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完整)

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完整)

发布时间:2022-06-15 17:54: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完整)

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4篇

【篇一】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关于新中国的思考

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都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
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要求
(4)“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
(5)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1).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一个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道路.
(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6) 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时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想结合的思想,从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及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的历史中,带领中国人民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现状及人民的命运,将一个积弱贫困和四分五裂的旧中国建设成了焕然一新的新中国。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个结论不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不是偶然,而且说明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近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浅层原因 

    回顾中国近代发展的历史会得出一个结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首先,农民阶级在中国早期国家出路的探索中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革命高潮,其中最著名的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但是因为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导致了历次革命都归于失败。历史实践证明:虽然中国农民具有非常强的革命潜力,但是只凭农民阶级领导革命斗争是不可能胜利的。其次,因为鸦片战争失败,很多的封建统治阶层开始希望通过自强运动来拯救中国,比如地主洋务派开展的洋务运动,虽然对中国工业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这没能彻底触动封建专制统治,也不可能帮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落后的现状和命运。再次,康有为等资本主义维新派从甲午战争的惨败中看到了民族危机,试图通过变法来救亡图存;
维新运动虽然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最后还是只经历103天就失败了。维新运动的失败表明,资本主义维新派的改良运动是根本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现民族独立的。另外,辛亥革命虽然将清王朝推翻了,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还建立起来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中国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仍在继续。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通过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来救中国的道路也是行不通的。最后,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不管是农民阶级的起义、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还是资产阶级发动的民主革命都没能彻底改变中国的性质,都没能成功开创救国救民之路。就在中国人民探寻自强之路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了人民新的希望。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从此,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国情紧密结合,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革命新道路,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国人民在革命实践中不断觉醒,看到了民族解放和复兴的希望,坚定地选择中国共产党领路指航。”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中国近代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现实和改革决定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首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顺利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中国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过渡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举。中国人民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人民指明唯一光明的前进方向。

    中国近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历史发展的主体是人民,人民对各种政治力量进行长期比较后,会自觉地对历史进行选择。“得民者昌,失民者亡”,任何一个政党的前途和命运都取决于人民。在中国近代史过程中,人民对政治力量的比较主要表现为对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比较,最后中国共产党被人民选择并成为领导者和执政者。

    新中国成立之后,从经济发展来看,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前所未有的高涨热情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改造和国家经济建设中,所创造的奇迹令世界瞩目,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最忠实代表,是最能真正维护国家利益的党,是最能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从政治方面来看,历史和人民对共产党的选择也不是偶然的,而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实现的。历史和实践都证明,离开人民民主,离开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面貌不但不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而且还有可能重蹈历史上战乱的覆辙。因此,共产党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必然和人民的必然抉择。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也是具体的,所以其先进性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历史上很多政党产生之初也曾受到人民的拥护,但是就是因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脱离了先进性才会被人民所遗弃。中国共产党积极吸取了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苏共)执政74年失去政权的教训,并且进行反思,最终意识到只有始终保持和先进性才是其发展的动力和需要,这也是人民选择共产党的根本原因。

近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一、
近代的中国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和 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近代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为救中国而探索过道 路,但最终他们都以失败告终,只有代表了中国广大无产阶级利益的中国产党取得了胜利, 挽救了中国,这也证明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然的。

一、 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如果有一支能够完成这些任务的资产阶级 力量,中国就可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可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的资产阶级没有能 力救中国。

1898 年,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近代最早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派别,他们 企图自上而下的改革迅速地归于失败。1911 年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失败,更说明 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1911 年的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的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 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二、 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新中国在当时国际环 境中的唯一选择。毛泽东 同志更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已经走了半个多世纪, 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 但是新中国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二、
历史是不能被假设的,中国最终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足以说明近代中国 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然而,纵观中国发展的整个近代史,从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太平天国运动、 封建统治者“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到知识青年幻想的维新运动,再到 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辛亥革命,近代中国中,几乎所有的阶级都以自己的方式尝 试过对中国的救亡。但是,随着天京的沦陷、北洋军舰的沉没、谭嗣同的呐喊和 袁世凯的复辟,有志之士的一腔热血被历史的大潮所吞灭,最终归于沉寂,于是 中国无产阶级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据实看来,中国的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故不能建立起一种新 的社会制度;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本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不能 使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 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首先,只有无产阶级可以代表最广大劳动人 民的利益。

