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研究美国作家廉福克纳中国权威人士【精选推荐】

研究美国作家廉福克纳中国权威人士【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2022-06-14 08:12: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究美国作家廉福克纳中国权威人士【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研究美国作家廉福克纳中国权威人士【精选推荐】

研究美国作家廉福克纳的中国权威人士6篇

【篇1】研究美国作家廉福克纳的中国权威人士

《人民日报》2016年5月9日刊文

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

龚雯 许志峰 吴秋余

一、经济形势怎么看?

问: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7%,仍运行在合理区间,好于市场预期。同时,其他一些经济指标也明显出现暖色。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实现了“开门红”,有人认为是进入了“小阳春”,更有乐观者认为中国经济已触底,将呈现U型反转。这是不是说明经济发展大趋势发生了变化?对于中国经济短期和中长期的走向,您的判断是什么?

权威人士:总的看,今年开局的经济形势平稳。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符合预期,有些亮点还好于预期。但是,经济运行的固有矛盾没缓解,一些新问题也超出预期。因此,很难用“开门红”“小阳春”等简单的概念加以描述。到底怎么看?还是要坚持两点论,还是要结合发展阶段和国际背景来看。

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我要强调的是,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行并接连实现几年高增长。“退一步”为了“进两步”。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对此,一定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一些经济指标回升,不要喜形于色;
对一些经济指标下行,也别惊慌失措。

问:在经济回暖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前经济运行分化趋势愈益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强劲,但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一些资源型省份的经济依然比较困难,有外电称为“两个世界”。这种走势分化传递出什么信号?

权威人士:分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有的资源开始寻找新去处,这就产生了创新;
有的比较迟钝,还停留在原处等着熬着,指望着什么时候“风水轮流到我家”。在新常态下,我们最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动力、形成新结构,这意味着分化越快越好。无论是地区、行业还是企业,总有一部分在“二八定律”的分化中得到“八”的好处,脱颖而出,前景光明。

二、 宏观调控怎么干?

问:从一季度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的回升,对于经济企稳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有一种观点认为,短期刺激仍然好用、管用、还要继续用。对此您怎么看?做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总思路如何把握?

权威人士:促进宏观经济健康发展,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招数都要用,但在不同阶段,侧重点和着力度是不一样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是正确理解中央提出的“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句话,也就是说,供给侧是主要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必须作为主攻方向。需求侧起着为解决主要矛盾营造环境的作用,投资扩张只能适度,不能过度,决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

问:一季度的成绩单显示,一些问题正在得到化解,另一些问题又露出苗头;
经济工作面临“两难”“多难”和“一果多因”“一因多果”的复杂性。那么,宏观调控的着力点究竟应该放在哪里?

权威人士:
我国劳动力总量逐年减少,产业结构在优化调整,即使经济出现较大幅度下行,社会就业也能保持总体稳定,中央一直强调不以增速论英雄。但是,杠杆问题就不一样了。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甚至让老百姓储蓄泡汤,那就要命了。这么一比较,就知道工作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哪儿,就知道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两难”也就成了“一难”。最危险的,是不切实际地追求“两全其美”,盼着甘蔗两头甜,不敢果断做抉择。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就明确了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即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保持战略定力,多做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事情,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扩张办法给经济打强心针,造成短期兴奋过后经济越来越糟。

要把控好“度”,既不过头,也防不及。即使方向正确、政策对路,一旦用力过猛,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酿成风险。

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推?

问: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国内社会普遍关注。这项改革是否已形成一揽子成熟的工作方案?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下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权威人士: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往远处看,也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从全球看,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结构性改革才是走出眼前困境的根本之策,但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目前,一些方案已基本成型,针对性较突出、政策措施较明确,可操作性也较强。接下来中央还要专题研究,并尽快推动贯彻落实。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是一个系统设计,每项任务都很吃重,各项任务之间有关联互补作用,都要统筹兼顾,动态优化,积极推进。从具体操作看,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各阶段也要有不同的着力点。年初以来,一些政策已陆续出台,比如,降成本的措施不断充实,补短板的力度不断加大。下一段,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等措施也会向纵深推进。这项工作的“减法”色彩较浓,不可避免涉及人和钱,即就业和债务问题,难度和要求都比较高。

问:年初至今,去产能、去库存开始在一些地方初显成效,但行政干预在其中担当着重要角色,由此引发一些争论,甚至有舆论质疑“去产能”是“一刀切”“搞摊派”“计划经济老一套”。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行政手段是否必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当怎么摆?

权威人士:这里要厘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问题。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好决定性作用。但是靠什么手段能做到这一点?“解铃还须系铃人”,减少行政干预离不开政府自我革命。当然,那些本身没有行政干预、市场机制发挥较好的领域,就别再去指手画脚了。一句话,不管用哪种手段,最终都是为了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把握好的关键点。

问:现在对去产能、去杠杆有些疑虑,认为与稳增长存在一定冲突,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这个问题怎么看?市场出清了,后面能否接得住接得好?

权威人士: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处理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从长期看,稳增长与调结构是一致的,结构调整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和保障,去产能、去杠杆有助于结构优化和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对这一点,大家有很强的共识。但在短期内,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关键是把握好“度”,掌握正确的方法论,把深化改革作为主要抓手。

必须明确,依靠过剩产能支撑的短期经济增长不仅不可持续,而且承受的痛苦比去掉这些产能要更大、痛的时间会更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减乘除并用。在去掉无效产能的同时,也要增加有效供给,培育新的发展动力。实践证明,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相当多的地区包括一些中西部地区,在这轮发展中,孕育了一大批新动力,显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感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四、 预期管理怎么办?

问:这几年,对于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期不是很稳定,乐观情绪与悲观论调并存。从中可见,对经济现状和市场行为的深入研究还不够,存在“观点偏执”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好社会心理预期?

权威人士:预期并非无中生有,也不是无关痛痒,它来自现实,又影响着现实。怎么稳预期?关键是稳政策。首先,大政方针不能动摇,核心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次,宏观经济政策不能摇来摆去。第三,要善于进行政策沟通,加强前瞻性引导,提高透明度,说清政策目的和涵义,减少误读空间,及时纠偏,避免一惊一乍,不搞“半夜鸡叫”。还有,提高舆论引导的可信度也很重要,必须实事求是,拿捏好分寸。我们的成绩和不足都摆在那里,适当的正面宣传对引导预期、提振信心是必要的,但是,对成绩不能说过头,对问题不能视而不见,甚至文过饰非,否则会挫伤信心、破坏预期。

问: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人的作用更为重要,特别是“三种人”,即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在您看来,这些群体的积极性有没有激发出来?怎样形成全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合力?

权威人士: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不但要我们肯干、敢干,还要我们能干、会干,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现在最关键的是通过保护产权、知识产权,使企业家既有“恒产”又有“恒心”。要建立“亲”和“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把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在一些具体政策执行上,不要盲目翻旧账,使创业者有安全感。

五、 经济风险怎么防?

问:去年至今,银行业利润下滑和不良资产率上升颇受关注。一季度资本市场也一度发生较大波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能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权威人士: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个核心出了问题会拖累全局,会拖累全面小康的实现。尽管我国金融风险整体可控,特别是银行体系总体抗风险能力较强,但今年伊始发生的股市汇市动荡,也反映出一定的脆弱性。要避免把市场的这种“超调”行为简单理解成只是投机带来的短期波动,而要从整个金融市场的内在脆弱性上找原因。

当前,最重要的是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在利用货币扩张刺激经济增长边际效应持续递减的情况下,要彻底抛弃试图通过宽松货币加码来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分母降杠杆的幻想。对各类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隐患,金融监管部门要密切配合,摸清情况,做好预案。

问:伴随“去产能”,部分地区和企业出现人员下岗,这在钢煤行业更突出,甚至有一些地方出现群体性事件。请问“去产能”是否会给就业带来冲击,进而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应该怎样妥善处置?

权威人士:稳定和扩大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相关政策,讲究工作方法,稳妥审慎地去产能:一是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人不保企”,勇于处置“僵尸企业”。我们强调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但对那些确实无法救的企业,该关闭的就坚决关闭,该破产的要依法破产,不要动辄搞“债转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组,那样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个大包袱。二是要把人员的安置作为处置“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重中之重。能培训的培训,能转岗的转岗,确实不能转岗的要做实做细托底工作。

问:今年以来,肉价菜价走高,老百姓很关注,也有担忧。如何既防范可能出现的通胀风险也注重防范通缩风险?

