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民族团结素材资料(全文完整)

2022民族团结素材资料(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2022-06-09 19:42:0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民族团结素材资料(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民族团结素材资料(全文完整)

民族团结的素材资料6篇

第1篇: 民族团结的素材资料

考点:民族团结常识补充

基础知识梳理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关系: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①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③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物质保证。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3)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基本自治权。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国情决定的。

②社会和政治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1.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两个方面:既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包括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地位: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①原因: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②要求

第一,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第二,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第三,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第四,支持他们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

2.弘扬科学精神

(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遵循唯物辩证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2)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中学生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的主人。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即真实性的内容和多样性的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疑难探究整合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

2.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实行区域自治的范围: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3)民族自治机关的地位:它既是国家的地方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5)民族自治地方实行三级管理: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其主要内容包括:①立法自治权,②变通执行权,③经济自治权,④文化管理自治权,⑤其他自治权。

(7)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3.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的宗教政策包括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并非鼓励、提倡人们信教,其实质是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同时注意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并非保护一切宗教活动。注意正常宗教活动与非正常宗教活动的区别。

(2)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就是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

(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这是国家主权在宗教事务上的体现,并不排斥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目的。注意这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同时注意理解相适应的含义及能够适应的政治基础。

经典例题分析

【例1】(2008·江苏·10)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西藏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也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A.民族团结原则 B.民族互助原则 C.民族平等原则 D.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尝试解题】C

【思路点拨】通过分析材料所知,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说明在我国,少数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民主平等的原则,故选C。A、B、D说法材料都没有体现。

【变式训练】西藏自治区先后于1987年和1988年颁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2002年修订为《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规定》)和《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的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在西藏自治区,藏、汉语文并重,以藏语文为主,将学习、使用和发展藏民族语言文字的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目前,西藏自治区的广播、电视台专门开设有藏语频道。全区现有14种藏文杂志、10种藏文报纸。《西藏日报》藏文版每天出版。近年来每年出版的藏文图书都在100种以上,发行数十万册。这表明

①国家保障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利

②我国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已经完全消除

③使用本民族语言是民族平等的重要方面

④在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⑧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以西藏自治区规定藏、汉语文并重,以藏语文为主,将学习、使用和发展藏民族语言文字的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民主平等的原则认识,①③④符合题意,②认为我国各民族问事实上的不平等已经完全消除是错误的,我国各民族间由于政治、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

【答案】D

【例2】(2008·全国卷Ⅰ·39)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尝试解题】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名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历史和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制度,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民族区域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

【思路点拨】回答此问题要注意多读材料把握材料隐含的规定性。关于为什么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材中主要从“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这两个角度加以分析说明,这两个方面考生一般均可写出。但是,材料中还明确提到“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由此可知,我们还应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分析,许多考生往往因看不到这一点而失分。所以作题要细心研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变式训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这些国情不包括

A.“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C.我国各民族间的差别的消失

D.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解析】C说法错误,我国各民族间的差别的没有消失;
A、B、D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C

【例3】(2008·广东·16)据2004年《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统计,西藏自治区共有藏传佛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
清真寺4座,伊斯兰教信徒约3000余人;
天主教堂1座,信徒700余人,各种宗教活动正常进行。这表明

A.我国保护各种宗教活动

B.我国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

C.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D.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

【尝试解题】B

【思路点拨】通过材料的数据可知,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得到充分实现,故选B。C的叙述正确,但与题意不吻合,故舍弃。A中保护各种宗教活动是错误的,我国只保护合法的宗教活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仅包括信仰自由,也包括不信仰的自由,故不选A。

【变式训练】党的十七大对党章作了适当修改,党章增写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团结信教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为此我们应该

A.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坚持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反对国际宗教交流

D.要求宗教人士放弃宗教信仰

【参考答案】A 我国保护合法的宗教活动,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并不是反对正常的国际宗教交流,B、C、D表述都不科学。

