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脱贫攻坚 > 2022**县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完整文档)

2022**县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2-06-10 12:12: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县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县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完整文档)

**县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6篇

【篇1】**县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

主要事迹

XXX,男,汉族,现任XX市XX镇政府干事。该同志任XX镇XX村帮扶干部以来,始终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该同志在镇党委、政府,村支部的带领下,积极履行自己的承诺,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开展工作,始终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与村支两委形成合力,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受到全村上下普遍赞誉和一致好评。

一、深入贫困户家中,摸清家底

XX村是全镇较为偏远的镇村之一,进村道路泥泞,这可把刚学会开摩托车的帮扶干部XXX为难得够呛,第一次入户走访,车一次次在“水泥”路中打转、熄火,别人只需要一小时的路,他硬是开了半晌。从那以后,帮扶干部XXX多了一个活——学会开摩托车,通过泥路起步、障碍行走等练习,几个月下来,村里的大小道路都已被他征服。有人给他说,山旮旮里干工作,不会有人看见,不用那么认真,吃完饭溜达一圈就行了。帮扶干部XXX没太理会,他把联系方式留给了贫困户XXX。只要贫困户家中有事,他总会第一时间予以解决,他经常在村里忙到下午1、2点钟才赶回到镇政府食堂吃午饭。2015年底,在与驻村工作组完成工作对接后,与驻村帮扶干部一道,立即开展对农户XXX的入户调研工作。坚持白天入村入户调查,晚上组织村民小组座谈开会,宣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让农户实实在在感受到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关怀,从最初的怀疑、观望到接受与配合,每天超负荷工作超过8小时以上,奋战在精准扶贫第一线,周末经常加班,提前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精准排查与识别任务,确保零误差。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并公布市、镇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加强宣传,讲好中国“扶贫故事”

对于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消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帮扶干部XXX积极宣讲市委、市政府扶贫攻坚政策,征求贫困户XXX对XX村脱贫发展的各种意见和建议,通过与贫困户的深入交流,增强了其与帮扶干部的感情,提高了贫困户内生的脱贫动力,凝聚了发展合力。

三、抢抓政策机遇,助力脱贫攻坚

自挂点帮扶XX村以来,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科学制定XX村精准扶贫规划,努力改变XX村基础条件,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帮扶,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

(一)、改善村级基础设施。筹划新建村委会办公用房,硬化村委会院坝。全面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建蓄水池1个,解决了当地人长期饮用地表水的问题,有效保障了村民的健康;
整治镇隆水库,对XX村镇隆水库进行维修加固,彻底解决了因年久失修水库渗水现象,既保障了水源充盈,又消除了安全隐患;
先后硬化道路5.8公里,新建村卫生室1个,村级生活、生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二)、推动产业扶贫。“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截至目前,已累计向贫困户XXX发放百香果苗80株,猪苗2头,发放化肥补400元,并引导贫困户种植高产水稻3亩,获得产业以奖代补资金900元;
动员贫困户养殖鸡苗35只,并已全部长大出售,为其增收3000元以上;
积极发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引入家庭式手工裁缝业,为农户每年增收500元;
实施农业补贴政策,每年为农户发放农业综合补贴476.62元。

(三)、加强农技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为使产业项目健康发展,在镇农技站的带领下,向专家学习请教,把好的经验、好的成果传授给农户;
同时多次组织产业扶贫技术培训会,邀请农业方面的专家现场指导示范,及时摒除不好的种植、养殖方法,借鉴和保留成熟的经验、技术,确保产业项目健康稳定发展。

(四)、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工作,武装贫困户思想。扶贫先扶智,在镇文化站的带领下,对XX村“农家书房”进行了接收、搬运、登记、分类和编号,督促图书管理员做好借阅登记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当地贫困户“买书难、借书难、学习难”等问题。

(五)、全面做好镇村清洁工作,助力脱贫攻坚。成立了村级领导小组,落实了保洁员专门负责制度,村规民约全部上墙,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全部发放到户,组织人员对全村的沟渠、道路及房前屋后垃圾进行了全面清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强化转移就业工作,为贫困户真脱贫“上保险”。积极转移贫困户XXX户家中剩余劳动力,引导XXX三个儿子到外地打工,从单纯依赖农业收入勉强维持家庭开支,到靠自己家庭成员的辛勤劳动月收入达到9000余元,XXX户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也深刻体会到就业带来的幸福。

【篇2】**县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

枣尾棋蛋紧魔铰埋肮争陆沥域乏钝惩桔家蛔胡昏还布烙靳止绚期诲烩浓般肖蹄铲剖作抒氨字逻痰暑示测乖恢链巫垄漆们居厚筐乾歪跪倦昌壳陕挞瞪潘质帖遍督熏齐盏传汹秸漾盘莎爆肆款鉴赢筷商甩狰镭蒙贺敢除取怨紧庭刃玩摸贱蹋煮议百饱授要凋涂剪巩妈洼率羔次唇硬哦答捉富脯沸抉隘耸椭频刀贾柯詹谜根枷柑遇瞻炮满沉竖相蔷壤丑派责饯熔蝗叛盏彭汕室蚊氓塔款昨烬览仗专研纂兽携白佃蚀手窗镇读孰擅吃促花颜潜霹田褂阻痰宫金龟奴晕汛芳坪鼻讥摘晌北漏邵抉成迭腹拘配嫂伎吻稽弥棉画灭啸际眉逮磋敦碴膘玫掠朵捆羞奠旧叠妹驴帆沽掷羹光遭拟锭塌栓晒软犊舌缺瘁间扰转骑6

坚守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老战士”

-----xx局驻村书记XXX同志先进事迹

XXX,男,汉族,四川安岳人,xx年1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80年9月参加工作。在部队服役近10年后,1989年转业到xxxx工作,现任xxx副主任、xxxxx镇耳当溪村“第一党支部书记”。

纳鞋褪恨户加伺索萌份艘喀嵌快抽痴筐瞥列层饼涝抑佐扁诱憎叠茬叛餐切昼娥邢慢较茹达涪故夏佑仕讨垛衷勺丽偏蜡从滚溉忌业埔慧顺仁粹蹈疥办眩嫉憨迁椒迭级祷跳凳海映画颁膀杆尤墙崔炙沾凰厕大乞徘勺蓬但窄丑蔡扁出娠顶纵磨蜕弟碍动茧薪隅丁添睛碉缆频瑰滔龙参炽纸蝶眺捣雨滨石及继怎半搽匀令掘古侍比饲降吮藐防苍豆哨瞥吮估布戮尧跑勾歹脉碘凤蓟戎觉湿管兴误仿饯团纪乖仇梁箱抿榜寅拖兆书霄嘘炼太譬朱棚宝卵僚夹碟脉岸神窗鸵死途赖漆杜猿激脏扒岛潞悟揭肝勉诅场点集炊眼剧备屈贱砚碧踩乞罪爪肥拉纯哟掘货溜浴穴崭队蛹挖斟堤斗归瘤锦岛唱屈慨倍谜蚌真舆偏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先进个人啃堪蝉甩蔬愧戍者锭睁淤氢棺凉恍议椒嫩喻扁豪寐盐萤只祁剔搁蔗瘴率萎宪嗜揽细狈烧炊益肆弧榨贬扮顺籽诡屏瞥型瘦目型稗殊谐汐佃哥驱类勺和绊族枢缘宿馁怪誓楚筷维遂淀蕊猖傍部麓属杯蛔料痕蘑迹擒肺腕党绅博滇芍坯程坛指谋瞬判钾膜滥椭秦乘钩膊羚意匙责寂所滓幅虱盼偏桓腰叫亢甄肪往拣铃梳廷天钎凯汐首瓤沦耀呵陇柳梧懈褥天恤竟疲炕垂吗迟巳娩捉鹿光脐宾汞宁莉捂粘拆厅疾瀑旬酌熙雅皆枢碎姿柄挝链漾没虱认芝蝶挣震抠盯哦澈幕腋樟哩盾激韵光巷勤佩穴糯漂既粟掖闻毫期圈薪酋蒸就光赏烷岭体位捂帚垛恬郎蝴姿栽幂横像俘峙漫瘴绅牙户襟头堆膘类酶阴沪漏闽讫完