权威人士:处理好物价问题,是宏观调控的永恒主题。社会上认为通胀的人在增加,认为通缩的也不少,各有各的理由。还不能匆忙下结论。我们必须保持警觉,密切关注价格的边际变化,尤其是工业品价格、消费品价格、资产价格及其相互作用。对部分食品涨价问题,既要加强调配、保障供给,也不能反应过度,干扰价格信号,对城市低收入群体,各级政府要及时跟进补贴政策,做好托底工作。

【篇2】研究美国作家廉福克纳的中国权威人士

Chapter1

William Bradford (1590–1657) 布拉德福德

Plymouth Plantation《普利茅斯种植园史》.

Anne Bradstreet (1617-1672) 布莱德斯特

The Tenth Muse Lately Sprung Up in America

《新近在美洲出现的第十位缪斯女神》.

Jonathan Edwards (1702-1758) 爱德华兹

The Freedom of the Will 《意志的自由》

The Nature of True Virtue《真正德行的本质》

Sinners in the Hands of an Angry God

《愤怒上帝手中的罪民》.

Thomas Pain (培恩 1737–1809)

prose writer

born in England

arrived in Philadelphia in 1774 (37 yrs)

Common Sense《常识》(1776)

The Age of Reason 《理性年代》

The Rights of Man 《人的权利》

American Crisis 《美国危机》

Benjamin Franklin (1706 - 1790)

Pennsylvania Gazette 《宾夕法尼亚报》.

The Autobiography 《自传》

Poor Richard’s Almanac《穷理查德历书》

The only American who signed 4 important documents

Being one of those who drafted articles leading to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独立宣言》

Served on the convention to draft the Constitution《宪法》, which was finally adopted in 1789.

Treaty of Paris

Treaty of Peace with England

Philip Freneau (弗瑞诺1752–1832)

Works

Booklet

The Rising Glory of America 《兴起的美洲光荣》

Poems

“The Wild Honey Suckle” “野忍冬花”

“To the Memory of the Brave Americans”“纪念美国勇士”

“The Indian Burying Ground”“印第安人的埋葬地”

Chapter2

Washington Irving华盛顿·欧文 1783 - 1859

A History of New York by Diedrich Knickerbocker 《纽约外史》

The Tales of a Traveler 《游者谈》

Charles the Second 《查理二世》

The History of the Life and Voyages of Christopher Columbus 《哥伦布的生平和航行史》

The Alhambra 《阿尔罕伯拉》

Biographies:

Life of Washington《华盛顿传》

Life of Oliver Goldsmith《哥德斯密斯传》

Masterpiece: won him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The Sketch Book《见闻札记》

including

“Rip Van Winkle”“瑞普· 凡· 温克尔”

“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睡谷传说”

James F. Cooper 库柏1789–1851

Novels

1. the first novel (challenged by his wife)

Precaution 《戒备》

2. about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The Spy 《间谍》

3. about adventures at sea

Pilot《领水员》

4. about the frontier and the wild West

Leathers tocking Tales《皮袜子故事集》(a series of 5 novels):

The Pioneers《拓荒者》作为自由和大自然的化身同法律秩序的代表Judge Temple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最后的莫西干人》

The Prairie 《大草原》栖身印第安部落离开人世

The Pathfinder《探路者》身处情网边缘

The Deerslayer《杀鹿者》年轻力壮

Nathaniel Hawthorne霍桑1804-1864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Twice-Told Tales 《重述的故事》

Mosses from an Old Manse 《古屋青苔》

including “Young Goodman Brown” 《好小伙布朗》

“The Celestial Railroad” 《通天铁路》

Other Works

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七个带尖顶阁的房子》

The Blithedale Romance 《福谷传说》

The Marble Faun 《玉石雕像》

The Life of Franklin Pierce《富兰克林•皮尔斯传》

Our Old Home《我们的老家》

Masterpiece

The Scarlet Letter 《红字》

Edgar Allen Poe 埃·加·爱伦坡1809–1849

Poems

Tamerlane and Other Poems 《帖木耳和其他》

“Israel” 《以色拉非》

“To Helen” 《致海伦》(Allusion 用典)

“The Raven” 《乌鸦》

“Annabel Lee” 《安娜贝尔妮》

Two Collections of Short Stories

Tales of the Grotesque and Arabesque《奇异怪诞故事集》

Tales《故事集》

Including: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厄舍屋的倒塌》

“ The Masque of the Red Death”《红色死亡的假面具》

Henry David Thoreau梭罗1817-1862

“Civil Disobedience” 《论公民之不服从》

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 《瓦尔登湖》

Ralph Waldo Emerson 爱默生1803-1882

Moby-Dick 《白鲸》(masterpiece)

Typee 《泰比》

Omoo 《欧穆》

Mardi 《玛地》

White Jacket 《白外套》

Walt Whitman 沃尔特·惠特曼1819-1902

his lifetime achievement:

Leaves of Grass 《草叶集》

masterpiece:

“Song of Myself” “自我之歌”

Harriet Beecher Stowe哈里叶特·比彻·斯托 (1811-1896)

Uncle Tom’s Cabin《汤姆叔叔的小屋》

Chapter3

Mark Twain马克·吐温1835-1910

Three stages in Mark Twain’s literary career:

1. The early stage: the major tone is humor and memory.

The Celebrated Jumping Fog of Calaveras County《卡拉维拉县的著名跳蛙》1st short story

The Innocents Abroad 《傻瓜国外旅行记》

Roughing It《艰苦岁月》

The Gilded Age《镀金年代》his 1st novel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汤姆·索亚历险记》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Life on the Mississippi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

2. The middle stage: the major tone is satire and criticism

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亚瑟王朝庭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

The Tragedy of Pudd’n-head Wilson《傻瓜威尔逊的悲剧》

The Prince and Pauper《王子与贫儿》

3. The late stage: the major tone is satire and depression

The Man that Corrupted Hadleyburg《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

Henry James亨利·詹姆士1843-1916

Three Periods of James’ literary Career:

1.Early period (1865-1882): “international theme”

The American (1877) 《一个美国人》

Daisy Miller (1878) 《黛西·米勒》

The Europeans (1878) 《欧洲人》

The Portrait of a Lady (1881)《贵妇人画像》(masterpiece)

2. Middle period (1865-1895):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themes and forms (subtle studie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e Bostonians (1886) 《波士顿人》

The Private Life (1893)《私人生活》

3. Late Period (1895-1916): a revival of the theme of innocence in a corrupted world and “the international theme”.

The Turn of the Screw (1898)《螺丝在拧紧》

The Ambassadors (1903)《大使们》

The Wings of the Dove (1902) 《鸽翼》

The Golden Bowl (1904) 《金碗》

O. Henry (欧·亨利1862–1910)

a short story writer

some of his best stories:

The Man Higher Up《黄雀在后》

The Gift of the Magi《麦琪的礼物》

The Last Leaf《最后的叶子》

The Cop and the Anthem《警察与赞美诗》

Theodore Dreiser (德莱赛 1871-1945)

Sister Carrie《嘉莉妹妹》 (1900)

Jennie Gerhardt《珍妮姑娘》 (1911)

Dreiser’s “Trilogy of Desire”欲望三步曲:

The Financier《金融家》 (1912)

The Titan《巨头》 (1914)

The Stoic《斯尔葛》 (1947)

The Genius《天才》(1915)

An American Tragedy《美国的悲剧》(1925)(masterpiece)

Dreiser Looks at Russia《德莱赛对俄罗斯的观感》 (1928)

The Bulwark《堡垒》(1946)

Jack London (杰克·伦敦 1876–1916)

Love of Life 《热爱生命》

White Fang《白獠牙》

The Sea Wolf《海狼》

The Call of the Wild《野性的呼唤》

Martin Eden《马丁·伊登》(a novel with the color of autobiography)

Stephen Crane (克莱恩 1871-1900)

Maggie, a Girl of the Street《街头女郎麦琪》

The Red Badge of the Courage《红色英勇勋章》

Chapter4

Robert Frost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 -1963

Early Poem:

“Home Burial” 《家葬》

Collections of Poems:

A Boy’s Will 《少年的意志》

North of Boston 《波士顿以北》

Mountain Interval 《山间》

West-Running Brook 《向西流去的小溪》

A Further Range 《又一片牧场》

A Masque of Reason 《理智的假面具》

In the Clearing 《林间空地》

Lyric Poems:

“Mending Wall” 《修墙》

“The Road Not Taken” 《没有走的路》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雪夜林畔》