智能优化训练

基础达标

2008年12月11日下午,由胡锦涛题写的“民族团结宝鼎” 在广西首府南宁民族广场揭幕 圆形的青铜宝鼎庄重威严,鼎身饰波曲纹,鼎颈饰象征辟邪平安的饕餮纹和象征喜气祥和的象纹,鼎座铸有“百色风雷”“民族新篇”“奇山秀水”“歌海情韵”“北部湾潮”“和谐南疆”等6块浮雕,展示了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来人民生活稳定、安居乐业、幸福欢快的和谐景象。鼎总重量约13吨,寓意全国13亿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回答1——2题

1.下面关于民族团结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②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③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④是民族平等的物质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项②说法有误,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④有误,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答案:B

2.壮族女孩小薇为自己的手机设置了一段彩铃:“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
汉族和藏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歌词的寓意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的地位是平等的

C.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D.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解析:“ 汉族和藏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表明汉、藏族是一家,地位平等,故选B。A、B、C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答案:B

3. 2007年11月以来,在西藏自治区县乡换届选举中,选民参选率基本上都在90%以上;
在自治区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超过80%;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自治区主席和各县县长,均由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公民担任;
近二十年来,国家先后拨专款3亿元维修和保护庙宇,全区藏传佛教等宗教活动场所满足了信教群众正常宗教活动的需要。以上事实说明

①公民充分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自治区已实行全区范围内的直接选举

③公民充分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④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解析】D 在我国,县乡人大实行直接选举②说法错误;
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4.1959年以来,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至2008 年3月,西藏自治区人大已经制定了200多个具有鲜明的民族区域自治特征的法规和单行条例。这一事实表明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②制定地方性自治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表现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团结的重要表现 ④西藏人民享有充分的民族自治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①③说法错误。

5.2007年12月18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新形势下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这一政策包括

①宗教信仰自由 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宗教的原则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A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党的宗教政策的内容,④说法错误,应该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6.2008年2月2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在宗教界人士迎春茶话会上指出,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党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因此,我国公民

A.在任何场合都可以自由宣传宗教主义

B.在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无神论宣传

C.在任何场合和单位都可以发展教徒

D.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自由选择宗教信仰

【解析】D 本题考查我国的宗教政策。A项错误,宗教教徒不能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外传教。B项错误,任何人不能到宗教活动场所宣传无神论。C项错误,在公共场合、学校等不能发展教徒。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7.2008年12月11日,是广西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区各族人民的盛大节日。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下,广西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使广西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全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大幅改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切实保障;
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普遍提高,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推进,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今天的广西,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族干部群众正满怀豪情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简述广西自治区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解析:本题以广西自治区成立5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依托,考查学生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时要注意答案的全面性。

参考答案:⑴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⑵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⑶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⑷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家的支持、发达地区的支援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8.2008年2月26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努力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我国各民族为什么能够长期团结、和睦、繁荣?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以《人民日报》对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的论述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我国民族关系形成原因及民族区域自治意义的认识。第一问,要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党的民族制度、民族政策、以及改革等多个角度分析;
第二问,既要联系教材,又要和时政材料联系起来。

【参考答案】(1)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我国各民族之间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是根本原因。

②我国坚持和全面贯彻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③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④改革、发展、稳定促进了新时期各民族的团结和繁荣。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属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是

①自治区 ②自治州 ③自治县(旗) ④自治乡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C 我国自治对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县(旗),自治乡不是自治自治地方。

10.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检察院

B.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府

C.人民政府 人民法院

D.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解析】B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不是自治机关。

11.2008年3月14日达赖集团在拉萨策划煽动的打砸抢烧重大暴力事件,引起西藏各族群众和各界人士的强烈愤慨和谴责;
中国政府对这一事件依法进行了妥善处理,因为这一事件关系到

A.促进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问题

B.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宗教问题

C.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问题

D.捍卫国家生命租灵魂的主权问题 终极天使

【解析】D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捍卫国家的主权,因此,中国政府对这一事件依法进行了妥善处理。

12.(2008·海南·8)1947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开创了内蒙古历史的新纪元。内蒙古地区之所以能够建立民族自治区,主要因为

①蒙古族对国家统一有强烈的政治认同 ②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

③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人口构成单一 ④蒙古族在我国民族人口分布上有自己的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D 本题是识记性考查题,排除②③即可得出正确选项。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市、县的居民是由单一的民族组成的,因此选D。

13.材料一: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当中,各民族不分大小,都有自已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材料二: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央和其他省市无偿援助西藏建设62项工程。这些项目投资总额达到238亿元,其中中央和有关部门承担

75.7%,地方对口支援占24.3%,全国各省、直辖市和6个计划单列市都承担了援藏任务。

材料三: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向西藏投入500多亿元,2007年与1997年相比,西藏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约950%,,适龄儿童入学率提高约300%。

材料四:贾庆林指出:应该承认,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还比较短,在实践中还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但是,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的发展变化举世瞩

目,有目共睹,不容否认。

(1)上述材料体现出我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基本原则?