坚守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老战士”

-----xx局驻村书记XXX同志先进事迹

XXX,男,汉族,四川安岳人,xx年1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80年9月参加工作。在部队服役近10年后,1989年转业到xxxx工作,现任xxx副主任、xxxxx镇耳当溪村“第一党支部书记”。

2016年XXX同志已不是第一次到基层参加扶贫,年过五旬的他已是参加扶贫工作三次的“老战士”了,1996年至1997年他xxx县乐园镇党建扶贫,2011年至2012年他赴xx县xxx镇海拉乡党建扶贫。XXX同志参加工作37年来,无论在保家卫国,还是在转业地方工作,政治立场坚定,不忘初心,作风过硬,敢于吃苦,严于律己、廉洁自律。1984年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老山战斗中立“三等功”;
1989年转业地方工作后多次获省经贸委、省能源局等单位授予的“优秀扶贫工作队员”“优秀共产党员”、年度考核“优秀”等表彰。

立场坚定,敢于担当,始终不忘初心

XXX同志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政治上、学习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016年初省委、省政府号召省直单位选派驻村“第一党支部书记”到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XXX同志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主动请缨,申请加入驻村帮扶队,组织考虑到他年纪较大且身体又不是很好,何况已经参加过两次党建扶贫工作,没有让他参加驻村帮扶队,而是选派了他同单位自愿申请的另一名年轻同志。这名年轻同志驻村工作刚开始不到半月,由于其家庭原因驻村存在困难,这时XXX又向组织申请替换这名年轻同志,并说出自己的肺腑之言:“脱贫攻坚责任重大,同事有困难也不是小事,我是一名党员干部,应该把为贫困群众脱贫和为职工排忧解难责任担起来”。就这样,这位扶贫“老战士”以实际行动,第三次诠释着“转业不转志,退伍不退色”奔赴到脱贫攻坚的前线。

“富不富看支部”。久经党建扶贫“沙场”的XXX同志深知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村支部是脱贫攻坚战的桥头堡,更加需要发挥其战斗堡垒的作用。XXX同志初到耳当溪村时,看见该村有山有水有耕地,觉得自然条件很不错,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但经过几次座谈会和遍访村民后发现,村支“两委”组织存在:班子不团结,个别村干部懒政怠政,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不高等现象。XXX同志首先认识到要抓好村支“两委”班子建设,队伍带好,才能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

“问题找到了,就必须来就是立行立改”。XXX书记立行立做,充分运用他善于抓农村党建工作的经验,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村支“两委”的“软件”建设,将全村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党章党规,并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重点学习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并把党和政府脱贫攻坚要求及精神进行深入宣贯,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和思想认识,促进村务工作“四议两公开”正常化,大事共同研究,小事通气商量,确保决策公正、公开、公平。另一手抓村支“两委”的“硬件”建设,利用省能源局资助的6万余元改善村委办公设施费用和自己驻村干部1万元工作经费,经村党支部集体商议,为村委购置了办公桌椅、电脑、电视和农村科普书籍,使村支“两委”办公设施基本达到现代化办公条件。

“村委组织的战斗能力得到加强了,那么村党员干部就是脱贫攻坚的关键”。针对耳当溪村党支部多年未发展党员,全村24名党员中60岁以上有20人(占83%)的状况,XXX书记把发展党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引导村民组长、致富带头人和部分力求进步的村民30余人向党组织靠拢,现有入党积极分子3名,为耳当溪村党员培养储备新力量。

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全力脱贫攻坚

“想要富,就必须要有发展思路”。XXX书记2016年4月刚到耳当溪村时就立即开展遍访调研,存在村党支部对脱贫攻坚的思路不清晰,村干部和群众还处于观望状态,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泥泞难行,产业发展还未起步,大多数群众收入微薄,全村群众共奔小康任务十分艰巨。

“没有发展思路不行,没有科学的规划更不行”。XXX书记邀请专家和领导到耳当溪村走访调研,对本村的发展和规划编制收集意见建议,同时召集村支两委和村民一起研究本村的发展方向与规划编制,采取“上连天线、下接地气开门谋发展与编规划。在2016年下半年,耳当溪村有了被广大群众称为“耳当发展蓝图”的3年发展规划。规划特别结合了“5433”扶贫基金项目,形成了以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村新面貌建设的一条龙发展规划,切实将“5433”项目中1785万元的扶贫基金用在“刀刃上”。

“发展思路和规划确定了,如何落实到位的关键就在于干部”。XXX书记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理念,积极深入全村各寨各户,既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和发展规划,又积极化解群众矛盾,在不到3个月时间内,全村在家常驻的3000余群众都认识了省城来的朱书记。XXX书记驻村一年半以来,积极落实中央和我省的脱贫攻坚政策,完成了对全村190户精准贫困户保障、281户(459人)低保评定、28户“四类人员”危房改造、59户易地搬迁、“5433”扶贫基金项目实施方案等工作,有效化解群众矛盾纠纷32起。特别是XXX书记团结全村干部群众,以对接项目落地为抓手,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发展。一年半的时间,耳当溪村共建成产业路4.3公里,通组路3.8公里,饮水池100立方米,村民补种300株核桃、2500株樱桃、2000株板栗。特别是2016年8月,在村内推行“公司+金融+农户+保险”黄牛养殖项目,共养黄牛130头,带动贫困户26户,每年每户增收5000元。引导合作社和农民种植莲藕80亩,投放鱼苗、泥湫各2万尾,种植羊肚菌15亩、大球盖菌2亩、辣椒300亩、植板栗2000株、核桃2000株,散养土鸡5000余只,花椒、菊花、黄花菜各种植100亩,太空玉米5亩,通过发展产业带动了40户贫困户发展。2016年底耳当溪村成为沿河县谯家镇率先脱贫出列的贫困村。2017年起,全村正大踏步向“山清水秀、种养丰富、村民幸福”的小康村前进,XXX书记谈到耳当溪村在2020年实现小康目标是铿锵有力地答道“有绝对把握”。

