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自查报告 > 优化营商环境自查自纠报告,营商环境情况自查报告10篇

优化营商环境自查自纠报告,营商环境情况自查报告10篇

发布时间:2022-07-13 20:42:03

优化营商环境自查自纠报告,营商环境情况自查报告10篇

优化营商环境自查自纠报告,营商环境情况自查报告篇1

  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

  根据市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大讨论大反思大提升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农机事业服务中心党组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农机化工作实际,依据时间节点抓好各个阶段的工作落实,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指导原则

  为确保本单位大讨论大反思大提升工作质量,中心党组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围绕《通知》提出的四项原则,结合中心工作职能认真分析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制定了《关于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讨论大反思大提升工作方案》,发动科室及全体党员干部围绕岗位工作职责认真对照检查。

  一是深挖问题短板和思想根源,切实直击灵魂,深刻认识营商环境对我市未来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看在本单位各个工作岗位有无存在“官老爷”意识,是否做到了遇事躬身入局、担当作为、善于说行,真正实现“要我干”向“我要干好”的转变。

  二是坚持分类推进。针对不同科室、不同职责、不同岗位特点,细化工作目标,梳理工作职责,分类推进实施,真正取得精准管用的成效。

  三是坚持动真碰硬。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打破利益格局痼疾,消除痛点难点堵点,聚焦农机化服务群体,建立和完善服务链条,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服务方式,构筑科学化、人性化服务体系。

  四是坚持结果导向。聚焦解决机关干部、农民机手、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反映强烈的短板弱项,坚持具体问题与思想问题、作风问题、能力问题、机制问题一并解决,真正把服务对象作为评判服务优劣的裁判员。

  二、积极动员部署,严抓工作落实

  中心党组按照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部署,围绕“学习讨论、问题查摆、对照反思、整改提升”四个环节步骤展开,不分阶段、不搞转段,坚持边学边查边思边改,确保相互贯通、一以贯之、一体推进。

  一是组织开展学习讨论。通过集体学习、支部“三会一课”等形式,学习了海口企业家在深圳和海口不同遭遇的新闻报道等相关教育内容,观看了“干部云讲堂”,聆听了深圳党校创新思想库特邀研究员X教授,关于“政府如何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圳的探索与实践”专题授课。引导每一名机关干部认清开展大讨论大反思大提升的必要性紧迫性,切实提高优化营商环境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是组织开展问题查摆。按照实施方案要求,以中心各工作群组为单元开展分组讨论,以科室为单元集中查摆科室存在问题,以个人为单元针对岗位职责进行自我“体检”。一是坚持对标深圳,逐一查摆单位、科室及干部个人在思想观念上、工作作风上、服务意识上等存在的差距;二是坚持躬身自省,对照岗位职责和落实情况,从流程、效率、质量、态度等方面,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重点在优化指导服务上逐一查摆存在的问题,撰写剖析材料30余份;三是坚持开门纳谏,通过书面“意见建议函”、门户网站、电话热线、基层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面向全市农机服务对象征求意见建议,共计发放意见建议调查表100余份,走访8个区县农机中心,电话征询和上门走访50多户农机合作社及农机大户,集中汇总征求意见建议近20条,把服务对象不满意的环节和服务需求逐一整理,根据存在不足和群众需求,逐一查摆自身存在的不足,分类形成了问题台账清单。

  三是对标深圳和自身问题进行反思。中心党组及干部职工,围绕三张问题台账清单,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十问”,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逐人逐事谈认识、挖根源。对标深圳,重点从怎样“学习先进的思想理念”上进行对照反思。引导大家要从古板或僵化的思想意识中跳出来,敢于大胆创新,在体制机制和干部能力素质作风等方面,搞清楚、弄明白深圳好在哪里,我们该怎么做。对照问题及服务事项一一作出了承诺。

  四是及时跟进整改提升。聚焦农机化工作职能,找准定位,突出农机化工作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作用,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一号改革工程”,对标学习深圳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攻坚,结合落实省市关于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梳理了中心职能范围内存在的缺陷,即查即改,举一反三,全面梳理了近年来中心制定出台的各类服务群众的措施落地情况,完善了相关制度,充实了岗位职责,形成清晰明确的服务规范,补齐了制度从面上的短板。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通过大讨论大反思大提升工作开展,干部职工思想有了新的认识,认为深圳的营商环境,在机制运用方面突出在一个“活”字上,不但善于创新,而且敢于探索实践。

  二是通过对照反思,认准了自己的定位,更加认识到了自己该干什么和应该怎么干,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环境下必须彻底摒弃“养尊处优、优哉游哉”的“官老爷”姿态。

  三是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是加快开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加快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

  四、下步打算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教育引导,认真落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大讨论大反思大提升工作落实,履行好农机化工作职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是经常采取“回头看”,适时对照检查,进行自我“体检”,发现问题即查即改,举一反三,坚持具体问题与思想问题、作风问题、能力问题、体制问题一并解决。

  三是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责,完善各项惠民措施,优化服务保障机制,分类分层形成政策供给库,提升党员干部懂政策、用政策、送政策的能力水平。

 

 

优化营商环境自查自纠报告,营商环境情况自查报告篇2

  一、工作成效

  一是推进“企业开办”便利化。我们先后推行实施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多证合一”“ 证照分离”“ 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个体工商户‘秒批’服务”等改革,严格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目前,全市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申领营业执照不超过1天,营业执照办理实现即来即办为常态,非即来即办为例外,当场办结率达到90%以上,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全程零收费。

  二是简化企业开办流程。按照“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统一出件”模式,依托×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 “一网通办”模块,对企业设立登记、印章刻制、银行开户、税务办理、社保开户、医保开户、住房公积金开户等×个部门(单位)的业务进行整合,实行串并结合的办理模式,实现企业开办“统一受理、一次收件、一次录入、自动分发、并行办理,统一送达”,确保企业按期完成开办业务。在市县区各政务大厅登记窗口设立“自助服务”专区,建立了帮办服务团队,提供全程帮办服务。

  三是优化许可服务。积极推进“简化办”,强化“马上办”。 在优化服务方面,全面梳理市本级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 按照“应放尽放”和方便企业办事的原则,依法下放、取消、整合服务事项11项。在压缩时限方面,食品生产、药品、医疗器械经营等16类许可审批时限缩减60%以上,特种设备许可时限缩减52%,登记事项变更、换发、补发证等24项压缩至1个工作日,行政确认及公共服务等6类事项实现窗口当场办结。同时,取消所有法律法规无明确规定的证明类材料,并将9项证明材料改为告知承诺,极大的提高了办事效率。

  四是积极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注重发挥市场监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互联网+监管”三项工作牵头单位作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督查体系,定期召开会议、开展督查,确保相关工作落实到位。2022年全市拟定×项年度抽查计划(部门联合抽查计划×项,单部门抽查计划×项,建议纳入省级发起联合抽查计划×项),实现×家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成员单位和×县区全覆盖。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联合×个部门公开发布×批×户“房地产开发领域失信企业黑榜名单”,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不间断滚动式向社会广而告之,对失信企业和人员形成了强大威慑力。

  五是全面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报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审查对象、审查方式、审查标准、工作措施和具体要求,健全完善了全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印发了《×市公平竞争审查政策措施抽查制度》《×市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处理回应制度》《×市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制度》等,推动全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至目前,牵头组织审查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的、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以市政府名义对外签订的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政策措施文件、议题、合同或协议×份,从源头上防范了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

