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2022年日本侵华战争心得

2022年日本侵华战争心得

发布时间:2022-06-14 12:18: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日本侵华战争心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日本侵华战争心得

日本侵华战争心得2篇

日本侵华战争心得篇1

日本侵华战争史(原创一)

“也许你们被遗忘了,但你们在那个血雨腥风年代的英雄事迹永存。” 2005年9月3日,胡锦涛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的大仗。”9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大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研究,充分反映中国抗战遏制了日军北进南下的战略企图,有力地支持欧洲和太平洋战场。”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根据国民政府国防部于1947年10月统计,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作战损失有生力量合计3227926人,其中阵亡1328501人(包括8名上将,41名中将,71名少将,17000余名校尉),负伤1769299人,失踪130126人;
因病损失有生力量合计937559人,其中死亡422479人,残废191644人,逃亡323436人。两项合计为4165485人。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中的大多数将士的作战是英勇的,他们奋勇抗击日寇的进攻,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进行了殊死抵抗,进行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一系列的战役,有力的抗击了日本侵略者。聂荣臻元帅曾指出:“国民党正面战场和解放区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许多为民族独立而英勇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士的精神,与在抗战期间为抗击日本侵略军而壮烈牺牲的无数共产党员、我军将士一样,令人崇敬不已。”战争是一个民族自我淘汰的过程。没有一个民族喜欢战争,但每个民族遭遇战争的时候,都会把它作为对自我的考验和挑战。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有的民族无法应对残酷的战争,在异族入侵的压力下灭亡了;
有的民族则在战争的血与火中洗掉自身的污垢,像凤凰涅槃一样获得了重生。抗日战争阶段对于中华民族是一段不能忘、不应忘的历史,这段不应忘的历史应当真实、客观、准确的传承下去。可喜的是,目前对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已经相关著作,例如徐康明著《中缅印战场抗日战争史》、萨苏《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宋波著《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军队》等书,这些书或介绍国民党军的某一战例,或从某一角度分析国民党军队的抗战。为研究国民党军抗日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实事求是的讲,目前关于对于国民党抗日正面战场的书籍仍然较少,抗战在我们的记忆中应当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也应当有初期四大会战、三次长沙会战、昆仑关战役、入缅作战等等。每一代人都有自己薪火传递的文化使命。中国抗日战争史虽然历时不久,但其间所发生的社会变迁,却是极其深刻。置身在那个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人们,所经历的人生起落之大,悲喜情感之强,具是难以想象和体会的。同时,由于这是一段在跌宕起伏的历史,历史场景变动频繁,过程激烈,中间不免会给后人留下较多空白。所以,对抗日战争的研究极为重要。许多史实或经过过程难以求证,因此本书引用了一些国民党将领、中下级军官、士兵的回忆,这些回忆文章或高屋建瓴,在战役总体上分析战局;
或触及个体,剖析一人一事。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难免存在偏差。(例如,唐生智守卫南京一段。召开会议的时间,担任指挥员的主动或被动等情况均存在相互矛盾的讲述。太原会战相关人员自相矛盾的叙述。)但正如王海光在《回忆录的写作与中国当代史的存世》中指出:在存史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希望每个人的回忆都是客观、公正和准确的。但是,只要大家都能参与到存史过程中去,个体记忆上的错讹就会最大可能得到矫正。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为自己的研究定位时,引用北宋理学家张载的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它对自己的研究赋予了一种非常神圣的使命。准确的讲,本书并非是一种研究,仅仅是希望能够填补国民党战例研究领域的一小块空白,为想研究本领域的人员提供一个非常粗糙的依据。因为对历史复原的活动而言,不怕众说纷坛的嘈杂,只怕“舆论一律”的孤鸣;
