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2022年度战斗精神个人心得

2022年度战斗精神个人心得

发布时间:2022-06-08 13:00: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战斗精神个人心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战斗精神个人心得

战斗精神个人心得6篇

【篇一】战斗精神个人心得

长征精神个人心得体会

长征精神个人心得体会

聂荣臻在回忆录中指出:”渡过湘江,中央红军只剩下三万多人,这使我深为焦虑不安,我躺在担架上冥思苦想,为什么不能让毛泽东来领导?”长征的胜利说明了一个真理:农民起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近代的革命运动没有共产党的领导,都是不能成功的。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所以取得最后胜利,就集中地说明了红军长征中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稳定的领导核心和领导骨干队伍。**会议后的领导策略,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这三者的结合统一。这三者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是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因此,最富有科学创新的精神,开拓进取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方法典范而成功的坚持与运用。长征精神最为深刻地体现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其要害是在艰苦卓绝的历程中创造着自身,并把自身的创造与自身更新和自身的不断丰富统一起来。研究长征精神,只有深入到长征精神的内在逻辑结构中,才能发现长征精神的无限生命力,才能发现它无比巨大的时代价值。正是因为长征精神具有富有生命活力的内在逻辑结构,所以它才具有如此丰富的价值。

作为邮储银行信贷从业人员中的一名新人,长征精神给我以后工作的成长道路有很多启发,下面主要分四点来谈谈我的体会:

(一)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

科学的理论是最能说服人的理论,因此它是最能统一人们思想灵魂的理论。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是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指长征精神在社会凝聚中作用的意义表现。长征精神凝聚向心价值具有生成的科学性和存在的广泛性的特点。长征的历史表明:共产主义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的产生,从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科学性的特点。这个价值本身的产生过程,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地武装、教育、塑造、规范、统一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人们心理上归属感、亲和感不断得到满足,不断得到强化的过程。长征精神凝聚向心价值存在的广泛持久性指的是它在社会群体中的长期的普遍渗透。长征的胜利说到底是无产阶级的理想和信念所激发的革命精神的胜利。红军武器低劣,衣食匮乏,但靠的就是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长征精神表现出的理想、信念、情操、气概、风格、作风等等,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诞生以来的高尚品德,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的积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革命理想和信念为支柱的长征精神:越来越”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总之,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是一种让人”亲和团结”的价值。

【篇二】战斗精神个人心得

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战斗精神

 

题 目: 克服和平麻痹思想,牢固树立战斗队意识

目 的: 通过教育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我国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并不安宁,认识战斗精神的重要性。从而克服和平麻痹思想,保持清醒头脑,牢固树立战斗队意识,练好本领,担负起历史使命,当好党和人民忠诚卫士。

授课人: 程 坤

方 法: 集中学习 分班讨论

时 间: 30分钟

地 点: 学习室

要 求: 认真听讲述 积极思考 大胆发言

同志们,今天我将和大家共同学习理解我军的战斗精神。战斗精神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包括高昂的战斗士气、坚定的革命信念、勇敢的战斗作风、创新的进取精神,等等。培养战斗精神,一靠教育,二靠在艰苦的环境和严格的训练管理中磨砺。要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心往谋打赢上想,劲往真学习上使,把教育中激发出来的精神状态体现在刻苦自觉的学习训练中。要用严格的纪律和日常管理凝聚军心士气,从军人礼节、军人姿态、军人作风等具体问题抓起,把依法从严治军作为维系和提高战斗精神的重要因素。要紧贴部队的作战任务,发动广大学员学习高科技知识,努力提高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形成学科技、强素质、真准备的浓厚氛围,积极谋求强化战斗精神与提高打赢能力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效果。

一、什么是战斗精神

     从战斗精神的科学内涵来看,它是由军人的信念、情感、意志、行为等融合并升华的一种内在力量,是直接支持军人行为、夺取战争胜利的一种精神状态。为祖国、为人民而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是官兵产生义无返顾、慷慨赴死英雄壮举的思想基础,是部队创造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战争业绩的力量源泉。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攸关祖国统一和民族荣辱,尤其要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帮助官兵树立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为维护国家的利益可以牺牲个人的一切;
尤其要大力倡导坚韧不拔、顽强不屈、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激励广大官兵誓死捍卫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尤其要大力宣传我军英勇奋战的光辉历史和英雄人物的不朽壮举,用民族的利益、军队的使命、军人的责任,坚定官兵“为祖国统一而战,为民族利益献身”的决心,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把英雄之气化为无畏之举。战斗书籍、战斗影片、战斗歌曲、战斗故事、战斗诗篇、战斗游戏中,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资源,激荡着古今军人的壮志豪情,挖掘蕴涵其中的教育资源,可以不断深化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用革命历史、优良传统和英模典型的先进事迹教育部队,熏陶官兵,更好地锤炼和激发我军新一代官兵的战斗精神。

从战斗精神的培育渠道来看,军人战斗精神的形成和产生来自日常学习教育;
来自训练实践活动中点滴培养;
来自榜样力量感召和机制激励等多种培养锤炼方法。实践证明,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往往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
一支好歌、一首好诗、一个好故事,往往能使人受益匪浅,铭记不忘,成为激励自己不断进取的强劲动力。形象地说,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用胸膛堵住敌人喷射子弹的枪口;
董存瑞在解放战争攻打隆化战斗中,手举炸药包炸毁敌人暗堡,用血肉之躯为我军胜利开辟通道;
邱少云在朝鲜战场的炮击中,为了不暴露目标,烈火烧身不动摇……这些不都是战斗精神的生动写照吗?而这些英雄形象和英勇壮举就体现在那些战斗书籍、战斗电影、战斗故事中。用这些英雄事迹教育部队、激励官兵,就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用战斗精神铸造兵魂和军威,使之逐步成为一个个具有战斗精神的优秀军人。

从青年官兵的特点来看,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他们好学上进,充满激情,富有创新精神,善于学习和模仿。而开展读战斗书籍、看战斗影片、唱战斗歌曲、咏战斗诗篇、讲战斗故事、做战斗游戏等活动,正是适应了青年官兵的这些特点。学员陈屿,在学习中刻苦认真,多次攻克学习难题,在第一学期考试中名列第一,其学习动力就是来源于战斗书籍、战斗影片中英雄事迹的熏陶。入校一年来,他先后读了20多本英模人物的书籍,看了十几部反映我军战斗历程和英雄事迹的影片,在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从而把对英雄的崇敬上升为对军人使命的坚守,把想当一名新时期英雄的愿望转化为爱军习武、报效祖国的行动,使之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学员。如果将精兵比作参天大树,那么战斗精神是根,而战斗书籍、战斗影片、战斗故事等,就是培育战斗精神的养料,养料越充足,越适时,根就扎得越深,枝干就越壮,打得赢、不变质就越有保证。

二、培育战斗精神是军人使命的内在要求
    随着军队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广泛运用,战斗精神的地位和作用不仅没被轻视,而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战斗精神仍是未来战争取胜的必要因素,重视战斗精神的培育仍是军人履行职责使命的内在要求。