  六是提升知识产权创新创造运用能力。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特色,挖掘申报一批创新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核心专利,全面提升全市知识产权创新创造质量、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市授权专利×件,其中发明专利×件,实用新型专利×件,外观设计专利×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件,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件;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家,培育知识产权贯标企业×家,培育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家,环县一中被授予“甘肃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全市已有×个县(区)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和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行列。

  二、工作打算

  通过简政放权、证照分离、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放管服”助力企业发展还不够,便民化水平还不高,企业、群众的获得感还不强,部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主动性不强,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跨部门、跨领域综合分析应用能力亟待提升,信用体系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督查检查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全市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提升行政效能,彰显市场监管担当作为,加快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制定《×市市场监管局<关于进一步优化全市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任务分解方案》,对×项重点任务进行分解。明确了责任科室,细化了落实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力促工作有序推进。;对涉及我局为专项小组组长单位的开办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市场监管等×项事项,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对各成员单位承担的具体职责进行了细化分解,加强督促督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证照分离”改革推进力度。有序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落实好简易注销、歇业登记、受益所有人备案等创新性制度。建立涉企行政许可事项电子证照库,大力实施高频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 便利化措施,全面推行“一窗通办”服务。

  三是切实提高服务市场主体质效。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贴近市场、贴近市场主体的优势,在加强日常信息归集和共享的基础上,转变只关注登记具体环节、只盯住个体性信息的思想,着力提高大数据分析水平,联合相关部门深度分析市场主体发展运行状况、共性关切和政策效应,让制定的政策更接地气、更服水土,服务企业更加精准、更具靶向、更符合市场发展规律。

  四是加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大力实施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以信用为基础,对守信型市场主体秉承“无事不扰”的原则,实施“简约”监管;对失信型市场主体秉承“利剑高悬”的原则,实施严格监管,提升市场监管治理效能。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监管方式,规范抽查检查工作流程,真正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提升监管精准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对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市场主体开展深度调研,积极引导、扶持和规范,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对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落实好“两轻一免清单”,灵活运用行政建议、约谈、提醒等方式,促进更多市场主体诚信守法、健康发展。

  五是着力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以强化公平竞争审查为重点,采取自查、执法检查、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督促整改发现的问题,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以规范和长效为导向,推进竞争执法,查办重大典型案件,确保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同时,加强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工作,从快从严查处违法行为,维护企业核心竞争力。

  六是针对创建“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工作。我们将结合今年年初已印发的《关于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深入开展“改进工作作风、勇于担当作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意见》,进一步细化制定本部门具体方案,将作风建设年活动融入创建“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工作当中,切实转变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全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措施落地,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同时,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千名干部帮千企”工作,针对我局帮扶的×市天禄水产食品批发有限公司爱疫情影响库房空置率较高、销售收入下降、日常运行成本高、专业人才缺少等问题,加强调研,解剖麻雀,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分门别类施策处理,有效化解企业困难。

 

 

优化营商环境自查自纠报告,营商环境情况自查报告篇3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全体人大代表的关心支持下,我局加快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强化保资源、保生态、保发展,提升优化营商服务,先后获得全国自然资源系统“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依法行政考核第一名、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服务型十佳单位”第一名和xx市有重大影响的十件大事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现将20xx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绩

  (一)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高标谋划推进。作为全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试点,遴选清华同衡规划院为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团队,先后开展了“双评价”、城市体检评估等x项专题研究,市委、市政府多次听取情况汇报。结合xx北依太行、南邻黄河的自然地理格局,统筹“三线划定”。目前,生态保护红线划定x万亩,占国土面积的x%。强化粮食安全,对稳定耕地进行认定,永久基本农田试划成果向省自然资源厅提交。根据xx市城镇人口和建设规模预测以及依水定城要求,结合xx依山傍水、煤矿塌陷区突出的实际,试划城镇开发边界,拟定集中建设区、弹性发展区和特色用途区,既满足发展需求,又确保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构建发展格局。市域规划形成“北山南水、一心六组团、三廊三带”集聚开发、协同保护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中心城区围绕“半城山水半城林”构建蓝绿空间格局,编制竖向规划、综合防灾规划、通风廊道规划,建设韧性城市,提高城市应急防灾能力。主动向上对接,“两山两拳”战略、南部产业新城谋划、南水北调调蓄设施等重大项目纳入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多次与xx、xx就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进行对接,做到一体谋划。x县(市)规划编制全面启动,区域协同、城乡一体、“三生发展”的大格局正在形成。统筹专规和详规编制。推进《黄xx岸生态文化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郑焦一体化综合交通专项规划》《xx市城市通风廊道规划》《中原路沿线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等x项规划编制,为郑焦一体化、大沙河、中原路等区域开发提供规划指引。编制城市色彩规划,出台《xx市城市建筑色彩管理办法》,设计改造x个城市微空间,市、县两级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x个,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x个,审批建筑面积x万平方米、市政管线道路x公里,推动城市规划提标、改造提质、管理提优、品质提升。

  (二)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做优机制政策保障。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组建了综合协调、土地报批、土地供应、不动产登记等x个专班,建立了研判交办、专班承办、调度通报等x项制度,畅通企业反映问题及解决问题渠道。迅速出台关于“万人助万企”和支持灾后重建的“双八条”政策,按照不低于x%的比例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红线,保障每个县(市)x亩“先建后拆”周转指标用于各类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实地走访企业,针对x个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积极研究解决路径,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和解决时限等,市长李亦博在工作简报上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完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机制,发挥一线群测群防员作用,组织x名干部职工参加地灾防治工作,x月份以来,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自然资源报分别进行报道。做实土地高效利用。以“零增地”建设竖起来的产业园,探索“高位推动、府院联动、载体驱动、龙头带动”的“百园增效”新路子,盘活存量土地x余亩,助推产业集聚区提质增效,x月x日省政府“百园增效”行动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做强用地服务保障。把国土空间规划审批前x个重大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全部纳入规划进行保障。用足用活用好增减挂钩、增存挂钩等政策,获批土地x万亩,供应土地x万亩,有力支持了小浪底北岸灌区、西霞院水利枢纽工程、南太行高速xx段、东海大道等x余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

  (三)“三位一体”助力乡村振兴。落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实用性村庄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三位一体”工作。构筑“乡镇政府、设计团队、驻村规划设计师及村民共同参与”的协同平台,联合市委组织部在全市评选美丽乡村规划师x名,完成村庄规划编制x个,引领乡村产业兴、生态美。率先在全省完成集体土地基准地价全覆盖,全省首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点状供地在修武县挂牌成交,全市出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x宗,土地出让金x亿元。加快武陟县嘉应观乡x个村、xx市xx镇x个村两个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建设,推动形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节约的用地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路径。

  (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质量。坚持便利服务。继续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和创新,深入实施“互联网+”,全面启用“电子证照”服务,生成不动产登记、规划许可证等8类电子证照x余万个,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点对点”不动产网络查控系统,让政务服务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中国自然资源报》x月x日头版介绍了我市不动产登记的做法。作为全省“多测合一”改革试点,实现“一次委托,多测合一,成果共享”;搭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机制,做到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合并办理,土地出让和用地规划许可同步办理。坚持全程服务。围绕企业用地保障、规划审批和不动产登记,强化协同联动,提供咨询引导、政策宣传、诉求解决等“一站式”服务,20xx年以来我们开展上