不怕百家争鸣的质疑,就怕鸦却无声的寂静;
不怕百花齐放的繁芜,就怕一花独放的单调;
不怕对历史描绘出错,就怕连出错的描写也没有了。我初写本书的意图是:以个人的兴趣,还抗日正面战场以本来面目。而进行相关资料搜集愈多、对相关战役了解愈深。也越觉得抗日战争正面战场那段历史离我们并不太遥远。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活跃在我的面前,一段段尘封的往事开始出现。及至后来,抗日这段历史太过厚重,我无论如何是写不出来。我只能做一个资料的“搜集者”,力求用资料给观者提供一个抗日正面战场的发展轨迹,通过一场场战役,通过一个个阶段的态势客观而公正的还原抗日正面战场面貌,但原貌是不可能被还原十分之一的,但我力求能够更加接近。我在完成本书一年的时间里,所居之处位于原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蒋介石官邸、抗日战争胜利受降地同在院内,每日晚,散步于前中央军校内,仰望苍天古木、凭栏而感,愈觉得个人在时代面前的缈小。历史不应当被忘记,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在我们沐浴着和平阳光,关注超男、超女,关注股市的今天。也许您可以抽一点时间,关注并不遥远的那场战事,重温一下那个不可思议年代的人和事。因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第一篇 魔兽来袭――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二战时期,德国驻南京大使馆发给德外交部发出一封秘密电报。这封电报详细描述了日军在屠杀、强奸、放火、抢劫的种种情况后又写道:“犯罪的不是这个日本人,或者那个日本人,而是整个日本皇军—它是一部正在开动的野兽的机器。”这就是二战时期同为法西斯国家的德国对日军的评价,这个评价一点也不为过。侵华日军是魔兽之师,在20世纪上叶动荡年代里,在中华大地上奔腾、肆虐。侵华的日军指挥官是魔,畑俊六、寺内寿一、松井石根、冈村宁次、坂垣征四郎、阿南惟畿等高级指挥官们,为元帅、为大将、或为中将,他们精通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地形。日俄战争期间,他们都是年轻的尉级军官,血气方刚,血与火的征战铸就了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和冷酷的心,他们精于战役布势,擅长攻击。侵华的日军是兽,他们经过超乎常人想像的训练,并被优良的装备武装到牙齿。日本人是一个猪变的民族,但日本军队却进行了一次升华,由猪变态发育为狼,成为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从中国丰富的语言词汇找了“鬼子”来形容他们再恰当不过。残忍使日本军队面对大战出奇的冷静,他们能够清楚认识战场,找准国民党军的薄弱环节,他们能够一击致胜。1937年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年,7月底,北京地区已经沦陷,魔兽之师将中国人民、中国军队逼到退无可退的境地。香月清司与寺内寿一大将战刀挥出,魔兽之师凭借其机械化军队优势,从华北、华东二个方向蜂涌而出,在中华大地上肆虐,这是一场无论如何也躲不掉的浩劫。沿美丽的长江从入海口处上溯,上海、南京、武汉,一个个美丽的城市从你的身边悄悄流过,你可以体会到杏花春雨江南的风韵。而如果你从华北平原向下沿津浦铁路旅行,看着天津、济南、徐州缓缓从车窗外滑过,你又可以体会到骏马秋风塞北的意境。一个个城市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集结地,每一个城市都蕴含了华夏文化的精华,他们见证了三国群雄的逐鹿,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变迁。同时,也见证了日军对他们的垂涎与践踏。因为日军对中国的城市极为着迷,总是将中国的大城市作为进攻的目标,这一点可以从战后冈村宁次在《回忆录》中找到依据:“回顾过去的战绩,仅就我军之迷恋攻占城市恶习再作一言:举凡作战目标,不外能动的敌军与不动的土地(城市、山河的要地等),军队作战应以歼灭敌有生力量为主,其他为次。但是,城市总有其魅力,而且各条大道最终总要通向城市,尽管军队常有穿越远离城市的旷野进逼敌军的任务,却往往为城市所吸引,人人皆愿入城。同时,在中国战场上,各兵团有许多随军特派记者,他们用无线电发报机将战绩直接向国内报纸进行报道,大肆宣扬‘争先立功’之类的战果,此种情况亦可能为城市所吸引的原因之一。将自古以来日本武士‘争先立功’的精神发挥于现代战场之上,可谓功过并存。”因此,1937至1938年,日本军队与中国军队在中国大城市进行了四大会战,分别是淞沪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徐州会战。成千上万有血性的中华儿女,接受了命运赋予的使命,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活剧。第一章 会战前总体态势第一节 “七·七”事变点燃抗日烽火“七·七”事变,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分子欣喜若狂,“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的‘生存’,不能超过三个月,中国因为军备力量脆弱,政治无组织,决不能长期抵抗日军。”“七·七”事变的冲突两方是日军中国驻屯军与中国第29军。