(2)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这些基本原则的哪些具体内容?

(3)结合材料回答,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变化的实践说明了哪些政治学道理?

【解析】第一问分别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
第二问要求回答具体内容,应结合三个原则的具体表现回答;
第三问可以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的领导等方面回答。

【参考答案】(1)上述材料体现出我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材料一说明我国各民族在政治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材料二说明了我国各民族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团结合作关系;
材料三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积极扶持的政策,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①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西藏社会进步的必然,符合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②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西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平等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必然要求。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国家主权统一、人民当家作主和西藏地方自治的有机结合,为西藏人民实现与全国各族人民平等发展和共同繁荣提供了有力保证。

③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西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是西藏人民充分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保证。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完全适合中国国情和西藏地方的实际情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4.(2007·四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党的十六局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证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每方面的法律法规”。本届全国人大通过的《物权法》,其立法工作历时13年,先后召开过100多次座谈会,收到了l万多件,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充分反映了国情民意,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说明《物权法》的制定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

【解析】该题通过创设新情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题属于体现类的题目,解答此题要掌握设问所规定的知识点,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

一”.分别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个方面联系材料回答。

【参考答案】①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物权法》的制定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②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物权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

定,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③《物权法》按照立法程序制定,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可见,《物权法》的制定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

探究创新

15.材料一:近年来,达赖集团口头上表示已经放弃“西藏独立”,实际上并没有停止分裂破坏活动。达赖去年窜访欧关时多次声称,“2008年是关键的一年,奥运会也许是藏人的最后机会了”,呼吁有关国家在与中国打交道时,把“西藏问题”与北京奥运会联系起来。

材料二:2008年3月14日达赖集团在拉萨策划煽动的打砸抢烧重大暴力事件,引起西藏各族群众和各界人士的强烈愤慨和谴责。

材料三: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已是国际社会共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承认所谓“西藏流亡政府”.达赖集团制造的一系列闹剧和破坏活动很不得人心,遭到国际社会的坚决反对。

(1)达赖集团策动拉萨骚乱以及把“西藏问题”与北京奥运会联系起来的目的是什么?

(2)探究:结合实际,运用所学政治学知识为西藏的繁荣和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解析】本题奥运会和“3.14”事件为背景,考查对达赖集团搞分裂活动的认识 ,并探究西藏繁荣和发展的措施。第一问应回答出达赖集团的目的是分裂祖国;
第二问从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党的领导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1)达赖集团的行为是妄图破坏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企图制造民族矛盾、分裂祖国、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行为,幻想制造民族对立、制造仇恨、制造混乱、乱中

取利;
其根本目的在于搞“西藏独立”,最终达到分裂祖国的阴谋。

(2)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反对利用宗教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等(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分析)。

第2篇: 民族团结的素材资料

年初制定的民族团结主要工作目标任务:
开展“民族团结进校园”活动。要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育人全过程中,要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要因地制宜组织好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形式要符合各族学生的年龄特征 , 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 , 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除课堂教学主渠道外,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不断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要充分利用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方式 , 组织开展民族知识、绘画与手工、演讲、民族歌舞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体验式教学活动 定期表彰民族团结先进班集体和个人 组织师生参观互访,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有效配置图书和音像等资源。要聘请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做校外辅导员,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作用,保证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学 校 管 理

加强领导,建章立制,提高认识保稳定。

1、成立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 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教师为主要成员。

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责任制,形成了责任明确化、 工作具体化、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良好格局。2、校领导以身作则,加强民族团结教 育,推动学校 快速发展。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从自身做起,经常检查班子成员在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加强民族团结方面的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采取教职工大会、专题辅导、座谈交流、印发学习材料等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等方式,使全体教职工正确认识民族团结进步是国策,民族文化是祖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及学习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有其重要性。