  门服务x余次、延时和加时服务x多次,办理各类不动产业务x万件,服务企业和群众贷款x亿元。同时把“好差评”制度落实与回访紧密衔接,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坚持精准服务。疫情期间和灾后重建及时出台x条惠民惠企政策,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答疑解惑。针对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出台x个政策文件,稳妥化解x个问题楼盘,为企业纾困解忧;解决x户历史遗留产权问题,有力维护群众权益和市场秩序,先后在全市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优化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局去年以来,承办市人大建议x件,涉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不动产登记等问题,通过积极答复和解决,获得了认可和肯定。但自然资源和规划职责较多、任务较重,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市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框架和体系已基本搭建完毕,配套政策和审批平台趋于完善,但部分县(市)区工改工作尚处起步阶段。如不动产登记在探索推进“刷脸办”“掌上办”等各项改革工作中,虽然已经与x家单位构建了信息共享平台,但各部门信息共享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下步工作及目标

  下一步,我局将以此次评议工作为契机,多方征求人大代表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坚持“一线工作法”,落实“13710”工作制度,抓好问题整改,继续做好规划用地服务保障,持续推进不动产登记提速增效,积极助力全市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优化营商环境自查自纠报告,营商环境情况自查报告篇4

  **市自然资源局**分局为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在依法合理用地、节约集约用地、依法开采矿产资源、不动产登记等方面,提供了资源支撑和优质服务,现就我局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做好土地规划编制,积极服务用地报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管理的“龙头”,对土地利用管理具有宏观控制和指导作用。一是我区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各类企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大力发展现代工业,鼓励各类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二是认真做好企业用地需求的报批工作,为我区土地市场提供大量的土地供给,有效保障了企业用地需求。

  (二)推进职能转变,实行一站式服务

  为推进改善营商环境,我局高度重视,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规程等制度,制定了各类行政审批项目报批程序,设立了行政审批窗口,按照公平、公正、效率、便民的原则和高效快捷的运转程序,实行“窗口”办文;坚持“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我局充分发挥了驻市政务中心窗口优势,我局多次认真梳理了各个类型业务件的办理环节,优化了审批程序,缩短报批周期,提高了用地审批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营商环境。

  (三)合并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

  因机构改革,建设项目规划职能也划入自然资源局,为了精简审批要件、减少审批环节,我局对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在建设项目前期开展工作时,建设单

  位向我局提出建设项目选址和预审申请,我局一次受理,审核后一次核发规划选址意见书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四)努力提高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服务水平

  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环境,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通知》(国办发〔2019〕8号)精神,以为企业和群众“办一件好事为标准”,进一步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和企业办证,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目标。**区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与**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合署办公,**区不动产登记业务只设立不动产登记业务窗口。

  1、针对部门信息共享协同集成的问题。一是加大部门协调联动力度,稳步推进信息互联共享。加强部门协作,积极构建不动产登记数据和房产交易数据互联共享的“中间库”。同时,积极和民政、税务、法检部门协调沟通,进行系统对接,主动打破信息孤岛,互通共享登记数据资料。二是网上申请预约,微信平台服务。建设开通“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为企业群众提供不动产登记网上申请、网上预约、公示公告、证书查询、查验及相关政策法规和办事指南查看。目前正在调试运行。

  2、针对办理流程优化集成的问题。大厅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不动产登记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国办8号文件、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通知》要求,做到权籍调查、办理程序、公告事项、办结限期压缩到位,简单件即时办结,一般件5个工作日内、复杂件***个工作日内办结。不动产登记中在大幅压缩审批时限,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情况下,做到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提升了投资项目审批效率。

  3、针对窗口设置科学集成的问题。一是科学合理布局设置大厅。市、区不动

  产登记大厅统一设在市自然资源局综合办公楼,一楼分设取号等候区、业务受理区、行政审批区、交费领证区,二楼分设表单填写区和资料摆放区,以及综合办公室、标准化档案室。二是保障窗口运行顺畅高效。大厅共设**个窗口,将房地产交易、不动产登记受理和办理、税务、收费全部纳入大厅,进一步精简材料清单,办件不许提交任何复印件,不断简化办件环节,实现了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受件、一套资料传递、一次性收费、一个窗口发证”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模式,严格按国家规定收费,坚决杜绝违规收费,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个别企业的业主法律意识不够强,未经自然资源部门批准,非法占地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快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推行联合评审、并联审批。

  二是清理规范审批中介服务,全面推行依行依清单收费、完善收费监管制度,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全力推进减税降费措施落实。三是进一步缩短报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优化了审批程序,缩短了办理时限。

优化营商环境自查自纠报告,营商环境情况自查报告篇5

  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XX品牌,让群众和企业“最多跑一次”,是今年市委市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倒逼政府简政放权的重大决策部署。区政协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协商议政的重点,3月份,组织部分委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部门座谈会,企业座谈会,实地考察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市民中心,现场听取企业办事人员和群众意见建议等方式,对区编办、发改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国际五金城、钢领国际等相关部门和企业放管服改革推进情况进行了重点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把“放管服”改革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牛鼻子”,加大放权力度,提高审批效能,让“放”的效果持续显现、“管”的制度不断健全、“服”的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取消审批事项实现有效衔接。截至去年底,共承接下放取消审批事项13批次65项,其中已承接55项,衔接取消1项,上级暂未下放9项。今年以来,按照市编办要求,对省取消下放的70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衔接。其中衔接取消的18项;衔接下放的52项(涉及县区级衔接下放的有3项,我区已全部衔接)。目前,仍有一批取消下放事项正在逐步推进当中。

  二是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按照推进政务服务“两集中、两到位”和“应进必进”相关要求,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均已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

  三是深化审批流程再造。根据《XX省县级行政许可事项通用目录》和区级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对20XX年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再梳理,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精简申请要件。目前,压缩审批时限达80.4%,即办件数量达到所有审批事项的56%,行政审批事项实际提前率达到95%。

  四是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目前全区涉及行政审批的21个部门132项事项(行政许可事项100项、公共服务事项32项)全部纳入网上审批系统。其中76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延伸至10个乡镇(街道),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利企便民。

  五是建立了服务标准体系。实现了行政审批、办事程序、服务模式、评价体系标准化,建立了包括3大体系、20个子体系、共230项服务标准。

  二、我区放管服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政务服务工作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与路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改革实效与社会各方期盼还有差距。政务服务中心是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平台,但目前有些行政审批事项,名义上进了中心,实际是还有“两头办理”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心功能作用的发挥。有的“一个窗口办结”、“一次取件”貌似节省企业取件频次和时间,实际前提是全部证件办齐了一次才能取走。在一些环节还存在办事流程多、审批时间长、手续繁琐、资料重复提供、办事窗口设置不足、工作人员素质不佳等问题,改革实效与群众期盼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放权”和“接棒”衔接不顺畅。一是部分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专业性、业务性强,权责不匹配问题突出,存在“接不住”或“接不好”现象。如农经局对应市农业、林业、水务、畜牧等多个局,我区现无专业技术人员,有些下放职能一时难以履行到位。二是个别放权与实际契合度低,如交通、地震等在区级办理量很小,部分事项甚至“零办理”,造成设专人浪费、不设专人又不懂专业的两难局面。