日军的中国驻屯军:众所周知,中国抗日从“七·七”事变正式开始,但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即日军为何能在中国驻军?事实上,外国在华北驻兵始于1901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清朝政府与列强订立的《辛丑条约》,该约系1901年(光绪21年,辛丑年)9月7月由清政府全权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荷、比、西之11个国家的代表在签定。共12款,19个附件。原约第九款:中国应允诺诸国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之后在华北驻屯的外国军队有英、美、法、意、日五个国家,司令部都设在天津。平时驻兵约定为8,200人,每国不超过2,000人,日军应为400人。驻守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等12处。是年11月24日,日本派出“清国驻屯军”,由军司令部、北清驻屯各部队、上海驻屯步兵大队编成,1913年10月改称“中国驻屯军”。日军中国驻屯军司令官为田代皖一郎大将。司令部、中国驻屯步兵第2联队、军直辖各部队驻扎天津;
中国驻屯旅团司令部(旅团长何边正三少将)、中国驻屯步兵第2联队主力驻扎北平及丰台;
其它部队分驻于各屯兵点。随着中国驻屯军的升格,5月6日,又发布了临参命第51号,规定中国驻屯军的任务是维护日本在华北的利益,必要时使用兵力。中国第29军:当时驻守在平津一带,指挥员为宋哲元,宋哲元部原为冯玉祥西北军的一部分,全军共有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5个独立旅,总兵力约10万人左右。29军曾参加过1933年长城喜峰口的对日作战,后来进驻冀察两省和平津两市,深受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他们目睹日军的侵略气焰日盛一日,亲身经受了敌人的侮辱与欺凌,广大官兵的抗日情绪十分高涨。该军的具体部署是:第37师驻北平城内、西苑、卢沟桥和长辛店等处;事变地:北京。北京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总会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各种入侵者,从闯王李自成到多尔衮,从英法联军到八国联军再到气势汹汹的日本兵,北京市民都会大开城门来迎接。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七·七”事变及日军侵华的本来面目及其报道的虚伪性,现将中、日双方对“七·七”事变的整理、摘录:中方:1937年7月7日晚,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以卢沟桥为假想攻击目标,在卢沟桥以北一公里的龙王庙一带,举行军事演习。这次“演习”就在中国军队营房附近。晚21时,日军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军队的拒绝。此后,又说失踪士兵已归队,要求中国方面派员一起调查失踪原因。正当中日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时,丰台增援之日军赶到,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出宛平城西门外,让日军进入东门,被守城的29军吉星文团严词拒绝。日军即向宛平城开枪开炮,守军忍无可忍,奋起应战,中日之间的战火就这样由日军点燃了起来。激战中,守军营长金振中腿部负伤,但仍不下火线,带领士兵们坚守卢沟桥阵地。战事延续到8日清晨,由于中日开始谈判,双方暂时停火。但在谈判期间,日军又连续两次发动进攻,均被守军击退,日军大队长一木清直也被击毙。8日下午,日军最后通碟中国军队,限令守军晚8时前撤至永定河东,否则日军要继续炮轰宛平城。中国军队拒绝了日军的无理要求,第110旅旅长何基沫、第219团团长吉星文,亲赴前线指挥作战,下令“坚守阵地,坚决回击”。广大官兵义愤填膺,英勇杀敌,全歼进攻卢沟桥敌军100多人。第29军的一位青年士兵,用大刀接连砍死砍伤敌军13人,最后壮烈牺牲。守卫卢沟桥北面的一连官兵,奋不顾身,前仆后继,英勇杀敌,全连除4人外全部为国捐躯。9日,双方军队达成口头协议:停止射击;日军撤至丰台;华军撤至宛平以西,宛平由保安队接防。但日军谈判仅仅是一缓兵之计,援军一到,随即破坏停火协议。10日,双方再次发生战斗。7月8-9日,中国政府外交部就日军在卢沟桥挑起的侵略事件、向日本使馆提出口头抗议。14日,中国政府外交部又向日本使馆提出书面抗议,要求立即制止日军之军事行动,并声明保留一切合法要求。9日,中国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电令第29军军长宋哲元“守土应具备必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应付,至谈判尤须防其奸狡之惯伎,务期不丧丝毫主权为原则”。同时电促军政部长何应钦由川返京,筹划全面抗战事宜。为了预防战争的进一步扩大,同一天又命令第26路军总指挥孙连仲、第80师师长高桂滋、第46军军长庞炳勋、第53军军长万福麟等,率部立即向保定、石家庄一带集中,以支援第29军对日作战。12日,蒋介石又电令宋哲元,以不屈服不扩大之方针,就地抵抗。