战斗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军队的职业精神和本能,是军人素质和觉悟的全面体现。一支军队只有以昂扬的战斗精神为支撑,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支柱,才可能具有强大持久的战斗力,也才可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建军以来,之所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内忧外患中,始终以压倒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的忠实履行战斗队的职责和使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做出令世人瞩目的卓越贡献,靠的就是人的因素,靠的就是战斗精神的强大动力。

    随着军事技术的变革及在战场的广泛运用,一些人受“技术决定论”及“和平麻痹”思想的影响,对战斗精神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的作用发挥产生质疑。有的认为现代高技术战争是非接触式战争,军人不一定直面血淋淋的厮杀场面,战斗精神的强弱与否已不是决定因素;
还有的人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本质特征认识不足,忧患意识和战争观念淡漠,对战斗精神的培育重视不够。显然,这些对战斗精神的错误认识,必然会脱离军人履行职责使命的内在要求,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美军在总结近期发动的战争时反复强调:“士兵和指挥人员的本领、勇气、性格、坚持力、创造性及意志力等精神因素仍起着决定的作用。”事实上,不管现代战争的态势如何变幻,战斗精神作为军队振奋的军心士气、勇敢的战斗作风、顽强的对抗意志、强烈的备战观念、自主的武装意识和能动的创造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地位作用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更加日益凸显出来。其一,虽然高技术武器装备物化了许多传统战争中人的作用,但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功能各异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应用,对人的作用发挥依赖性更强,要求更高,而人的作用发挥又往往受制于战斗精神的高低;
其二,由于心理战、舆论战等作战手段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愈来愈突出,战争双方更加注重摧毁和打击对方军队的作战意志及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战斗精神已经成为交战双方相互争夺的“制高点”;
其三,在世界军事变革中,由于各国技术等因素发展的不平衡,不对称战争将是未来战争的重要形态。在不对称战争,特别是在以弱胜强的战争中,对军人的意志品质要求更高。对此,我们必须从军人履行职责使命的内在要求出发,对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战斗精神的培育固然离不开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平时的管理养成等途径。但必须抓住重点,突出关键环节。

    培育战斗精神必须以铸造军魂为核心。军队作为一个政治性的武装集团,它由谁指挥、为谁作战?不仅是关系军队前途和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而且是影响军队基本政治觉悟和作战精神风貌的关键问题,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永远是我军不变的军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果我们不能坚决地抵制“军队国家化”的侵蚀和渗透,就会迷失方向,从根本上削弱乃至丧失我军的战斗精神。

    培育战斗精神必须以爱国主义为支柱。爱国主义作为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历来是激励一支军队最有力的精神支柱。它不仅有神奇的历史穿透力,而且更有强烈的时代感召力,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起着团结、鼓舞和激励人们为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而英勇奋斗的重要作用。这种最自然、最朴素、最真挚和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作为军队战斗精神赖以生成的基础,在一定意义上,它不但很容易被官兵所接受或认同,而且能够迅速转化为强大精神动力。

    培育战斗精神必须以敢打必胜为标准。敢打必胜是我军战斗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我军的光荣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我军之所以能够在条件十分艰苦、恶劣的战争年代,以劣胜优,取得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靠的就是这种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在未来战争中,我们仍要以劣胜优,能不能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军人职责的履行和使命的完成。当然,保持和发扬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同样离不开高超的斗争艺术、灵活的战略战术和先进熟练的军事技术。

    培育战斗精神必须以“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为根本目的。战斗精神作为敌我对抗中被动员起来的一切情感、意志、斗志、决心、作风等精神因素的凝结与升华,在培育过程中必须把“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思想贯穿其中,不能把战斗精神的培育与战争的根本目的脱节,仅仅为“精神因素”的培养而培养,不从深层次上与严明的纪律、周密的计划、灵活的战术、科学的谋略和客观的条件相结合。否则,战时的勇敢就会成为逞一时的匹夫之勇,部队的行动就会因这种“盲动或冒进”而受挫,不但起不到弥补军事技术和装备条件不足的作用,往往还会削弱官兵打赢的意识和求胜的士气。

三、战斗精神是军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战斗精神是构成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军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培育战斗精神,一定要从提高军人的综合素质入手。

战斗精神作为一种直接影响和支配军人行为和战斗意志的心理状态,蕴含着听从指挥、英勇善战、技智双全、勇于牺牲等丰富的精神内涵,是军人政治、军事、文化、心理、作风等多种素质的集中反映。随着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不断变化,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形成和发展,对军人的素质和战斗精神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决服从命令、听党指挥,是我军战斗精神的根本要求。在这个问题上,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意志和主张付诸实践,坚定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信仰,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指挥。要牢固树立“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的意识,进一步增强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的观念,强化“为维护祖国统一、捍卫民族尊严而战”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

锤炼官兵英勇善战的顽强作风和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是战斗精神的本质要求。战争年代,我军之所以能创造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奇迹,很重要的就是靠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战斗作风和英雄气概。战争年代是在打仗中培育战斗精神的,和平时期就要把训练演习当战场,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官兵英勇善战、顽强不屈的战斗作风。在途径上,要靠思想教育引导,靠急难险重任务磨练,靠优良传统熏陶,靠先进典型引领,靠激励机制催化,靠提高伤亡补偿标准驱动。在对象上,要把干部队伍特别是把军校学员作为重点突出出来,进一步强化学员带兵打仗的意识。

培育军人的战斗精神,必须以过硬的军事技术和丰富的科技知识作基础。军人顽强的战斗作风和过硬的作战本领,来自于平时严格的教育训练。只有平时过得硬,战时才能打得赢。要把战斗精神培育融入军事训练内容体系,渗入各项军事实践活动,紧紧围绕担负的作战任务,练胆量、练意志、练作风、练技术战术,切实达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使官兵的战斗精神和军事素质同步提升。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科技含量高,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军的神圣使命,就必须不断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特别是信息化知识,了解和掌握我军和外军的新装备,熟悉现代军事理论特别是信息化作战理论,积极探索克敌制胜的新招数。

培育战斗精神既要抓战斗员,更要抓指挥员。指挥员的战斗精神对部队战斗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影响,有什么样的指挥员,就会带出什么样的部队。指挥员的战斗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善于指挥,能打仗;
另一方面要身先士卒,给部属做榜样。特别是我们在校学员要增强带兵打仗的责任意识,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做好日常学习训练的各项工作中来,把想图安逸的心思转移到谋打赢、真准备、带精兵上来。要增强真抓实备的自觉意识,破除危害战斗力提高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增强“本领恐慌”的危机意识,抓紧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钻研新战法、提高新本领,以自身过硬的军事素质和精湛的指挥才能赢得士兵的信任。要增强身先士卒的表率意识,不论战时还是平时,指挥员都要做到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激励部队的战斗精神。