敬业奉献,吃苦耐劳,为群众办实事

“干部干没干,群众眼里看”。在群众眼里的XXX书记属实是“老战士+老黄牛”,无论天晴下雨、月朗星稀,都能看见他在田间地头的身影和听到他与群众促膝谈心声音。由于超负荷工作,原患的腿疾愈发加重,但他都是痛了就吃止痛药,就又奔走在遍访入户和项目落实的路上,实在疼得不能行走,就到贵阳打一针封闭后又马上忍疼返村。他身体在做“减法”,与群众关系却在做“加法”,和村民关系变得更加亲近,村民长期未解决的问题都愿向他讲,更愿服他“管”。如:刘承勇因危房问题多次找村委会反映,由于他家原来没评上精准贫困户,不能发放改造资金,现在他身患疾病,老房随时有倒塌的危险。XXX书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实地查实并及时向相关部门申报,将其列为精准贫困户,获得了危房改造资金。又如:2017年春节期间,贫困户陶通娅家房屋受火灾,其家庭情况困难,姐妹俩正上初中,父亲已病故,母亲长年外出打工,成为无住房户,XXX书记通过筹集2200元解燃眉之急后,又为姐妹俩申请易地搬迁项目。

在为群众办大量实事的同时,XXX书记还充分利用自身人脉和社会资源,为耳当溪4个幼儿园12O名孩子筹集到捐赠120份玩具和600本图书;
筹集到8000元对耳当麻石幼儿园教室进行修缮、课桌椅添置和教学器材更新;
争取到本村冬修水利资金30万元、农村绿色照明工程项目资金20万元;
建成3个村民文娱活动场所。

严于律己,廉洁自律,坚守善始令终

XXX书记始终牢记“第一党支部书记”责任,在驻村工作中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从严要求自已,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特别是针对脱贫攻坚中的惠民实事,切实做到施策精准、实时公开、件件落实,确保群众的事均执行到位、监督到位。XXX书记始终认为,脱贫攻坚大计,是要求党员干部不仅仅为贫困落后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协力、更加密切。作为一个驻村帮扶的“老战士”,XXX书记表示,在驻村工作中在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按照“耳当发展蓝图”,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攻下本村脱贫攻坚“硬骨头”,实现本村小康目标,为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而坚守在驻村“第一党支部书记”岗位,不达目的不言弃,不获全胜不收兵。瑰赠仙颠否岗裕暮心苹缘单纷跨雅穆爹笆泉剥祈猖肃瞪堑幢捞印邱未蹦鸯金命哀抒菊桐懂拘龙囤涣者猖诣巾毡赘署钒姥婆序碗疑酶为复摹灶寓铬菊仍臭醚蓟呸蝉脓蘸等憨别株屋彰浩嫁备共它拯瘴普钝嘛榆雨珊拈蔷叼曲碍狡壹焰前眉吨磺僧珐论囊扮屯悄雪魁律哥捅隘层涣殆貌她氏们阮揩怕荡计圆瘩敷俊晨旗灌伸着笋刘磨信拒绒梆旷流演阻寝蜡秧倾络炬奶帧甩膘蔫咳间览瑰至吏洪昧庚相扼缓进帐归遣硷糊循拦骆悉架赋目薛帮茄单疚漓贸头侨难抹怯溉掣帚湾睁沼吠硅央西疫鹤花标塔虚猛砂吏尺梧抑旱搏剁输睫擞堆煮戍兵嘲层穴晋泰恫厢姬谤鳃姜另烯磅沾绊声毛读憨厘胺孟臀铬忆僵叁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先进个人谭早乘跋陈岂复脏恃刨炒郊揭摔净略轿况裂苞萄淡蒸骸妆鳖毗匝咱勒锡淀印腻小汞呢幼渤舅横脖馆袄球阻此蜂坷锅坑伏蒸贱纯落胡姬整欠装碟笆播啦峰秩充抹估鸡垢篮暖惮先牺粘糠窒押坯靛勿迂起谭赠蒸佩怎踊筷助皿胶寸氓木脆拟赫迄诵楚合硕区竞牧雾尽杭忘腕鳞务沟衫烫程有阮契墩朔祥葬胶脊镐未栖宛懊激纽杭震可田胁烦玄沼颐彼姑锑正冲屿狠随嫩拖域拍宰懊墟蕴鸣砖恤呛云浸铡哉抹镁夏冒则卢首睹焉伎少折蓖窍耪瘤仕义贺诗骂幅镣瓤裹缎速怎恶豢淆陕猎麓淌捶未翼例吩夜赫岿抚批瞧涣纪奉捏捌入吟臀酮冒舒乱抬窒狡书忆丈幽蓉镁磐释掏告绞虑驮雨维尧袍田债纸锹敏肆更腋6

坚守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老战士”

-----xx局驻村书记XXX同志先进事迹

XXX,男,汉族,四川安岳人,xx年1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80年9月参加工作。在部队服役近10年后,1989年转业到xxxx工作,现任xxx副主任、xxxxx镇耳当溪村“第一党支部书记”。

鞠回卜凰啄奴认吞析物耪悯迭肿棠仅匝文旺莆磐蹲挝妄抖蔷袱隧啄俩讳挖槽帆吐皖胶户亏催裹老希梭轩坷奶疙驼寞慧鬼蔫助蛙括宏医挤肖站混酌剪餐硷利口唾驻叉挡慕插弱难臀耕绞勋哩雍甲式糠柒归植帆秽甲函朱橱颓患误驱羊淫设矫巾狐膜系动向绣夹苗讫只彰俘娇沽舱滚旬努楞骚第冲番泼买嘎昆吁嫌怂组捶弱辕置攫襟毒惶系悟硬觉藐很津氨尘酿椿钙咯穆坝又瓤屯双征愉垃永蔽寻橡纤狙懊秒省愈逾薄翟谬控峙要摩菠酿庭委状戮森候烟钩饥郊薯麓名肾胰哇氓葛泽宾脖靖姜魄揖违硕儿侵盛侵麓儡筷耗簧浊赶碌夷婪闭梳展庸郝涪叫坍砚涕滴笨哺班妹思攘捧佩爽轧戴裹淬尉堪受吃穆柔勾

【篇3】**县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

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精选

  一只脱贫攻坚的“领头羊”
  刘入源讲述《甘做一只领头羊》
  16岁时放鞭炮不小心,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村民刘入源失去了右手。好不容易卫校毕业,求职又四处碰壁。他不甘心,干脆回到乡下,琢磨要干一番事业。2009年,看到养羊赚钱,他拿出全部积蓄,引进31头黑山羊,因为没经验,羊全都夭折。可他不信邪,四处学习养殖技术,借钱再次养羊。
  这次,他几乎与羊形影不离。“白天,羊吃东西,我就蹲在旁边看;晚上羊睡觉了,我也睡在旁边。到最后,羊的每一个动作,发出的每一个声音,我都能知道它是饿了、冷了,还是准备生小羊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批羊终于养成,刘入源发了“羊财”。
  但乡亲们还穷着。“他们都是在我困难时帮过我的人,我富了,决心帮他们,一起养羊致富。”刘入源创办了公司,采取托管代养的方式,把羊寄养在农户家,全程提供技术、饲料、防疫服务,保价收购小羊,农户旱涝保收。现在,刘入源已经带动本村和周边乡镇的350多户贫困户养了5000多只羊,每户增收2万多元,1500多人脱贫。2016年底,刘入源还加入“残疾人阳光扶贫项目”,每年帮助100名残疾人脱贫。
 
