中的回族(69.58岁)和满族(70.77岁)的平均寿命超过了全国平均值。在少数民族中平均寿命比较低的藏族(63.67岁),

也比四十年前的35.5岁提高了28岁(注: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编《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年,并参考马戎《西藏的人口与社会》,同心出版社,1996年)。少数民族人口和人均寿命的较快增长,是少数民族社会发展进步的积极反映。

  综上所述,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少数民族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已彻底摆脱了落后的农奴制度和奴隶制度,获得了民族自治的权力和与汉族平等的各项政治权力。他们的生活水平、人口素质和教育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也得到了保护和发展。但是,他们在经济、教育、健康等很多方面仍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后,他们必须做出更大努力,加快发展速度,才能在不远的将来全面赶上汉族的发展水平,并且进一步赶上世界发达民族的发展水平。

中国神话在当代的应用篇4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5000年悠久历史中智慧的结晶,虽然当代与过去有着悬殊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精髓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隽永深刻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及工作依然有强的的指导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每个人几乎都是“百晓生”,世界开始变成一个小部落。在大众好奇求鲜的心理下,我们开始关注西方的传统文化,这些浪漫而又文艺的节日笼络了一大批人的心。等面对我们传统的节日,例如端午节或者重阳节我们反而觉得不知所措,所以弘扬传统文化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2、传统文化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力思想保障

我们一直提倡现代化,可是中国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化,而是根植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不能脱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并不随着时间的流失而逝去,她的优秀思想及传统一直以鲜活的动态形式对后世产生有价值的影响。现代化只有通过民族的形式才能实现,民族文化只有经过现代化的洗礼才能发展。

3、传统文化所凝聚成的民族精神是激励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财富。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首推民族精神。它可以激发民族成员的归属意识、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而形成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国能从贫穷走向富强,从动荡走到安定,从冲突走到和谐都离开民族精神的强大凝聚力,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4、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

全球化对民族文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全球化价值趋同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是保持民族文化认同感归宿感的最后一道壁垒。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
但是,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会彻底的在世界消失。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和行为习惯,这是我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区分的地方,这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国际标志。

5、传统文化对人们面临困惑能够提供有益有价值的帮助

我们生活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社会,但是人们还是感到困惑和迷茫,焦躁和烦闷,压抑和忧虑等等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冲突和危机,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和帮助。传统文化所关注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群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心灵世界的和谐关系,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因此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之学、是人际和谐之学、是身心平衡之学;
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是一种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它所注重的是生命的存在问题,个人的德行问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如关于乐于助人的态度。当代社会我们经常抱怨人情冷暖、人们之间冷漠麻木,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我们降低了道德标准。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贵人而贱已,先人而后已”,“趋人之急,甚于已私”这是古人说的话都告诉我们应该坚持助人为乐,要热心的伸出自己的双手。当然在当代社会下,我们仅凭一腔热血去救人可能会遭遇一些“麻烦”,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告诉我们不能因为怕麻烦我们就对别人的求助视若无睹。中国传统文化告诉我们要有所畏惧,做人要讲良心,可是在当代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把一些宝贵的东西埋葬在了过去,我们开始明白过去所敬畏的传说其实是一种道德规范,但是现在好多人已经不再相信传说。

中国神话在当代的应用篇5

浅析装饰艺术在当代设计中的发展与应用
作者:吕婉欣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10期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装饰艺术在当代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装饰艺术应用于多种领域以及在领域中交互发展的问题和对于不同人们的审美感受等问题,探析新时代装饰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从装饰艺术在当代中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和未来装饰艺术的变化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装饰艺术;审美感受;当代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104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155-02

         一、引言

         首先,中国虽然对装饰艺术没有做过系统的阐述,但实际上,距今2500-7000年前,已经出现有关于装饰艺术的痕迹。旧石器时期,原始氏族部落身上佩戴的牙骨、石头等便是装饰艺术的开端,同时代表着一种象征符号。之后,各个国家之间进行商业贸易,也使得文化,风俗习惯等相互影响。工业革命时期,一些设计冷漠、机械化缺乏美感,于是人们开始寻求突破点。然而,装饰艺术正式提出是在西方国家,并且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达到高潮,直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装饰艺术。