命令驻防黄河北岸的中央军集中保定、沧县一带,以为第29军之支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分子欣喜若狂,他们公然叫嚣:“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的‘生存’,不能超过三个月,中国因为军备力量脆弱,政治无组织,决不能长期抵抗日军。”日本政府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决定再次向华北派兵增援。7月11日,日本近卫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宣布“政府已下定重大决心,关于派兵华北问题,决定采取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同日,日本陆军参谋长命令从东北关东军和朝鲜驻屯军中抽调两个多师团人关。16日,又增派4个师团、2个独立混成旅团至华北。l7日,日本军部制定葡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确定在华北作战先“击破29军以解决华北问题”,然后打击中央军,“摧毁中国的中央政权”,“通过全面的战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日中间的问题”。同时,日本政府决定在国内动员40万军队,决心以武力灭亡中国。日方:服部卓四郎著《大东亚战争全史》:昭和12年(1937年)7月7日夜间,正在北京郊区卢沟桥北面演习的日本军队的一支小部队,受到当地中国军队的非法射击后应战而引起“华北事件”(即“七·七”事变)。当时日本第一次近卫内阁在昭和12年6月4日刚刚成立,政党政治不得人心,加上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顺利成功和昭和11年所谓“二·二六”事件以及军部大臣改为现役武官制等影响,军部尤其是陆军对政治的发言权起来越扩大起来。日本方面对于“华北事件”的态度,本来是不使局面扩大的方针。当地的中国驻屯军在7月8日清晨确定了防止事件扩大并立即就地解决的方针。陆军中央部于8日清晨获悉事件发生后,就和政府意见完全一致的基础上也确定了防止事件扩大,作为局部地区问题,在最短时间内就地解决的方针。根据这一决定,参谋总长于8日下午6时42分电令中国驻屯军:“为了防止事件扩大,应避免进一步行使武力。”对日本方面来说,“华北事件”完全是一次突然发生的事件,当时,日本因正在致力于建设满洲,加强对苏战备,贯彻执行重要产业的扩充计划等,无睱他顾,在用兵上也完全没有进行日华全面战争的计划和准备。对日本来说,不扩大事件的方针,是严肃而有诚意的。收拾局面的就地谈判,是在中国驻屯军和中国方面第29军代表之间进行的。日本方面的要求主要是有关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纠纷的事项,回避了涉及政治问题。经过忽冷忽热的一段谈判,到了18日,问题似乎大致得到解决。但后来却连续发生了25日的“廊坊事件”和26日的“广安门事件”,于是我方终于进入了诉诸武力的阶段,在此期间,陆军中央部为了准备应付局势的恶化,从满洲和朝鲜抽调一部分兵力以加强中国驻屯军,而中国军队也越发加强向华北集中兵力。7月27日,中国驻屯军为了自卫决定诉诸武力,陆军中央部和政府对此表示同意,并于28日再次对留驻国内的3个师团正式发布了动员令。但是,日本并没有放弃不使事变扩大的方针。也就是说,即便行使武力,其区域也只限平津地区,这样作的目的是为了打击一下中国抗日军队的敌对和不守信义的行为,以期促事件的早日解决。随着中国中央军的大举北上,战局首先向察哈尔省东部、随后又向河北省中部发展,事变日益扩大了。8月13日,战局终于扩大到了华中。日本军队在上海附近激战后,乘胜追击,12月13日攻占了中国首都南京,当初,政府称这次事变为“华北事变”,但随着战局向华中扩大,9月2日改称为“中国事变”。这样,以卢沟桥事件为开端的日华局部地区的纠纷,由于日本不使局面扩大、就地解决的努力没有奏效,终于发展成日华之间的全面对抗。于是,日本打算乘这个机会转祸为福,从根本上调整多年来一直成为悬案的日华邦交。从日本人的资料中,我们可以充分的看到其对“七·七”事变的诡辩与谎言。第二节 日军入侵总体企图及兵力部署在介绍日军入侵企图时,我们不能不讲日军的侵华战略。所谓日本侵华战略,主要指日军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也可以说主要是指军事战略。侵华日军的一切行动,都是根据日本战略要求采取的,也无一不是日本国家政策与意志的体现。日本政府在各个时期对国家战略的表述不尽相同。但以1927年东方会议上确定的《对华政策纲领》,特别是会后炮制的《田中奏折》最为露骨,其中“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可以说是日本帝国主义征服中国、称霸世界的总战略。学术界对东方会议在制定、确立日本对华侵略政策中的作用相当重视。认为日本田中内阁在东方会议上制定的《对华政策纲要》,确立了先独占东北、内蒙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扩张政策。而《田中奏折》则详尽地暴露出日本企图并吞“满蒙”,征服中国的狂妄计划,体现了“日本军国主义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为推行国家战略,日本又制定了国防战略,即确定联合与打击对象的先后顺序及武装力量建设规模和使用方向的基本方针。日本确定的国防战略是:采取攻势战略方针;以中国为首要征服对象;在侵华过程中,随时准备同口本“发生冲突可能性最大、且有强大国力。特别是有强大军备的美国、苏联”作战,以扫除日本独占中国、称霸亚洲的障碍。以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就是遵循着灭亡中国为首要目标,进而北进苏联南下南洋群岛,吞并亚洲、称霸世界这一基本国策进行的。