其次,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强大,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历史地落到了 无产阶级身上,就成为中国社会必然 的历史选择。

总之, 中国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与中国具 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我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

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经过百余年的努力,仍然未能成功,其原因就是不能清醒的看清未来,爱做黄梁美梦,60年前做赶英超美的梦,50年前做解放全人类的梦,40年前做四个现代化的梦,30年前做致富的梦,20年前做小康的梦,10年前做和谐的梦,现在又在做大而无当的中国梦,该到醒来的时候了,该踏踏实实地走民主宪政的道路,国家才能真正走向富强。

【篇二】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中国为什么选择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封建制度始于秦朝,终于清朝,期间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各个封建王朝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但每个王朝在后期都出现了诸多的严重的封建腐败思想,阻碍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改朝换代。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发展到清王朝,世界正在快速发展时,中国仍然闭关自守,必然受到资本主义势力的冲击。尤其在清王朝统治后期,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从1840年后中国生产力长期落后于世界发展水平。经济上的落后也使得中国在政治上落后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进而使中国最终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在封建社会后期,在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殖民者的双重压迫和剥削下过着水生火热的生活,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曙光。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大国农民革命运动提出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到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接着再到孙中山领导的资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他们都积极寻找着能够让中国走出困境的新道路。但是,这些斗争最终都难逃失败的悲凉结局。它们的失败证明,农民、资产阶级都不可能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主义改良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认为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原因,于是决心发动一场启蒙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批判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以便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现代国家、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扫清思想障碍。但一战爆发了,它把资本主义世界固有的内在矛盾以最尖锐的形式暴露出来,生产力缺乏,民生困窘,原先在中国人心目中近乎完美的资本主义制度顿时失去了原来耀眼的光辉,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质疑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社会主义“一种似乎更为科学的政治学说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并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而且中国和俄国的国情及其相似,彷徨的不断探索着的中国人当然有理由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实验。于是便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发动了五四运动,正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席卷全国的爱国运动使全国人民看到了民众的力量,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开始真正登上政治舞台了。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奠定了强大的群众基础。

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大地上一个崭新的工人阶级政党的诞生。正是中国共产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拥有了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因而能够味中国革命指明前进的目标。并且能够和中国国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因为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生产力发展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显示出自己的生命力、组织力和影响力。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更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为了结束军阀混战,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积极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促成国共合作,并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大革命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是近代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共产党员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所作的独特的、重大的贡献是当时人们所公认的。

大革命失败后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以农村工作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土地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废弃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并且毛泽东还总结

出一条完全土地革命路线,这样就联合了广大的农民阶级。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成功打退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又爬雪山、过草地,越过了艰难险阻顺利完成了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甘愿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尊敬。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时,国民党不顾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一再退让,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采取不抵抗主义。而中国共产党则与之产生鲜明对比,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自卫战争,每个党员都发挥了自己的积极性,英勇地走上了民族解放战争的战场,成为参加民族解放战争的先锋和模范。中国共产党为了国家利益,不计前嫌,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积极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在国民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并消极抗战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则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提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的方针,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民主政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广大人民热切的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而国民党不顾人民的强烈愿望,仍然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想要发动内战,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中国共产党则在此时充分考虑人民的愿望,避免内战,积极争取和平民主,实现和平建国,为此,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而国民党却在此后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站在了全国人民的对立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在人民力量的支持下,英勇奋战,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推倒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使人民真正的翻了身,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回顾过去这60多年的发展,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变得越来繁荣和强大。

纵观中国近现代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适合中国。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封建王朝和国民党是无法挽救中国的,只有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篇三】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中国为什么选择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阅读近中国近代史,人们总会产生困惑: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可能性?是否一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拯救中国?

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资产阶级的确有发展甚至成功的机会,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最终没能把握住。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却能在相同的历史舞台上脱颖而出,这就能说明中共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最大程度上适应和迎合了当时中国的需要。

许多历史的发生由于其条件,过程的特殊性甚至是某些巧合性,往往容易使人对成功的合理性产生怀疑。对于这种怀疑我想用“存在即合理”来解释,历史的偶然只有得历史的必然?符合特殊条件的规律的允许才可能发生?