  (三)政务服务效能有待提高。一是行政审批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投资项目审批环节多、审批时限长等问题依然存在,有些还比较突出。一个备案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一般都要经过10多个职能部门、20多个审批环节,各种审批要件、程序、环节依然繁多。二是各系统改革缺乏统一标准。如减证便民工作,民政部门不再开具婚姻证明、单身证明等,但申请廉租房、征地拆迁对象认定、银行贷款等,这些证明又必不可少,导致群众不知所措。三是工作作风亟需转变。“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办不成”的情况还客观存在,特别是服务新经济方面,基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素质能力跟不上,敷衍塞责、推诿拖沓现象偶有发生。

  (四)信息共享存在壁垒。“互联网+”等创新手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相关部门联通和审批信息的共享,但不少部门的核心业务系统都是在纵向网上运行,条块分割严重,尚未互通共享数据,公民的户籍、教育、就业和企业的工商、税务等基本信息处于碎片化状态,使得同一件事项需要多次录入,增加了基层工作量,影响了审批效率,“一网受理”仍有局限。

  (五)专业性人才面临挑战。随着审批局的组建,审批工作涉及范围不断拓展,人员数量和素质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正式人员还未到位,目前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大多是各单位推送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超前服务意识不强,主动对接项目、服务项目氛围还不够浓厚。行政审批局人才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窗口部门人员紧缺。比如:实施 “多证合一”登记后,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外窗口的业务量呈爆发式增长,“人少事多”影响登记工作效率。

  三、进一步深化我区放管服改革的几点建议

  要真正实现“减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总体要求,就必须牢牢坚持以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将改革进行到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群众的需求与政府的服务实现无缝对接。

  (一)着力做好行政审批局改革前后衔接工作。一是开展行政审批“清零”工作。对各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予以清空,重新梳理、重新论证、重新确认,并对原有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精简规范。二是做好整体设计,统筹谋划机构设置、事权划转。对能划转的审批事项,实行一次性划转到位;对暂不能划转的审批事项,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窗口,由相关部门进驻或在原部门设置的办事服务大厅办理。

  (二)健全保障机制,提高接权能力。放管服改革,“放”是前提,“管”是基础,“服”是目的。一是要充分发挥我区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对改革目标的系统谋划和过程把控,推进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加快构建政府部门间、政府与市场间、政府与社会间的新型合作关系,形成改革整体推进合力。二是建立健全“事权、人权、财权”对等保障机制,特别是应本着人随事走的原则,在下放事项的同时,帮助接权单位培训人员、完善设备、提高水平,杜绝“甩手掌柜”,让基层政府有动力、有能力承接好审批事项,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接权单位要本着接住接好的原则,搞好协调对接,在充实力量、提升能力的同时,加强同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沟通,共同应对权力下放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下放事项安全着陆。

  (三)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快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进各类服务事项预约、申报、办理、查询等全流程网上运行,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动”。大力推动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综合运用,促进线上线下一体运行,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对相关部门已取消而其他部门仍要求群众出具的各种证明,应通过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来核查解决,而不应该找群众提供。

  (四)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提升服务质效。一是制度标准先行,整合服务资源。打破政务资源交换共享的壁垒,推动服务资源整合联动,实现一体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多办事,争取“最多跑一次”,甚至“最好不用跑”,切实增进路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二是升级信息平台,增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真正做到让民众通过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可以轻松完成在线审批、网上办证、业务查询等办事手续。

  (五)明确责任主体,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尽快完善行政审批局人员配备,完成对进驻窗口单位的审批事项、办件流程、人员情况调研摸底,形成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和窗口工作人员清单,为审批岗位设定及审批事项划转提供准确事实依据。二是按照“审管分离”的原则,制定部门审批责任清单,明确审批主体,细化职责分工,建立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相互衔接的监管机制,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三是加强审批队伍建设,培养公仆意识,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以健全的制度约束人、管理人。充实一线人员力量,强化人员学习培训,由原单位对审批局现岗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能在短时间内熟悉工作,尽快进入角色。

 

 

优化营商环境自查自纠报告,营商环境情况自查报告篇6

  今年以来,xx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关要求,认真落实“营商环境提升年”各项任务部署,全力破解营商环境中的堵点、痛点、难点,服务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自查自纠报告,营商环境情况自查报告篇7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落实省委优化营商环境“30条”和**市委“32条”,主动营造良好的营商氛围,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强化任务落实。现将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打造标准化体系,建设政务服务“新高地”。一是“四办”服务“优”先实现。积极推进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马上办的“四办”服务,促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集成融合,实现“多门”变“一门”。二是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行清单管理,1364个依申请事项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了唯一固化。设立8个综合受理窗口,对审批服务事项进行流程再造。三是大力推行“一网通办”。坚持“网办是原则,不网办是例外”,目前市直部门“最多跑一次”340个事项、“零跑动”1000个事项和乡镇村4383个事项均可通过省政务服务网进行办理,网上可办率达98%。

  (二)打造宽松市场环境,助力企业发展。一是实行企业开办“5210”标准。设立企业开办专区、企业办照自助服务区、企业导办帮办综合窗口,已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申领发票、社保登记5个事项合并为“一件事”一日办结。设立登记环节只要材料齐全、网络平台运行正常,0.5天可办结,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申领发票三个环节实现同步审批0.5天办结,推出免费复印、免费双向快递等服务。二是实现不动产登记321标准。不动产一般登记控制在3个工作日以内,抵押登记控制在2个工作日以内,手续齐全的小微企业登记即来即办,对抵押注销、查封、更正、异议、换证等登记即时办结。三是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非禁即入”。拟定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工作指引,强调严格规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负面清单公开、清单动态调整等机制。

  (三)打造工改加速度,提高服务效能。住建局组织召开住建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积极探索建立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相适应的审批监管体系,推进落实联合图审(平台搭建已完成)、数字化图审工作机制。推进工程建设项目806040标准,运用工程建设项目“864”审批平台,重塑审批流程,促进跨部门、跨层级、全过程审批服务和监督管理协调统一、深度融合。

  (四)打造简易高效程序,提升获得水电气便利度。一是进一步提升办电服务效能。推行极简客户报装服务,充分利用拍照录像、条码扫描、电子签名等功能,实现客户资料电子化采录收集、现场勘察信息自动上传、供电方案线上审核确认。二是用水报装环节,一般用水用户报装可直接通过自来水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报装,报装后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联系用户后进行上门踏勘做施工方案,进行接水报装。三是燃气报装环节,中燃公司派专人到政务中心燃气窗口安装了收费系统,“中燃慧生活”网上报装程序基本完成,已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网上报装业务培训。

  (五)打造“减负升级”模式,大力推进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全市金融机构共争取专项再贷款向5家防疫重点企业发放优惠贷款4650万元。**农商银行、xx银行、村镇银行等共向我市278家企业发放支农支小贷款利率4.55%,优惠贷款4.61亿元,完成率达到177.31%。**农商银行发放贷款利率5.5%,优惠贷款近1.5亿元。今年元—7月全市累计实现减税降费11392万元,其中:2020年新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5867万元、2019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在2020年继续实施形成的减税降费5525万元。

  (六)打造数字政府建设,提高数字化服务水平。建立完善全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推进各类业务专网与政务服务网对接连通,确保“应进必进”、“宜统尽统”。加快大数据运营中心建设步伐,目前数据建设已完成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基础库框架搭建。加快电子身份应用。提高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档案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中的应用度。

