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简报

2022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简报

发布时间:2022-06-13 13:36: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简报,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简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简报5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简报篇1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日报》2019年9月29日01版)

【期刊名称】《民族大家庭》

【年(卷),期】2019(000)005

【总页数】1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就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
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深刻揭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今天,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富饶辽阔,这是各族先民留给我们的神圣故土,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美丽家园。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历史。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可以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
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
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结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简报篇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心得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团结成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家可以理解这个“铸”字,经过高温熔铸,物质内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一个关系紧密、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有机组成的整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整体性、共同性、向心力,这是对民族团结更高水平的要求。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多元与一体的关系,“一体”就是指我国56个民族早已结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民族实体。这个民族实体就是中华民族。“多元”是指民族文化和民族个体的多元。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要求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尊重差异是为了包容多样性,却不能过分强化和固化这种差异。我们要通过学习“四史”、“五观”,增进“五个认同”。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要在全社会各民族中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民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国无魂不立,族无魂不聚。再次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这一点体现在我们学校工作中,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各族学生在共同学习生活中彼此相互沟通,加深了解、增进感情。、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祖国观和民主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好好学习,首先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铸牢中华民主共同体意识,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同时把爱国主义·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年轻学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一代的心田中生根发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既要认真开展好学科教学工作,还要着眼于党的理论、思想、的宣传。国家统一、民主团结是新时代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主旋律,我们要牢牢团结在一起,把党的民族政策在课堂中落实好、贯彻好,在突泉三中美丽的校园树立全面铸牢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携手共同书写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都是因为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交相辉映,才发出了令世界震惊的光芒。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了各民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民族间的团结与统一,是举国上下皆想见之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是祖国的一份子,我们的安危都是与中国息息相关,只有民主团结,实现复兴,国家富强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正确处理好个人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将国家放在第一位,全身心的投入国家的发展。

我们要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举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体目标。我们要为少数民族代言,成为少数民族的明信片。在校与同学、老师和睦相处,如同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做好民族团结的榜样,与不同民族的同学交心,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促进民族交往交流,成为民族团结的桥梁。我们要有爱国主义精神,关心国家大事,思想端正,坚定立场,我们一定自信的面对未来。在这迅速变迁的世纪,一定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为民族的大团结做出自己的贡献。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我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最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解放思想引向深入,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国际大环境和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新的阶段。民族团结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胜利前进的重要保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简报篇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夏文斌[1];卓青青[2];

作者机构:[1]石河子大学;[2]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当代兵团

ISSN:无

年:2019

卷:000

期:004

页码:P.29-29

页数:2

中图分类:B032.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党的民族政策;进步教育;民族团结;民族交往;伟大复兴;总书记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无论是从历史发展,还是从当代现实来看,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面对各种艰难险阻,不畏艰难,勇敢前行,靠的就是中华一心、中华一家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我们更需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简报篇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培训心得体会
敖汉旗信访局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建峰

为期两天的“铸牢中国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中轮训培训班接近尾声,通过学习使我对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历史有了更为深入了解,对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了更为具体的认识,对如何开展民族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下面我围绕此次所学和自身工作实际,谈谈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
第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明确政治定位,指明行动方向。“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都是逆风”。作为党和国家在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论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对新时代包括民族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政治定位、点亮行动的明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对此我认为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一个重要重要途径就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千方百计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切实依法及时就地解决各族群众合理诉求,更好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汇聚集体智慧,凝聚发展力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

行动指南并努力维护共同体的行动举措,实际上是一个智慧聚集与力量凝聚的过程。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正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发挥中,我们党和国家才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跃。从信访工作实际出发,信访工作涉及面广、牵扯人多、整体性强,需要相关责任单位凝心聚力,努力铸牢共同体意识,以充分疑聚人心、汇集有效资源、整合工作力量,提升化解成效。
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共筑精神家园,提供精神归宿。现代社会在带来丰饶物质的同时,也裏挟了浮躁、焦虑与不安,从而激发了各类社会矛盾的产生,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凸显即是共同体意识缺失所带来的精神空虚的表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际上是创新性地构筑安宁真诚的精神家园,形成一个共同认同、栖息的精神意义世界。唯有如此,才能滋养并慰藉共通性的内在心灵,形成精神上的共有归宿,有助于维系良好秩序,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第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自我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个体的人生价值虽由自己能动创造,但最终还是由共同体提供机会、由对他者和社会的贡献来获得评判。也就是说,自我人生的价值意义构建,是由整个共同体作为参考并由共同体意识加以支撑。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建立各族群众间接触联系、创造各族群众的价值意

义、促进各族群众全面发展,使各族群众都能能获得丰富知识经验、秉持共善性的价值信念,从而促进和维护全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提供道德规范,提升生活体验。共同体意识可以提供成员彼此间相处的良善秩序,也为个体提供了待人接物的基本规范。无论是理性的公共精神,还是感性的同胞情感,都容易为大家所接纳和偏爱。从信访工作出发,建立共同体意识可以促成共鸣性的良知和善意动机,进而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使各族群众慢慢形成相对稳定的道德规范体系,从而实现解决信访群众思想症结,消解歧视、偏见等不愉快的生活体验,提升生活的品质,从根本上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第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形成自信心理,促进积极行动。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当其所处的共同体在灿烂悠久的文明基础上能够团结凝聚、能够富强独立时,其自身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使各族群众都积极的自强行动,努力学习并进步,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和谐,根本上提高群众对各项公共事业的满意度,降低信访事件发生率。
通过学习和总结,我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做好信访工作目标一致、方法统一、任务相同,唯有参与铸牢过程、巩固铸牢效果,才能更好的体现信访工

作价值,才能更好的提升信访工作效果,才能更好的深化信访工作意义,在今后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信访工作有序开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简报篇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全面回顾了我们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世界上因民族关系不和谐而导致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与其他国家不同,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确立,民族团结的维护和发展,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转化为国家繁荣发展的巨大动力。
抓好民族团结之本。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各族人民心手相牵,团结奋进,经过持续努力,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现在正致力于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在普遍性地消除绝对贫困之后,各族群众对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民族团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把民族团结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

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激发共同奋斗之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才能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把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比喻成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把各民族的关系比喻成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和”的前提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家庭共同体意识,产生家的身份认同,这样大家才能团结起来,齐心合力,围绕共同目标而奋斗。实现复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目标,需要作为家庭成员的各个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各族人民要共同凝聚在中华民族旗帜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多元中铸就整体,在整体中百花齐放,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相得益彰。
夯实均衡发展之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切实夯实物质基础,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我们要把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持续加大对民族地区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支持力度,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机制,实施好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等规划,切实推动“十四五”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另一方面,

要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要激发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内生动力,强化教育和文化投入,革除“等、靠、要”的落后思想和“懒、散、慢”的心理状态,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切实增强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

推荐访问:共同体 简报 中华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简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简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会简报

版权所有:春晖范文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春晖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春晖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滇ICP备1400138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