四、培育战斗精神应注意四个结合

学习激发与文化熏陶相结合

学习是培育战斗精神的根本。所以,应当坚持不懈地进行我军性质、宗旨、职能以及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学习,并及时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官兵的政治信仰、精神支柱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官兵高昂的士气和顽强的斗志,转化为与责任使命要求相适应的打仗意识、与牺牲奉献要求相适应的价值追求、与未来战争要求相适应的战斗意志,从而激发打赢意识和求胜欲望。同时,应重视发挥文化环境的熏陶作用。良好的军营文化环境,对保持官兵高昂的士气、锤炼顽强的作风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化环境建设是多方面的,应注重从培育战斗精神出发,营造“想打赢、谋打赢、练打赢”的文化氛围,从而克服和平麻痹思想,不断强化战斗意识,为“打得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训练铸就与意志磨砺相结合

  军事训练是培育战斗精神的主渠道,而心理素质又是战斗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必须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培育官兵过硬的战斗精神。首先,应严格按纲施训。深入学习《军事训练条例》和《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树立按纲施训观念,建立正规训练秩序,做到手中有法规、眼中有标准、胸中有目标,坚决克服随意降低训练标准、变通训练计划的做法,杜绝“土规定”、“土章法”,在严扣细训中提高自身战斗力水平。其次,应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很早就提出了“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现代战争的高强度、快节奏、残酷激烈的特点,对官兵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挑战。必须加大心理训练的力度,在训练中把战场设真、对手设强、情况设险、困难设够,在复杂环境、困难情况下接受训练,提高处变不惊、坦然自若、从容应对的能力。

  条令规范与作风养成相结合

  军人的战斗精神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重点在磨炼,关键在养成。古往今来的军队,都极为重视战斗精神的培育。古罗马时代的“马其顿方阵”,让人闻之变色;
我国宋朝的“岳家军”,平时治军严明,威如雷霆,才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谈。而曾是精锐之师的满清“八旗军”,入关后养尊处优,文恬武嬉,军纪日废,筋力日懈,最终成为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所以,应进一步制定、完善法规,形成结构完善、门类齐全、内容协调、规范严密、层次分明的军队建设、管理、训练、政治、后勤等工作的条令法规体系。在现有条令的基础上,保证那些新科目、新工作也有法可依。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强调尊干爱兵,团结协作,形成坚强的战斗集体。在学习训练中,要强调一切按“打仗”的标准,严抠细训,精益求精,提高部队的战斗力。通过一日生活制度与军事训练的落实,养成求真务实、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培育和展现战斗精神的良好习惯。长此以往,军营将充满火热的战斗气息,学员具有高涨的战斗热情,把部队真正培养成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雄师劲旅。

弘扬传统与创新发展相结合

民族文化,传承一个民族的基因,是军队战斗精神的直接来源。中华民族是具有优良传统和独创精神的伟大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尝艰辛而斗志不减,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些传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民族精神和光荣传统的弘扬,催化战斗精神。在世界军事变革大潮的冲击下,传统的作战观念和作战样式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战斗精神培育形式和手段也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培育战斗精神,必须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渗透力强、辐射面广、负载力大的特点,广泛开展创新教育,在局域网上演示、网上答辩等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增强培育战斗精神的实效。

【篇三】战斗精神个人心得

▲ 一支部队即一个军人的团体的精神上的团结愈紧密,它的战斗力就愈强大。

[德]邓尼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 心理上的攻势可以为武力铺平道路,但反之却不行。……精神往往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美]约翰·柯林斯《大战略》

 ▲ 打胜仗主要是靠军心,倘在争取军心的斗争中失败,他就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英]蒙哥马利《蒙哥马利回忆录》

 ▲ 对危险的反应是人的本能,但是,有的人遇到危险就惊惶失措,不能自制,而另一些人则因危险而激发起战斗激情。军人的意志就是要在战场上夺取胜利。战士应在自己的头脑和心中始终保持着胜利的信念。必须把战士的自觉性引导到这个主要方面上来。

[前苏联]扎哈罗夫引自《戎马生涯》

▲ 军队的力量在于其精神上的团结。

[前苏联]沙波什尼科夫《军队大脑》

▲ 勇气和自信心是战争中十分重要的东西,理论确立的定则,应该使这些不可缺少的最宝贵的武德能够自由地以各种不同形式充分发挥出来。

[普鲁士]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 精神因素只有用内在的眼力才能看到,每个人的这种眼力都是不同的,而且同一个人的这种眼力在不同的时刻也往往是不同的。

[普鲁士]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 没有把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把战争的最深厚的伟力从民众中发掘出来,……是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的。

左权《论军事思想的原理》

▲ 战场的角逐,说到底,还是勇敢精神和智慧、才能的角逐。

徐向前《重视知识、尊重人才,加速我军建设》

▲ 部队的勇猛作风,首先是一种震慑敌人的强大精神力量。……一支军心涣散、萎靡不振、缺乏战斗勇气的军队,装备再好,人数再多,也不堪一击。

徐向前《红四方面军的战斗作风》

▲ 作风就是战斗力。

徐向前《红四方面军的战斗作风》

▲ 谁是最后的顽强者,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陈赓 引自《陈赓大将》

▲ 一场白刃格斗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兵力的对比,而且取决于士气的高低。

许世友引自《许世友回忆录》

▲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春秋]孙武《孙子·军争篇》

▲ 合军聚众,务在激气。

[战国]孙膑《孙膑兵法·延气》

▲ 胜在得威,败在失气。

[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

▲ 打仗以胆气为贵。素练之卒,不如久战之兵,以练技而未练胆故也。

[清]左宗棠《历代名贤经武粹语》

▲ 军事虽失败,民族精神存在,国家仍不可亡。

[民国]蔡廷锴引自《蔡廷锴自传》

▲ 用兵犹如用人,最好用其锐气,如力已竭,气已衰,再勉强支持,则无补于事,徒造成永远损失。

[民国]张克侠引自《佩剑将军》

▲ 精神因素在战争中占居最重要的地方。精神力量渗透着全部军事领域。

[普鲁士]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 任何战斗都是双方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以流血的方式和破坏的方式进行的较量,最后谁在这两方面剩下的力量最多,谁就是胜利者。……精神力量的损失是决定胜负的主要原因。

[普鲁士]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 对军人来说,从辎重兵和鼓手直到统帅,胆量都是最可贵的品德,它好比是使武器锋利和发光的真正的钢。

[普鲁士]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 凡是不抱偏见地阅读历史的人,都不能不确信,在一切武德中,作战的魄力总是能使军队获得荣誉和成功的。

[普鲁士]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 军队的勇气和士气在过去各个时期都曾使军队的物质力量成倍地增强,今后仍会这样。

[普鲁士]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 勇气是一种高尚的本能。正因为如此,所以不能把勇气当作一种可以预先规定其作用的没有生命的工具来使用。勇气不仅是抵消危险的作用的平衡物,而且还是一种特殊的因素。

[普鲁士]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 在军队中,大力培养胆量这种力量,决不至于妨碍其他力量的发挥。……胆量在这里,就像是压缩待发的弹簧一样。