         其次,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装饰艺术更是运用在几乎所有的领域中,在我们衣食住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可以预测在我国,未来人们在经济条件充分满足的情况之后慢慢会将自己的物质需求转变为精神需求。

         由此观之,人们对于装饰艺术、对于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具有自己的独特审美,对于材料的选择在范围上也更加多种多样,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在精神上,心灵上寻找慰藉。设计师可以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创新的设计形式,并且使与材料方面有独特性相结合,从而产生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由此,不仅提高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在精神文明上也有所升华。

         二、装饰艺术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装饰艺术与人类的行为和认知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对于事物的认知水平处于最基础的状态,在他们的印象里,常见的就是一些石头、动物的毛发、树枝等,经过大自然的风化和人类无意识的行为下,这些物品会形成各种各样的造型。因为具有一定的视觉美感,便会将他们佩戴在身上,或者放在部落中作为一种装饰品出现。装饰,作为人类生活和观念意识所释放的产物,是人类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时期的思想情感及内在信仰的自然反应,也是人类造物和审美历史的见证1。

         一战结束后,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希望生活用品附有趣味性、娱乐性,同时伴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些商业广告,新型建筑随之兴起,装饰艺术最先是在1925年法国的巴黎被正式的提出。设计师们在原有的设计基础上进行探索、吸收和利用。融合当时的流派、元素、艺术风格等进行了一种折中处理,它是一种纯粹的为了装饰而装饰的艺术,同时是一种混合的艺术风潮。这种艺术风格不仅是时代的反映,更是历史各种艺术类型的集中汇合。从东亚传统的透视技法,图腾纹样到古埃及法老的《正身侧面律》,数字几何计算上严格配比;从非洲艺术中材料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到美洲原始部落印第风俗习惯;无一不体现出装饰艺术的广泛应用。

         如上所述,从材料的运用到装饰的动机,再到产品的表面处理技术,将装饰艺术运用在其中。东西方文化的汇集,人情化与机械化的多方面尝试都使得装饰艺术在当时风靡全球。然而,一战结束后很多国家都处于经济复苏阶段,反观装饰艺术,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材料(包括新型材料,象牙、宝石、皮革等)对产品进行了装饰运用;另一方面,由于装饰的华贵奢侈,很难大批量机械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操作比较困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装饰艺术需要许多资源为先决条件,由于混合了各种时代风格,很难将想法与风格契合,造成设计师穷途末路。装饰艺术主要集中在上层阶级,而普通的大众难以长期的消费,于是随着时间长河的流逝,装饰艺术也逐渐黯然失色。

         三、装饰艺术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装饰艺术已经普及在多种领域中并且交互发展。迄今,信息技术的发达,许多讯息在网络上公开共享,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装饰艺术正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从最开始的精美的工艺品向简约朴素的装饰上发展,从复杂耗时的工序进而变得方便快捷。在当代设计中,装饰艺术运用在设计中的很多方面,如海报设计、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等。装饰艺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不仅可以给观者视觉上美的享受,同时可以使人们在情绪上得到愉悦。例如,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影片发布了制作特辑及概念图,从动画、灯光、合成等方面对片中山河社稷图等镜头的制作,人物场景的造型设计,大型画面的色彩应用,可见,有着装饰艺术的痕迹。在分镜、人物、模型等各个环节也都一一进行了多番打磨,色彩、造型、画面效果都通过装饰艺术的修饰与计算机技术联合的展现在观者面前,画面给人一种冲击力且给人一定的人生哲理的思考。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在上映的前期也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设计了许多精美的海报,它的设计则是可以直观的感受电影其中的氛围。艺术之间本是相通的,起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