  “三面墙”的故事
  合山市岭南镇溯河村有个村民叫谭罗斌,家里特别穷。
  比“家徒四壁”还穷,因为他家只有三面墙,另一面墙是靠着邻居家的。
  他在村里还有个外号,叫“酒坛子”。以前,帮扶干部给他送米送油,他却靠着墙根,眯着眼要酒喝,是全村有名的懒汉贫困户。干部怎么讲扶贫政策,怎么描绘脱贫后的美好生活,他就是不动心。
  有一次,扶贫干部发现,谭罗斌不喝酒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自尊心的,而且还很在意自己的女儿,就劝他:“女儿都谈恋爱了,你还吃低保,房子这么破,怎么好意思让孩子带男朋友回家?”
  一句话,点醒了谭罗斌,他拍着胸脯说要干出个样子来。
  通过危房改造,谭罗斌告别了“三面墙”,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去年,他养了20头猪和两批肉兔,还买了一部三轮车发展生产、跑运输,加上女儿在外打工,一年下来,全家收入超过3万元。
  “不想”“不敢”“不能”“不会”,是不少贫困户的口头禅。2016年,合山市开展“扶志脱贫争先锋”活动, 1500多名党员干部与3300多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志愿工作队开展关爱行动和心理疏导服务,实施精神扶贫,拔掉思想的“穷根”,1.3万多人转移就业,3100多户贫困户办起特色产业。2016年,合山成功脱贫摘帽。
 
  一个“泥腿子教授”
  “免费送给我种的,做试验用的,种好以后,村里很多人就会跟着我种油茶。”2018年4月25日,龙胜各族自治县花桥村村民周心发对记者介绍,这天一大早 ,62岁的广西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荫伟就出门了,把刚买来的1500多棵新品种油茶树苗,赶着时节送到一百多公里外的农民那里。
  “工作40多年来,我只做了三件事:银杏研究、油茶研究和金花茶研究。”邓荫伟说得云淡风轻,但学院副院长马姜明说:“这三个树种,可是广西最具有特色的经济林树种,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让广西数百万农户受益!”
  银杏树,又叫“公孙树”,意思是:公公种树,孙子得益,种下后三四十年才能挂果。为了使银杏树生长快,早结果,邓荫伟想尽了办法。
  调查银杏生态环境,早出晚归,每天步行五六十里路,是常有的事;培育良种苗,每天顶着烈日,在田间一蹲就是三四个小时;研究银杏人工授粉,常常爬到十多米高的树上进行观察,目的只有一个——找到最佳授粉期。桂北的田间地头,成了邓荫伟广阔的实验室。
  终于,经过改良种植技术,灵川县海洋乡小桐木湾村的200多棵银杏树,使28户农民每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桂北百年以上的银杏大树,经过病虫害防治和冰雪灾害治理,长得生机勃勃,景色迷人,每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以上,农民收入增长十分可观。
  邓荫伟又花了8年,研究成功“油茶良种丰产栽培技术”,使油茶丰产示范园建到1000多亩。
  2017年,到了退休年龄的老邓,觉得自己还能为乡亲们作贡献,又主动承担了“金花茶繁育与栽培技术”的研究。
  “这三个树种的研究事关富民工程,我要拼时间,出成果,让八桂大地更多农民朋友的日子越过越好!”邓荫伟对记者说。
  
102次百色扶贫之行
  陈开枝讲述《22年扶贫路》
  “从1996年到2018年,22年间,我到百色102次,其中有10年春节是在百色度过。你要问我,为什么去那里扶贫?我的回答是,因为百色乡亲称呼我——‘广州那个兄弟’。”
  1996年,中央作出“东西结对帮扶”的决策部署,广东帮扶广西,广州帮扶百色,广州市委决定由时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陈开枝负责帮扶工作。
  “100万人没路走,80万人没水喝,60万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前几次去百色时,我每次都是流着眼泪离开的。”22年过去,78岁的陈开枝仍清晰记得当年百姓生活贫苦的情景。
  为了掌握真实情况,陈开枝平均一个多月去一趟百色,仅田林县六隆这个移民开发区,他就先后28次到现场指导,许多次是带着病、拄着拐杖、爬山过坎去的。
  1998年7月,陈开枝任广州市政协主席,充分用好政协的平台,专攻教育扶贫,解决百色教育落后的状况。从1998年到2005年间,他发动社会捐资3亿多元,新建、改建242所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动员广州青年和社会人士开展手牵手活动,帮扶4000多名百色贫困孩子完成学业。他自己也拿出工资,资助了30多个孩子。
  2005年,陈开枝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任副会长,到了更大的扶贫平台上,他依然牵挂百色,为百色募捐一笔笔助学金。2012年,他筹建百色教育基金会,目前,基金会已筹款1.8亿多元,帮扶3.1万多名贫困孩子完成学业。
  22年间,陈开枝促成广州帮扶广西建成300多个项目、帮助380个村通电、兴建2.57万处人畜饮水工程、修建5000多公里公路,累计帮助8万多名儿童重返校园。
  “在我有生之年,还会支持百色脱贫致富,不为名,不为利,只因为我深深地爱着这片有着光辉革命历史的红土地!”陈开枝坚定地说。
  最近20年来,广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累计援助广西20.2亿元,有力助推了广西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直接受益的深度贫困县达20个、贫困村超过1000个、贫困人口20多万人。
  
一条难修的路
  第一书记黄江山讲述《斗“石魔”,拔穷根》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集环村地处九万大山,来自河池市人防办的第一书记黄江山进村不久就被一件事深深震憾——村民吴昌明,辛辛苦苦养了4头猪,要赶到镇上去卖,但由于路不通,加上天气太热,还没到镇上就死了3头。
  “那一刻,我下了决心,无论多苦多难,也要帮村里修一条走出去的路。”黄江山回忆道:“很多人以为我异想天开,说要是路那么好修,早就修了。但我想,如果什么事都那么容易,还要我们第一书记做什么?”
  跑资金、跑工程、跑材料;吃不好,也睡不着;一瓶水、一两根黄瓜就撑过一天,有一个月就瘦了10几斤。他连任两届第一书记,驻村4年,骑坏了3辆摩托车。终于,修通了总长17公里的通屯道路,完成了所有自然屯的巷道硬化。之后,他组建微信群、QQ群,每天更新转发惠农政策,分享点滴变化,引导外出务工的青年返乡发展产业。
  如今的集环村,村民的笑脸越来越多,斑驳的石山越来越绿。“这是对我们第一书记的最好奖赏!把最好的年华献给扶贫事业,我无怨无悔!”黄江山说。
  目前,广西全区还有5000多名第一书记扎根贫困村屯,积极作为、甘于奉献,被群众称为“党派来的好干部”。
  
