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南瓜文化遗产【精选推荐】

中国南瓜文化遗产【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2022-06-07 13:18: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南瓜文化遗产【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国南瓜文化遗产【精选推荐】

中国的南瓜文化遗产2篇

【篇一】中国的南瓜文化遗产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学号:09012211 姓名:孙磊

摘要:文化遗产是文明的传承和光辉历史的见证,开发和保护工作重要而紧迫。世界各国都对文化遗产有不同的保护政策和措施,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众多,需要完善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度,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融入到现代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中,在发展现代经济文化的同时更要保护好宝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文化遗产 建设 开发 保护

正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中正式提出了文化遗产的概念,需由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 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自1985年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世界遗产数量逐年增加。截止至2010年8月[1],世界遗产数量已达到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意大利(44项)和西班牙(41项)。在我国为数众多的世界遗产之中,世界文化遗产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为65%。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有的财富, 集多种功能价值于一体。张成渝、谢凝高认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价值主要有自然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三个方面。基于这三个方面,保持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是当代人为子孙后代将来更深层次地探究遗产价值及其利用所能作的唯一选择。[2]然而城市建设,旅游开发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的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合理利用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传承,宣传爱国教育的同时与城市的发展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不产生冲突,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地方。

城市建设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的发展掀起了城市建设改造的热潮。许多城市进行了工程巨大的改造。

由于认识的不到位和短期利益目标的驱使, 文化遗产的保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使得相当一部分文化遗产在这种运动中被不同程度的破坏。所幸的是这种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建国初期及文革期间,世界文化遗产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破坏。这个结果可以归结为我国缺少文化遗产保护法造成的。我国 1982年颁布了文物保护法以应对大量文物彻底被损坏的现实 。通过法律建设, 我国建立起了单体文物、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历史文化名城等多层次的保护体系 [ 3], 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

我国文化遗产为数众多, 仅靠国家保护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吸引社会力量和资金加入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美国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化经营的办法是一个极好的参照。美国文化遗产保护把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权转让给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 将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项产业经营, 国家负责监督。这样既能扩大保护力度, 又能增加文化遗产的利用价值, 使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形成良性循环链条。

在我国, 大多数城市文化遗产属于传统建筑, 有很多至今仍为当地居民使用。比如少量保存下来的四合院内依旧住着老北京的市民,在传统的庙宇里仍有修行和朝拜的人。没有民众的大力支持, 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将无从谈起。在民众中普及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利用媒体宣传唤起人们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是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关键步骤。

在大量文化遗产被破坏后, 许多城市掀起一股修复热潮 。用大量现代建筑材料和建筑手法, 模仿我国古代建筑式样, 兴建了一批现代版的城楼、庙宇。有些是原址修建, 例如天津鼓楼复建、杭州西湖雷峰塔复建, 这些现代文物的历史价值远远不及原始文物; 有些完全是新址新建筑, 例如北京西站大大的屋檐和全国各地的现代城墙、鼓楼等。传统建筑文化被生硬的加到现代建筑上, 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丝毫没有传统美。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这种价值使之传承于后代, 同时又要对其合理利用使其价值得以体现、功能得以发挥。

旅游开发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文化遗产具有突出而普遍的科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价值, 同时亦具有巨大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 人们已日益认识到这种价值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通过对文化遗产的开发( 主要是旅游开发) 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我国不少地方普遍的做法。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问题从属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研究, 由于在这方面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矛盾较为突出。遗产保护和发展旅游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 在现实中如何协调处理这种关系, 两者能否取得双赢, 如何有效合理的开展文化遗产旅游等问题一直是社会重点关注的话题。