[普鲁士]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 在酣战中,人们充沛着崇高的感情,然而应当承认,所有这些感情中没有一种感情比荣誉感更强有力和更持久。

[普鲁士]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 在一支军队里面,全部官兵的士气对于战争的命运具有重大的影响,其原因似乎是精神的因素,又可以产生物质上的效力。

[瑞士]约米尼《战争艺术》

▲ 当军队士气不振的时候,任何战术上的规律都不能够使其获得胜利。

[瑞士]约米尼《战争艺术》

▲ 在提高自己的士气时,对于敌方的力量也不要过分地轻视,因为这可能会养成部队的轻敌观念,而且假使将来一旦遭遇到坚强的阻力,士气马上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瑞士]约米尼《战争艺术》

▲ 谁要是惊惶失措,谁就已经遭到了一半的失败;
你能使敌人感到草木皆兵,也就能够"以一当十"。

[俄]苏沃洛夫 引自《俄国军事史略》

▲ 战斗的激昂情绪可以排除恐惧。

引自列宁政治学院编《士兵与战争》

▲ 军队的士气是军队质的规定性的主要标志之一。军队的士气如果不高,则技术兵器无论多好,官兵的战斗技能无论多高,都不能保障胜利。

[前苏联]格鲁季宁引自《苏联对军事哲学的研究》

▲ 经常发生作用的因素,是军队的士气。

[前苏联]伏罗希洛夫引自《伟大卫国战争的天才统帅》

▲ 士兵个人的体力和精神对战斗的胜利犹如武器和训练一样重要。

[美]艾森豪威尔《远征欧陆》

▲ 如果出现其他条件与敌方大致相等的情况时,士兵在战场上就是最重要的因素。

[美]艾森豪威尔《远征欧陆》

▲ 在所有军事属性中,最令人羡慕的是勇气。

[美]麦克阿瑟引自小埃德加·普里尔《十九颗星》

▲ 必须有勇气,才能赢得战争,怯懦是作战的致命伤。

[美]巴顿 引自《外国名将介绍》

▲ 在战争中,只要奋勇当先,就无往而不胜。

[美]巴顿 引自小埃德加·普里尔《十九颗星》

▲ 最重要的情绪可能会转化为民族意志或士气。多数权威人士认为,意志或士气是战略诸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约翰·柯林斯《大战略》

▲ 士气的好坏决定着战场上的成败。

[美]辛普森《克劳塞维茨的基本观点》

▲ 永远不要低估精神力量的军事威力。

[美]理查德·劳伦斯《空地一体战与纵深打击》

▲ 勇气是军队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美]斯蒂芬·罗森《越南战争与美国的有限战争理论》

▲ 在战争中,士气是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战时使士气旺盛的最好办法是打胜仗。优秀的将领是以尽可能少的伤亡去赢得战役的胜利。即使伤亡惨重,只要打了胜仗,官兵们知道这些代价不是白花的,加上对伤者的悉心关怀,对死者收埋致哀,仍可保持高昂的士气。

[英]蒙哥马利《蒙哥马利回忆录》

▲ 士气在战争中是件大事。我们必须把军人的士气鼓得足足的,使他们情绪高昂,精神振奋,怀着胜利的信心投入战斗。

[英]蒙哥马利《蒙哥马利回忆录》

▲ 我认为在战争中士气是最重要的、无可比拟的因素。没有高涨的士气,不论战略、战术计划以及其他一切工作如何完善,也不能取得任何胜利。高涨的士气乃是无价之宝。

[英]蒙哥马利 引自米尔施泰因《论资产阶级军事科学》

▲ 在战争中,最难于计算的因素,应是人们的意志。

[英]利德尔·哈特《战略论》

▲ 在战争中,一个决心坚强的军人可以抵得上五个乌合之众。

[英]沃尔夫 引自富勒《西洋世

▲ 界军事史》成功本身就是对士气的激励。

[英]艾伯特·西顿《苏德战争》

▲ 勇敢,是金钱买不到的。

[法]拿破仑《拿破仑书信集》

 ▲ 战时,士气与武器成三与一之比。

[法]拿破仑 引自约翰·柯林斯《大战略》

▲ 战时的士气,占胜利条件的四分之三,人力的重要性只占其余的四分之一。

[法]拿破仑 引自《拿破仑传》

▲ 尽管防御工事规模庞大,防务的物质储备也很充足,但士气不振却把这一切化为乌有。

[法]拿破仑《远征埃及和叙利亚》

 ▲ 必须每天恢复士兵的勇气。

[法]德萨克斯 引自美国陆军《作战纲要》

▲ 克敌制胜的意志是胜利的首要条件。

[法]福煦 引自《八月炮火》

▲ 在称之为战争基本行为的战斗中。精神力量的作用最为强大,具有绝对的影响。

[法]柯林《战争的转变》

▲ 军心士气重于一切。一切战争都是军心士气的较量,一旦失去征服敌人的希望,失败便不可避免。

引自法军《野战条例》

▲ 胜利并不归于蒙受伤亡最少的一方,而是归于意志最坚强、士气最旺盛的一方。

引自法军《野战条例》

▲ 只要我们不丧失勇气,我们必定会赢得胜利……

[南斯拉夫]铁托 引自《铁托传》

▲ 官兵们的士气是作战的动力。

[埃及]穆罕默德·阿卜杜勒·蒙奈姆《埃及空军在十月战争中的作用》

▲ 在战争中决定胜负的不是数量,而是精神上的勇气。

[古罗马]贝利撒留 引自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

▲ 战斗=精神力量的显示。

[法]福煦 引自《军事思想与未来战争》

 ▲ 胜利的光辉表现在以较少的军队取得较多的战利品。

[普鲁士]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 只靠防御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英]特伦恰德《空军和国防》

 ▲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并不是部队士兵的损失,而是希望的丧失。

[英]利德尔·哈特《战争论》

▲ 纪律是军队的基本要素和灵魂。

[美]威斯特摩兰《一个军队的报告》

▲ 纪律永远是力量的源泉。英明的领导和无限的勇敢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能创造出奇迹。

[美]威金逊 引自《威金逊和不列颠防御》

▲ 古罗马的信条--如果希望和平,必须准备战争。

[美]麦考马克《隐隐约约的战争》

▲ 要使每一个人--从官长到每一个士兵都牢记事业的重要性和为何而战。

[美]华盛顿《华盛顿选集》

▲ 当其它条件相同时,赢得大规模会战乃至整个战争的是这样的军队,人们往往具有不屈不挠的夺取胜利的意志,了解作战的目的,意志坚定,忠于指引他们的战斗的旗帜。

[前苏联]朱可夫《回忆与思考》

▲ 我们应该学会同聪明而强大的敌人打仗。只靠喊"乌拉"是无法制服它的。

[前苏联]朱可夫 引自巴格拉米扬《战争是这样开始的》

▲ 军人的生命应该属于祖国。

[前苏联]朱可夫《方面军司令员回忆录》

▲ 战斗中需要大胆果敢的精神,正如飞禽在空中需要翅膀一样,是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

[前苏联]崔可夫《崔可夫战争回忆录》

▲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春秋]孙武《孙子·地形篇》

▲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春秋]孙武《孙子·谋攻篇》

▲ 现代战争是立体战争,现代化的国防如果没有海空军,特别是没有制空权,就只能有国无防!