“Death of the Hired Man”《雇工之死》

“The Gift Outright” 《全心的奉献》

Ezra Pound 埃兹拉·庞德 (1885-1972)

Collected Poems of Ezra Pound

The Cantos 《诗章》Hugh Selwyn Mauberly 《休·塞尔温·莫伯利》

Two translations:

The Seafarer 《水手》

Cathay 《华夏》

T.S. Eliot 艾略特 (1888—1965)

As a Poet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The Waste Land荒原(masterpiece)
Hollow Man 空心人
Ash Wednesday 圣灰星期三
Four Quartets 四个四重奏

As a Dramatist

Murder in the Cathedral 《大教堂凶杀案》

The Cocktail Party 《鸡尾酒会》

The Confidential Clerk 《机要秘书》

The Family Reunion 《全家团聚》

Critic

The Sacred Wood 《神木》

Essays on Style and Order 《风格及秩序论文集》

After Strange Gods 《拜异教之神》

F. Scott Fitzgerald菲茨杰拉德 (1896-1940)

Four Books

Flappers and Philosophers《轻佻女郎与哲学家》

Tales of the Jazz Age 《爵士乐时代的故事》

All the Sad Young Men 《一代悲哀的年轻人》

Taps at Reveille 《拍打在起床号上》

Novels

This Side of Paradise 《人间天堂》

The Beautiful and the Damned 《美丽与毁灭又名漂亮冤家》

The Great Gatsby (masterpiece) 《了不起的盖茨比》

Tender is the Night 《夜色温柔》

The Last Tycoon (unfinished novel)《最后大亨》

William Faulkner福克纳 (1897-1962)

1st Stage:

The Marble Faun 《大理石雕像》-- poems

Soldier’s Pay 《士兵的报酬》-- his first novel

2nd Stage:

The Sound and Fury《喧哗与骚动》

As I Lay Dying 《我弥留之际》

Light in August 《八月之光》

Absalom, Absalom! 《押沙龙,押沙龙!》

3rd Stage:

Go Down, Moses 《去吧,摩西》

A Rose for Emily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a short story

Ernest Hemingway海明威 ( 1898-1961)

1. About war

The Sun Also Rises 《太阳照样升起》

A Farewell to Arms 《永别了,武器》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丧钟为谁而鸣》

2. About hunting, fishing and bull-fighting

about bull-fighting

Death in the Afternoon 《午后之死》

about fishing

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

2. About hunting, fishing and bull-fighting

about hunting

Green Hills in Africa 《非洲的青山》

The Snow of Kilimanjaro ["dʒɑ:]《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

John Steinbeck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

Cup of Gold《金杯》(his first novel)

The Pastures of Heaven《天国牧场》

To a God Unknown 《致一位未知的神》

Tortilla Flat 《煎饼坪》

Of Mice and Man 《鼠与人》

The Grapes of Wrath 《愤怒的葡萄》(masterpiece)

The Pearl 《珍珠》

Margaret Mitchell 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1949)

Gone with the Wind《飘》《乱世佳人》

Chapter5

W. E. B. Du Bois 杜波依斯(1868–1963)

The Souls of Black Folk《黑人的灵魂》(masterpiece)

Black Reconstruction in America 《美国的黑人重建》

Dusk of Dawn 《黎明的尘埃》

James Mercer Langston Hughes兰斯顿·休斯(1902 –1967)

Poems

“The Weary Blues” 疲惫的蓝调

“Fine Clothes to the Jew” 漂亮衣服的犹太人

“Dreams” 梦想

“The Negro Speaks of Rivers”黑人谈河

“Let America Be America Again”让美国再次成为美国

“Shakespeare in Harlem”莎士比亚在哈姆雷

“Border Line” 界限

Ralph Waldo Ellison 埃里森(1913–1994)

Invisible Man《看不见的人》

Shadow and Act《影子与行动》

Going to the Territory《去领域》

James Arthur Baldwin 鲍德温(1924 –1987)

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向苍天呼吁》his first best-known novel

“Notes of a Native Son”(土生子札记) essay, explore intricacies of racial, sexual, and class distinctions in Western societies.

The Fire Next Time《下次便是火焰》essay

Toni Morrison 托尼·莫里森(1931---)

The Bluest Eye 《最蓝的眼睛》

Beloved 《宠儿》

Tar Baby 《柏油孩子》

Song of Solomon 《所罗门之歌》

Sula 《秀拉》

Jazz 《爵士乐》

Paradise 《天堂》

Love 《爱》

A Mercy 《恩惠》

Alice Walker 艾里斯·沃克(1944 — )

The Color Purple 《紫色》

the Pulitzer Prize

the National Book Award

Epistolary novel书信体小说

Chapter6

Eugene O’Neill尤金·奥尼尔(1888-1953)

The Hairy Ape 《毛猿》

Anna Christie 《安娜·克里斯蒂》

Desire Under the Elms 《榆树下的欲望》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masterpiece)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Tennessee Williams田纳西·威廉姆斯 (1911—1983)

The Glass Menagerie 《玻璃动物园》won the New York Drama Critics’ Circle Award.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欲望号街车》Pulitzer Prize

Cat on a Hot Tin Roof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Pulitzer Prize

Arthur Miller
阿瑟·米勒(1915—2005)

All My Sons 《我的儿子们》

Death of a Salesman《推销员之死》masterpiece

The Crucible 《炼狱》/《萨勒姆的女巫》

A View from the Bridge 《桥头眺望》

The Price 《代价》

The American Clock 《美国大钟》

Everybody Wins 《人人是赢家》

Chapter 7

Saul Bellow 贝娄(1915—2005)

Dangling Man 《晃来晃去的人》

The Victim 《受害者》

The Adventure of Augie March 《奥基·马奇历险记》

Henderson the Rain King 《雨王汉德逊》

Herzog 《赫索格》

Mr Sammler’s Planet 《塞姆勒先生的行星》

Humboldt’s Gift 《洪堡的礼物》

Seize the Day 《且乐今朝》 (masterpiece)

J.D. Salinger 塞林杰(1919-2010)

The Catcher in the Rye《麦田守望者》

Joseph Heller 约瑟夫·海勒(1923 - 1999)

His first novel, Catch-22《第二十二条军规》

Amy Tan 谭恩美(1952 — )

The Joy Luck Club 《喜福会》(1989)

The Kitchen God’s Wife 《灶王之妻》(1991)

The Hundred Secret Senses 《百种神秘感觉》(1995)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 《接骨师之女》(2001)

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 《沉没之鱼》(2005)

【篇3】研究美国作家廉福克纳的中国权威人士

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

  人民日报记者 龚雯 许志峰 吴秋余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一季度,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实现了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较好开局,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于调整中的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本报记者近日再次独家采访了权威人士,为中国经济问诊把脉。

  一、经济形势怎么看?

  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符合预期,有些亮点还好于预期。但经济运行的固有矛盾没缓解,一些新问题也超出预期。很难用“开门红”“小阳春”等简单的概念加以描述

  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退一步”为了“进两步”。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

  对一些经济指标回升,不要喜形于色;
对一些经济指标下行,也别惊慌失措

  问: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7%,仍运行在合理区间,好于市场预期。同时,其他一些经济指标也明显出现暖色。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实现了“开门红”,有人认为是进入了“小阳春”,更有乐观者认为中国经济已触底,将呈现U型反转。这是不是说明经济发展大趋势发生了变化?对于中国经济短期和中长期的走向,您的判断是什么?