1937年,日军在中国的兵力部署:中国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参谋长桥本群少将。七七事变后调至华北之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8月21日,以中国驻屯军为基干编成华北方面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参谋长冈部直三郎少将。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驻天津,翌年1月移北平)第1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参谋长桥本群少将。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中将:步兵第11旅团旅团长坂并德太郎少将、步兵第36旅团旅团长牛岛满少将。第14师团师团长土肥原贤二中将:步兵第27旅团旅团长馆余物少将、步兵第28旅团旅团长酒井隆少将。第20师团师团长川岸文三郎中将:步兵第39旅团旅团长高木义人少将、步兵第40旅团旅团长上月良夫少将。野战重炮兵第1、2旅团、第1军通信队。第2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中将、参谋长铃木率道少将。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中将:步兵第8旅团旅团长长濑武平少将、步兵第33旅团旅团长田坞荣次郎少将。第16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中将:步兵第19旅团旅团长草场辰已少将、步兵第30旅团旅团长佐佐木到一少将。第108师团师团长下元熊弥中将:步兵第25旅团旅团长中野直三少将、步兵第104旅团旅团长苫米地四楼少将。方面军直辖:第5师团师团长坂垣征四郎中将:步兵第9旅团旅团长国崎登少将、步兵第21旅团旅团长坂本顺少将。第109师团师团长山冈重厚中将:步兵第31旅团旅团长谷藤长英少将、步兵第118旅团旅团长本川省三少将。中国驻屯混成旅团旅团长山下奉文少将。华北地区日军总兵力约37万人。华北方面军组成后,即以平、津为进攻出发地,以平汉路为突击方向。一部沿津浦路,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沿平绥路,采取两翼迂回的战术,同时展开战略进攻。9月13日,关东军察哈尔兵团占领大同后.一部进犯绥远,主力沿同蒲路南犯。10月10日,第1军侵占石家庄,并在该地设军司令部。尔后,一部沿平汉路继续南犯,主力沿正太路协同关东军察哈尔兵团于11月8日占领太原。在此前后,该方面军所属部队中一部兵力转调至华中地区。10月20日,方面军直辖的第5师团之第9旅团(国崎支队)和第1军之第6师团,分别配属转隶进犯杭州地区的第10军。10月30日,第2军第16师团转隶上海派遣军。日本为适应侵华战争的需要,七七事变后,相继编了7个师团,即第13、18、26、101、108、109、114师团。其中,隶属于关东军的第26师团系由独立混成第11旅团等改编而成。8月24日,改编后的上海特别陆战队编制:司令官大川内传七少将:东部支队支队长安田义达中佐、杨树浦支队支队长竹下宜丰中佐、北部支队支队长吉田良夫、闸北部队等。9月11日,第9、13、101师团编入上海派遣军。第9师团师团长吉住良辅中将、参谋长中川广大佐。第13师团师团长荻洲立兵中将、参谋长细勇三郎大佐。第101师团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参谋长西山福太郎大佐。至此,华中地区日军总兵力约19万人。10月30日,第16师团由华北方面军转隶上海派遣军,11月7日,上海派遣军编入华中方面军。同月12日,日军攻占上海。第10军(10月20日成立)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将、参谋长田边盛武少将。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中将、参谋长下野一霍大佐。第18师团师团长牛岛贞雄中将、参谋长小藤惠大佐。第114师团师团长末松茂治中将、参谋长矶田三郎大佐。10月20日,华北方面军国崎支队(第5师团第9旅团,欠步兵第11大队,配属第10军)其任务在杭州湾登陆,协同上海派遣军作战。11月5日,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7日,华中方面军正式组编。方面军司令部设在上海。第10军12月1日纳入华中方面军序列。12月24日,日军占领杭州,军司令部即设该地。1937年底日军分布情况:到1937年底,日本陆军增至24个步兵师团:驻中国21个师团,占其师团总数的87.5%。其中华北7个师团,华中9个师团,东北5个师团。朝鲜1个师团。日本国内2个师团。日军指挥官介绍:畑俊六:1879年出生于日本东京的一个武士家庭,1896年9月,17岁的畑俊六进入陆军中央幼年学校学习,以第三名的成绩从陆幼毕业。同年12月,进入陆军士官学校,次年以同期660名学生中第二名的成绩毕业,正式开始他的军人生涯。1901年,畑俊六被晋升为炮兵少尉。1907年,畑俊六进入陆军大学学习。1910年,以该期学员第一名的成绩从陆大毕业。1926年,晋升为陆军少将,1928年,转任参谋本部做战部部长。1931年,晋升为陆军中将,担任野战炮兵总监。自1933年起,陆续担任过第十四师团师团长、陆军航空本部长、中国台湾军总司令等。1937年,晋升为大将,就任陆军教育总监一职,实为陆军三大首脑之一。寺内寿一:

