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讲稿(完整文档)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讲稿(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2-06-06 16:42: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讲稿(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讲稿(完整文档)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讲稿3篇

【篇1】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讲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9)实施方案,于2006年实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在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和学科建设方面所采取的一项新举措,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课程定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人文素养课程。本课程是普通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之一,是高职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是为各专业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达到未来工作岗位素质要求而起到支撑作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课程。做为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门课程以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法律及其相关科学知识,依据高职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在教育引导学生加强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信等职业道德素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

依据中宣部、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我校的办学理念与目标,结合本课程严谨理论性、鲜明实践性、具体针对性的特点,按照时代对高职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和法律素质的要求,着眼于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配合专业教育,服务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

(一)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以教材为纲又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以教材为纲,就是不失全国通用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所谓体现高职特色,就是针对高职的培养目标、教学规律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和拓展。教材为纲和高职特色相结合,是通过以“必须”、“够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原则选择和扩充教学内容。

(二)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教学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意志目标、行为目标服务于能力目标。以学生在社会生活、尤其是职业活动中需要的各种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来优化组合教学内容和进行教学安排。

(三)以学生“做”为路径。以学生“做”为出发点、过程和归宿点,始终都是教师指导学生“做”(自学、搜集资料、说、讨论、剖析自我、制定自己的实施方案)。

(四)以任务为驱动:学生要针对自身情况制定每个学习项目的实施方案,使学生不得不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针对自身的现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五)体现两个“三结合”:
一是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相结合;
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

四、课程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目标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贯彻“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的战略思想,对高职大专生进行法学基础理论、法律常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知识目标

1.大学生活的特点;
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方法。

2.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意义;
理解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
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及实现理想的条件和途经。树立起科学的理想信念。

3.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认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认识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培养爱国情操;
增强国防观念。

4.理解人生观、人生态度和人生目的的内涵和意义;
理解价值观的内涵,认识人生价值的标准和评价,认识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认识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

5.理解道德的本质、功能、作用;
认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
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以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认识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尤其是诚信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6.认识公共生活及特点、公共秩序及维护手段;
理解社会公德内涵、特点、主要内容;
认识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

7.认识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及法律基本要求;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式,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认识爱情婚姻与家庭,以及其中的法律规范。

8.认识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体系和运行,从而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认识民主与法制观念、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9.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理解自由平等的宪法精神。

(三)能力目标

1.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提高处理理想与现实矛盾能力;

3.正确处理身心健康、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能力;

4.正确处理爱情与友情的能力。

(四)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奉献国家、奉献社会的精神。

2.培养学生大公无私、先国家后自己,先人后己的美德。

3.培养学生奉公守法、遵守公德、严以律己的作风。

4.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好习惯。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教学设计成专题讲座形式,或者直接设计为章节授课形式,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这个核心问题,以将高职大学生培养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的,把高职生培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一)专题讲座授课形式的内容与要求:

(二)章节授课形式的内容与要求:

(三)说明:

1、“专题讲座授课形式”与“章节授课形式”具有同等地位,实际教学中采用其中一种形式即可。

2、选择建议:老教师教育经验丰富且教材内容比较熟悉,可选择“专题授课形式”;
新进教师可选择“章节授课形式”。

六、教师任职要求

七、教学条件与设施要求

要具备国家政策要求的思政部办公室、教师备课室、图书资料室、思政宣传栏,授课地点要在多媒体教室。

八、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根据《标准》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结合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在理论教学中采取因材施教、互动式与启发式教学方法,具体运用问题讨论法、合作辩论法、分组讨论法、学生讲课式、小课题作业、主题班会等教学法,结合学生中的思想热点或时政热点问题,进行教学,注重实效。在实践教学中注重社会调查、动手操作、现场模拟、亲身体验等多种互动式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采取了“六个结合”。

1.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思想教育活动相结合。结合德育课将素质教育活动制度化、常规化。做到每年都要在学生中开展《父母供我上大学,我到大学做什么》教育活动,使学生知道感恩、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2.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公益劳动相结合。要求所有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4周的公益服务工作,并作为德育课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3.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三个假期参加义工服务、社会调查活动和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

4.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社会调研相结合。要求学生每学年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至少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社会调研报告,经考核后,将其成绩记入学分。

5.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相结合。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学习资料,利用电子信箱发送作业,制作PPT进行调研报告解读。

6.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制作PPT教学课件、召开电子班会,提高学生掌握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评价建议

1、本课程为考查课,学期成绩须由二部分构成: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其中期末综合测试占总分40%,平时成绩占总分的60%。

2、平时成绩包含课内实践教学、平时作业和考勤。

标准如下:

(1)课内实践教学20分(新闻播报、专题播报、演讲、辩论赛、课堂回答问题等)。

(2)平时作业(事实论文或自学笔记,三次平时作业等)30分。

(3)课堂考勤10分 。

(三)课程资源利用建议

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用书、录象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报刊、互联网、图书馆等可。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到的重要因素。重视教材等文字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编写要突出了高职教育的特点,充分体现教学模块所确定的教学内容,体现了适应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素质要求,要注意以本校案例为主的校本教材辅导书的编写;
开发常用课程资源,如挂图、录象带、视听光盘、教学软件等资源,选用多媒体辅助软件并重视传统媒体的利用。

【篇2】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讲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

一、课程地位

    课程地位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课程作用;
第二,课程目标;
第三,课程特色。

1.课程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学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它的主要功能是丰富道德伦理知识,培养辩证思维,提升共产主义无私奉献的道德境界。本课程是大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相衔接,对学生思想道德法律素质德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

课程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支撑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辅助专业课;
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

    2.课程目标

    我们把课程目标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部分。即掌握两种知识,养成四种能力,提升两种素质。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两个模块的知识:即思想道德修养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发展的能力。

    (3)素质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使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课程特色

(1)确立教辅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3)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4)注重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主要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四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理念

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即“3平台(通识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主干课平台)+接口(职业应用方向)”,我们的教学定位在以地方经济社会需要和就业为指导,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2.教学内容

(1)理论内容

《基础》课教学内容包括一条主线、三大模块、四个基本点:

【篇3】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讲稿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大学生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既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也有突出的理论性、知识性,还具有极强的现实性与实践性。本课程以马克思主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现实情况,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帮助其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使其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课程包括四大知识模块:一是大学生活的适应与转变。从大学生入校以后遇到的学习、生活及社会活动等现实问题出发,以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帮助把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着力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二是思想修养。包括“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弘扬中国精神,构筑精神家园”、“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承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现人生价值。三是道德修养。包括“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帮助大学生理解道德的本质和作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遵循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和原则,遵守道德规范,提升个人品德。四是法律修养。包括“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树立法制观念,尊重法律权威”、“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帮助大学生了解法特别是社会主义法的特征和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推荐访问:讲稿 思想道德 法治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讲稿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讲稿 思想道德与法治说课稿

版权所有:春晖范文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春晖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春晖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滇ICP备1400138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