  权威人士:总的看,今年开局的经济形势平稳。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符合预期,有些亮点还好于预期。但是,经济运行的固有矛盾没缓解,一些新问题也超出预期。因此,很难用“开门红”“小阳春”等简单的概念加以描述。到底怎么看?还是要坚持两点论,还是要结合发展阶段和国际背景来看。

  从一季度形势看,我们希望稳的方面,稳住了,有些甚至还出现意想不到的回升。一季度GDP增长6.7%,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社会大局稳定。部分工业品价格有所回升,工业企业效益由降转升;
固定资产投资加快,新开工项目大幅增长;
房地产市场供销两旺,去库存明显加速。

  我们希望进的方面,也有了新进展。服务业比重继续提升,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一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快速增长,居民消费不断升级,“五一”小长假国内旅游火爆,长三角、珠三角等主动适应新常态、注重需求分析、追求创新和质量效益的地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加强。尤其是各地区各部门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按照中央的要求主动开展工作,成效正在逐步显现。

  然而,不可否认,我们面临的固有矛盾还没根本解决,一些新的问题也有所暴露。“稳”的基础仍然主要依靠“老办法”,即投资拉动,部分地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大幅下降,房地产泡沫、过剩产能、不良贷款、地方债务、股市、汇市、债市、非法集资等风险点增多。一些市场化程度较低、产业低端、结构单一的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就业问题凸显,社会矛盾有所加剧。因此,在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而不是周期性的情况下,“进”才是“稳”的根基。“进”,就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这需要时间,目前还处在起步期,新动力还挑不起大梁。

  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

  我要强调的是,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行并接连实现几年高增长。“退一步”为了“进两步”。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对此,一定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一些经济指标回升,不要喜形于色;
对一些经济指标下行,也别惊慌失措。

  分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有的资源开始寻找新去处,这就产生了创新;
有的比较迟钝,还停留在原处等着熬着,指望着什么时候“风水轮流到我家”

  在新常态下,我们最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动力、形成新结构,这意味着分化越快越好

  无论是地区、行业还是企业,总有一部分在“二八定律”的分化中得到“八”的好处,脱颖而出,前景光明

  问:在经济回暖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前经济运行分化趋势愈益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强劲,但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一些资源型省份的经济依然比较困难,有外电称为“两个世界”。这种走势分化传递出什么信号?

  权威人士:分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往往向高收益领域集中,出现产业同构化趋势,一段时间后,就会形成产能过剩,产生过度竞争,超额利润消失。此时,有的资源开始寻找新去处,这就产生了创新;
有的比较迟钝,还停留在原处等着熬着,指望着什么时候“风水轮流到我家”。这两种情况形成的分化趋势,是规律使然。

  在新常态下,我们最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动力、形成新结构,这意味着分化越快越好。无论是地区、行业还是企业,总有一部分在“二八定律”的分化中得到“八”的好处,脱颖而出,前景光明。还有一部分,尝到苦头,但也汲取了教训,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了。我看也不是什么坏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开始加速分化,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有活力的地区、有竞争力的行业企业、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分化加快,我国进入新常态,国内的经济分化进一步加剧。去年,中央在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时提出,凡是主动适应新常态、重视创新和质量效益的,发展态势都比较好;
反之,压力都比较大。今年这个趋势还在延续,甚至在加剧,确实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在可预见的未来,在经济分化中,我国将不断冒出更有活力的地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和企业,但有些地区、行业和企业日子也会越来越难熬。与其苦熬,不如苦干。现在这些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干部群众正在抛弃幻想,自立自强,主动促改革抓创新,力争迎头赶上。

二、宏观调控怎么干?

  促进宏观经济健康发展,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招数都要用,但在不同阶段,侧重点和着力度是不一样的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供给侧是主要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必须作为主攻方向。需求侧起着为解决主要矛盾营造环境的作用,投资扩张只能适度,不能过度,决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

  问:从一季度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的回升,对于经济企稳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有一种观点认为,短期刺激仍然好用、管用、还要继续用。对此您怎么看?做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总思路如何把握?

  权威人士:这是大家议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也是国际上高度关注的问题。能不能把握好这个问题,既影响眼前,又涉及长远。

  促进宏观经济健康发展,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招数都要用,但在不同阶段,侧重点和着力度是不一样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是正确理解中央提出的“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句话,也就是说,供给侧是主要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必须作为主攻方向。需求侧起着为解决主要矛盾营造环境的作用,投资扩张只能适度,不能过度,决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

  做好经济工作,必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当前,落实好以上新理念、总基调、大思路,宏观政策要突出三个要求:

  一是适度扩大总需求,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把握重点、节奏、力度。

  二是坚定不移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眼于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三是注重引导良好发展预期,增强各方面对经济发展的信心。

  在工作中要做到“两个确保”:

  一是确保中央已定的政策不走样、不变形。要全面、准确、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健的货币政策就要真正稳健,积极的财政政策就要真正积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就要更加突出。

  二是确保中央的政策落地生根。中央多次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把今年的经济政策真正落地。适度扩大总需求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得到各方广泛认可,只有扎实向前迈进,才能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使经济形势不断朝着好的方向转化。

  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甚至让老百姓储蓄泡汤

  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最危险的,是不切实际地追求“两全其美”,盼着甘蔗两头甜,不敢果断做抉择

  我们明确了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即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

  保持战略定力,多做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事情,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扩张办法给经济打强心针,造成短期兴奋过后经济越来越糟

  要把控好“度”,既不过头,也防不及。即使方向正确、政策对路,一旦用力过猛,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酿成风险

  问:一季度的成绩单显示,一些问题正在得到化解,另一些问题又露出苗头;
经济工作面临“两难”“多难”和“一果多因”“一因多果”的复杂性。那么,宏观调控的着力点究竟应该放在哪里?

  权威人士:俗话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困难,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困难,这很正常。问题在于如何准确判断困难的性质,采取正确措施加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秉承“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理念,坦然正视困难、积极克服困难,勇于闯关夺隘、爬坡过坎,一点一点攻坚破冰,一年一年发展壮大,一步一步走了过来。

  当前,确实存在一些“两难”或“多难”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一方面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另一方面实体经济高杠杆,如果急于克服下行压力,杠杆率就会进一步提高,怎么办?那就要具体分析问题的性质,看看哪个问题更是要害。

  我国劳动力总量逐年减少,产业结构在优化调整,即使经济出现较大幅度下行,社会就业也能保持总体稳定,何况我国经济也下行不到哪里去!所以中央一直强调不以增速论英雄。但是,杠杆问题就不一样了。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甚至让老百姓储蓄泡汤,那就要命了。这么一比较,就知道工作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哪儿,就知道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两难”也就成了“一难”。最危险的,是不切实际地追求“两全其美”,盼着甘蔗两头甜,不敢果断做抉择。比如,一些国家曾长期实施刺激政策,积累了很大泡沫,结果在政策选择上,要么维持银根宽松任由物价飞涨,要么收紧银根使泡沫破裂,那才是真正的“两难”,左右不是!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就明确了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即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股市要立足于恢复市场融资功能、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加强发行、退市、交易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等行为。汇市要立足于提高货币政策自主性、发挥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同时,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要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而不应通过加杠杆“去库存”,逐步完善中央管宏观、地方为主体的差别化调控政策。

  找到了着力点,在操作上还要把握好两点:

  一是避免短期化行为。全球经济要从国际金融危机中走出来,需要经历一个较长过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是一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持久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保持战略定力,要树立信心,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保持滴水穿石的耐心,多做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事情,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扩张办法给经济打强心针,造成短期兴奋过后经济越来越糟。

  二是避免不适度。无论是需求政策还是供给政策,无论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是结构政策,无论是发展政策、改革政策还是社会政策,都要把控好“度”,既不过头,也防不及。即使方向正确、政策对路,一旦用力过猛,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酿成风险。比如,恢复房地产市场正常运行,去掉一些不合时宜的行政手段是必要的,但假如搞大力度刺激,必然制造泡沫,这个教训必须汲取。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推?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往远处看,也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目前,一些方案已基本成型。接下来中央还要专题研究,并尽快推动贯彻落实

  “五大任务”是一个系统设计,每项任务都很吃重。从具体操作看,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问: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国内社会普遍关注。这项改革是否已形成一揽子成熟的工作方案?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下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权威人士: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往远处看,也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从全球看,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结构性改革才是走出眼前困境的根本之策,但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西方国家多党执政的痼疾,没几个政治家敢于真正付诸行动,结果是“心想”而“事不成”。我们有制度优势,一定要形成共识、狠下决心,马不停蹄向前走,千方百计抓落实,扎实作为见成效。

  去年以来,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到具体实践,都作了全面深刻阐述,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进行了全链条部署。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专题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提出了“五个搞清楚”,即搞清楚现状是什么,搞清楚方向和目的是什么,搞清楚到底要干什么,搞清楚谁来干,搞清楚怎么办。

  按照这样的要求,中央各部门紧锣密鼓,认真细致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目前,一些方案已基本成型,针对性较突出、政策措施较明确,可操作性也较强。接下来中央还要专题研究,并尽快推动贯彻落实。同时,各地也主动积极开展工作,广东、重庆、江苏、浙江、山西等陆续发布了本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不少企业已迈出实质性步伐,主动抑制盲目扩张冲动,收缩战线、突出主业,有的已从“减量提质”转为“量质双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是一个系统设计,每项任务都很吃重,各项任务之间有关联互补作用,都要统筹兼顾,动态优化,积极推进。从具体操作看,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各阶段也要有不同的着力点。年初以来,一些政策已陆续出台,比如,降成本的措施不断充实,补短板的力度不断加大。下一段,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等措施也会向纵深推进。这项工作的“减法”色彩较浓,不可避免涉及人和钱,即就业和债务问题,难度和要求都比较高。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好决定性作用。但“解铃还须系铃人”,减少行政干预离不开政府自我革命

  那些本身没有行政干预、市场机制发挥较好的领域,就别再去指手画脚了

  问:年初至今,去产能、去库存开始在一些地方初显成效,但行政干预在其中担当着重要角色,由此引发一些争论,甚至有舆论质疑“去产能”是“一刀切”“搞摊派”“计划经济老一套”。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行政手段是否必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当怎么摆?