历史的选择应是一种自发性选择,它不是几个伟人、几起事件所能左右的,从根本上说他都在遵循着经济原则,寻求最优结果。无论这样的选择最终会将民族带往何方,但在当时它都是最能解决社会迫切问题,满足社会强势需要的方案(我们要求制度具有灵活性就是反对将一定时期内的解决方案在长远的发展过程中固定僵化,因此“与时俱进”的理论虽然质朴简单,确是针对包括改造上层建筑等问题的最为明智的指导思想)。

制度理论包括蕴涵的政治原则,社会结构等等,就如一个社会游戏的规则,规则的名称并不是改革或革命所关心的,什么样的规则能更好的满足进行游戏(生产、生活)的需要才是人们做出选择的依据。工业化、民主法治、自由平等这些普遍原则并不是为资本主义所独有,只是首先在资本主义社会有所体现,人们对西化的追求其实是对社会发展现代化的追求。这种追求实际上是对本质的渴望,而人们却常将其理解为对内容的需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脱胎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理论,既能秉承他们的优秀思想,又能对缺点矛盾进行批判既而提出更加科学完善的构想。照一些学者的话说,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在于“目标美好、道路清晰、策略清楚”,具备这些特点的学说对于苦闷的中国人来说,向其靠拢实在是很正常的事。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国门洞开,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此后的一百余年影响和制约中国社会变化的因素可以主要概括为民族危机、乡村危机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危机。面对发展存亡问题,各阶级依自身不同的成熟程度而先后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农民和地主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它们也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然而落后的生产状况和落后的阶级状况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政治行动。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农民阶级的表现先是近乎邪教的太平天国起义,而后是19世纪末盲目排外、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他们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达到改朝换代,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的周期性农民大起义。更何况此时的中国已开始被无可抗拒地卷入资本主义占主导的新世界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使这些农民运动仿佛成为一种无以为继的历史的倒退。当然从积极的角度出发,他们反抗侵略、打击封建统治(这里是指对以后格局的影响)仍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地主阶级的开明分子在19世纪中叶也开始了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但作为制度的组成部分,他们不可能认识到制度本身才是最大的罪孽,因此洋务运动的结果也一如其重要的领导人李鸿章一样,仅仅成为大清一时的裱糊匠,勉强维持局面,但在愈演愈烈的欧风美雨面前最终难脱轰然倒塌的命运。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定,既是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工具的开始,也标志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彻底征服。

制度可以被征服而民族却不能任人宰割,差不多与底层歇斯底里发作的同时,上层也首次意识到了救亡图存的紧迫性,“维新变法”迫不及待的展开了。然而这次运动就像一名早产儿,不存在成功的基础。

维新派的主张摇摆于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妥协也没能取得封建统治阶级的支持;
依靠力量无从谈起,仅是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封建偶像?皇帝身上,这种想法正如运动本身的理想一样虚妄。这样的救亡,难免夭折,结果只是证明希望封建政权本身通过改革顺应潮流向资产阶级政权转化是不现实的,根本在于中国欠缺维新改良、君主立宪的土壤,这种缺乏不是戊戌六君子的鲜血所能灌溉滋养的。

这里因着维新派就顺便提到立宪派,他们代表的是上层资产阶级,并且是刚由或正由地主阶级转化而来的那部分上层资产阶级,是地主和资产阶级一身二任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他们特别害怕“秩序一破,不可回复”,从眼前利益来说,他们一般是不太欢迎以武装暴动形式发动的推翻清政府的革命的。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不同于典型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并不是资本家,而只是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和政治经济取向的革命者,其政党也不过是有些松散的同志联盟。革命凭借几分幸运的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接着清政府统治便在全国范围内土崩瓦解,顺利程度甚至远超出了革命者的期望。这种现象既可以说明人们对于腐朽统治的反抗情绪压抑良久,一触即发,也可以看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使是表面的貌似平静,只要不至于危及生存他们也不愿加以破坏,从而损害眼前利益;
而一旦有成功的希望,也能热情的支持以期获取更大的利益,毕竟只有资产阶级政权才能最大保障和发展资产阶级的利益。

革命的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风暴过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仍旧是中国发展最大的障碍。可以说辛亥革命只是砍倒了一棵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合抱的大树,它们的枝叶在革命后仍纠缠散落在中国大地上,它们的根仍深埋在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各路封建军阀就是代表),虽然少了参天大树的遮蔽,但是新生命依然难以尽情成长。

“实业救国”“政党内阁”是民初的两大政治思潮,但是两者却都难以完全付诸现实,更别说产生什么良好的效果;
对外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驱除鞑虏不过是排满而已。原先人们以为革命一旦胜利那么各项如关乎民族、民权甚至民生问题的工作都能顺利进行可大家发现事实上周围仍是一片黑暗,看不到尽头,看不到出路。