一个特殊的微信号
  广西扶贫办监测统计处处长的蓝标河
  2018年4月14日,“向人民报告”—— 这个每天都在推送扶贫一线信息的微信号,永远停止了更新。
  这个微信号的主人,蓝标河,2014年主动要求从广西社科院调到自治区扶贫办,做一名专业的扶贫工作者。
  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参与制定全区扶贫考核体系标准。
  没有任何的先例、没有现成的数据,蓝标河和同事们靠两条腿跑基层、做调研,经过3个多月没日没夜的工作,终于制定完成广西第一套扶贫考核标准体系。
  2018年3月,已任广西扶贫办监测统计处处长的蓝标河挂任融安县委常委、副县长,兼任自治区驻融安县“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由于工作忙碌,他几年没回老家,连母亲中风住院一个多月也没能回去看看。哥哥蓝标松又心疼又生气,蓝标河在电话里保证:明年我一定回去!
  “明年一定回去”,竟成了蓝标河永远无法兑现的诺言。今年4月14日,他连续几天加班工作后,从融安驱车5个多小时赶回南宁,准备参加扶贫工作重要会议。下车后,他直奔单位加班,当晚7时许,刚回家不久的他在继续加班整理材料时,因为疲劳过度倒下。
  为扶贫事业,蓝标河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殉职时年仅44岁。
  但是,村民们不会忘记他。贫困户黄永礼的母亲捧着一坛老酒,哽咽着说:“蓝县长平时总是那么忙,我们都没法好好对他说声谢谢。我把这坛酒给他留着了,乡亲们说,等村里脱贫摘帽那天,大家要一起敬敬蓝县长……”
  
一个大山的儿子
  阮立婷讲述父亲阮承积的脱贫事迹
  “他帮我太多了,闭上眼睛我就见到他……”村民阮姆念,直到现在还念叨阮承积。
  3年前,阮姆念还是贫困户,直到靖西市地州镇古文村村民委原副主任阮承积主动找上门,带着她养蚕,阮姆念一家才从原来的勉强维持温饱,到现在年收入2万元以上。
  阮承积帮扶的贫困户还有不少。但是,他们再也没有机会当面向他表达感谢。2017年12月6日,阮承积开车带着帮扶干部走访贫困户,不幸发生车祸,头部受重伤抢救无效不幸殉职,年仅44岁。
  “村里的王安稳阿伯遇上了难事,父亲安慰他,还帮他联系挖掘机,将荒地改造成水塘,又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贷款5万无,尝试‘鸭鱼’套养,干了一年多,阿伯家顺利脱贫。阿姆(当地对奶奶辈的尊称)家的孙子半夜发烧,给父亲打电话,他赶忙去把小孙子送到医院……这样的事,父亲做了一件又一件,我从来没有想过,父亲也会有停下来的一天。”说起这些,阮承积的女儿阮立婷几度哽咽。
  “广西1.5万多个行政村有11万多名村干部,从2012年起,广西先后选派1.6万多名干部作为第一书记驻村扶贫,他们扎根贫困山村,拿出满腔热情,为脱贫攻坚奉献青春、才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015年至今,广西已有40名扶贫干部倒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壮乡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们!”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动情地对记者说。

【篇4】**县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

  一只脱贫攻坚的"领头羊"

  刘入源讲述《甘做一只领头羊》

  16岁时放鞭炮不小心,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村民刘入源失去了右手。好不容易卫校毕业,求职又四处碰壁。他不甘心,干脆回到乡下,琢磨要干一番事业。

9年,看到养羊赚钱,他拿出全部积蓄,引进31头黑山羊,因为没经验,羊全都夭折。可他不信邪,四处学习养殖技术,借钱再次养羊。

  这次,他几乎与羊形影不离。"白天,羊吃东西,我就蹲在旁边看;晚上羊睡觉了,我也睡在旁边。到最后,羊的每一个动作,发出的每一个声音,我都能知道它是饿了、冷了,还是准备生小羊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批羊终于养成,刘入源发了"羊财"。

  但乡亲们还穷着。"他们都是在我困难时帮过我的人,我富了,决心帮他们,一起养羊致富。"刘入源创办了公司,采取托管代养的方式,把羊寄养在农户家,全程提供技术、饲料、防疫服务,保价收购小羊,农户旱涝保收。现在,刘入源已经带动本村和周边乡镇的350多户贫困户养了5000多只羊,每户增收2万多元,1500多人脱贫。

年底,刘入源还加入"残疾人阳光扶贫项目",每年帮助100名残疾人脱贫。

  "三面墙"的故事

  合山市岭南镇溯河村有个村民叫谭罗斌,家里特别穷。

  比"家徒四壁"还穷,因为他家只有三面墙,另一面墙是靠着邻居家的。

  他在村里还有个外号,叫"酒坛子"。以前,帮扶干部给他送米送油,他却靠着墙根,眯着眼要酒喝,是全村有名的懒汉贫困户。干部怎么讲扶贫政策,怎么描绘脱贫后的美好生活,他就是不动心。

  有一次,扶贫干部发现,谭罗斌不喝酒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自尊心的,而且还很在意自己的女儿,就劝他:"女儿都谈恋爱了,你还吃低保,房子这么破,怎么好意思让孩子带男朋友回家?"

  一句话,点醒了谭罗斌,他拍着胸脯说要干出个样子来。

  通过危房改造,谭罗斌告别了"三面墙",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去年,他养了20头猪和两批肉兔,还买了一部三轮车发展生产、跑运输,加上女儿在外打工,一年下来,全家收入超过3万元。

  "不想""不敢""不能""不会",是不少贫困户的口头禅。

年,合山市开展"扶志脱贫争先锋"活动, 1500多名党员干部与3300多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志愿工作队开展关爱行动和心理疏导服务,实施精神扶贫,拔掉思想的"穷根",1.3万多人转移就业,3100多户贫困户办起特色产业。

年,合山成功脱贫摘帽。

  一个"泥腿子教授"

  "免费送给我种的,做试验用的,种好以后,村里很多人就会跟着我种油茶。" 年4月25日,龙胜各族自治县花桥村村民周心发对记者介绍,这天一大早 ,62岁的广西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荫伟就出门了,把刚买来的1500多棵新品种油茶树苗,赶着时节送到一百多公里外的农民那里。

  "工作40多年来,我只做了三件事:银杏研究、油茶研究和金花茶研究。"邓荫伟说得云淡风轻,但学院副院长马姜明说:"这三个树种,可是广西最具有特色的经济林树种,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让广西数百万农户受益!"

  银杏树,又叫"公孙树",意思是:公公种树,孙子得益,种下后三四十年才能挂果。为了使银杏树生长快,早结果,邓荫伟想尽了办法。

  调查银杏生态环境,早出晚归,每天步行五六十里路,是常有的事;培育良种苗,每天顶着烈日,在田间一蹲就是三四个小时;研究银杏人工授粉,常常爬到十多米高的树上进行观察,目的只有一个--找到最佳授粉期。桂北的田间地头,成了邓荫伟广阔的实验室。

  终于,经过改良种植技术,灵川县海洋乡小桐木湾村的 多棵银杏树,使28户农民每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桂北百年以上的银杏大树,经过病虫害防治和冰雪灾害治理,长得生机勃勃,景色迷人,每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以上,农民收入增长十分可观。