旅游开发中的人工化、商业化往往导致遗产资源美学价值大大降低。我国许多世界遗产资源所在地在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必倾向。不少遗产地的核心景区被大量宾馆、商店、行业别墅、部门饭店、人造景点、索道所占据。虽然这些成市化设施新占地面积的并不太大,但与景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破坏了世界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使遗产资源的自然美学值大为降低。就拿修建索道来说,不仅会对生态环境、地表植物造成破坏,且对游客的赏景也会造成视觉污染。索道在国外主要是滑雪设施,国家公园一般不允许修索道,即使存在,也是经过充分论证的。但在我国部风景名胜区则到处都是索道,泰山、黄山、峨窟山、武凌源等世界遗产地都修建了两三条索道。商修建索道,就不可避免地要开山炸石, 伐木毁林。泰山的一个索道主事就占地19000 平方米,地表植被完全遭到破坏。有"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之称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也因过于浓厚的商业化气息商影响了古村风貌,导致古民居、古村落遗韵流失和旅游氛围的破坏。

树立自然、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开发利用世界遗产资源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不同于一般的矿产、森林、草地等资源,它们具有独一无二性、非人工再造性和不可逆性的特征,一旦破坏,将不可再生、不可再造、不可复得、不可挽回。因此,无论是开发者还是管理者,对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本着对后代负责的精神,采取慎重态度。要自觉遵守{世界遗产公约>.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保护、继承与开发、创新的关系,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对遗产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

管理体制是加强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关键。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管理都采取政府统一管理的模式,这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应该是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采取强制性措施,制止破坏资源的行为。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多元化、多层次的管理体制,这种多元化、多层次的管理体制所带来的弊端在各个遗产地已逐渐显现出来。对此,国家应加强对世界遗产的统一管理,建议在国务院设立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各地方遗产管理机构接受其统一监督和管理。该委员会内部可以设立各司处理专项事务,负责协调解决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各司主要负责人可以从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中选任。这样不仅有利于协调各部门的利益,还有利于发挥各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对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起步较晚, 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尚未建立起一套立法、资金、管理及公众参与等方面相对比较完善的保护制度。因此很有必要结合自身的情况, 借鉴先进的保护利用的经验, 从而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

鉴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牵涉到考古学、旅游学、建筑学、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学、经济学及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运用和社区居民、地方政府、开发经营集团、国家及全社会成员乃至全人类等多层次的相关参与, 故在研究中应从多学科的不同角度介入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 改变现在的基本是城市规划和旅游主导的局面, 研究形式可以广开渠道, 争取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及个人的支持, 有些问题可以, 这样多方参与, 上下齐动, 推动研究的进展, 增强遗产意识。

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均很广泛, 不应只局限于有形的文物、建筑和遗址的研究, 对那些更易消亡的独特而珍贵的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也应涵括在内。研究不应只集中于城镇和风景区, 对于那些散布于民间的乡土遗产也应注意发掘、保护及利用研究。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是一持续性的工作, 一方面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 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撑和大量研究人员的参与, 一方面普及性和全民性也不容忽视, 需要全民遗产意识的提高和公众的普遍参与,鉴于此, 很有必要将遗产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普及全民遗产知识, 并加强高校、科研机构等对遗产保护技术的研究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提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的水平, 进而指导文化遗产利用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如生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城市规划,2011,35: 5

[2] 张成渝,谢凝高. 世纪之交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J ]. 人文地理, 2002 (1) : 4 - 7.

[3] 赵夏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 [ J]. 城市问题, 2008, ( 4).

【篇二】中国的南瓜文化遗产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

;

【期刊名称】《今日小学生月刊》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3、甘肃敦煌莫高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既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也是宗教、文化和艺术的交汇处。洞窟、壁画、彩塑、飞天、唐宋木结构建筑、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等是

【总页数】1页(P.51-51)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交汇处;东西方贸易;木结构建筑;中转站;世界文化遗产;千佛洞;建筑艺术;宗教;甘肃

【作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G624.45

【相关文献】

1.制定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本法规,提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效力 [C], 彭跃辉

2.丫丫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 [J],

3.类型演变视角下世界文化遗产认知动向研究--兼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策略 [J], 李永乐

4.世界文化遗产在黄山——浅谈黄山风景区和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J], 陈翰武

5.靖江王陵离世界文化遗产究竟有多远——关于靖江王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行性分析 [C], 阳引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推荐访问:南瓜 文化遗产 中国 中国南瓜文化遗产 中国的南瓜文化遗产 南瓜的文化价值

版权所有:春晖范文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春晖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春晖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滇ICP备1400138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