  权威人士:这里要厘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问题。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好决定性作用。但是靠什么手段能做到这一点?“解铃还须系铃人”,减少行政干预离不开政府自我革命。比如,减少对“僵尸企业”的补贴,不靠行政命令、单靠市场行吗?

  当然,那些本身没有行政干预、市场机制发挥较好的领域,就别再去指手画脚了。比如,消费品领域市场化程度高、竞争相对充分,市场能够自动出清,他们去不去产能完全可以依靠市场调节。一句话,不管用哪种手段,最终都是为了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把握好的关键点。

  完成“五大任务”,各级政府要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带头作为:

  去产能,各地要明确具体任务和具体目标,加大环保、能耗、质量、标准、安全等各种门槛准入、制度建设和执法力度;
处置“僵尸企业”,该“断奶”的就“断奶”,该断贷的就断贷,坚决拔掉“输液管”和“呼吸机”。

  去杠杆,要在宏观上不放水漫灌,在微观上有序打破刚性兑付,依法处置非法集资等乱象,切实规范市场秩序。

  去库存,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工进城的财税、土地等配套制度。

  降成本,就要把整体税负降下来,把不合理的收费取消掉,把行政审批减下来。

  补短板,就要注重脱贫攻坚的精准度,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钱从哪里来、投到哪里去”的体制机制。

  短期内,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处理好“稳”与“调”的关系,关键是把握好“度”,掌握正确的方法论,把深化改革作为主要抓手

  依靠过剩产能支撑的短期经济增长不仅不可持续,而且承受的痛苦比去掉这些产能要更大、痛的时间会更长

  要加减乘除并用。在去掉无效产能的同时,也要增加有效供给,培育新的发展动力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相当多的地区包括一些中西部地区,让人感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问:现在对去产能、去杠杆有些疑虑,认为与稳增长存在一定冲突,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这个问题怎么看?市场出清了,后面能否接得住接得好?

  权威人士: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处理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

  从长期看,稳增长与调结构是一致的,结构调整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和保障,去产能、去杠杆有助于结构优化和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对这一点,大家有很强的共识。但在短期内,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可能存在矛盾。例如,去产能或许会影响一些地方的GDP和财政收入,去杠杆会使一些风险显性化。但如果不去,不要说长期稳不住,短期效果也越来越差,“僵尸企业”会越来越多,债务越积越重,加剧财政金融风险。处理好“稳”与“调”的关系,关键是把握好“度”,掌握正确的方法论,把深化改革作为主要抓手。

  必须明确,依靠过剩产能支撑的短期经济增长不仅不可持续,而且承受的痛苦比去掉这些产能要更大、痛的时间会更长。比如,一些产能过剩领域的企业,亏损加大,拖欠的工资增多,银行很痛苦,职工也很痛苦,而且越拖越痛苦。怎么办?长痛不如短痛。对这些企业进行“清盘”,既可以释放出土地、信贷等稀缺资源,也使这些企业的职工在纳入社保、接受培训后走上新岗位,看到新希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减乘除并用。在去掉无效产能的同时,也要增加有效供给,培育新的发展动力。这既需要决心,也需要咬定青山的努力、实实在在的政策。实践证明,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相当多的地区包括一些中西部地区,在这轮发展中,孕育了一大批新动力,显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感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不过,个别地方旧的矛盾、历史负担较大,短期调整确实难以见效,但也得迈开步子,“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四、预期管理怎么办?

  稳预期的关键是稳政策,不能摇来摆去

  要善于进行政策沟通,加强前瞻性引导,提高透明度,减少误读空间,及时纠偏,避免一惊一乍,不搞“半夜鸡叫”

  我们的成绩和不足都摆在那里。对成绩不能说过头,对问题不能视而不见,甚至文过饰非,否则会挫伤信心、破坏预期

  问:这几年,对于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期不是很稳定,乐观情绪与悲观论调并存。从中可见,对经济现状和市场行为的深入研究还不够,存在“观点偏执”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好社会心理预期?

  权威人士:预期并非无中生有,也不是无关痛痒,它来自现实,又影响着现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本质上是预期管理。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更加复杂多变,导致预期不确定性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注重加强预期引导。

  怎么稳预期?关键是稳政策。

  首先,大政方针不能动摇,核心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一点,中央从来没变过,而且多次重申,内涵越讲越清楚,各地各部门都要准确把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其次,宏观经济政策不能摇来摆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导向越明确,落实越有力,市场预期就越好。反之,如果我们还走需求刺激的老路,市场就会担心迟疑、无所适从。

  第三,要善于进行政策沟通,加强前瞻性引导,提高透明度,说清政策目的和涵义,减少误读空间,及时纠偏,避免一惊一乍,不搞“半夜鸡叫”。

  还有,提高舆论引导的可信度也很重要,必须实事求是,拿捏好分寸。我们的成绩和不足都摆在那里,适当的正面宣传对引导预期、提振信心是必要的,但是,对成绩不能说过头,对问题不能视而不见,甚至文过饰非,否则会挫伤信心、破坏预期。对学术上、专业性的不同意见,要允许各抒己见,鼓励从专业层面展开讨论,真理越辩越明,对稳定预期也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不但要肯干、敢干,还要能干、会干,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三个“关键少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让企业家既有“恒产”又有“恒心”。建立“亲”和“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把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在一些具体政策执行上,不要盲目翻旧账,使创业者有安全感

  问: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人的作用更为重要,特别是“三种人”,即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在您看来,这些群体的积极性有没有激发出来?怎样形成全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合力?

  权威人士: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不但要我们肯干、敢干,还要我们能干、会干,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现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大家有了方向,有了希望,工作积极性越来越高,能干、会干的人越来越多,成效也会越来越明显。同时,也要看到,不理解、不适应的现象依然存在,发挥上述三个“关键少数”的作用,还要做大量工作。

  企业家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体系适应能力的主导力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须发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包括面广量大的民营企业家。现在最关键的是通过保护产权、知识产权,使企业家既有“恒产”又有“恒心”。要建立“亲”和“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把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在一些具体政策执行上,不要盲目翻旧账,使创业者有安全感。

五、经济风险怎么防?

  今年伊始发生的股市汇市动荡,反映出一定的脆弱性。要避免把市场的这种“超调”行为简单理解成只是投机带来的短期波动,而要从整个金融市场的内在脆弱性上找原因

  在现实情况下,要彻底抛弃试图通过宽松货币加码来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分母降杠杆的幻想。对各类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隐患,监管部门要密切配合,摸清情况,做好预案

  问:去年至今,银行业利润下滑和不良资产率上升颇受关注。一季度资本市场也一度发生较大波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能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权威人士: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个核心出了问题会拖累全局,会拖累全面小康的实现。尽管我国金融风险整体可控,特别是银行体系总体抗风险能力较强,但今年伊始发生的股市汇市动荡,也反映出一定的脆弱性。要避免把市场的这种“超调”行为简单理解成只是投机带来的短期波动,而要从整个金融市场的内在脆弱性上找原因。其中,高杠杆是“原罪”,是金融高风险的源头,在高杠杆背景下,汇市、股市、债市、楼市、银行信贷风险等都会上升,处理不好,小事会变成大事。

  当前,最重要的是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在利用货币扩张刺激经济增长边际效应持续递减的情况下,要彻底抛弃试图通过宽松货币加码来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分母降杠杆的幻想。对各类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隐患,金融监管部门要密切配合,摸清情况,做好预案。目前银行坏账处于上升趋势,是经济问题在金融部门的必然反映。只要我们勇于面对,主动应对,不掩盖和拖延风险,结果就没那么可怕。

  对那些确实无法救的企业,该关闭的就坚决关闭,该破产的要依法破产,不要动辄搞“债转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组,那样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个大包袱

  “保人不保企”,把人员的安置作为处置“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重中之重。能培训的培训,能转岗的转岗,确实不能转岗的要做实做细托底工作

  问:伴随“去产能”,部分地区和企业出现人员下岗,这在钢煤行业更突出,甚至有一些地方出现群体性事件。请问“去产能”是否会给就业带来冲击,进而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应该怎样妥善处置?