         毋庸讳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装饰艺术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并且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感受,同时具有一定的审美导向性作用。在生活中,一些新鲜奇特事物的发现和装饰相结合,在造型上可能大胆,颜色上可能靓丽,便认为是美的,而一些经常见到的,或者是自己看不明白的,对自己毫无吸引力,认为是不好的,甚至可能是丑的。例如,河北省三河市的福禄寿大楼,这座大楼实际上是一座酒店,它外形上是彩塑“福禄寿”三星像,形象逼真、造型独特且装饰着一些传统纹樣,色彩上也有着寓意“美好生活”的红色,是我国目前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致。但是却连续几年登上“全球最丑的24座大楼“”中国十大最丑建筑之一”。另外,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主要采用钢结构,不规则几何图案的玻璃幕墙,外型没有任何的装饰,在造型上像一个“大裤衩”。刚建成的时候很多人都议论纷纷,认为这不能作为一种标志性建筑,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审美感受,应该拆除。但从其本质来看,玻璃幕墙的运用不仅自重轻,施工便利,它的反光性能使建筑与周围风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被称为“201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之一”。华丽的装饰下艺术不一定就是美的,令人心中毫无波澜的艺术也不一定就是丑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方式,在人们还处于儿童时期,还处于学习的状态中,身边的小事物都可能会影响着他们的审美感受以及未来的一个审美方向,人们的思想也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变化,装饰艺术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四、未来装饰艺术的发展

         装饰艺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类生活等诸多领域中,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人们对于装饰艺术的需求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而逐渐向精神层面发展。在国家制定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之下,人类向全面小康社会方向发展,生活水平与质量得到充分的保障,在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基础的帮助下,人们对生活品质不仅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并且逐渐提高精神方面的追求。也可以说,旧石器时期,原始人类的行为便已经存在着装饰意味。今天,装饰艺术已经趋于大众化发展,但是将来人们不再是追求表面的形式美感,不再看到单一的外表,而是进一步在装饰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意识,自己的想法和精神追求,不再是从前的为了艺术而艺术,转而变成了为自己的艺术。例如,洛克菲勒中心建筑群,它是一个具有历史标志性含义的重大事件。它的建造經历了许多困难,资金不足,没有投资方,即便是金融危机的爆发也没能阻止它的建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项目,而是带有洛克菲勒家族独特烙印的“理想主义工程”;也正是因为洛克菲勒家族的坚持,并为之付出了财力和精力,与设计师不断的探讨下最终建成。2精神就像是一种信仰,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

         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的经济水平开始提高,装饰艺术开始向定制化,个性化发展的趋势。如前所述,由于战争结束后所带来的灾难,19世纪的装饰艺术大部分都是为上层阶级服务,它并不是民主化,大众化的艺术,于是在之后也被其他的艺术形式所代替。的确,在和平发展的年代,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创造并且和设计师探讨以及经济条件的支撑下,具有针对性的创造属于自己个人的装饰艺术。不管是在材料、色彩、造型、功能用途等选择方面,基本上可以不被条件所限制,大胆想象、敢于创造做出自己心中所想的艺术,它既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元素,也可以是折中处理,为自己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装饰艺术品。我们处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竞争也非常激烈,生活在这个急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为了谋求生计,需要学会去迎合这个社会。为了现实生活,大多数人可能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或者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职业,这种生活是乏味的、无趣的。我们应该寻求一些新的突破,可以寻找一些幽默的、新鲜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工作上、生活上所带来的压力,疲劳感等。其中的幽默感、趣味性这些情感化表达和设计相结合“,个性化”、“定制化”的设计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可以使人们的身心得到一定的放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五、结语

         综上所述,装饰艺术受到多种风格、流派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种大胆尝试的思潮,为了使工艺品装饰的华丽精美而不限于使用一种风格。显然,装饰艺术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每个时期的风格各不相同,在未来的高科技时代,人民对于生活所追求的物质转变为精神需求,同时有着自己的想法观念,通过与设计师的配合可以将其转化创作。这样看来,装饰艺术的发展,不在被某些观点所束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使装饰艺术向更深层次方向发展。

         注释:

         1翁剑青.形式与意蕴: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八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2心安工作室著.感官觉醒:装饰艺术运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228-232.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王景升.工业设计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3]高兵强.装饰艺术运动[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4]李砚祖.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推荐访问:中国 当代 神话 中国神话在当代应用 中国神话在当代的应用 中国神话精神在当代的运用

版权所有:春晖范文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春晖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春晖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滇ICP备1400138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