1879年8月8日出生在盛产武士的日本山口县一个极有名望和势力的世袭贵族家庭。早年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1913年赴德任驻维也纳副武官。“二·二六”兵变后,他被钦命为陆军大臣。“前进”和“进攻”成为他的座右铭。寺内寿一仕途顺利,历任近卫师团参谋长、第19步兵旅团旅团长、驻朝日军参谋长、独立守备队司令、第5师团师团长,第4师团师团长、驻中国台湾日军司令、军事参议官等职,而且军衔从“大佐”升到“少将”,再到后来的“中将”,已经是日本陆军中重要的高级将领了。七七事变后,随着战事扩大,日军不断增兵中国大陆。1937年8月31日,寺内寿一被钦命为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主要任务是:“占领平津地区及其附近要地,并确保该地区之安定。挫伤敌之战争意志,获取结束战争之局势,迅速歼灭河北省中部之敌。”寺内寿一主张速战速决,因而指挥华北方面军猖狂进攻整个华北欲区。上任伊始.他就马上下达了华北方面军的进攻命令。松井石根:

松井石根的看家本领就是侵略中国,淞沪会战初期日军连续遭受沉重打击,一时战局呈胶着状态,长谷川清紧急向东京发报求援,请求东京大本营派得力资深的陆军指挥官到上海指挥作战。陆军大臣杉山元与参谋本部次长梅津美治郎商量后,推荐熟悉上海和华中地区情况的松井石根,退出现役已两年多的松井石根因而被重新启用,得以返回现役。8月15日,裕仁天皇亲自召见了矮小而患肺病的松井石根,任命他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接受任务后的松井石根踌躇满志,他早就关注着这场战事,盘算着合围上海,攻下城池,转取南京,胁迫南京政府订下“城下之盟”的“伟业”!他还在东京指挥室里的军事地图上,把日本的太阳旗插在了上海、南京两地。1878年7月27日,松井石根出生于日本名古屋市爱知县,小学毕业后,松井石根考人名古屋市陆军幼年学校。1897年,松井石根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9期步兵科,获陆军少尉军衔,被称为陆士9期的五员大将。日俄战争爆发后,入日本陆军大学深造。他原本是在陆军大学的A班学习,准备毕业后到欧美国家任使馆武官,后来转入B班。松井石根在B班学习的专业科目是有关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等,B班是专为日本帝国主义培养侵略中国的法西斯职业军官的。所以他是一位中国通。他一生中有20多年是担任参谋,其中多一半时间是在参谋本部第二部任职。日军参谋本部第二部实质是中国情报部,专门负责收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防务等有关的各类情报。由于他多年在参谋本部第二部任职,对中国的情况非常熟悉,是日本陆军中首屈一指的所谓“中国通”。尤其是他曾较长时间在上海任日本领事馆武官,专门负责收集华中地区的军事情报,因而对江浙一带的情况更加熟悉。松井石根对蒋介石怀有极大敌意,其原因是,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松井石根去拜访李宗仁。颇具爱国之心的李宗仁在与松井石根谈话中,痛斥日本侵略行径。当时松井石根却狡猾地争辩说:“九一八的责任在蒋介石,因为他不讲信义。”他所谓的“不讲信义”是指蒋介石和张学良实行排日政策,没有乖乖地把东北奉上前来。这里还有一个他所根据的毫无真凭实据的传闻,是说1927年蒋介石去日本,曾与田中义一首相签署一份密约。蒋介石承认日本对“满洲”有特权,日本则支持蒋介石。但后来蒋介石食言,在宴会上把日本的谈判代表灌醉,偷走了已签署的文件,致使日本代表无法交代而自杀。第三节 国民党军总体企图及兵力部署1937年8月12日,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并授权军事委员会对党政军实行统一指挥。8月30日蒋介石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不另设大本营。军事委员会下设第一部至第六部,分掌作战、政略、国防工业、国防经济、国际宣传、民众组训等。1938年1月,军委会结构调整,改设军令部、军政部、军训部、政治部、后方勤务部、航空委员会、海军总司令部、军法执行总监部等机关。同时规定正、副参谋总长,军令、军政、军训、政治等部部长及军事参议院院长为军事委员会当然委员。该委员会名义上隶属国民政府,实际上为国民党最高统治机关。至1938年11月,国民革命军全国先后曾设有9个战区、33个集团军、38个军团,兵力有建制军104个(内含四个新编军)、骑兵军5个、步兵师228个、骑兵师12个、炮兵团22个。国民党军防御总体企图:客观的讲,国民党政府对于日本的侵华企图具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抗战爆发伊始,国民党政府就将战胜日本的基点放在利用土广民众的条件,尽量拖延时间,消耗敌人,拖到国际势变化、世界大战爆发、国际力量介入,从而一并解决中日问题。这就是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战争的总体战略构想。对此,有民国“兵学泰斗”之称自蒋百里曾有过明确的阐述:“中国有地大、人众的两个优越条件,不打则己,打起来就得运用拖的哲学,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们转弱为强,把敌人拖垮而后已。”在当时,蒋百里的这段话代表了国民党军高层中的广泛共识。