叶飞《叶飞回忆录》

▲ 军人之勇在乎成仁取义,是世界上之大勇。

[民国]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 一个革命军人首先要具有牺牲精神,而牺牲精神又必须首先从高级将领做起。

[民国]张治中 引自《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 屈服一个将军的意志,使之放弃抵抗,这是可能的,屈服一个政府的意志,使之改变政策,也是可能的,但要屈服一个民族救生存求自由的意志,这在古今中外都是不可能的。

[民国]蒋百里引自《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 军纪者,军队之命脉也。

[民国]蔡锷《蔡松坡集-军事计划》

▲ 一个指挥员只有"胆大包天","刚强精明",才能带出英勇无畏的队伍,才能在千难万险之中战胜敌人。

秦基伟《刘帅的指挥风格》

 ▲ 军人的天职就是打仗,枪炮齐鸣的战场才是我们的用武之地。

聂凤智《战场--将军的摇篮》

▲ 军人的灵感所进发的火花,只有在战场上才能燃成燎原之势。

聂凤智《战场--将军的摇篮》

▲ 部队纪律不好的现象如不纠正,我们肯定站不住脚。部队纪律坏,是政治危机的开始,政治危机就必然带来军事危机。

王树声 引自《王树声大将》

▲ 只有加强政治教育,才能坚定取得民族战争胜利的信心;
只有加强军事教育,才能获得战斗的胜利。

杨成武《关于广泛开展游击战与加强基干游击队建设的几点意见》

▲ 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异常可贵,是战斗力量的源泉。一支缺乏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的部队,决不会创造出惊天动地的英雄业绩来。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

▲ 指挥员应当有沉着果敢的品质,智勇双全的细微的指挥艺术,还要有努力学习的精神,胜利不骄傲,失败不灰心,这是我们每个指挥员必须具备的特点。

罗荣桓《分散游击与作战指挥》

▲ 伟大精神,产生伟大的军队;
伟大的战士,创造伟大的奇迹。

徐向前《红军不怕远征难》

▲ 说到打胜仗,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士气,一个是打法。

刘伯承《刘伯承军事文选》

▲ 部队具有良好的政治情绪与饱满的战斗精神,这就是启发和保障我们打胜仗的基本条件。

刘伯承《对目前战术的考察》

▲ 进攻是消灭敌人的主要手段。只有在战役和战斗上实行坚决的进攻,才能达到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的目的。

宋时轮《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

及其发展》

▲ 谁以胜败乃兵家常事而自慰,谁就是最没有出自的指挥员。

许世友《我在红军十年》

▲ 时刻保持戒备,像爱护眼珠那样爱护我国的国防能力,应该成为军人生活的准则。

[前苏联]布琼尼 引自《布琼尼元帅传》

▲ 指挥员行动的决心、沉着、坚定性和信心,有助于部属在复杂条件下表现出坚忍不拔、英勇和大无畏精神。

[前苏联]季亚琴科《军事心理学》

【篇四】战斗精神个人心得

战斗精神研究

1 问题的提出

战斗精神的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古已有之,说它崭新是因为在新世纪新阶段这一问题又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新时期条件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使高技术战争极大地改变了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但并没有改变人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定律。正如恩格斯在《德国战争短评》中指出:“······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美军在总结近几场高技术战争时反复强调:“士兵和指挥人员的本领、勇气、性格、坚持力、创造性及意志力等精神因素总是起决定性作用(唐开敏,2005)。”世界各国也都为赢得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的胜利而在纷纷抓紧做好战斗精神的准备工作。当前,我国的安全环境不容乐观,东海、南海岛屿争端、中印领土争端以及国家内政问题不时受西方一些国家的无理干涉。中国军人应当时刻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和高昂的战斗精神,牢记自身使命职责。军事斗争准备是当前我军最大、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军事斗争准备,既有物资准备,又有精神准备,从一定意义上讲,精神准备更重要、更迫切、更根本。新时期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本职仍然是精神力量支撑下的物质力量的较量,要想在未来战场上克敌制胜,一方面,需要重视武器装备建设,另一方面,更需要重视现阶段部队官兵在战斗精神方面的教育,以此来弥补我军物质技术上的差距。

要从我军实际出发,着眼军事斗争准备和未来军事斗争需要,进一步增强培育战斗精神的紧迫感,就需要不断探索战斗精神的实质内涵,积极掌握强化战斗精神的有效途径。什么是战斗精神?未来作战需要什么样的战斗精神?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本研究试图通过科学测量来探寻部队战斗精神的内容,通过全面了解我国陆军野战部队士兵战斗精神现状,比较分析其特点,进而有的放矢的提出发展培育对策,旨在探索新时期条件下强化我军战斗精神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并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1.1 文献综述

1.1.1 战斗精神的概念

(1)定义

对战斗精神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综合说;
认为战斗精神是由军人的信念、情感、意志、行为等融合并升华的一种内在力量,是战争领域中的各种精神现象和军队在战争中的各种精神品质等要素的综合(彭怀东,2004)。二是传统说;
认为战斗精神就是我军在几十年血与火的考验中所体现的不怕艰难困苦、不破流血牺牲、敢打必胜、前赴后继的精神(玉奎,2004)。三是层次说;
认为从战略层次来说,战斗精神是对作战准备规律的揭示,为作战准备中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从战术层次来说;
它又是部队官兵的实践问题,即作战个体的实践活动(顾伯冲,2004)。四是狭义说;
这种观点是相对于综合说和层次说而言的,认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就是战斗精神最核心的内涵(高一勋,2003)。

目前,无论是理论研究或是部队实践,对战斗精神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但总的看,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存在共识的;
一是总体归属上认识一致。普遍认为,战斗精神是战斗领域的精神现象,属于意识领域的范畴,是战争中精神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构成要素上大体统一。普遍认为,战斗精神是军人的信念、情感、意志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军队总的精神面貌和气质特征的集中体现。基本要素包括理想信念。军心士气、战斗作风、心理情感、意志毅力和价值倾向等内容。三是在本职特征上看法趋同。普遍认为,爱国主义是战斗精神不竭的力量源泉;
革命英雄主义是战斗精神的更本标志;
科学创新是战斗精神的最新体现;
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是战斗精神的本质核心。

我国研究者刘振忠(2005)将战斗精神的定义归纳为:军人在军事斗争和执行各项任务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他包括战斗欲望、战斗热情、战斗作风、战斗意志、道德情操、胜利信心、组织纪律性等方面,是一支部队,一名军人政治信仰、思想觉悟、道德素养、生理和心理素质的综合反映。

(2)战斗精神与士气、凝聚力的区别

提到战斗精神必然会与士气、凝聚力等相联系。但战斗精神与二者虽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不可一概而论。