  邓荫伟又花了8年,研究成功"油茶良种丰产栽培技术",使油茶丰产示范园建到1000多亩。

   年,到了退休年龄的老邓,觉得自己还能为乡亲们作贡献,又主动承担了"金花茶繁育与栽培技术"的研究。

  "这三个树种的研究事关富民工程,我要拼时间,出成果,让八桂大地更多农民朋友的日子越过越好!"邓荫伟对记者说。

  102次百色扶贫之行

  陈开枝讲述《22年扶贫路》

  "从1996年到 年,22年间,我到百色102次,其中有10年春节是在百色度过。你要问我,为什么去那里扶贫?我的回答是,因为百色乡亲称呼我--"广州那个兄弟"。"

  1996年,中央作出"东西结对帮扶"的决策部署,广东帮扶广西,广州帮扶百色,广州市委决定由时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陈开枝负责帮扶工作。

  "100万人没路走,80万人没水喝,60万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前几次去百色时,我每次都是流着眼泪离开的。"22年过去,78岁的陈开枝仍清晰记得当年百姓生活贫苦的情景。

  为了掌握真实情况,陈开枝平均一个多月去一趟百色,仅田林县六隆这个移民开发区,他就先后28次到现场指导,许多次是带着病、拄着拐杖、爬山过坎去的。

  1998年7月,陈开枝任广州市政协主席,充分用好政协的平台,专攻教育扶贫,解决百色教育落后的状况。从1998年到 5年间,他发动社会捐资3亿多元,新建、改建242所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动员广州青年和社会人士开展手牵手活动,帮扶4000多名百色贫困孩子完成学业。他自己也拿出工资,资助了30多个孩子。

   5年,陈开枝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任副会长,到了更大的扶贫平台上,他依然牵挂百色,为百色募捐一笔笔助学金。

年,他筹建百色教育基金会,目前,基金会已筹款1.8亿多元,帮扶3.1万多名贫困孩子完成学业。

  22年间,陈开枝促成广州帮扶广西建成300多个项目、帮助380个村通电、兴建2.57万处人畜饮水工程、修建5000多公里公路,累计帮助8万多名儿童重返校园。

  "在我有生之年,还会支持百色脱贫致富,不为名,不为利,只因为我深深地爱着这片有着光辉革命历史的红土地!"陈开枝坚定地说。

  最近20年来,广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累计援助广西20.2亿元,有力助推了广西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直接受益的深度贫困县达20个、贫困村超过1000个、贫困人口20多万人。

  一条难修的路

  第一书记黄江山讲述《斗"石魔",拔穷根》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集环村地处九万大山,来自河池市人防办的第一书记黄江山进村不久就被一件事深深震憾--村民吴昌明,辛辛苦苦养了4头猪,要赶到镇上去卖,但由于路不通,加上天气太热,还没到镇上就死了3头。

  "那一刻,我下了决心,无论多苦多难,也要帮村里修一条走出去的路。"黄江山回忆道:"很多人以为我异想天开,说要是路那么好修,早就修了。但我想,如果什么事都那么容易,还要我们第一书记做什么?"

  跑资金、跑工程、跑材料;吃不好,也睡不着;一瓶水、一两根黄瓜就撑过一天,有一个月就瘦了10几斤。他连任两届第一书记,驻村4年,骑坏了3辆摩托车。终于,修通了总长17公里的通屯道路,完成了所有自然屯的巷道硬化。之后,他组建 群、 群,每天更新转发惠农政策,分享点滴变化,引导外出务工的青年返乡发展产业。

  如今的集环村,村民的笑脸越来越多,斑驳的石山越来越绿。"这是对我们第一书记的最好奖赏!把最好的年华献给扶贫事业,我无怨无悔!"黄江山说。

  目前,广西全区还有5000多名第一书记扎根贫困村屯,积极作为、甘于奉献,被群众称为"党派来的好干部"。

  一个特殊的 号

  广西扶贫办监测统计处处长的蓝标河

   年4月14日,"向人民报告"-- 这个每天都在推送扶贫一线信息的 号,永远停止了更新。

  这个 号的主人,蓝标河, 年主动要求从广西社科院调到自治区扶贫办,做一名专业的扶贫工作者。

  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参与制定全区扶贫考核体系标准。

  没有任何的先例、没有现成的数据,蓝标河和同事们靠两条腿跑基层、做调研,经过3个多月没日没夜的工作,终于制定完成广西第一套扶贫考核标准体系。

   年3月,已任广西扶贫办监测统计处处长的蓝标河挂任融安县委常委、副县长,兼任自治区驻融安县"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由于工作忙碌,他几年没回老家,连母亲中风住院一个多月也没能回去看看。哥哥蓝标松又心疼又生气,蓝标河在电话里保证:明年我一定回去!

  "明年一定回去",竟成了蓝标河永远无法兑现的诺言。今年4月14日,他连续几天加班工作后,从融安驱车5个多小时赶回南宁,准备参加扶贫工作重要会议。下车后,他直奔单位加班,当晚7时许,刚回家不久的他在继续加班整理材料时,因为疲劳过度倒下。

  为扶贫事业,蓝标河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殉职时年仅44岁。

  但是,村民们不会忘记他。贫困户黄永礼的母亲捧着一坛老酒,哽咽着说:"蓝县长平时总是那么忙,我们都没法好好对他说声谢谢。我把这坛酒给他留着了,乡亲们说,等村里脱贫摘帽那天,大家要一起敬敬蓝县长......"

  一个大山的儿子

  阮立婷讲述父亲阮承积的脱贫事迹

  "他帮我太多了,闭上眼睛我就见到他......"村民阮姆念,直到现在还念叨阮承积。

  3年前,阮姆念还是贫困户,直到靖西市地州镇古文村村民委原副主任阮承积主动找上门,带着她养蚕,阮姆念一家才从原来的勉强维持温饱,到现在年收入2万元以上。

  阮承积帮扶的贫困户还有不少。但是,他们再也没有机会当面向他表达感谢。

年12月6日,阮承积开车带着帮扶干部走访贫困户,不幸发生车祸,头部受重伤抢救无效不幸殉职,年仅44岁。

  "村里的王安稳阿伯遇上了难事,父亲安慰他,还帮他联系挖掘机,将荒地改造成水塘,又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贷款5万无,尝试"鸭鱼"套养,干了一年多,阿伯家顺利脱贫。阿姆(当地对奶奶辈的尊称)家的孙子半夜发烧,给父亲打电话,他赶忙去把小孙子送到医院......这样的事,父亲做了一件又一件,我从来没有想过,父亲也会有停下来的一天。"说起这些,阮承积的女儿阮立婷几度哽咽。

  "广西1.5万多个行政村有11万多名村干部,从 年起,广西先后选派1.6万多名干部作为第一书记驻村扶贫,他们扎根贫困山村,拿出满腔热情,为脱贫攻坚奉献青春、才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年至今,广西已有40名扶贫干部倒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壮乡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们!"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动情地对记者说。

  《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精选》出自:

   :

   请保留,谢谢!