3、学校教导处、少先队、等各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当作事关大局的头等大事,积极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德 育 工 作

依法治校,加大德育工作力度,创建规范、民主和谐的文明校园。

(1)多年来,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美德教育、法制纪律教 育、公共道德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行为习惯教育等,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向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环境育人的民主和谐的规范化校园迈进。

教 学 工 作

开拓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多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加强民族团结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学校各族师 生互相支持, 亲如一家, 保持了学校稳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促进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发展。主要做法有:
1、抓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横幅、宣传标语、墙报、 画报、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在校园内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使广大师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教育,营造和谐民族氛围。

2、结合学校实际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1)通过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宣传民族英雄事迹, 教育学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兄弟为中国 革命、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各民族人民一定要相亲相爱,携手共进。

(2)开展“我爱家乡”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帮助 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家乡的民族历史和传统,深入了解各族人民为了家乡的解放事业作出的英勇牺牲,以及为家 乡的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3)组织开展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听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讲座、上禁毒课、祭扫革命烈士墓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 “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民族团结” 教育。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民族团结、精神文明溶入课堂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从小就知道祖国的历史就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抗击侵略的历史;
使他们从小就树 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热爱家乡,奋发图强,长大以后 建设和保卫家乡。

队 伍 建 设

成立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 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教师为主要成员。

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责任制,形成了责任明确化、 工作具体化、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良好格局。

学 生 发 展与 办 学 特 色

花园小学建校以来,不断发展,从领导到教师、到学生土、汉族各占一定的比例,大到办学理念,小到生活、工作习惯均有不同,学校又承受着家长、社会能否认可的压力。

要使学校在快速、 稳健中发展, 办出特色来, 团结是基础, 稳定是关键。奉行这一思路,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都将德育管理放于首位,让思想教育工作先行,以清晰的管理思 路推出德育先行的管理原则,为学校平稳发展,各项工作 有序运行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第3篇: 民族团结的素材资料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资料

一、我国的民族国情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有1个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有五个民族自治区。

我国56个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二、我国的民族关系

  内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相互关系: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石,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保障,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

   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民族关系的具体措施:写入宪法、建国初期的民族问题的宣讲团,西藏的民族改革,西部大开发政策,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民族团结表彰大会等。

三、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1.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平等的含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异同,都在社会生活中,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民族平等权利是广泛的汉利,它包含各民族当家作主,以平等的地位管理国家事务和地疗事务的权利,也包括各民族平等地享有发展经济、接受教育、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等权利。我国在法律上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还采取多种措施,使各民族在实际生活中切实享受到真正的民族平等权利。

    2.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的基础,是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民族团结的主要内容是各民族要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民族团结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家经常性地进行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表彰活动,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禁止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在各族人民中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问也相互离不开的观念。及时和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对进行民族分裂活动的,依法进行处置。

    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实践证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充分尊重、保障各民族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经济发展是各民族自身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既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国家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如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实施对口支援与合作等等,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

    5.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民族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专业院校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培养了大批民族干部,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强党的领导,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少数民族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可靠保障。