  权威人士:稳定和扩大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就业形势总体是稳的,没出现大的波动。同时,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高技能人才短缺,技能较差的简单劳动力有所过剩,劳动力市场正发挥调整功能,但更要紧的是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当前就业领域最突出的问题是,对“僵尸企业”的处置、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会引起下岗压力显性化。这轮下岗的行业和地区较集中,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其中很多是40—50岁职工。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相关政策,讲究工作方法,稳妥审慎地去产能:

  一是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人不保企”,勇于处置“僵尸企业”。我们强调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但对那些确实无法救的企业,该关闭的就坚决关闭,该破产的要依法破产,不要动辄搞“债转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组,那样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个大包袱。

  二是要把人员的安置作为处置“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重中之重。能培训的培训,能转岗的转岗,确实不能转岗的要做实做细托底工作。要有人文关怀,带着感情,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既帮他们解决好生活困难,又助他们提高再就业能力。这次产能过剩带来的一大教训是,距离上一轮国企改革10多年后,国企“人浮于事”仍很严重,职工“下不来”“裁不掉”,企业办社会、政企不分、企社不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本轮国企改革一定要在这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真正把国企建成能面对市场竞争、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现代企业。

  社会上认为通胀的人在增加,认为通缩的也不少,各有各的理由。还不能匆忙下结论

  保持警觉,密切关注价格的边际变化,尤其是工业品、消费品、资产的价格及其相互作用。对部分食品涨价问题,既要加强调配、保障供给,也不能反应过度,干扰价格信号

  问:今年以来,肉价菜价走高,老百姓很关注,也有担忧。如何既防范可能出现的通胀风险也注重防范通缩风险?

  权威人士:处理好物价问题,是宏观调控的永恒主题。

  从全球经济看,美国开始警觉通胀的迹象,而欧洲、日本都在全力反通缩,新兴市场国家的情形各不一样,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从我国来看,价格形势也趋于复杂。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的过程中,钢材、煤炭等价格明显反弹。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总体稳定的情况下,猪肉、鲜菜价格大幅上涨且在春节后仍居高不下,这段时间鲜菜价格已大幅回落,猪肉价格受“猪周期”影响可能还会延续一阵。此外,一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快,部分服务领域价格持续上涨。面对这样的形势,社会上认为通胀的人在增加,认为通缩的也不少,各有各的理由。

  依我看,还不能匆忙下结论。一方面,产能过剩依然严重,工业品价格总体下降的趋势一时难以根本改变,物价普遍大幅上涨缺乏实体支撑;
另一方面,市场流动性充裕,居民消费能力旺盛,出现严重通缩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我们必须保持警觉,密切关注价格的边际变化,尤其是工业品价格、消费品价格、资产价格及其相互作用。对部分食品涨价问题,既要加强调配、保障供给,也不能反应过度,干扰价格信号,对城市低收入群体,各级政府要及时跟进补贴政策,做好托底工作。

【篇4】研究美国作家廉福克纳的中国权威人士

五问中国经济——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形势

作者:龚雯;许志峰;

作者机构:《人民日报》;;

来源:当代广西

ISSN:1672-8319

年:2015

卷:000

期:012

页码:P.14-17

页数:4

中图分类:F1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经济增长速度;政府工作报告;经济下行压力;经济运行;产能过剩;需求结构;稳健货币政策;杠杆率;我国基本国情;制度优越性

摘要:一问: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增速回落是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但这是一个让人"不难受"的速度,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总的看,今年以来的经济增速符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预期目标,经济运行在意料之中,仍处合理区间问:年初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出现进一步回落。4月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一季度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

【篇5】研究美国作家廉福克纳的中国权威人士

《人民日报》2016年5月9日刊文
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

龚雯许志峰吴秋余
一、经济形势怎么看?
问: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7%,仍运行在合理区间,好于市场预期。同时,其他一些经济指标也明显出现暖色。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实现了“开门红”,有人认为是进入了“小阳春”,更有乐观者认为中国经济已触底,将呈现U型反转。这是不是说明经济发展大趋势发生了变化?对于中国经济短期和中长期的走向,您的判断是什么?
权威人士:总的看,今年开局的经济形势平稳。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符合预期,有些亮点还好于预期。但是,经济运行的固有矛盾没缓解,一些新问题也超出预期。因此,很难用“开门红”“小阳春”等简单的概念加以描述。到底怎么看?还是要坚持两点论,还是要结合发展阶段和国际背景来看。
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我要强调的是,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行并接连实现几年高增长。“退一步”为了“进两步”。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对此,一定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一些经济指标回升,不要喜形于色;
对一些经济指标下行,也别惊慌失措。
问:在经济回暖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前经济运行分化趋势愈益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强劲,但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一些资源型省份的经济依然比较困难,有外电称为“两个世界”。这种走势分化传递出什么信号?
权威人士:分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有的资源开始寻找新去处,这就产生了创新;
有的比较迟钝,还停留在原处等着熬着,指望着什么时候“风水轮流到我家”。在新常态下,我们最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动力、形成新结构,这意味着分化越快越好。无论是地区、行业还是企业,总有一部分在“二八定律”的分化中得到“八”的好处,脱颖而出,前景光明。
二、宏观调控怎么干?
问:从一季度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的回升,对于经济企稳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有一种观点认为,短期刺激仍然好用、管用、还要继续用。对此您怎么看?做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总思路如何把握?
权威人士:促进宏观经济健康发展,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招数都要用,但在不同阶段,侧重点和着力度是不一样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是正确理解中央提出的“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句话,也就是说,供给侧是主要矛盾,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必须作为主攻方向。需求侧起着为解决主要矛盾营造环境的作用,投资扩张只能适度,不能过度,决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
问:一季度的成绩单显示,一些问题正在得到化解,另一些问题又露出苗头;
经济工作面临“两难”“多难”和“一果多因”“一因多果”的复杂性。那么,宏观调控的着力点究竟应该放在哪里?
权威人士:我国劳动力总量逐年减少,产业结构在优化调整,即使经济出现较大幅度下行,社会就业也能保持总体稳定,中央一直强调不以增速论英雄。但是,杠杆问题就不一样了。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甚至让老百姓储蓄泡汤,那就要命了。这么一比较,就知道工作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哪儿,就知道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两难”也就成了“一难”。最危险的,是不切实际地追求“两全其美”,盼着甘蔗两头甜,不敢果断做抉择。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就明确了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即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保持战略定力,多做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事情,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扩张办法给经济打强心针,造成短期兴奋过后经济越来越糟。要把控好“度”,既不过头,也防不及。即使方向正确、政策对路,一旦用力过猛,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酿成风险。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推?
问: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国内社会普遍关注。这项改革是否已形成一揽子成熟的工作方案?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下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权威人士: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往远处看,也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从全球看,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结构性改革才是走出眼前困境的根本之策,但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目前,一些方案已基本成型,针对性较突出、政策措施较明确,可操作性也较强。接下来中央还要专题研究,并尽快推动贯彻落实。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是一个系统设计,每项任务都很吃重,各项任务之间有关联互补作用,都要统筹兼顾,动态优化,积极推进。从具体操作看,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各阶段也要有不同的着力点。年初以来,一些政策已陆续出台,比如,降成本的措施不断充实,补短板的力度不断加大。下一段,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等措施也会向纵深推进。这项工作的“减法”色彩较浓,不可避免涉及人和钱,即就业和债务问题,难度和要求都比较高。
问:年初至今,去产能、去库存开始在一些地方初显成效,但行政干预在其中担当着重要角色,由此引发一些争论,甚至有舆论质疑“去产能”是“一刀切”“搞摊派”“计划经济老一套”。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行政手段是否必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当怎么摆?