但是一个全国性政权的瓦解毕竟还是能给不同的政治力量以更为自由的试验实践的空间,让他们证明自己的道路能否带领中国走向成功。

首先要介绍的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它们产生于半殖半封的社会,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国家资本形态,由于没有私人资本发展作为基础,近代中国的国家资本始终在限制、利用、打击、吞并私人资本,通过将社会生产力控制在手中以达到维护他们封建半封建统治地位的目的。应该注意的是这种形式的国家资本其形成有主要来自依靠发行公债和银行垫款的政府财政拨款,而这些负担最终都会通过税收和通货膨胀转嫁到人民身上。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在抗战结束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发展到了畸形膨胀的地步,他的结果是使普通的劳动人民和资产阶级都处于崩溃的边缘。

其次是位于中上层的民族资本主义,它的基础是地主、官僚、旧式商人和一些买办转化而来的民族资产阶级,这些人始终希望通过统治阶级自身的改革使政权资产阶级化,支持民族资本的发展。他们在土地制度上主张不触动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维护他们所由出生和依赖的地主阶级的利益;
在对外态度上,虽反对帝国主义却并不坚决,因为天然的“软骨性”和先天不足,在资本积累和开拓市场方面都必须依赖外国资本曲折地突破封建制度、军阀统治和自然经济的制约。这样的态度既难以在政治赢得广泛的支持,在经济上也会使国内市场狭小,两极分化严重,影响力量的壮大。

接下来看看以资产阶级中下层和农民阶级为基础的,实际上是由孙中山为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它们的主张常被概括为“三民主义”,即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发展又节制私人资本,平均地权。可以看出这种模式是以上几种中最符合中国国情的,但是由于还存在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因素(如平均地权时要“涨价归公”“照价购买”,节制资本时要利用“发达国家资本”,要“不失国家主权”的借用外资,这些主张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都是不现实的或者至少说是缺乏可操作性的)使它难有推广实行的机会。

以上三种模式基本上是除马克思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之外最为主要的发展模式,可以看出它们都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那么让我们最后再看看马克思主义能否很好的改造中国呢?

1914——1918年正是辛亥革命胜利不久,中国人民热切地渴望全面学习西方的时候。可是一战爆发了,它把资本主义世界固有的内在矛盾以最尖锐的形式暴露出来,生产力缺乏,民生困窘,原先在中国人心目中近乎完美的资本主义制度顿时失去了原来耀眼的光辉,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质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必须性。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社会主义“一种似乎更为科学的政治学说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并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彷徨的不断探索着的中国人当然有理由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实验。

在思考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两个近几年很有影响的学派:“新启蒙”与“新儒家”,其中的“新儒家”试图通过中西社会文化本质差异性来分析近代历史的发展,这种研究纲领对我还是很有启发的,因此我也试着先从文化层面上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兼容性。

我始终认为革命党人的“民智未开则以革命开之”这句话颇有值得商榷之处,他们显然过分相信革命的作用了。革命的确迫在眉睫,但是观念作为一种心理承袭,其养成是几十年的耳濡目染,几十代的薪火相传,希望一夕之间,天翻地覆是不现实的,对于传统只有最大程度的接近它,然后才谈的上慢慢的改造它,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尤其需要如此。

西方强调个人本位,自由意志,这显然与传统文化有很大抵触的,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却有天然的一致性,类同的道德价值取向、积极进去精神、哲学基础、社会理想都使它最容易为中国人民和社会发展所认可和接受:一,集体主义观念提倡的是社会本位主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二,相似的社会理想,对未来目标有一定的趋同性,天下大同与共产主义不但形似而且神似。按需分配,消灭剥削与农民起义时提出的“等贵贱,军贫富”口号也有相似之处,可以说光是这一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农村的号召力便是其他学说主张难以望其项背的,因为农民阶级恰恰是历种主张运动所从来没有真正重视和发动过的----这种现象竟然发生在一个农村人口占压倒性比例的国家实在是一件另人难以想象的事。