    6.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平等是民族平等的重要标志和体现,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有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自治权,各民族公民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诉讼的权利,各类学校可以使用民族语言教学和开展双语教学,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实行扶持政策,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彼此的语言文字。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内容,表现在饮食起居、节日庆典、婚姻和丧葬习俗等方面。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利于促进民族平等与团结,有利于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我国尊重各民族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防止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事情发生。对严重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在少数民族中有广泛影响,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各民族公民有宗旺信仰的自由,信教与不信教的人地位平等。国家机关、社会团仁和个人都不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强制任何人信仰宗教或不信仰丢教。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四、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各个民族饮食起居、礼仪交往的风俗习惯中,也有一些禁忌。这些禁忌是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成为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比如,达斡尔族人和鄂温克族人忌讳用刀、剪等带利刃的东西指人;
满族人、瑶族人、畲族人禁食狗肉;
高山族人在祭祀、出猎、丧葬的时候忌吃鱼……特别提到的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十个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在饮食起居上也有忌食猪肉,不吃自死的动物和动物的血等禁忌。这些禁忌,是穆斯林民族兄弟的一种社会生活习俗。大家应该相互尊重,关照彼此的习惯和喜好,不要随便说三道四,更不能乱开玩笑。因为这样做,会极大地伤害民族感情,影响民族和睦与团结。同样,人口众多的汉族也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也需要尊重。只有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才能避免产生误解、误会,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如果因一时不了解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无意当中触犯了兄弟民族的禁忌,就要及时真诚道歉,求得谅解。但如果是故意冒犯少数民族的禁忌,破坏民族团结,情节十分严重的,那就违反了国家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五、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牞维护社会公平和实现社会正义。民族团结的基础是平等牞团结的前提是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牞即通过共同团结奋斗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实现了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备了根本政治条件,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共同因素会不断增多,但民族特色和民族差异、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这些差异和差距的存在,必然影响各民族的利益关系和民族团结,从而影响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始终要充分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如果没有各民族的团结,就不会有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更不会有互助互利的社会风尚。也就是说,没有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目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2004 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全国平均数的67.4%,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数的71.4%。因此,我们必须以民族团结为前提条件,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

  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各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团结,领土的完整,国家的统一,都是以各民族的团结为基础的。没有各民族的团结,中国就会陷于动乱和分裂,中国就不成其为中国。只有团结才有凝聚力。团结则兴盛,分裂则衰败。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民族问题还将长期存在。同时,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成为影响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我国的强大,总是利用民族宗教问题企图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并策动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从事分裂活动,危害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原则,积极开展反对分裂主义的斗争,以增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六、安徽省少数民族情况

   安徽省属少数民族散居省份,55个少数民族成份俱全,现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39.5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66%。回族、满族、畲族为我省世居少数民族,其中回族人口最多,约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83%,居全国第9位。少数民族在全省呈“大分散、小聚居”状分布,沿淮淮北多且相对集中,沿江江南少而分散。全省现有9个民族乡(场)、1个民族农场(享受民族乡待遇)、136个少数民族聚居村、116所民族中小学。

七、 我县少数民族情况

我县居民历代均为汉族,抗日战争后始有少数民族迁入。如今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保安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八、各族青年如何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

维护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名青年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

1.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更多地了解掌握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不断增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我们要立足本职,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我们要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以实际行动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我们要在学习了解兄弟民族不同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在尊重差异和包容多样中消除不应有的误解或偏见,在相互沟通和相互帮助中增进各民族的团结友谊。

3.我们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是对社会主义法制的严重践踏,是对人民根本利益严重损害,是对国家安全的严重危害。我们每一个青年都要头脑清醒,擦亮眼睛,认清各种破坏势力的险恶用心和反动本质,不信谣、不传谣,不受坏人挑拨煽动,不发表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论,更不能参与违法犯罪活动。我们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

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形成坚如磐石的团结,拥有坚无不摧的力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第4篇: 民族团结的素材资料

民族团结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民族团结的故事。

2、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过程与方法:

让同学们了解7.5事件的性质,熟悉民族团结的内涵,要求学生明辩是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参与类似的活动,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敬仰维护民族团结的人,培养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收集我们周围有关民族和睦团结的资料。(特别是本班民族学生的事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反映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特点、文化艺术的资料。

2、认真准备编排小品、舞蹈、故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VCD,欣赏歌曲《大中国》。

2、师导入:大家都喜欢这首歌吗?歌中的“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生答:56个民族)那么56个兄弟姐妹生活在祖国大地上,怎样才能使祖国繁荣富强呢?