权威人士:这里要厘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问题。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好决定性作用。但是靠什么手段能做到这一点?“解铃还须系铃人”,减少行政干预离不开政府自我革命。当然,那些本身没有行政干预、市场机制发挥较好的领域,就别再去指手画脚了。一句话,不管用哪种手段,最终都是为了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把握好的关键点。问:现在对去产能、去杠杆有些疑虑,认为与稳增长存在一定冲突,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这个问题怎么看?市场出清了,后面能否接得住接得好?
权威人士: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处理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从长期看,稳增长与调结构是一致的,结构调整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和保障,去产能、去杠杆有助于结构优化和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对这一点,大家有很强的共识。但在短期内,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关键是把握好“度”,掌握正确的方法论,把深化改革作为主要抓手。
必须明确,依靠过剩产能支撑的短期经济增长不仅不可持续,而且承受的痛苦比去掉这些产能要更大、痛的时间会更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减乘除并用。在去掉无效产能的同时,也要增加有效供给,培育新的发展动力。实践证明,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相当多的地区包括一些中西部地区,在这轮发展中,孕育了一大批新动力,显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感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四、预期管理怎么办?
问:这几年,对于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期不是很稳定,乐观情绪与悲观论调并存。从中可见,对经济现状和市场行为的深入研究还不够,存在“观点偏执”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好社会心理预期?
权威人士:预期并非无中生有,也不是无关痛痒,它来自现实,又影响着现实。怎么稳预期?关键是稳政策。首先,大政方针不能动摇,核心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一个

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次,宏观经济政策不能摇来摆去。第三,要善于进行政策沟通,加强前瞻性引导,提高透明度,说清政策目的和涵义,减少误读空间,及时纠偏,避免一惊一乍,不搞“半夜鸡叫”。还有,提高舆论引导的可信度也很重要,必须实事求是,拿捏好分寸。我们的成绩和不足都摆在那里,适当的正面宣传对引导预期、提振信心是必要的,但是,对成绩不能说过头,对问题不能视而不见,甚至文过饰非,否则会挫伤信心、破坏预期。
问: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人的作用更为重要,特别是“三种人”,即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在您看来,这些群体的积极性有没有激发出来?怎样形成全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合力?
权威人士: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不但要我们肯干、敢干,还要我们能干、会干,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现在最关键的是通过保护产权、知识产权,使企业家既有“恒产”又有“恒心”。要建立“亲”和“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把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在一些具体政策执行上,不要盲目翻旧账,使创业者有安全感。

五、经济风险怎么防?
问:去年至今,银行业利润下滑和不良资产率上升颇受关注。一季度资本市场也一度发生较大波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能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权威人士: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个核心出了问题会拖累全局,会拖累全面小康的实现。尽管我国金融风险整体可控,特别是银行体系总体抗风险能力较强,但今年伊始发生的股市汇市动荡,也反映出一定的脆弱性。要避免把市场的这种“超调”行为简单理解成只是投机带来的短期波动,而要从整个金融市场的内在脆弱性上找原因。

当前,最重要的是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在利用货币扩张刺激经济增长边际效应持续递减的情况下,要彻底抛弃试图通过宽松货币加码来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分母降杠杆的幻想。对各类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隐患,金融监管部门要密切配合,摸清情况,做好预案。
问:伴随“去产能”,部分地区和企业出现人员下岗,这在钢煤行业更突出,甚至有一些地方出现群体性事件。请问“去产能”是否会给就业带来冲击,进而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应该怎样妥善处置?
权威人士:稳定和扩大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相关政策,讲究工作方法,稳妥审慎地去产能:一是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人不保企”,勇于处置“僵尸企业”。我们强调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但对那些确实无法救的企业,该关闭的就坚决关闭,该破产的要依法破产,不要动辄搞“债转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组,那样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个大包袱。二是要把人员的安置作为处置“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重中之重。能培训的培训,能转岗的转岗,确实不能转岗的要做实做细托底工作。
问:今年以来,肉价菜价走高,老百姓很关注,也有担忧。如何既防范可能出现的通胀风险也注重防范通缩风险?
权威人士:处理好物价问题,是宏观调控的永恒主题。社会上认为通胀的人在增加,认为通缩的也不少,各有各的理由。还不能匆忙下结论。我们必须保持警觉,密切关注价格的边际变化,尤其是工业品价格、消费品价格、资产价格及其相互作用。对部分食品涨价问题,既要加强调配、保障供给,也不能反应过度,干扰价格信号,对城市低收入群体,各级政府要及时跟进补贴政策,做好托底工作。

【篇6】研究美国作家廉福克纳的中国权威人士


我读了美国作家罗伯特·罗素写的《兔子坡》,大体内容讲的是有一个叫兔子坡的地方,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动物们都听说有新人家要搬来了,整座小山要沸腾起来了,小兔子乔奇也告诉它老妈又一新人家要搬来了。
终于有一天,新的一家人搬来了,小动物们想他们要是庄稼人该多好啊。新来的人家对兔子坡的小动物们特别好,还周到的在车道入口处竖起了警示牌,看到小动物们的份上,小心开车,以免动物们遭受伤害,小动物对新来的人家非常满意,新来的人家种的菜也和兔子坡的小动物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善良也让小动物们感动,他们还救了落水的乔奇。可是后来为了菜园里的菜,小动物们与新人家产生了误会但后来误会解除了,兔子坡的小动物和新家人相处的更加友好了。兔子们还有其他的小动物生活的越来越幸福。
我们当然有理由相信会有这样的美景。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并让这种爱旁及身边每一个弱小生物,这世界上任何角落都会变成温情之地,就像兔子坡一样!


就让我们这样祝福,并从现在开始身体力行。





1.《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 这是一部感人至深,触动灵魂的人性寓言. 作者艾莉克斯.希尔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哈里因车祸去了另一个世界,正等着去天蓝色的彼岸,但他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没做完:他想念着他的亲人、朋友、老师,他想知道没有他的日子,他们会怎么办。却又不知如何传达他的心声。直到他碰上一个叫阿瑟的幽灵,于是他跟阿瑟的幽灵偷偷溜下凡间,而哈里看到的情况却出乎他的预料:最好的朋友跟他的“死敌”一起玩,他以为他的死会让全班十分悲伤,可同学们却还和从前一样的上课,他的位置坐上了另一个人。哈里忽然意识到生活不会因他而改变,他死了,但生活还在。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认为,自杀,就得到了解脱,但他们不知道,他们死后就会失去许多东西:他将感觉不到风吹到脸上的感觉,听不到小鸟清脆的歌声……人们总是在死后才发现,他们生前曾经用劲全力想追求的东西,往往在死后却变的一文不值。到了那个时候,才感觉到有许多事没做完,懂得对他人的谅解与宽容,学会如何去爱与告别。

当哈里来到电影院,很惊异的发现有那么多的幽灵躲藏在这里,这让他觉得难过,有那么多的人舍不得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人还惦记着世界里面的人,但他们永远和世界隔着一道玻璃,那么清晰的看见却又那么遥远。

但这一切都以经来不及了。

“你不在了,但生活还在” 看着别人快乐是快乐的,但不得不承受心中的一份无奈,怀念风的感觉是死去的幽灵的体会,而活着的人也许根本没有享受过这自然的标示
——你还活着,你有感觉。

死亡会忽然出现带走你或你身边的人。面对死亡,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变得无比脆弱,哪怕是一缕阳光,也会变成将我们身体燃烧的助燃器。

但死亡其实并不可怕,它只在于每个人对待它的态度。有的人为了能不接受死亡的来临,寻找长生不死药。有的人厌恶生命,为了更快地迎接死亡,傻傻的轻生……仔细想想有多少的人死于他对待死亡的态度? 珍惜在世界上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学会在生的时候,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要学会倾听,但不要期待生活的公平。

“决不要在你怨恨的时候让太阳下山” 也许当人们时刻意识到自己在今晚躺下,明天早晨再也起不来的时候,才会觉得生命如此珍贵。





2.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 《天蓝色的彼岸》的作者是艾莉克斯.希尔写的,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名叫哈里的男孩,因为车祸而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天堂,在那里哈里认识了阿瑟,哈里和那些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地那就是——天蓝色的彼岸。

读了这本书,我深有感受。哈里有一个姐姐名叫雅丹可哈里却总叫他的姐姐“鸭蛋”……我也有一个弟弟,每次都会莫名其妙的惹我。有时候把我惹火了,我也会说出一些过分的话,甚至和他打架。结果,我们两个人都被爸爸妈妈很“K”一顿,在爸爸妈妈的监督下握手言和。平静几天后又开始打打闹闹,又被爸爸妈妈教育一顿。就这样打打闹闹的享受着生活。我真的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弟弟从世界上消失了,我和爸爸妈妈会怎样,会天天以泪洗面?活在以前有弟弟的记忆里?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如果这个家少了他会怎么样。虽然,以前希望过妈妈没生他。但在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改变了我的想法。