士气对于组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个术语涉及面很广,可见于军事、工业、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而战斗精神则特指在军事层面上的精神现象。在同处于军事领域中的士气与战斗精神内涵又存有微妙的差别。战斗精神是战争中精神力量的主体,相对于军事战斗中它的概念要比士气更为丰富细腻,它是一支部队、一名军人政治信仰、思想觉悟、道德素养,生理和心理素质的综合反映(唐开敏,2005).而士气定义主要层面有:它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需求满足或倾向于满足的状态、一种组织认同感和团体效能感(李春苗,2006)。我国台湾学者颜志龙认为士气是一种基于团队关系的潜在精神力量。(Psychological Forces);另一些研究者将士气定义为个体的感觉、决心、工作热情和动机,如美国陆军(Army)(1983)在其《领导者野战手册》中这样定义士气;
士气是个体的心理的、情感的和精神上的状态,它指的是一个人对快乐、希望、自信、感激、无价值、悲哀、不被认可或抑郁的感觉;
Baynes(1967)认为士气是一个群体的成员从事组织规定活动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Thomas W.Britt(2004)等人认为士气是动机和能量的反应,而不是一种情绪或情感。战斗精神则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这三个最基本的心理因素。军人对战争有关问题的认识,包括对战争性质的认识、对本次战役和战斗重要性认识、对自身战斗作用的认识,以及共同的理想信念等,是战斗精神形成的基础。同时,军人情感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构成战斗精神的军人情感,最直接和最显著的就是军人的爱和恨,即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对敌人的仇恨,这就是战斗精神形成的内在动力。

战斗精神和凝聚力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李春苗,2006)。Carron(2000)将团队凝聚力定义为“为了团队目标的有效达成,并保证成员情绪需要满足的一种动态过程,这种过程反映为团队成员愿意留在团队中并保持团结的趋势。”战斗精神是官兵在军队团体内的精神支柱,是把部队战斗力诸要素凝聚起来、转化为现实战斗力的“粘合剂”与“倍增器”,是一支部队英勇克敌的力量源泉,它对部队凝聚力能够起到促进、增强作用。同时,一支部队凝聚力的增强也会无形中强化其战斗精神,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1.1.2 战斗精神的演变

从广义上说,人类原始的征服、掠夺、复仇等精神欲望,就是战斗精神的雏形。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也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与自身和外界不息斗争的一部战斗精神史。从狭义上说,战斗精神是军事活动实践的产物,是自有军队以来军人的一种精神实践活动。战斗精神作为军队总的精神面貌和气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是在敌我对抗中动员起来的一切思想、情感、意志、斗志、决心、信心、作风、气节等精神因素的凝结与升华。昂扬的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我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兵法大国闻名于世,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兵学典籍中,有许多关于战斗精神的重要论述,其中不少思想直至今日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国古代非常重视“气”的培养,古代所说的“气”实际上就是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尉缭子·战威》说“夫将之所以战者,民也;
民之所以战者,气也;
气实则斗,气夺则走”;
《孙子兵法·军争》中就提出“治气”问题,指出:“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随着军事实践活动的发展,对精神力量的重视也进一步深入。明代何良臣撰写的《阵纪》是一部比较集中体现激发战斗精神的兵书。何良臣非常重视精神胆气的发现和培养。到了近代,孙中山在《军人精神教育》中提出“革命精神”,即“其生也为革命而生,其死也为革命而死(林超平,2005)”,并在《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中定义为军人之精神。无产阶级军队的战斗精神既有对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军队战斗精神的继承,更有其产生的独特条件和背景。它来源于无产阶级军事斗争实践的长期积累及思想的长期熏陶,是在长期斗争革命实践中锻造和磨练出来的。高技术战争出现以后,“唯武器论”的观点一度回潮,崇“高”媚“高”的气氛甚嚣尘上,人的因素、勇敢精神受到贬低,但这观点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站不住脚的。美国军队对此的看法值得品味,就海湾战争美国国防部给国会的报告中指出:“尽管技术是美国军事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湾战争中,有什么气的因素显示了重要意义?首屈一指的是人。”是“青年男、女士兵在战场上表现的勇敢牺牲精神(刘振忠,2005)。”

我军当前的战斗精神教育相比国外有着悠久的优秀历史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提出有关战斗精神的内容较早,但对此尚缺乏系统而清晰的概念、理论研究,新时代的要求和当前严峻形势的考验,部队加大加深了对战斗精神的研究和教育问题。外军与之相近的概念如“军心士气”、“军种核心价值观”等,虽发展历史不长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术研究延伸至军事心理的各个层面,有关该问题的研究已进行的比较广泛深入。当前我国的“战斗精神”研究从总体上看,主要侧重与战斗精神地位作用的阐述、定义内涵的解释。方法途径的探究和面临问题的分析上,研究基本还处于初始阶段。

1.1.3 国外有关战斗精神的研究

高技术条件下的心理战的理论研究,是当前中外军事理论研究共同关注的问题。新时期条件下,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个军事强国正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本国军队的心理攻防能力。由于在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上存在差异,考察外军战斗精神研究的时候,很难找到一个与我军“战斗精神(Fighting Spirit)”完全相同的表述形式。通过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对比分析,外军所谓的“军心士气(Military Morale)”、“战斗准备(Combat Readiness)”、“职业道德(Professional Ethics)”、“团队凝聚力(Group Cohesion)”、“军种核心价值观(Service Core Values)”等都与我军提倡的“战斗精神”存在关联,可惜助这些内容来了解国外对“战斗精神”的研究。如:美国强调“军种核心价值观”(Service Core Values),认为它们是军人的信仰、准则和理想的高度概括,是其职业能力的具体反映,是每个军人必须遵守的职业操守。以色列和美国是最早对军队士气进行研究的,美军在一战和二战时就成立的士气的组织和研究机构,70年代开始对士气进行系统的测量,80年代中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如何在平时培育部队士气,其中最为人知的工作是对“单位人员配备系统(Unit Manning System)的研究(Frederick,1991)。以色列也是最早对士气进行测量的国家,其军事学家编制了著名的战斗准备士气问卷(CRMQ)(梁宇红 金志成,2007)。俄国虽有“战斗精神”一词,且与我军“战斗精神”的概念基本吻合,但条令文件、文章讲话中并不固定使用该表述,而是常用“军心士气”、“精神道德建设”、“永恒的高尚品质”等表示近似内容。日本军队尊崇“大和魂”、“武士道精神”和“自卫宫精神”。印度军队主张树立“克制、自尊、守纪的集体精神”和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要求军队必须“能为印度的自由、幸福和繁荣死而无怨”等(杨宇杰等,2005)。除在军事上对士气的定义与测量外,外军更注重对士气影响因素的研究。个体和群体因素都会影响军事单位的士气,个体因素如个体健康状况、食物、睡眠及个体心理需求的满足等;
群体因素的研究较多,一些研究者认为群体成员间相似的宗教信仰、种族、阶层、出生地域、甚至相似的人格等都有助于发展群体士气(Grinker,1945)。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者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人种、婚否、居住区域等变量与士气相关不显著,对士气有决定性影响的是领导和群体内部的动力(林超平,2005)。传统观点认为,群体成员的熟悉对士气有正向的贡献作用,士兵相处的时间越长,共同经验越多,集体认同感和群体士气就越高(Frederick J,1991)。然而Uzi ben-Shaiom等人对2005年阿以冲突中以军战斗单位的士气研究的结果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还有研究者试图用社会动力学的一些理论解释这种直接群体“迅速信任”的重要机能(吴友明,2004)。对于凝聚力与士气的研究中,Paul T. Bartone(2002)等人通过对挪威海军军官学校的学生强化训练前后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外部压力、成员的熟悉性、个人毅力等都对凝聚力和士气都有正向影响作用,其中外部威胁对提升群体士气的作用最大(张予鲁,2006)。Fred A. Mael等人(1993)还考察了60个轻型步兵排的领导团队的凝聚力与它们的凝聚力、认同、工作投入、工作动机有显著地相关关系。另外,很多研究也证明了领导与战士之间的良好关系对士气有正向作用(罗建明 徐安鑫,2005)James Grifith(2002)用多层分析法考察了美军驻扎在美国和欧洲的104个连队的凝聚力、士气与战士的健康、压力、认同,战斗准备的关系,发现不论从个体层次上还是群体层次上分析,领导的工作支持和情感支持能够建立战士对组织的认同,减少离开组织的可能。