3、生答后,板书课题:民族团结。

二、学文明理,激情导行。

(一)学习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1、师:今天老师邀请了6位同学在我们课堂作客。(出示课件)请根据他们的服饰打扮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

2、生答:汉族、蒙古、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傣族。

3、师:你们回答得不错。那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生:高山族、土家族。

生:朝鲜族、苗族。

生:白族……

4、师出示课件(中国地图),简要介绍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
汉族、少数民族所占的比例及少数民族存在的优势。

(二)国家的民族政策;

思考: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民族政策?看谁说的最多。

•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 二、民族区域自治

•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 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 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 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 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三)畅谈民族团结的故事:

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小组收集的最多。

三、民语亲密大接触

让我们一起先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子叫——双语词汇大竞猜。

女:下面我来说一下游戏规划:

1、请各小组派一名民族同学站到台前来,面向大屏。

2、小组其他成员背对大屏。

3、民族同学用民语说出物品的名称,并同时可用手比划,由汉族同学用汉语说出名称。

四、语言对对碰。

男:语言是交流之门,我们班中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的同学比较多,那就让我们通过下面游戏体会一下,学习非母语语言有多难,那么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同学学习汉语就有多难。到底有多难还是让我们亲自试一试。

女:下面我说一下游戏规则:

1、每组派出一名民族同学,说一句民语。

2、另一小组同学说出这句话的含义。

3、猜对的给该小组加分。

4、猜错,则由民族同学教大家这句民语,学的最快的同学,为该同学所在组加分。

男:通过刚才这个游戏我们都收获了什么呢?请大家谈一谈。

五、“7•5”事件性质:

乌鲁木齐“7•5”事件是一起由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组织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已经造成150多人死亡,1000余人受伤。

六、背后实质:

据了解,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为首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近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煽动闹事“要勇敢一点”、“要出点大事”。7月5日20时左右,一些人在乌鲁木齐市人民广场、解放路、大巴扎、新华南路、外环路等多处猖狂地打砸抢烧。截止到23时30分,已造成多名无辜群众和一名武警被杀害,部分群众和武警受伤,多部车辆被烧毁,多家商店被砸被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指出,事实表明,这是一起由境外遥控指挥、煽动,境内具体组织实施,有预谋、有组织的暴力犯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调集警力处置。目前,事态已经得到控制。

5.请同学们谈感想;

七、班主任小结

今天我参加你们的活动后和你们一样触很深,我更相信这次主题班会后无论是民族同学还是汉族同学,我们都会更理解对方,我们班再不会出现下课时,汉族同学和民族同学各聚一堆的场景了,因为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更加坚信各民族是一家人,只有各民族之间彼此团结,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共同繁荣昌盛,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我们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脚步才会更强、更快、更有力!

第5篇: 民族团结的素材资料

民族团结教育资料

三峡希望小学

一、中华民族的由来 大约在5000年前,当中华民族开始形成时,其族称为“华”。汉朝以后,开始出现“中华”的族称。至19世纪末,作为近代民族学术语的“民族”概念传入中国后,“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也应运而生。虽然“华”、“中华”、“中华民族”这些族称之间小有差异,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即指定居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

从中华民族内部结构来看,数千年来,内部各族族称在不断变化。族称的演变显示出其中历史内涵的变化;
一些族兴起了,一些族哀亡了,一些族迁徙了,一些族与别的族融合后改换族称了。尽管中华民族的内部结构在不断变化,特别是中原政权的更迭,常常导致一些族群向边疆乃至海外迁徙;
而另一些边疆族则向中原汇聚,并建立政权。但不管其内部怎样变化,中华民族本身始终是一个数千年以来包容中国各族共同发展的恒久的主体。

在抗战时期为了救亡。有人在歌词里最早提出中华民族这个词。从此,这个词成了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民族国家,中国的历史是由汉民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现有五十六个民族,总人口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有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共同开发辽阔的疆域,留下了优秀的文化遗产。各民族之间互相依存,共同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贡献。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族人民友好往来,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维护民族尊严,以崭新的面貌参与国际事务,建设现代化国家。

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什么是祖国?祖国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融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伟大的民族必定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么?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今天,我们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建设起了强大的工业,实现了工业化,可我们却发现夜晚的天空没有了闪亮的星斗,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荒原,辽阔的草原正被黄沙吞食。空气脏了、水不够了、能源枯竭了„„绿色的中国变成了黄色的中国,黄色的中国又将怎样?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让我们在这里回顾、 反思、警醒。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要让我们的祖国经过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勃发! 每当五星红旗升起,每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己同庄严站在一起,同伟大站在一起,同胜利站在一起,同太阳站在一起!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我的祖国,我为你骄傲!祖国是我们大家的家。祖国在那里?祖国就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的教室里,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同学、老师、家人。祖国的兴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行为积累起来的。作为小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多为他人想想,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三、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中华民族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56个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整体文化。这是极为珍贵的人类文化宝藏。