日本侵华战争心得篇2

九一八事变:

读课本

1,经过: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攻占北大营,19日占领了整个沈阳城。1932年1月3日,占领锦州;
2月5日占领哈尔滨。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2,爆发原因:

(1)日本方面:

A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

B经济危机的打击,对外战争寻求出路。

(2)国际方面:

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推行绥靖主义政策。

(3)中国方面:

国共对峙,中国国内蒋介石集团正集中重兵“围剿”红军,也无心北顾。

3,事变后各方的态度:

(1)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

A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3个月就亡国了。”——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B材料二:政府现在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力避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

C材料三: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
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D材料四:1931年10月,国民政府秘使徐世英赴日本谈判。徐世英代表蒋介石声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向日本……让出东北”。

请问:蒋介石不抵抗的原因有哪些?

(2)国际联盟:

变中国东北为帝国主义共管的殖民地。

4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打击”的号召。并且在行动上组织东北抗日联军。

(2)东北义勇军:“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二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之决斗。宁叫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胃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东北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

(3)国民党内部:抗日反蒋

A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B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C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5影响:

对日本:增强势力,侵略气焰

对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对世界:和平受威胁,法西斯战争

华北事变:

事变起因:1935年驻华日军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其目的是为分离和蚕食华北。1933年驻华日军以武力迫使南京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议》后,由于战略重点转向准备对苏作战和防范英、美,其侵略方针由单纯的武力征服改变为在继续准备发动武力进攻的同时,全力推行“华北自治运动”。

事变结论:华北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虽一时得逞,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重大影响

日军在华北所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使华北的局势处于危机关头,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影响重大。

 首先,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导地位。华北事变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要灭亡中国,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作为其独霸亚洲,征服世界的战略基地的野心。华北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步骤。事变后,日本准备把战争扩展到更大的范围。1936年8月,广田内阁确定了“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
另一方面向海洋发展”的侵略方针。其侵略野心昭然若揭。

其次,华北事变使中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成为国共两党由对峙到联合的重要契机。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各阶层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在此影响下发生的西安事变,反映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说明抗日救国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的序幕,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三,华北事变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关系,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事变发生后,中共发表的“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并于1936年9月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正式将“反蒋抗日”的总方针改为“逼蒋抗日”,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第四,华北事变促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急剧分化,在对日政策上发生分歧,形成以蒋介石为首的亲美英派和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

最后,华北事变加深了美英与日本的矛盾。华北事变后,日本从政治上和军事上控制了华北。他们扶植汉奸、买办拼凑了许多经济机构,使华北经济日益殖民地化。日本在华北经济势力的扩张,损害了美英帝国主义在华北的经济利益。于是英美就支持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亲美英派来抵制日本。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

七七事变标志着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反抗,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