外军的战斗精神培育,即精神教育,主要是从履行军队的根本职能出发,以期达成把军队建设成“事业型”军队的目的(唐开敏,2005)。我国学者方亮(2006)通过对外军战斗精神培养的研究,总结出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段:①院校与部队相结合,注重用教育来灌注战士精神;
②军队与社会相结合,注重用环境来熏陶战斗精神;
③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注重用利益来激发战斗精神;
④平时与战时相结合,注重用实践来锻造战斗精神。学者翟振华(2005)还详细撰文指出了外军培育战斗精神分别采取了渗透方式进行精神灌输、借助宗教力量掌控官兵情绪、运用法规制度规范官兵行为、采取福利待遇激发官兵热情、借助社会辅助功能稳定官兵情绪、通过训练强化心理品质培养、强调长官模范行动带兵等。

1.1.4 国内战斗精神的研究

我军所提出的战斗精神是由国家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军队的宗旨等决定并受制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等客观因素,具有本国、本民族的鲜明特色(路加模,2005)。在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中,国内军事单位对战斗精神的研究最为广泛,但多从战斗精神的重要性、本质及培育方面进行,宣传教育理论性的文献较多,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战争模式转变对战斗精神培育的研究;
普遍认为,新时期战争形态的转变,令战斗精神的形成、保持和作用发挥难度更大,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也更多。我国研究者张予鲁(2005)对一体化联合作战军人战斗精神培育进行了理论构建,分析了军人战斗精神培育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就如何适应战争形态转变和新的作战样式特点培育战斗精神的对策与途径进行了研究。朱生岭(2005)认为信息化条件下的未来战争,必须注重官兵个体战斗精神的培育,大力培育科学精神,用科学的态度分析作战的特点和规律,善于充分发挥人脑的作用,讲科学与智谋相结合,提高自身的作战能力,超常发挥智能潜能。

⑵有关战斗精神内涵的研究;
以往的研究中总结发现顽强的对抗意志、能动的创新精神、协作的团队精神、求实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扩展了战斗精神的内涵。如周正舒(2005)认为在战斗精神的动力范畴中,军人主题意识处于核心地位。龚伟(2005)分析了战斗精神的心理机制,提出了战斗精神是一种高级心理现象,再起确立和实现过程中,认知、情感、意志及自我意识等个体心理和民族精神等社会心理发挥的指向、推动和制约等重要作用,张春(2005)开创性的运用心理力场理论来探讨战斗精神的模型及其应用,他认为心理力场是人行为的推动力,是战斗精神的源泉。培育战斗精神应从强化官兵的心理力场,寻求内外力场的最大合力着手,加强激励、教育引导、实践磨练、完善制度等,以满足官兵的需要结构,矫正其心理认知结构与个性心理特征,营造良好的军队组织环境。

⑶战斗精神培育的多角度研究:罗建明(2005)从军队个性与我军个性,历史传统性与时代性,内在精神性与外显物质性,官兵个体性与部队群体性等辩证关系出发,探索强化部队战斗精神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
姚桦(2005)、王献伟(2005)、金俊红等人(2005)分别从士官、各级指挥员、军校学员等方面探讨了战斗精神的培育问题。此外,学者罗健,陈海飞(2004)提出武德与战斗精神在本质上具有相通相融的一致性,高善武德的塑造是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刘正斌、严满伟(2005)研究指出军人信仰是军人精神支柱的。

【篇五】战斗精神个人心得

工匠精神个人心得体会9
很久以来就对《工匠精神》这本著作有所耳闻,最近,公司开展了学习工匠精神的活动,有幸从办公室借来一本拜读。拿到手第一印象认为这是一本鸡汤,仔细读来,并非如此,里面的一些观念和人物事例很是接地气,让人感触颇多。
所谓的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一种对梦想的追求,一种担当奉献精神及一份默默无闻的坚守。
学习了《工匠精神》,结合自己的工作现状,尤其是在目前环境保护的高压形态下,工作上不能出一点差错,必须要时刻以工匠精神鞭挞着自己,改掉以往大老粗的行为作风,各项工作力争精益求精,不允许有交差思维、差不多思维及走捷径思维,要对公司及自己负责,在自己的一片领域上敢于坚守担当,把工作漂漂亮亮的完成作为自己的追求。注重工作中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和维护。减少自己偏见的心,利己的心,不公的心。增强自己利他,助他,成他之心。
此外,我们还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先增值,后回报;
先沉淀,后成才;
先有为,后有位。从容自信,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篇六】战斗精神个人心得

弘扬五四精神个人心得感悟汇总
弘扬五四精神个人心得感悟汇总

新时代青年要学习“五四奖章”,弘扬五四精神,将这种理想信念牢牢地根植于思想深处,继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青年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前途就掌握在青年的手上。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广大青年继续要学习和弘扬五四精神,树立远大志向,在新时代建设中发光发热。

青年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迈向成功。历史实践证明,能成大业者,均是有远大理想、崇高信念的有志青年。青年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要自觉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用青春的力量捍卫信仰,用担当和责任成就梦想。青年要时刻心系国家,我们还要将家国情怀融入理想信念当中,不断为国奋斗,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青年要不断学习,提升个人本领。人每时每刻都不能脱离学习,想要实现梦想,就要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提升各方面的能力。青年处于身体机能的最佳状态,因此青年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我们要珍惜时光,在青年时期好好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为成就事业打牢根基。学习不能循规蹈矩,要灵活变通,要紧跟时代潮流,勇于接受挑战,不断提出新方法,在学习中升华、在实践中成就伟大事业。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青年不仅要有远大理想,还要有实干精神。广大青年要不怕困难,敢于接受挑战,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在自身领域中创造出一番新天地。在工作中要有工匠精神,不怕苦不怕累,潜心专研,在不断的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弘扬五四精神个人心得感悟汇总篇二