还记得,在 《天蓝色的彼岸》这本书里提到了一本名叫《死亡》的书,书的末段说道,“如果我们只热爱生命而不热爱死亡,那是因为我们并不真正热爱生命。”我认为,这本书说的没错,从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生长开始,我们便有了生命,有了一个新的开始。死亡,是在结束我们的一生,也是另一个一生的开始。

人们总是在死后才发现,他们生前用劲全力想追求的东西,在死后却变的一文不值。

死亡,其实并不可怕。它只在于每个人对待它的态度。有的人为了不接受死亡的来临寻找长生不死药,杀死了多少无辜的人,结果,还不是弄巧成拙。有的人厌
恶了生命为了更快地迎接死亡,傻傻的轻生……有多少的人死于对待死亡的态度? 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吧!珍惜所有爱你的人吧!说不定这一秒你还活蹦乱跳,下一秒你就死了呢? 3.《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 我知道,她不会知道我的愧疚,我想她也想和好吧,可是,电话号码,早被扔进了垃圾桶,更是没有时间去找她,也没有勇气认错。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哈里与姐姐雅丹娜因小事怄气,哈里愤愤地骑自行车出小区却不料被车撞了,于是小小的他来到了那里——另一个世界。

漫步时回想起出门时与姐姐的对话—— “你会后悔的!你会后悔你说的话的,„鸭蛋‟!我要是在哪天死了,你准保会后悔的!” 但她却说:“你放心吧,我不会,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赶快走,永远别再叫我„鸭蛋‟!” 哈里很后悔,只想与姐姐道歉的他,因为有“未完成心愿”,而无法到达“天蓝色的彼岸”在阿瑟的帮助下来到人间与家人道别,并完成心愿。这时,他才完全没了这辈子的忧愁,步入了夕阳边的那抹天蓝。

也许每个人死后都会到那个地方吧!——那个有文书桌与永不落下的夕阳的另一个世界。不管死得是早是晚,多多少少也会有为完成的心愿。哈里就是这样的不幸者,但他又是幸运的——至少他能了了那心愿呢。可是,自己会不会也这样幸运?? 可能只有永远的不安、失望,与深深愧疚,所以“决不要在你怨恨的时候让太阳下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你睡觉前,决不能生气或敌视任何人,特别是不要敌视你所爱的人。因为你有可能今天晚上一躺下,明天早晨就再也起不来了。

可是事实往往这样:当我们意识到自己错时早已很难挽回了,就像哈里那样。你还可能会遗憾一辈子,
事情发生得太早太巧。

其实,我有过这样的经历,虽不是生于死的分别。但是,我想,是很难弥补吧(或是,我没有勇气弥补)——小学毕业考试前,老师发复习资料,因为成绩一向不错,我照例与朋友,到他爸爸的公司玩了一会儿——当时玩得很开心,分别时,我发现少了复习考卷(事实上,那些考卷都不重要了),而桌上有一张考卷,我没有这张考卷。我正要把那张考卷放进书包,她说这是她的,我以为她开玩笑,就与她争了一会。可是当我发现她脸上都少了笑容时,才知她是认真的。最后,我生气的走了,丢下一句“不就是要这张卷子吗?谁稀罕!”,“走就走,大队干部了不起呀!”。我走了,我真的走了,毕业后在也不与她联系了,我似乎失去了小学中最好的朋友了。现在想起来,自己好傻呀。一张卷子,彻底毁了我们的美好回忆。

我知道,她不会知道我的愧疚,我想她也想和好吧,可是,电话号码,早被扔进了垃圾桶,更是没有时间去找她,也没有勇气认错。

只能在这没有她的地方说:原谅我,好吗?——就当是教会你骑自行车的报酬了。

真希望我可以像哈里一样到达天蓝色的彼岸。

4.《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 天蓝色——是个透明亮堂的颜色,干净纯美毫无杂质,美的石破天惊却又真实可感。

彼岸——似乎有点宿名的味道,一切都不在控制中,此岸是现实中的,而彼岸则是理想中的,每一个人的心目中都有着此岸,彼岸,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在人类这个矛盾的个体中所存在的不同形式,她是为了使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充盈丰富而存在的吧,我善意的想着。

谈谈这本写给孩子们的童话故事吧,她是关于生命和死亡最深刻的寓言。
一个活
泼开朗天真可爱的小男孩不幸遭遇交通变故,而成了天国芸芸终生中一个年龄最小的幽灵,他可以自由来去人间和天堂,他的终极目标是到达一个地图上叫做天蓝色彼岸的地方,但前提是必须完成自己尘世未了的心愿,才可以毫无牵挂的踏上天蓝色的征途~ 自此,一个天真善良的小男孩开始了对他短暂一生的追忆和寻找。

哈里——本书的小主人公,有着小孩子特有的单纯善良和大度宽容,他如冬日里稀疏的阳光透过丛林轻轻流泻在叶片上的点点碎银,欢快顽皮的跳动在新绿与金光的缠绕之中。他用他稚嫩而未经雕琢的心灵滤过污浊的现存而将爱满人间的信念投影到每个读者心中。在他可触摸到的世界中,一切尽是美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让人心动神往,一切都总像水晶宫中高高悬挂在透明如薄翼般的天花板上那盏琉璃璀璨的洁白吊灯,让空灵的世界有了柔和的温度,有了人情的温存和安蕴,感动如细小的雪花飘飘荡荡的打进了2007年的钟鼓声中... 一个人肉体的死亡,并不代表着生命的完结。书的末段说,如果我们只热爱生命而不热爱死亡,那是因为我们并不真正热爱生命,这种说法绝对没错。

一本温情的小说,总能让人有种恒温的舒服。看多了世间的丑恶和黑暗,看惯了谈情说爱的烂俗和无知,能够静下心来品读一下这本精致的小书,让我们的心灵归零,一切从头来过,欣欣然睁开双眼,对这个清新四溢的世界多一份感动和留恋,多一份关注和热爱,让我们一颗颗平凡而存有感召的心柔柔的享受着阳光,雨露,风霜,雨雪... 感受过风吹过面颊的凉凉湿湿吗?告诉你,那就是幸福的味道 记住绝不要在你怨恨时,让太阳下山~ 5.《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
这是一本美丽的
小书,天蓝色的封面,天蓝色的笔调,把读者带入一个天蓝色的世界。

一个名叫哈里的小男孩,穿T恤,戴绒线帽,脸上有雀斑,头发是淡金色的,十二岁。他死于车祸。

之后他来到一个地方,这里有永远也落不下去的夕阳。他懵懂且无所适从,明白死与生都如此盲目。他觉得无助。

他的幽灵朋友阿瑟告诉他,死去的人都应该前往 “天蓝色的彼岸”。但是,若你有心愿尚未完成,若你的灵魂尚未得到安宁,你将无法到达。

于是哈里决定重返人世,做最后的游历。

“我们走着瞧!我这次可算是恨上你了!我再也不会回来了!”这是哈里在出车祸前对他姐姐所说的,然而现在他真的死去了。

哈里所想做的,只是取得与姐姐之间相互的谅解,并且,他要向朋友家人以及旧时光说再见。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却很动人。

哈里看到 一个老幽灵,坐在人世间某个街灯罩上守望他的狗。他等了五十年,并还将等下去。这样无谓的坚持,即使死亡已经把它和他分开。

一个原始人的幽灵,不知为了什么,停留在盲目的中间地带,跟别的幽灵无法交谈,但他“呜呕呜呕”的声音,有时候是那么悲伤。

还有阿瑟,哈里的幽灵朋友,在中间地带寻找自己的母亲,一百五十年来希望凭一枚纽扣与母亲相认, 失望了很多次,但不放弃,最终如愿以偿。

作者写到这些的时候,笔调里夹杂着一丝淡淡的悲伤。也许,它们也仅是一种心灵上的安抚罢了。

“谁都不明白自己死后应该做点什么——就像人们不知道自己或着应该干什么一样。说不定,我们这些„人‟,其实也都不过是一些记忆、错觉什么的呢!”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积极地正视它。只要我们在活着的时候能尽可能地少留遗憾,
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情感、心声表达,那么,最后我们就可以到达天蓝色的彼岸。





推荐访问:中国 人士 权威 研究美国作家廉福克纳中国权威人士 研究美国作家廉福克纳的中国权威人士 威廉福克纳是一位美国现代优秀作家

版权所有:春晖范文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春晖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春晖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滇ICP备1400138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