当然除却文化上的相融性,在现实方面马克思主义也体现出了巨大的对具体国情的针对性。马克思主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彻底“砸烂这个旧世界”的精神始终贯穿于三个理论组成部分。封建压迫,列强侵略,面对奄奄一息的中国,任何看似四平八稳的药方都不能起死回生,只有痛下虎狼之药,以死求生才有一线生机。义无返顾地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势力连根拔起,这种推倒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是其它阶级观念所不具备的。其次,任何阶级都要求有理论为本阶级服务,马克思主义正是日渐壮大成熟的无产阶级期盼以久的代言人,正遭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双重压迫的工人阶级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而无产的特性又使得他们的革命性最为坚定。这里不能不提到五四运动,正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席卷全国的爱国运动使全国人民看到了民众的力量,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开始真正登上政治舞台了。

一一回顾历史是为了说明近代中国人民一直在探索着,选择怎样的道路不是人们的主观意愿所能决定的,它是不能脱离客观形势的全局、矛盾的焦点和当时把历史推向前进的关键所在的。马克思主义正是中国不断经受挫折后所做出的深思熟虑的选择。

【篇四】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选择了近代中国

众所周知,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及其曲折艰难,充满腥风血雨的历史。在这期间,诞生了许许多多的伟人,也出现了数不清的壮烈事迹。然而,在历史的大车轮下,为什么封建主义的自我改良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呢?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俗话说,先入为主,可是清末的维新派和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并没有稳住旧中国的根基。想想戊戌变法,百日即遭扼杀,看看辛亥革命,虽治标却不治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团结好中国最广大的农民阶级。中华五千年历史,在近代及以前,农业当然是占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这也是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因此,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往往体现了一个朝代的兴盛与否。到了清末,政府腐败,列强入侵,底层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广大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这时候的革命党如果不能拉拢农民,何谈彻底改变国家的面貌呢。百日维新维护的是封建专制,在封建制度下农民当然得不到多大好处,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政策也并没有重视农民的土地问题。回过头来看看中国古代上多次的农民起义运动,他们取得的成果往往对朝代更替起了决定性作用,他们的力量怎容忽视呢?

就我个人所想的并不是一个特别恰当但还是比较形象的观点,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党做的事情更像是做给西方列强看的,旨在告诉他们:我们中国在变强,你们再来欺负我们可要小心了。而并不是告诉我们的老百姓:我们要有一个全新的国家了。说是这么说,有一个问题我们是不能忽略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那些一味否定历史的人可能会拒绝自己现在会出现在这个世上的事实。就拿中国的近代史,也就是革命史来说,没有资产阶级的努力和失败作为铺垫,中国共产党是没有这么容易最后拿下胜利的,这又是个值得细细探讨的问题。

打个比方,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瓶盖子扭不开叫别人帮忙的经历,尽管你自己没能打开瓶盖,但如果你不用力扭,下一个人也是不一定扭得开的,你的功劳不可忽视。我认为资产阶级在中国最早登场起了一个关键的作用就是带来了西方的工业技术和思潮。在此之前,中国大地上的工业发展基本为零。中国靠的是“天朝地大物博”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甚至清末洋人进贡来一些先进工业产品时还遭到乾隆皇帝的嘲笑。没有工业,当然没有工人阶级。当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后,中国有了自己的工人阶级,但这时工人阶级并没有一个整体的意识。维新运动让民众们些许看到了一些工业救国的希望,于是工人阶级的地位在近代的中国渐渐提高。后来的辛亥革命,虽然结局并不美好,但其后上台的北洋政府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带来了一段黄金时期{当然这可能与一战列强减弱了对中国的入侵有关},从此,中国的生产力由纯农业迈向了一个可以适应当今世界的工农综合生产的水平。

为什么谈这些呢?我们知道,马克思谈的是无产阶级最终将走向政治舞台,而无产阶级是由工农阶级组成的,只有农民的无产阶级当然是不完整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的一部分先进爱国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无产阶级救国的希望,中国共产党接下了救民族于危难间的重任。这次共产党吸取了教训,他们知道必须团结受压迫的群众,才有可能推翻反动的政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给了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动力。换句话说,不是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正好是马克思主义弘扬发展的摇篮。马克思如果在世,也会很欣慰地看到这样的一群中国共产党去实现他的主张,带着无产阶级走向革命。最终从农民阶级所在的农村和工人阶级所在的城市里应外合,解放了全中国,这实在是一件令人赞叹的壮举。

由此,要想选择革命的胜利,就必须选择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当真让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无怨无悔!

电气7班吴昊璟

2014302540221

推荐访问:

版权所有:春晖范文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春晖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春晖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滇ICP备1400138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