转眼间五四青年节就已经到来了,作为一名中国青年,我们要深深的牢记五四青年节的存在意义。即使过去102年,五四精神依然长存于我们的心中。纪念五四精神,不仅是牢记百年前为祖国奋战的勇士们,也是为了激励自己,牢记当年先辈们心中的强国梦、与那不依不饶的英勇气概;
将当年民族危难之间所爆发的冲天气节与愤怒,传承于现代青年人的身上。

五四青年节这一天,我们在纪念五四运动精神的同时,国家也选拔出一批具有优秀才干、高尚品德的青年人,为他们授予五四奖章这一年轻人最期望得到的奖项;
让我们一起向这些优秀的年轻人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优秀事迹,来不断令自己变得越来越完美,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身为新世纪时代下成长的年轻一代,我们一定要在最青春的岁月中,勇敢的绽放出自己的个人风采;
不断锤炼自身意志,积极苦练个人本领,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这样才能展现出我们当代青年人的青春之光,弘扬壮烈而峥嵘的五四精神。

我们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一定要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努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奋斗终身。所以在新时代新社会的这一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五四奖章优秀获得者的事迹,不断学习,改善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天,承担起属于自身的使命,奋发有为,以不畏艰难险阻,大无畏的精神去面对我们今后的路途。

弘扬五四精神个人心得感悟汇总篇三

青春,是一朵绽放的花朵,绚丽而又迷人;
青春是一把人生的钥匙,开启了未来道路上多姿多彩的生活;
青春,是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们走向未来的道路。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我们应当勇往直前,不畏艰辛,为祖国,为自己,努力拼搏,走向美好的生活。

每年的五月四号是青年节,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的最高荣誉,原则上每年“五四”青年节授予,有特殊贡献者,可以随时授予。作为新一
代的青年人,我们要向获得“五四奖章”的人学习,向他们看齐。我们每个人的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我们每个人也都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祖国的强大,祖国的繁劳晶盛离不开我们共同的努力奋斗,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祖国强大后带给我们的和平与安宁。“天道酬勤”是我们每个年青人都需要具备的品质,我们需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品格去拥护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中华民簇上下五千年的传承,离不开每一代青年人的努力与付出。回首历史,在民族危亡之际,一群青年挺身而出,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出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而如今,又有多少有志青年能勇于担当、默默坚守、执着奋斗,以奉献成就生命的辉煌呢!今天,“,牢记使命”是我们新一代年青人的责任与担当,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努力拼搏奋斗,要坚守五四精神,在祖国发展的道路上添砖加瓦。

我们要传承五四精神,我们要弘扬五四精神,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要牢记五四精神,时时刻刻告诫自己,我是青年,我要为国家奋斗,我为国家骄傲。

弘扬五四精神个人心得感悟汇总篇四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共青团中央与全国青联于网上向全社会公示了第xx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入围个人或集体名单相关资料,“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给予当代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奖项,这个奖的宗旨在于树立政治进步、品德优秀、贡献突出的青年典型与模范标杆,更是反映当代新青年的精神风貌、品德修养、价值追求等,为广大青年们竖起了一面永不倒的“精神旗帜”和学习榜样。

在第xx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入围个人名单中有位特殊人物,他的照片只是人物轮廓,没有实体样子,照片最显眼之处就是他的胸前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对于他的介绍虽然只是寥寥几字,但却是最令人难忘、最感人肺腑一位“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我们不知道他是谁,但我们知道他是英雄。

五四精神,薪火相传。一百多年前的五四青年爱国运动在无数热血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和广大工人阶级代表们的感召下拉开了序幕,他们勇于探索真理、敢于革旧创新、以创造可爱之中华为己任,用行动诠释了一代青年当有时代之责任与担当,并用文字唤醒了一代国人思想上的觉醒与感悟。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向先辈致敬,传承五四精神,做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更以行动彰显了新时代新青年当有的“五四精神”。青年强则中华强,青年们肩负着时代的重任,承载着社会的期望,他们是家庭的顶梁支柱,是民族的未来
之柱,更是国家的中流砥柱。

弘扬五四精神个人心得感悟汇总篇五

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五四青年节是青少年们的节日,青年也意味着青春,说起青春,什么是青春呢?怎么样的才叫青春呢?我认为的青春是疯狂而任性的,俗话说的好再不疯狂就老了,作为一名青年,在他最合适的年龄疯狂一把又有何不可呢?青春是青少年最重要的一个时期,时间逝去之后便不会再来一次。

一到五四青年节,国家就会筛选出优秀的青少年为他们颁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个荣誉证书,得到这个荣誉证书的青年说明他们身上有着品德高尚,突出贡献的精神品质,而五四青年的这种精神来源于当年的五四运动,弹指一挥间,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而五四运动的精神却还在一代传一代,当代青年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懂得爱国的意义,让青年更加重视国家的责任和使命,

青年朋友们,青少年是国家的栋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在这个青春的时期,我们要绽放青春的力量,点燃心中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哪怕你的力量多么渺小,哪怕身边有多少否定的声音,你就是你,只要你持之以恒,前面再多的困难让我们怎么跌倒的都没关系,不断跌倒我们
就不断起身,坚持总会站稳起来。

《大鱼海棠》里有句话就形容得非常好“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你不妨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弘扬五四精神个人心得感悟汇总篇六

随着时间悄悄而逝,转眼间又是一年的五四青年节,这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节日,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积极学习以及弘扬五四精神,肩负历史使命,展望未来,实现自身最大价值,收获不一样的人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下的我们更是要树立好目标,发奋图强,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成为人生第一要义。学习五四精神,相信每个人都深有体会,不晓得朋友们的感受又是如何的呢?必定都有一番觉悟以及反思。

青年时期是最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时期,且作为当代青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一定要勇立潮头开风气之先,奋发进取创时代伟业,为建设更好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是当代青年应有的贡献,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勇于创造、善于创造、不断创造,全力以赴为祖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积极前进。


认真学习五四精神,我们会发现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任何中国人都不得舍弃。我们是当代的青年,是祖国新的建设者,承载着祖国的希望,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去铭记五四精神,积极传承以及弘扬五四精神。

通过五四精神的学习,能让我们感受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选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但我们的爱国情怀是一样的,这一点是永远都不会改变。青年时期,就好比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身为中国青年,无论是对民族大业还是个人前途,都应该要牢记党的初心,紧跟党前进的步伐,争做新时代追梦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成就伟大的梦想,为祖国建设贡献,谱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推荐访问:心得 精神 战斗精神个人心得 战斗精神个人心得 战斗精神个人心得体会

版权所有:春晖范文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春晖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春晖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滇ICP备1400138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