  (七)打造司法公平保障,着力构建完善监管体系。一是关于“执行合同”。截止7月底,市法院受理执行案件480件,旧存43件,结案351件,执结率73.13%,在**法院系统总执结率排名第二。其中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0.64%;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合格率达100%。二是推进互联网+监管。依托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全市涉及到的29个职权部门共梳理监管事项893大项(含子项3411项),填报检查实施清单924条,认领率和填报率均达到100%;归集各类监管数据60000余条,涉及28个目录,数据覆盖面与归集量居**第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但少数部门和部分干部对此没有清醒认识,还存在不愿为、不敢为、不善为的问题。一些职能部门没有真正树立起用户思维、“店小二”意识,为企业和群众办事设置门槛过多,增加了办事难度。容错纠错机制运用不够,有的干部固守法律条款,对企业“清”而不“亲”怕犯错,怕担责。有的不敢较真碰硬,特别是在处理一些难点堵点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上,底气不足,能力不强,办法不多,存在畏难情绪。

  (二)政务服务效率还不够高。虽然“一网通办”平台已经建立,但由于省级平台与市级平台对接不够,市级各部门之间大数据标准不统一,连通不到位、整合不彻底,在人员、法人信息等关键基础要素数据上仍然存在“信息壁垒”“信息孤岛”,无法实现全标准、全归集、全贯通、全在线的共享,政务服务效率不够高,企业和群众办事网办率不高,获得感不强。

  (三)数据整合、信息共享难。一是房产数据整合难。我市中心城区共有1.6万宗土地、8万户房产数据,通过不动产登记中心四年来的日常登记数据整合,完成了约30%的房地数据的整合,但还有70%的土地和房屋未进行挂接整合。二是不动产登记中心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不能共享。目前虽有税务、民政部门婚姻登记信息共享,但不能满足不动产登记的需要,离上级要求的信息全覆盖还有很大的距离。

  (四)联审机制未形成、工改系统未真正完善和运行。联合图审因宣传和告知环节还未真正完善,很多施工企业仍然依照按惯例将施工图与消防、人防设计图纸分别设计,分时段、分机构审核,导致消防、人防设计审查备案环节受阻,人防设计与施工、消防设计阶段脱离,影响施工许可审批时效。

  (五)银行难贷款,企业贷款难。一方面辖内企业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不高、财务报表不透明现象,并且与金融部门审核口径不统一,银行采信度较低,很难正确判断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导致银行不敢轻易放贷。另一方面企业缺乏规范化管理、财务状况不透明,抵押物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导致新增信贷融资难度加大。

  (六)“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推进迟缓。一是各成员单位重视不够,认识不高,没有把“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来抓。二是联席会议成员各单位对此工作不熟悉、不主动,部分成员单位对监管平台的操作流程还不熟练,有的甚至不会运用。

  (七)法治环境有待提升。企业法治意识淡薄,企业诚信意识、契约意识、规则意识不强。对于一些没有明文法律依据予以取消的事项,没有大胆突破,减轻企业负担。

  三、解决我市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问题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供规范高效的政务服务。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事联办”,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加强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巩固“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成效。提升“一站式”服务功能,加快推进“一窗受理”全覆盖。拓展服务方式,实行集约服务、套餐服务,在事项标准化、颗粒化的基础上,推行场景化、引导式政务服务,改善企业群众网上办事的体验感。

  (二)加快大数据运营中心建设步伐。一是统筹指导协调全市政务数据资源的整合应用和共享开放,同时承担**对电子证照和数据共享日常考核工作。督办市直部门及时、准确上传电子证照信息和数据。二是加快大数据运营中心建设,并督促城管、卫健、人社、民政、公安等数据并入大数据运营中心,实现统一调度。

  (三)深入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加快实现公安、市场监管、住建、税务、司法、民政等部门信息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集成,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集成业务流程,整合房屋交易、税务、不动产登记部门窗口,设立“一窗办理综合服务窗口”,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建立不动产登记工作督办调度机制,重点解决阻碍改革推进的堵点难点问题。

  (四)持续深化银企对接机制。建立担保体系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增强融资担保实力,加快推进与省政府融资担保、**大正担保公司战略合作进程,构建多元化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不敢贷”的问题。积极推动企业加快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牢固树立诚信经营发展理念,帮助中小企业更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改善财务状况,提高信用等级;加大“银税互动”“银电互动”等信用信贷产品投放力度,切实解决“贷不到”的问题。

  (五)实现联合图审。建立“事前介入”管理制度,实行窗口“一次性告知”。确定联审的单位和部门,明确联审的内容及规模分类,拟定会审机制,明确各单位审查时限,定期通报结果。人防工程建设监管纳入日常监管、全程监管,有效杜绝“未批先建”“逾期不建”“批建不符”等顽症,确保在建工程达标,验收时效缩短。

  (六)提供司法服务保障,改善法治环境。坚持把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抓准点、定好位,制定《关于深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清单,以提高合同执行效率和提升破产办理质效为重点,把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贯彻到司法办案的各个领域。下一步,及时梳理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用活用好司法建设手段,帮助相关企业强化管理、改善经营。发挥司法审判工作职能,开庭涉企案件立审执快速通道,最大限度缩短办案周期,降低企业诉讼成本。

优化营商环境自查自纠报告,营商环境情况自查报告篇8

  学会坚强,犹有开天辟地,移山倒海的勇气;学会坚强,就有守得云开见明月的耐心;学会坚强,就有大呼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气概。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省政协统一要求,市政协抓早动快、精心安排,成立了机构,制定了方案,启动了优化营商环境市县两级联动监督性调研。调研人员深入各市县区和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走访调研X多户企业,收集X份调查问卷,召开X次部门、企业代表座谈会、社情民意信息座谈会,与X多户企业进行座谈交流,现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市委市政府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第四大攻坚战高度重视强力推进,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扭转我市在全省的落后局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市市场主体增幅明显加快,同比增长X%,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长X%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其中民间投资增长达X%,开创了新高,累计减免企业税额X亿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精心安排部署。市县两级都成立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并推行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及“十大行动方案”“三年行动计划”、各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推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有序展开。

  二是强化舆论宣传提升优化措施。制定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工作方案》,召开新闻发布会,在省市营商环境工作简报发布信息,在各类网站、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发布新闻报道,开展营商环境满意度电话问询调查,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等,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按照“十大行动方案”确定的总体目标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各专项行动,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企业纳税服务、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等改革成效明显,办理时限、流程、成本和资料大幅度精减压缩,“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次办结”的“三个一”模式有效推广。

  三是强力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推行“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市级X个部门单位,X项行政许可事项和X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全部集中进驻政务大厅并严格执行效能监察;县级X、X等X个县市区“三集中三到位”进展顺利,全市进驻政务中心事项X多项。市级政务网已改版上线并与省政务服务网实现对接,正加快全市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整合优化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县区平台部署正在进行,政务服务环境、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全面清理废止失效文件X件,承接中省下放行政审批事项X项,取消市直部门行政审批事项X项,下放县市区行政审批事项X项;再造流程,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证照分离改革,产业园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改革。

  四是加强政府监管营造公平环境。在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主体中,试点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执法人员执法专题培训;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工作监管对象、检查人员数据库,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建立信用信息核查使用制度、诚信失信“红黑名单”披露曝光制度、试点推行“灰名单”管理,加强联合奖惩。