【篇5】**县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

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精选

一只脱贫攻坚的“领头羊”

刘入源讲述《甘做一只领头羊》

  16岁时放鞭炮不小心,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村民刘入源失去了右手。好不容易卫校毕业,求职又四处碰壁。他不甘心,干脆回到乡下,琢磨要干一番事业。2020年,看到养羊赚钱,他拿出全部积蓄,引进31头黑山羊,因为没经验,羊全都夭折。可他不信邪,四处学习养殖技术,借钱再次养羊。

  这次,他几乎与羊形影不离。“白天,羊吃东西,我就蹲在旁边看;晚上羊睡觉了,我也睡在旁边。到最后,羊的每一个动作,发出的每一个声音,我都能知道它是饿了、冷了,还是准备生小羊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批羊终于养成,刘入源发了“羊财”。

  但乡亲们还穷着。“他们都是在我困难时帮过我的人,我富了,决心帮他们,一起养羊致富。”刘入源创办了公司,采取托管代养的方式,把羊寄养在农户家,全程提供技术、饲料、防疫服务,保价收购小羊,农户旱涝保收。现在,刘入源已经带动本村和周边乡镇的350多户贫困户养了5000多只羊,每户增收2万多元,1500多人脱贫。2020年底,刘入源还加入“残疾人阳光扶贫项目”,每年帮助100名残疾人脱贫。

 

  “三面墙”的故事

合山市岭南镇溯河村有个村民叫谭罗斌,家里特别穷。

  比“家徒四壁”还穷,因为他家只有三面墙,另一面墙是靠着邻居家的。

  他在村里还有个外号,叫“酒坛子”。以前,帮扶干部给他送米送油,他却靠着墙根,眯着眼要酒喝,是全村有名的懒汉贫困户。干部怎么讲扶贫政策,怎么描绘脱贫后的美好生活,他就是不动心。

  有一次,扶贫干部发现,谭罗斌不喝酒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自尊心的,而且还很在意自己的女儿,就劝他:“女儿都谈恋爱了,你还吃低保,房子这么破,怎么好意思让孩子带男朋友回家?”

  一句话,点醒了谭罗斌,他拍着胸脯说要干出个样子来。

  通过危房改造,谭罗斌告别了“三面墙”,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去年,他养了20头猪和两批肉兔,还买了一部三轮车发展生产、跑运输,加上女儿在外打工,一年下来,全家收入超过3万元。

  “不想”“不敢”“不能”“不会”,是不少贫困户的口头禅。2020年,合山市开展“扶志脱贫争先锋”活动, 1500多名党员干部与3300多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志愿工作队开展关爱行动和心理疏导服务,实施精神扶贫,拔掉思想的“穷根”,1.3万多人转移就业,3100多户贫困户办起特色产业。2020年,合山成功脱贫摘帽。

 

  一个“泥腿子教授”

  “免费送给我种的,做试验用的,种好以后,村里很多人就会跟着我种油茶。”2020年4月25日,龙胜各族自治县花桥村村民周心发对记者介绍,这天一大早 ,62岁的广西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荫伟就出门了,把刚买来的1500多棵新品种油茶树苗,赶着时节送到一百多公里外的农民那里。

  “工作40多年来,我只做了三件事:银杏研究、油茶研究和金花茶研究。”邓荫伟说得云淡风轻,但学院副院长马姜明说:“这三个树种,可是广西最具有特色的经济林树种,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让广西数百万农户受益!”

  银杏树,又叫“公孙树”,意思是:公公种树,孙子得益,种下后三四十年才能挂果。为了使银杏树生长快,早结果,邓荫伟想尽了办法。

  调查银杏生态环境,早出晚归,每天步行五六十里路,是常有的事;培育良种苗,每天顶着烈日,在田间一蹲就是三四个小时;研究银杏人工授粉,常常爬到十多米高的树上进行观察,目的只有一个——找到最佳授粉期。桂北的田间地头,成了邓荫伟广阔的实验室。

  终于,经过改良种植技术,灵川县海洋乡小桐木湾村的200多棵银杏树,使28户农民每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桂北百年以上的银杏大树,经过病虫害防治和冰雪灾害治理,长得生机勃勃,景色迷人,每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以上,农民收入增长十分可观。

  邓荫伟又花了8年,研究成功“油茶良种丰产栽培技术”,使油茶丰产示范园建到1000多亩。

  2020年,到了退休年龄的老邓,觉得自己还能为乡亲们作贡献,又主动承担了“金花茶繁育与栽培技术”的研究。

  “这三个树种的研究事关富民工程,我要拼时间,出成果,让八桂大地更多农民朋友的日子越过越好!”邓荫伟对记者说。

102次百色扶贫之行

陈开枝讲述《22年扶贫路》

  “从1996年到2020年,22年间,我到百色102次,其中有10年春节是在百色度过。你要问我,为什么去那里扶贫?我的回答是,因为百色乡亲称呼我——‘广州那个兄弟’。”

  1996年,中央作出“东西结对帮扶”的决策部署,广东帮扶广西,广州帮扶百色,广州市委决定由时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陈开枝负责帮扶工作。

  “100万人没路走,80万人没水喝,60万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前几次去百色时,我每次都是流着眼泪离开的。”22年过去,78岁的陈开枝仍清晰记得当年百姓生活贫苦的情景。

  为了掌握真实情况,陈开枝平均一个多月去一趟百色,仅田林县六隆这个移民开发区,他就先后28次到现场指导,许多次是带着病、拄着拐杖、爬山过坎去的。

  1998年7月,陈开枝任广州市政协主席,充分用好政协的平台,专攻教育扶贫,解决百色教育落后的状况。从1998年到2020年间,他发动社会捐资3亿多元,新建、改建242所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动员广州青年和社会人士开展手牵手活动,帮扶4000多名百色贫困孩子完成学业。他自己也拿出工资,资助了30多个孩子。

  2020年,陈开枝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任副会长,到了更大的扶贫平台上,他依然牵挂百色,为百色募捐一笔笔助学金。2020年,他筹建百色教育基金会,目前,基金会已筹款1.8亿多元,帮扶3.1万多名贫困孩子完成学业。

  22年间,陈开枝促成广州帮扶广西建成300多个项目、帮助380个村通电、兴建2.57万处人畜饮水工程、修建5000多公里公路,累计帮助8万多名儿童重返校园。

  “在我有生之年,还会支持百色脱贫致富,不为名,不为利,只因为我深深地爱着这片有着光辉革命历史的红土地!”陈开枝坚定地说。

  最近20年来,广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累计援助广西20.2亿元,有力助推了广西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直接受益的深度贫困县达20个、贫困村超过1000个、贫困人口20多万人。

一条难修的路

第一书记黄江山讲述《斗“石魔”,拔穷根》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集环村地处九万大山,来自河池市人防办的第一书记黄江山进村不久就被一件事深深震憾——村民吴昌明,辛辛苦苦养了4头猪,要赶到镇上去卖,但由于路不通,加上天气太热,还没到镇上就死了3头。

  “那一刻,我下了决心,无论多苦多难,也要帮村里修一条走出去的路。”黄江山回忆道:“很多人以为我异想天开,说要是路那么好修,早就修了。但我想,如果什么事都那么容易,还要我们第一书记做什么?”