它们是: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 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共56个民族 我校现主要有汉族、回族、彝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蒙古族等多种民族。

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回族: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摔牛,炸油香 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傣族: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 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壮族: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哈尼族: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哈尼族自称很多,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彝 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 四、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 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

在中国,各种宗教地位平等,和谐共处,未发生过宗教纷争;
信教的与不信教的公民之间也彼此尊重,团结和睦。这既是由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兼容、宽容等精神的影响,更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建立起了符合国情的政教关系。

中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同时也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四、加强民族团结的目的:
1、维护社会治安。

2、使国内有稳定的、繁荣的文化和经济市场。

3、汉族和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的交往中使他们有了后天的血缘交往。

4、中华民族是在我们56个民族都已经或基本形成的基础之上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为目的基础上诞生的,因此中华民族包含现今我国各民族的血缘组成。

五、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精神理念是一种文化的深层性内容,相应的,民族精神则是民族文化的深层次内容。作为一种既存的文化因子,它能熏染、浸润、溶解人民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甚至在必要时刻把民族的千千万万民众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动员起来,从而捍卫民族集体的尊严与利益,从而使一个民族历经艰难曲折但却能我自岿然屹立。因而,是否具有健康、优秀的民族精神,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生存力、发展力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是否具有凝聚力、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民族团结是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需要,是对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的需要,是对内加强民族团结、对外反渗透、反分裂形势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实践证明,没有各民族的紧密团结,就没有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就难以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祖国。毛泽东同志说:“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因此,民族团结关系国家长远稳定和统一,民族团结关系各民族共同进步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民族团结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途和命运。而加强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睦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民族问题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问题的基本组成部分也将长期存在,尤其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战略任务加以高度重视,把党的民族政策作为形成爱国主义思想、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六、民族团结不光是大人的事,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
1、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2、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伙伴; 3、不勒索伙伴的财务;

4、不欺负弱小、残疾伙伴;

5、本地生和外地生不分彼此;

6、班级、年级乃至整个学校的所有同学都要搞好团结。

阮代晶

2014.4

第6篇: 民族团结的素材资料

word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资料

一、我国的民族国情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有1个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有五个民族自治区。
我国56个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织居住;
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二、我国的民族关系
内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相互关系: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石,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保障,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
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民族关系的具体措施:写入宪法、建国初期的民族问题的宣讲团,某某的民族改革,西部大开发政策,西部地区的根底设施建设,民族团结表彰大会等。

三、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如此
1.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平等的含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开展程度上下,风俗习惯异同,都在社会生活中,依法享有一样的权利,履行一样的义务。民族平等权利是广泛的汉利,它包含各民族当家作主,以平等的地位管理国家事务和地疗事务的权利,也包括各民族平等地享有开展经济、承受教育、开展科学文化事业等权利。我国在法律上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还采取多种措施,使各民族在实际生活中切实享受到真正的民族平等权利。
1 / 8
word 2.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的根底,是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民族团结的主要内容是各民族要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民族团结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家经常性地进展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表彰活动,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禁止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在各族人民中结实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问也相互离不开的观念。与时和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对进展民族分裂活动的,依法进展处置。
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根本政策,也是国家根本的政治制度之一。实践证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充分尊重、保障各民族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经济开展是各民族自身开展的根底,也是民族关系和谐开展的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开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既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如此。国家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如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实施对口支援与合作等等,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开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
2 / 8
word 5.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中华人民某某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民族工作和社会开展的需要,通过专业院校教育以与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培养了大批民族干部,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开展。实践证明,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强党的领导,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少数民族各项建设事业开展的可靠保障。
6.尊重和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平等是民族平等的重要标志和表现,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开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有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自治权,各民族公民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诉讼的权利,各类学校可以使用民族语言教学和开展双语教学,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开展实行扶持政策,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彼此的语言文字。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内容,表现在饮食起居、节日庆典、婚姻和丧葬习俗等方面。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利于促进民族平等与团结,有利于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展。我国尊重各民族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防止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事情发生。对严重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尊重少数民族某某信仰自由。某某在少数民族中有广泛影响,民族问题与某某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各民族公民有宗旺信仰的自由,信教与不信教的人地位平等。国家机关、社会团仁和3 / 8
word 个人都不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强制任何人信仰某某或不信仰丢教。国家保护正常的某某活动,依法对某某事务进展管理。