  五是夯实工作责任深入督查督办。出台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办法》和《2021年目标工作要点》,将各县市区、X个市级部门及单位纳入考核范围,并细化分解各项工作,落实到责任单位;组织专项督察组明察暗访,跟踪督办,及时通报反馈问题,明确整改时限。

  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存在问题

  根据调研,我市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地不畅

  一是政策制定缺乏针对性。政策制定有些照搬上级文件,一级套一级,征求各利益相关方意见不够,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的较少,且有的政策前置条件苛刻,审批程序繁琐,精准度不高,操作困难。比如:县城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涉及评价指标多,而南部县区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部分评价指标无法监测;产业扶持政策对企业的注册资金、产值、利税设置的门槛较高,政策难以落地,企业获得感不强。所以在调研过程中,有些企业反映“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

  二是信息不对称。政策发布渠道比较分散,公开形式单一,企业知晓度不高。由于存在信息壁垒,上下层级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与部门之间,数据难共享、难统一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只停留在口头上,一般你不问,他不说,导致企业与个人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需要多次提供资料,反复跑腿。

  三是涉企违规收费仍没有彻底清除。各类涉企检查收费和罚款禁而难止。各种认证、检查、检测等中介服务收费程序不规范、标准不公开、透明度不高“红顶中介”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违规收取的“扩容费”“开口费”等群众有怨言。

  四是顶层设计不够精准完善。县级层面的行政审批、监管、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等缺乏明确可遵循的顶层设计。主要表现为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的审批、监管或办理环节,所需资料没有标准化,规范化的统一要求,缺乏明确的监管部门,相关推进或配套政策,指导性意见出台的少,影响工作高效展开。比如,快递业在市级由邮政局监管,在县级则没有监管部门,处于失控状态。

  (二)“放管服”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一是简政放权“含金量”不高。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权责与边界还不清晰,一些相对重要的,本该直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审批事项,仍在政府体系内部循环打转;有些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权限下放不配套、不同步,造成企业上下奔波。国企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观念守旧,引入外部资本等方面力度更小。

  二是县级“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进度、标准参差不齐,市级直接服务面积,硬件设施处于全省前列;X、X等X个县区也能基本满足需要;X、X等X个县区政务中心面积均小于X平方米,无法满足“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导致出现厅外审批现象。

  三是审批权限下放不够科学合理。有些没有充分考虑基层的承接能力,致使下放的审批事项要么大量积压,要么反委托上级部门代审,时间拖的更长;有些职能虽然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但授权不充分,运行不规范,仍不同程度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的问题,服务窗口变为“收发室”“中转站”;商事制度改革还不彻底,企业注销等市场主体“退出难”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

  四是多头监管、重复监管现象依然存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的范围、频次、方式不够规范合理,与事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全程留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多头监管、重复监管仍未根除,让企业疲于应付。有些部门习惯于运动式监管或以罚代管、以停代管。比如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或遇环保督查等,往往就会多部门出动对同类企业进行运动式、反复巡回检查,或者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强制关停。

  (三)政务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政府部门创新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服务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部门上下层级之间协作不畅,对业务流程、时限要求等省市县三级相关规定不完全相符;同级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各管一方,项目审批互相前置,相互掣肘,影响办事效率。

  二是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有待提高。特别是随着机构改革,许多部门面临机构合并、业务整合、流程再造等问题,一些管理方式、业务流程、人员岗位还没有完全调整到位,窗口服务人员政策不清、业务不精;有的服务意识不强、怕担责任,怕冒风险,凡是只讲“不能办”,不讲“怎么办”,有些事大事小要请示,等待上会研究。特别是税务部门,大家意见比较集中,也比较尖锐,对企业的影响也比较大。

  三是“政务服务+互联网”覆盖率不高。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工作进展不平衡,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进展缓慢;县级政务服务中心智能化平台建设技术力量薄弱。

  (四)融资难融资贵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一是“贷款难、难贷款”现象并存。受前几年经济下行和我市部分民间借贷崩盘的影响,银行业出于强化风险管控的需求,将我市列为信贷高风险区域,贷款审批权限收回省级银行,严重压缩贷款指标,并对化解不良贷款只压任务,不想办法,造成市县金融机构只还不贷,强行抽贷、断贷,事先承诺事后变卦,出现了“银行贷款难,企业难贷款”的恶性循环。尤其是面对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不能提供充足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能形成推动脱困发展的支撑力量,企业有时不得不高息从民间借贷,提高了融资成本。

  二是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不高。金融主体创新能力不足,一些金融租赁、消费金融、信托投资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具有创新性质的现代金融主体以及资产证券化、未来收益权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业链金融等金融创新产品在我市还处于空白阶段,无法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三是再担保机构发展不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还没有全面铺开,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X亿元贷款担保基金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既无担保资金,又无过桥资金,无法获得贷款;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一些企业信用意识差,处于观望状态,还款意愿不强,长期拖欠银行贷款本息,被纳入征信“黑名单”,既使自己贷款受限,也让银行产生了不愿与企业打交道的想法;质押贷款的质押物评估价值低,抵押率逐次降低,质押门槛高,贷款数额逐次减少,企业质押有顾虑,慎贷、惜贷、拒贷心理较为普遍,加重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是金融市场融合不充分。市内各类金融机构各自分口管理经营,横向之间联系沟通不紧密,有时还处于恶性竞争、相互挖墙脚的境地,商品流、现金流、信息流还没有做到有效整合,严重影响金融资源向企业配置效率,没有形成支持企业发展的合力。上述问题对民营企业而言尤为突出。

  (五)用地难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用地指标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用地需求量逐年增多,土地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国家对土地使用的调控政策日益严格,土地资源变得日益稀缺,省上每年初下达我市工业用地计划不足X万亩,年终可追加X万多亩,实际每年需求X万亩,用地指标受限,供需矛盾突出。“用地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是征用地手续繁杂。办理征用地手续需要涉及省市县多个层级,多个部门,手续环节繁多,协调难度较大,流程推进缓慢,一般需要X年时间,甚至更长。有些等办下来,项目实施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有些长期办不下来,企业一方面面临巨额罚款,一方面要承担违法用地的风险。

  三是企业用地效益不高。一些企业打着办项目的名义圈占土地,等待观望,想通过不正当手段,谋求改变用地性质,进行营利性商业活动,造成部分土地资源长期闲置。也有一些企业用地规划不科学,集约化程度较低,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六)企业运行成本居高难下

  一是电力体制改革滞后。由于市域内存在国电、地电两家电网企业,且电源规模与用电负荷严重不对等,弃大用小,国网有电负荷小,地网无电负荷大,造成局地“窝电”与“缺电”并存,地电只能从周边省区低价购电予以缓减。随着省政府断开外省电源政策的加快推进,低电价电能来源大幅减少,地电不得不从国电高价趸售电量再转嫁给企业,导致我市企业用电价格高于周边省区X元-X元/度,弱化了各类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区域内多干旱少雨,可利用水资源十分有限,黄河引水工程推进迟缓,导致域内工业用水十分紧张,预计到2021年总需水量将达到X亿立方米,其中“两区多园”需水量X亿立方米,而现状供水能力仅有X亿立方米,不到需求量的X%,水资源的短缺极大地推高了水价,给企业增加了沉重负担。