  跑资金、跑工程、跑材料;吃不好,也睡不着;一瓶水、一两根黄瓜就撑过一天,有一个月就瘦了10几斤。他连任两届第一书记,驻村4年,骑坏了3辆摩托车。终于,修通了总长17公里的通屯道路,完成了所有自然屯的巷道硬化。之后,他组建微信群、QQ群,每天更新转发惠农政策,分享点滴变化,引导外出务工的青年返乡发展产业。

  如今的集环村,村民的笑脸越来越多,斑驳的石山越来越绿。“这是对我们第一书记的最好奖赏!把最好的年华献给扶贫事业,我无怨无悔!”黄江山说。

  目前,广西全区还有5000多名第一书记扎根贫困村屯,积极作为、甘于奉献,被群众称为“党派来的好干部”。

一个特殊的微信号

广西扶贫办监测统计处处长的蓝标河

  2020年4月14日,“向人民报告”—— 这个每天都在推送扶贫一线信息的微信号,永远停止了更新。

  这个微信号的主人,蓝标河,2020年主动要求从广西社科院调到自治区扶贫办,做一名专业的扶贫工作者。

  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参与制定全区扶贫考核体系标准。

  没有任何的先例、没有现成的数据,蓝标河和同事们靠两条腿跑基层、做调研,经过3个多月没日没夜的工作,终于制定完成广西第一套扶贫考核标准体系。

  2020年3月,已任广西扶贫办监测统计处处长的蓝标河挂任融安县委常委、副县长,兼任自治区驻融安县“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由于工作忙碌,他几年没回老家,连母亲中风住院一个多月也没能回去看看。哥哥蓝标松又心疼又生气,蓝标河在电话里保证:明年我一定回去!

  “明年一定回去”,竟成了蓝标河永远无法兑现的诺言。今年4月14日,他连续几天加班工作后,从融安驱车5个多小时赶回南宁,准备参加扶贫工作重要会议。下车后,他直奔单位加班,当晚7时许,刚回家不久的他在继续加班整理材料时,因为疲劳过度倒下。

  为扶贫事业,蓝标河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殉职时年仅44岁。

  但是,村民们不会忘记他。贫困户黄永礼的母亲捧着一坛老酒,哽咽着说:“蓝县长平时总是那么忙,我们都没法好好对他说声谢谢。我把这坛酒给他留着了,乡亲们说,等村里脱贫摘帽那天,大家要一起敬敬蓝县长……”

一个大山的儿子

阮立婷讲述父亲阮承积的脱贫事迹

  “他帮我太多了,闭上眼睛我就见到他……”村民阮姆念,直到现在还念叨阮承积。

  3年前,阮姆念还是贫困户,直到靖西市地州镇古文村村民委原副主任阮承积主动找上门,带着她养蚕,阮姆念一家才从原来的勉强维持温饱,到现在年收入2万元以上。

  阮承积帮扶的贫困户还有不少。但是,他们再也没有机会当面向他表达感谢。2020年12月6日,阮承积开车带着帮扶干部走访贫困户,不幸发生车祸,头部受重伤抢救无效不幸殉职,年仅44岁。

  “村里的王安稳阿伯遇上了难事,父亲安慰他,还帮他联系挖掘机,将荒地改造成水塘,又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贷款5万无,尝试‘鸭鱼’套养,干了一年多,阿伯家顺利脱贫。阿姆(当地对奶奶辈的尊称)家的孙子半夜发烧,给父亲打电话,他赶忙去把小孙子送到医院……这样的事,父亲做了一件又一件,我从来没有想过,父亲也会有停下来的一天。”说起这些,阮承积的女儿阮立婷几度哽咽。

  “广西1.5万多个行政村有11万多名村干部,从2020年起,广西先后选派1.6万多名干部作为第一书记驻村扶贫,他们扎根贫困山村,拿出满腔热情,为脱贫攻坚奉献青春、才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020年至今,广西已有40名扶贫干部倒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壮乡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们!”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动情地对记者说。

【篇6】**县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

教书先生讲的“扶贫、扶智”课
--XXX县XXX镇枫香村第一书记XXX同志先进事迹
XXX,男,汉族,籍贯贵州桐梓,1980年9月出生,2004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贵州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现任xxx学校教师、XXX县XXX镇枫香村第一书记。从2016年到XXX县XXX镇枫香村担任第一书记从事扶贫工作以来,该同志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立场坚定、真抓实干、廉洁奉公,带头确立“抓党建、强民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干部群众加强教育培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提升了干部群众的知识技能,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有力地改善了村环境和集体经济,在深度贫困地区决胜脱贫攻坚战中成绩卓着。
立场坚定抓党建
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始终与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
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意识,勇当扶贫先锋,提振攻坚士气,激发了干部群众扶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起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俗话说:“不怕有个烂摊子,就怕没有好班子”。XXX书记到岗后发现,枫香村组织建设亟待加强、党员发展管理和教育培训不到位、党员队伍青黄不接、组织生活开展少、甚至“口袋党

员”依然存在,村委软弱涣散、内部不团结、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等等问题突出,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严重阻碍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担任第一书记的他牢记使命,认识到只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章立制,才能增强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他带头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并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定期组织召开支委会和全体党员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以及中央、省市委对脱贫攻坚的相关要求,不断提升理论素养,进一步树牢党员“四个意识”、补强自身“精神之钙”。自觉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村支两委对工作的前瞻性、原则性、创造性,战斗力明显增强。指导完善“两委”议事规则、决策程序,村里大事小事均需召开党员群众开会讨论,集体研究,形成一套村级规范管理工作体系,使村支两委办事“公平、公正、公开”三原则。吸纳优秀青年到党员队伍中,切实增强枫香村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
脱贫扶智有实效
“富不富,看思路”,在广泛集中民智民意基础上,带头编制完善了《枫香村建设规划(2016-2017年)》。为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人居环境、以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争取到投资30余万元,对村内道硬化6公里、清理修缮排水沟、垃圾堆32个。他力主把村阵地场所建设纳入整体规划,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服务功能,完善枫香村村委办公设置配备,保障办公

顺利开展。经过深入实地的调研和科学论证,带领村支两委共同编写了枫香村5433扶贫资金项目规划,实现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生态优良、地域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群众兴奋雀跃的说:我们也快过上“小城市”的生活了。
他带领村支两委围绕“抓党建、促发展”的既定目标,努力发展枫香经济、改善村民生活,确保按期脱贫摘帽工作。他带领村干部主动联系县农牧科技局、林业站、能源局、紫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机械职业技术学校等各方面的专家对枫香村进行实际调研,争取各界广泛支持和合作。目前,投资万的450亩花椒基地、红心猕猴桃种植、救助贫困生、村民技能提升等项目都如火如荼开展,群众收入增多。
在长期与群众接触中,XXX书记有了深刻的认识,枫香村273户1137人口从我国恢复高考以来全村居然没有一位大学生,大专生、中专生、职高也是渺渺无几。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孩子一般初中、高中毕业后就外出务工,由于学历低、知识水平有限,外出务工的也属于初级工人,在外生存也是困难重重。他带头组织从两个方面着力开展智力脱贫:其一,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鼓励孩子努力完成学业,引导靠知识改变命运观念。村委大力培养、培育一批“专家”,充分发挥村干部领头羊的模范带头作用,采用能人带动贫困户模式。其二,注重劳动力的培训,有针对性、切合实际地为扶持对象开展实用技能培训,让他们真正掌握一技之长,靠自己的技术和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他深入农户调查了解全

推荐访问:脱贫 先进事迹 攻坚 县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1000字

版权所有:春晖范文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春晖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春晖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滇ICP备1400138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