事件起因: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自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深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居然擅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谎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 中国守军当即严词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立刻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排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不幸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7月30日,中国军队因伤亡惨重被迫撤离天津,天津沦陷。

政治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

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

中方反应: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抵抗。蒋介石也于7月17日发表了关于解决卢沟桥事变的谈话。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性战争的序幕。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抵抗。日军见暂时很难占领卢沟桥,便进行“现地谈判”,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事件影响:

(1)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团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的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2)七七事变后,中、日两国政府对宣战问题是十分重视的,各自都进行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结果还是考虑到本国的利益而没有正式宣战,也没有正式宣布绝交,双方只是在外交上把各自的驻对方大使召回[3]。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活动不仅威胁到人民大众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国民政府对日本残存的一点和平幻想彻底破灭,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作出了积极反应。

(3)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体现了“民族意识胜过一切”的思想,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机唤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无情的战争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从沿海到内地、从都市到偏乡僻壤的全中国人民都被动员起来了。

(4)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掀起,如火如荼。日本帝国主义面临的对手是空前觉醒的中华民族,所以这就注定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中华民族则一天天开始复兴。卢沟桥畔的枪声引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圣火,将中国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辉煌战绩,一扫中国近百年尽遭侮辱、积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赢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全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因此重新焕发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8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力量。

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937.7.7-1938.10广州武汉失守。以军事进攻为主,日军占领平、津之后,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集中约二百万军队的兵力,沿平绥路、平汉路,津浦路三路进兵,妄图在三个月之内以武力灭亡全中国。

第二阶段:1938.10-1941.12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战略相持阶段的前期。日本对华政策发生了变化。日本帝国主义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侵略战争之后,速战速决"以武力占领全中国的迷梦彻底破灭了。于是了改变战略方针,停止了向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对国民党实施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
而将其军事打击的重点转移到解放区战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大规模的"扫荡"以确保其占领区。

第三阶段:1941.12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3年底战争相持阶段的中期。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12月9日国民党对日正式宣战。于是,中日战争进行四年以后,具有讽刺意味地终于正式进入战争状态。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日本加紧对国民党政府的诱降和对沦陷区的掠夺。

第四阶段:1944年初到1945年8月,是战略相持阶段的后期和最后战略退却阶段。日军大本营1944年1月24日发出打通大陆交通线的命令,因为:打通华北到武汉地区的联络路线,便于华北、华中兵力的机动,防止美空军利用桂林,柳州基地攻击日本本土,决定打通从北平到广州和南宁的交通线,因此发动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

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1,日本占领台湾

(1)设立总督府 集立法,行政,司法于一身

(2)负责指挥驻台军队

(3)掌握台湾人民生杀予夺之权

(4)“农业台湾,工业日本”殖民经济模式

(5)奴化教育 同化政策“皇民化”运动

2,日本占领东北三省:

(1)建立各种殖民机构

(2)扶植傀儡政权

(3)实行以华制华

1932年3月,宣布成立伪“满洲国”,溥仪在长春出任执政。

3,对经济和资源的掠夺:

(1)在东北,日本的垄断企业独占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南满重工业股份公司”两大垄断企业,独占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肆意掠夺矿产资源。

(2)在关内,日本“华北开发股份公司”和“华中振兴股份公司”分别主管对华北和华中的经济掠夺。日本的公司分别主管对华北和华中的经济掠夺,此外,日本对华还推行“粮食出荷”政策。

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烧杀淫掠。

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大量中国平民和被俘战士被杀害。典型事件是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展开烧、杀、淫、掠“大竞赛”。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统计,在南京的中国军民被集体射杀、火焚或活埋的达19万多人,被零星屠杀、其尸体经慈善机构收埋者有15万余具,合计为35万多人。

制造惨绝人寰的屠杀,实施“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

2,对抗日根据地开展“扫荡”。

3,实行细菌战,毒气战。

(1)日军悍然实行细菌战,毒气战。

(2)日军的731部队将带有霍乱,伤寒,鼠疫的投掷器投放到中国的许多地区。

(3)对中国军民实行“活体解剖”。

(4)掳掠和残害中国劳工。

(5)强迫一些妇女充当“慰安妇”。

4,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强制推行奴化教育,强制推行殖民思想文化,重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统治中国。日本侵略者按照“以华制华”政策和“思想战”的方针,还在其占领区大力推行奴化教育,企图以此达到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

推荐访问:日本 心得 侵华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心得 日本侵华战争心得 日本侵华战争心得体会

版权所有:春晖范文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春晖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春晖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滇ICP备1400138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