四、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各个民族饮食起居、礼仪交往的风俗习惯中,也有一些禁忌。这些禁忌是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成为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如此。比如,达斡尔族人和鄂温克族人忌讳用刀、剪等带利刃的东西指人;
满族人、瑶族人、畲族人禁食狗肉;
高山族人在祭祀、出猎、丧葬的时候忌吃鱼……特别提到的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十个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在饮食起居上也有忌食猪肉,不吃自死的动物和动物的血等禁忌。这些禁忌,是穆斯林民族兄弟的一种社会生活习俗。大家应该相互尊重,关照彼此的习惯和喜好,不要随便说三道四,更不能乱开玩笑。因为这样做,会极大地伤害民族感情,影响民族和睦与团结。同样,人口众多的汉族也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也需要尊重。只有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才能防止产生误解、误会,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如果因一时不了解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无意当中触犯了兄弟民族的禁忌,就要与时真诚道歉,求得谅解。但如果是故意冒犯少数民族的禁忌,破坏民族团结,情节十分严重的,那就违反了国家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五、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牞维护社会公平和实现社会正义。民族团结的根底是平等牞团结的前提是根本利益的一4 / 8
word 致性牞即通过共同团结奋斗实现共同繁荣开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实现了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开展具备了根本政治条件,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开展,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共同因素会不断增多,但民族特色和民族差异、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开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这些差异和差距的存在,必然影响各民族的利益关系和民族团结,从而影响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始终要充分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巩固和开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如果没有各民族的团结,就不会有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更不会有互助互利的社会风尚。也就是说,没有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开展,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开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目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开展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同沿海兴旺地区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2004 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全国平均数的67.4%,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数的71.4%。因此,我们必须以民族团结为前提条件,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开展,逐步缩小开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开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


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5 / 8
word 迫切需要。各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团结,领土的完整,国家的统一,都是以各民族的团结为根底的。没有各民族的团结,中国就会陷于动乱和分裂,中国就不成其为中国。只有团结才有凝聚力。团结如此兴盛,分裂如此衰败。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民族问题还将长期存在。同时,民族问题和某某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成为影响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我国的强大,总是利用民族某某问题企图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并策动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从事分裂活动,危害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原如此,积极开展反对分裂主义的斗争,以增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六、某某省少数民族情况
某某省属少数民族散居省份,55个少数民族成份俱全,现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66%。回族、满族、畲族为我省世居少数民族,其中回族人口最多,约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83%,居全国第9位。少数民族在全省呈“大分散、小聚居〞状分布,沿淮某某多且相对集中,沿江江南少而分散。全省现有9个民族乡〔场〕、1个民族农场〔享受民族乡待遇〕、136个少数民族聚居村、116所民族中小学。

七、 我县少数民族情况
6 / 8
word 我县居民历代均为汉族,抗日战争后始有少数民族迁入。如今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保安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八、各族青年如何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 维护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名青年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
1.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更多地了解掌握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根本知识,不断增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我们要立足本职,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我们要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以实际行动营造良好气氛,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我们要在学习了解兄弟民族不同文化、风俗习惯、某某信仰的根底上,在尊重差异和包容多样中消除不应有的误解或偏见,在相互沟通和相互帮助中增进各民族的团结友谊。
3.我们要坚持原如此、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是对社会主义法制的严重践踏,是对人民根本利益严重损害,是对国家安全的严重危害。我们每一个青年都要头脑清醒,擦亮眼睛,认清各种破坏势力的险恶用心和反动本质,不信谣、不传谣,不受坏人挑拨煽动,不发表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论,更不能参与某某犯罪活动。我7 / 8
word 们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涉与民族因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

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形成坚如磐石的团结,拥有坚无不摧的力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8 / 8

推荐访问:民族团结 素材 资料 民族团结素材资料 民族团结的素材资料

版权所有:春晖范文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春晖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春晖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滇ICP备1400138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