  三是物价居高不下。经济高速运行十年推高了我市的消费价格,现在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物价并未回落,高物价、高地价、高房价、高人工工资、高运输费用等都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

  三、优化营商环境对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建设开拓创新的思想环境

  一是继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要牢固树立“抓发展就必须抓环境,抓环境就必须抓作风”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治禁锢思想创新解放的思维定式,机制体制,着力解决“官本位”“等靠要”“管卡压”和为市场主体服务意识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坚决克服“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等不良思想,以思想观念的深刻解放,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干部作风的深刻转变,推动营商环境的持续好转。

  二是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列为市县两级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加强考核监督。成立由不同类型企业、社会团体、各阶层代表共同参与的督导机构,对优化营商环境阶段性工作目标、效能、服务水平进行评议、评价、监督,并逐步探索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有效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三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要开展对职能部门、窗口单位、关键岗位、重点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不断适应机构改革合并,办事流程整合调整对服务工作带来的挑战,防止出现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业务不会办了,或办了些错误业务的现象,真正做到“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切实解决“明放暗不放”的问题。

  四是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要形成制度机制,对领导干部、职能部门深入企业、蹲驻企业的时间任务等作出硬性规定,督促他们经常深入企业“解刨麻雀”、帮助制定发展规划,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像关爱贫困户一样扶持企业发展,理直气壮地与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真心实意地为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营造既“亲”又“清”的政商关系。

  (二)建设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

  一是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完善市县两级网上政务服务审批系统,撤销独立设置的服务大厅,切实清除各层级、各部门、各业务系统数据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充分共享,推动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调办理;对企业注册登记、资质认定、商标专利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户籍户政、产权交易等服务事项,积极推动网上办理,最大程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力促“企业、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

  二是继续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简政减税减费为重点,认真审视研判基层承接能力,重新梳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将政府行政权力等“四张清单”及时在政务网站公开发布,明晰权力边界,增加透明度;建立完善行政审批动态评估管理和协调机制,对拟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合法性审查制度,防止出现审批事项边减边增、先减后增,对确需审批的事项,最大限度地做到前置条件少,手续简化,时间缩短。

  三是加快“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和“绿色通道”建设。推进社区、街道和乡镇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逐渐将群众生活服务分散到基层,使行政服务中心专门办理项目、企业和机构的审批服务事项;应筛选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龙头项目纳入市县重点项目计划,为其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提供特殊服务。

  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要充分考虑市县实际,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类别的评价考核办法。

  五是建立企业投诉协调解决机制。充分行使“八办四组”和联席会议制度职责,畅通12345政府热线电话和投资环境X的作用,切实解决企业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诉求,防止出现企业有苦无处诉,有诉无处调的窘况。

  (三)建设安商富商的政策环境

  一是完善政策制定落地机制。组织专班,定期对各县市区、各部门贯彻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委《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开展督查督导,及时发现纠正问题;要认真跟踪研究中省关于简政放权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法规以及我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修订出台指导性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相关制度,并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形成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要打通政策落地渠道,凡是可以公开的政策信息,原则上发布当日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对涉及面光、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强的重要政策法规,要在新闻媒体以访谈问答或请权威专家解读的形式进行充分宣传,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切实解决好政府与企业、群众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知晓率。

  二是降低制度性成本。以推进“十大行动”落地落实和打造“四低园区”为抓手,建立完善各项降税清费清单制度,清理取消经营服务性收费和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减少通关环节费用。下力气帮助企业降低用地、用电、用水、用气等制度性成本,切实将X打造成陕甘宁蒙晋区域最具价格竞争优势的城市;要坚决根除垄断行业乱收费现象,实现清单之外无收费,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三是加强信贷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重新审慎评估我市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等级,正确对待整体经济下行对我市的冲击和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下放收回省级银行的贷款审批权限,严格遵守风险管理纪律,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尽职免责机制,引导和激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企业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要用好用活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要防止和纠正先承诺后变卦,不问青红皂白对企业抽贷断贷,对于能按时清息,正常经营,但暂时无法偿还本金的企业由贷款担保基金担保,给予展期、续贷,“放水养鱼”,更好地帮助企业发展;要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激活本地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发挥好企业债券、股权、再贷款、再贴现、私募债、短期融资券等各种办法,扩大企业直接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四是着力破解企业“用地难”瓶颈。要创新用地模式,改革工业用地出让制度,在招拍挂基础上支持弹性出让土地、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多种方式供给土地;要高效集约利用土地,从严配置土地指标,严把项目审批关,严防圈地占地现象。要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及时清理依法收回闲置土地,调拔给急需用地的企业,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要积极借鉴浙江等地经验,在各类园区、工业集中区,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行“标准地+承诺制”模式。即:把土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用地效益及产出标准、利税、达产规模、时限予以明确,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和产业定位情况做出承诺,受让土地,发改部门“一窗受理”,企业按标准要求直接开工建设,职能部门加强监管。项目建成投产后,相关部门按照承诺标准与法定条件进行验收,严格奖惩,切实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破解企业“用地难”瓶颈。

  五是加快电力体制改革。要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平衡区域电网建设现状,搞好地方局域电网试建试点,积极争取扩大直供电范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低成本优势;建议省上抓紧研究出台支持X电力发展的相关政策,降低门槛,推进电力直接交易、跨网交易,解决现有交易规模小、范围窄的问题;要进一步理清我市输配电价结构,下调火电上网价格,统一价格标准,实现同区同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四)建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是正确认识各类市场主体在我市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清理、废除妨碍市场公平有序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招投标等各个方面,平等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规上企业和规下企业,从根本上清除各种隐性壁垒。

  二是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负面清单中禁止准入事项,市场主体不得进入,行政机关不予审批、审核;对负面清单中限制准入事项,由市场主体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或由市场主体依照政府的准入条件和准入方式合法进入;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三是规范中介市场。借鉴云南等地“中介超市”经验做法,深入整治“红顶中介”,完善中介市场清退淘汰机制,积极引导政府投资项目以竞争的方式选择中介机构,保障企业投资项目自主选择中介机制,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良性健康发展。

  四是大力推动垄断行业服务改革。要突出整治铁路、电力、通信、消防、供水、供热、供气等利用行业垄断独占地位强制交易、强制认证、随意定价、滥收费用、强揽工程等。严厉打击垄断行业违法犯罪和行业腐败,最大限度地遏制涉垄断行业违规行为和违法犯罪。

  (五)建设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是建设法治政府。要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配套制度和责任体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工作流程,并全程对外公布;规范行政执法,全面落实入企执法检查备案登记,轻微违规首违不罚、重大行政处罚备案等一系列制度,遏制权力任性;强化依法行政监督问责,不断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是建立新型监管机制。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安全生产、生态环保、食品药品等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领域加强重点监管;建立完善市县监管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清除监管盲点,降低执法成本。

  三是树立审慎、文明、规范的办案理念。妥善办理涉企民商事纠纷和执行案件,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企业正当融资与集资诈骗等界限;审慎使用查扣、冻结企业资产、拘押企业负责人等司法手段,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和企业家人身权益;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集中开展工业园区和企业周边环境整治,持续打击强买强卖、垄断市场、寻衅滋事、无理阻工、收“保护费”等不法行为;严厉打击串通投标、合同诈骗等犯罪活动,坚决惩处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恶意欠薪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促进企业守法合法经营。

  四是加大法治宣传和舆论引导。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全民普法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各类窗口单位、旅游景点、运输行业、餐饮服务人员的法治教育和普法力度;贯彻“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各类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提高企业管理层及员工法治观念,提升营商主体守法意识;充分发挥企业法律顾问作用,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六)建设重诺守信的信用环境

  一是深入开展诚信创建活动。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诚信X”建设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设立X市“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制定发布《机关单位政务诚信征信名录》《企业诚信征信名录》《公务人员诚信征信名录》,使政府部门、企业、个人信用记录直接可查,培育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要增强重诺守信意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要重诺守信,不能作出有违现行法律法规或者超出自身职权职能范围的承诺,一切承诺事项都要以书面形式体现执行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避免埋下政策和发展的隐患;要强化契约精神,政府带头重诺守诺践诺,新官理好旧事,打造诚信政府,带动全社会信用环境根本好转。

  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信用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红黑名单认定、退出、修复和记录留存更新机制,加大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惩戒和信息公开披露曝光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失信公务人员的曝光惩戒力度,在转岗、调动、提拔、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必要限制,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健全政府与征信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信息共享制度,促进政务信用信息与社会信用信息互动融合,一平台发布。

  三是深入开展诚信文化宣传。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组织“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经营示范店”等群众性评选活动;发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微信等多种媒体,褒扬诚实守信先进事迹,鞭策失信失诺负面典型,通过社会舆论和道德谴责形成社会震慑,努力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失诺失信为耻”,全民重诺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七)建设宜居宜业的人文环境

  一是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优化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加快推进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要结合城市创建、城乡环境整治、棚户区改造、精准扶贫项目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等,加大绿化美化力度,提升城乡生态建设水平,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环境。

  二是打造宜业环境。借力呼包鄂榆城市群协同发展,积极开展与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之间的产业对接,加快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方便快捷的宜业环境。

  三是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好人才发展规划和人岗匹配工作,积极为高层次人才落地搭建平台,最大限度的实现专其能,致其力,尽其用。在做好刚性人才引进的同时,注重本地人才的发现挖掘和培养使用,注重本土企业家的培育联系合作;要完善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的股权激励政策,加大对重大专利和发明创造奖励力度,提高知识和脑力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比例;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强化法规制度保障和税收减免支撑,既注重调动科研院所、高校成果转化积极性,又注重突出企业成果转化主体地位,让市场主体“动”起来,科技人员“富”起来,科研成果“活”起来,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

  四是培育全民文明意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挖掘X文化,着力培养全民文明风尚、文明习惯、公德意识,引导全民诚实、守信、文明、友善、大气、包容,争做优化营商环境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八)建设担当干事的政治环境

  一是重塑X政治生态。深入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结合胡志强、辛耀峰违法违纪案件开展警示教育,以案促改,重塑X政治生态;建立健全治庸治懒治散治无为长效机制,充分运用法律、纪律、行政等手段,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着力净化优化X的投资环境,项目环境,规范市场秩序。

  二是强化督查问责。重点查处重要岗位、重要环节、重要部门在工作中推诿扯皮、吃拿卡要、懒政怠政、新官不理旧事、不想干事、不愿担责、不敢担当的问题,制定专门的督查考核问责办法,用督查“利器”推动工作落实。

  三是完善正向激励机制,树立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对担当作为创新竟进的干部在政治上关注、生活上关心、精神上鼓舞、经济上奖励,实现有为者有位,无为者失位。同时要区别对待工作失误和主观不作为、乱作为等,对改革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只要符合改革大方向,都应予以宽容,对破坏影响营商环境的要坚决调整,对阻碍改革的及时予以免职,切实做到干部“能者上庸者下,懒者受处分”,使“三项机制”真正落地落实。

优化营商环境自查自纠报告,营商环境情况自查报告篇9

  优化营商环境自全县开展以来,镇党委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根据县委(x办字[2020]x号文件要求,结合实际,我镇制定了《xx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方案》,在全镇范围内扎实开展了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活动。经过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认知度,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履职意识和发展意识,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现将工作开展汇报如下:

优化营商环境自查自纠报告,营商环境情况自查报告篇10

  (一)强化政策支撑,破解企业发展难题。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县”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以及《x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出台《xx镇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意见》,从企业用地、用工、专项资金扶持、清欠民营企业账款、中介机构收费、手续限时办结等方面给予企业实实在在的扶持。同时,定期组织召开政企座谈会、银企对接会,全力推动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二)优化政务环境,落实简政放权。一是加强政务服务大厅建设。高标准打造x㎡政务服务大厅,全镇x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全部进驻,共有A、B岗工作人员x人,设专职中心主任、代办员x名,以“大厅之外无权利”的标准,让行政服务的集聚优势得到重分彰显,办理环节更简化,便民服务更方便,真正做到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实现“一站式”审批。二是创新服务方式。推行“政务服务+互联网”改革,鼓励群众使用皖事通、交管12123等服务软件,实现“随手办”;科学整合资源,设置“综合窗口”,把系统链业务进行捆绑受理,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开展代办服务,设置x个村级服务中心及代办员,依托网络平台进行远程办理,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三是加强跟踪服务。推行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服务机制,x个班子成员覆盖服务镇域x家重点企业,通过现场办公、座谈会等方式,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先后为企业招工x人,集中接种疫苗x余人,加速项目审批x项,上门解决问题x件次,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服务主体”的生动局面。

  (三)优化市场环境,降低企业成本。主动上门,靠前服务,在证照办理、项目用地、建设用电、用水及项目的立项、报批、登记注册等方面,要求相关单位减免费用、限时办理,同时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县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减税、免税政策,降低企业负担,助力企业发展。

  (四)优化法治环境,保护市场主体。严格执行各级工作要求,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严格执行执法程序,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不得随意到企业检查。对确实存在违规行为的企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限期督促整改到位。两个以上执法部门对同一事项进行检查,要进行联合检查,严禁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镇纪委将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作为监督执纪的重点,严肃查处违规执法等行为。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现有工业园区1个,是xx市首批重点工业园区,规划占地面积x亩,现已建成x亩。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x万元,基本实现“六通一平”。20xx年规划一期向西扩建工业园区x亩,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园区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水、电、路、网等公共设施建设,以及园区雨污水管网、亮化、绿化等配套建设。实施“筑巢引凤”,尽快完成“僵尸企业”清理,盘活存量资源,释放发展空间。

  (六)优化人文环境,营造良好投资氛围。一是始终践行“亲清”政商关系,召开各类座谈会、要素对接会x场,引导镇村干部及企业持续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把总书记提出的“亲”“清”要求,作为为官从政的终身追求,作为经商兴业的根本遵循。二是对来我镇投资创业或工作的人员,愿意落户的,在社会保障、子女上学等方面享受当地居民同等待遇,切实解决外地投资者的后顾之忧。三是强化典型宣传,上半年刊发营商环境稿件x篇,被市“四送一服”办选用x篇,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良好舆论氛围。

推荐访问:环境 报告 自查自纠 优化营商环境自查自纠工作报告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自查报告 优化营商环境问题自查报告 优化营商环境个人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营商环境自查自纠报告及整改措施 优化营商环境自查整改报告 优化营商环境自查问题 单位营商环境整治自查自纠报告 优化营商环境自查自纠报告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自查报告

版权所有:春晖范文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春晖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春晖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滇ICP备1400138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