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2022年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

2022年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

发布时间:2022-06-14 12:30:07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

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4篇

第一篇: 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

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
作者:喻志娟
来源:《神州·下旬刊》2019年第01期

        摘要:中学生承担着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目前外来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越来愈大,严重削弱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重视,那么如何在中学生的美术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和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传统文化;美术;中学生;绘画

        引言

        《美术课程标准》阐述了传统文化在美术课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相关的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精神。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而中学生承担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中是中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在学生学习美术技能的同时,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同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首要任务。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美术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对人格发展上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目前中学生收到“快餐文化”的影响,热衷于娱乐性文化,忽略了传统文化,这对中学生的影响是非常不利的。为了中学生更好的发展,在中学生的美术教育中,“传道授业”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因此,在中学生的美术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是教育的需求。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卑不亢的人格魅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准则,还有热爱生活的信条等等,是现代“重洋轻土”的背景下人们需要的精神内涵。在传统文化中,浓缩了承载了许多民间优秀的工艺,展示了古代人民智慧,美术实践课程中对这些元素的挖掘有助于更好学习美术技能和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避免了中学生盲目的崇洋媚外。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美学中的应用

        2.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篇: 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

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

作者:李晓敏

作者机构: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塔尔坡学校

来源: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ISSN:1671-0487

年:2016

卷:000

期:014

页码:232

页数: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学渗透健康成长

摘要:本文通过体育教学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探讨,提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为同行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理清思路,提供借鉴,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第三篇: 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

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山西省和顺县职业中学 冯文清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一方面,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课堂上,这为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提供了时间保证;
另一方面,各学科都有丰富的德育内容,这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提供了素材支撑。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为学生接受、领悟和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此,我们应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确立观念,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念具有指导教师制订教学目标和定向实践行为的作用。只有在教师的头脑中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持久地去践行,才能使教师的新价值观与新教学行为联系、共创、互动起来,并贯穿于改革的始终。如果学校面对激烈的生存竞争而屈服于“目中无人”的“以升学率论英雄”的畸形教育,那么学校发展所积淀下来的就只有单调的升学人数和考试分数,就不可能形成丰厚的学校文化。因此,学校应当逐步探索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引导教师从纯粹的抓教学质量的“应试教育”向抓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转变。

课堂教学中,要确立“每节课都是德育阵地”的意识。无论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是德育活动,都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教职员工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制度、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转向规范化、科学化。
 二、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让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设计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体系,充分挖掘教材中明显的思想资源、教材暗含的价值取向、学科知识及其背景,还有其中蕴涵的思想和方法及其背后的动人故事和学科发展中所形成的学科文化。把德育渗透到具体学科内容中,使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使德育融注于知识载体之中,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里。不同学科渗透德育有其共性:都以知识为载体,寓德育于知识学习和训练过程中。但由于中学各门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和范围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也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也就有自身特点。这要求我们根据学科个性,发挥优势,把握重点,分清主次,准确发掘教材内蕴含的德育因素,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讲究渗透艺术,使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与思想品德的形成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要贴近教材。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应是教材中所应有的,课堂上的德育应依据教材内容去进行,绝不能牵强附会,“为德育而德育”。教师应切实使学科德育与知识教学、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而不能使之成为“两张皮”。对此,要求各科任课教师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应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自然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蹲下来,以真诚、热情、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学生的视角观察生活、审视社会,努力建构学生喜爱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感受,体贴关怀学生,在课堂上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有自己的理解,不以权威的角色抑制学生的创造力;
要降低教师的控制欲,给学生自由思考、自由发表的空间;
要控制自己的表达欲,不要让课堂变为“一言堂”。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能强行灌输、机械训练,要在尊重学生与积极引导上寻找结合点,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在师生不断的交互活动中重新认识学生和自己,在看到学生道德面貌发生变化时看到自身教育的力量,看到自己的教育素养也在提升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和情感的交融。这种交融对进行德育渗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情明理,达到内化的实效。

四、运用电教,研究教法,增强德育效果。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选取那些意义重大、说服力和感染力强、具有时代气息、学生普遍关心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渗透的切入点;
要正面引导、透彻说理、因势利导,避免盲目性;
要把明理、激情、导行结合起来,创造条件,指导学生把所领悟的观点、方法变为实际行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比如:教育学生站在惜时守信的高度认识上课迟到的问题,站在诚信的角度认识考试违纪违规现象,站在“今天作业好的学生,就是明天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后天服务态度好的公民”的角度来认识作业质量问题等,这些都是学科德育的切入点。

德育“融入”课堂教学中绝非是“为德育而德育”,而是结合学科内容或学科教学的情景,因势利导,由感而教。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以外,还必须具有教师的人格魅力。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学生长期与教师相处,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诚恳正直、胸怀坦荡、宽厚谦和的人格魅力都对学生品德形成起着示范、引领作用。事实上,当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人格修养,展示自身人格魅力的同时,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

第四篇: 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

2018.05总第499期
教学研究
浅谈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德育教学
陈子奕
(珠海市金湾区小林实验小学,广东珠海519045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尤为重要,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教育中,能够使小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品格修养。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德育教学中,成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难题,对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融合途径,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德育教学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概念、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了解甚少,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教学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应较好地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人小学德育教学中的途径。
_、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家庭因素
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学生在学校中大多数时间是在班级中度过的。良好的班级环境可以感染学生,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班风,引导学生直面自己不健康的心理并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形成健康的心理;
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使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的同时,使其心理健康也随之得到完善。
2.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小学生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家庭因素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家庭因素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家庭氛围不和谐。若学生处于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容易成形多疑、多变的性格,脾气暴躁,与其他学生相处不和谐。其二,由于当前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以及长辈对其过于溺爱,使学生形成骄纵的性格。其三,部分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使学生产生焦虑等不健康心理。
2.社会因素
小学德育教育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课堂中的理论教学,另一种是通过课外活动进行实践教学。将两种教育形式相结合,能够发挥出德育教育的最大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采用这种教育形式,在学校或班级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心理发展情况。
3.在德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社会情况下,很多小学生过早地接触到不良的社会文化,如不良书籍、网络媒体等,而小学生分辨事物的能力比较欠缺,学生在接触不良社会文化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影响,形成不良心理。如部分影视作品当中经常出现暴力事件,若教师和家长不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则会导致学生产生暴力倾向等。
3.学校因素
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格。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因此,小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课程安排,在德育教学中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教育学生应具备坚韧不拔的品格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若一个人的心理出现问题,他能够形成坚韧不拔的品格吗?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心理素质。
小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是重点内容,教育工作者在落实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应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因此,研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人小学德育教学中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彩琴.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经验分析〇].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〇17,M(3:2〇6.
[2]苑影.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及方式U].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91.
[3]李绪臣.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〇〇.教育教学论坛,2012(S4:277-278.作者简介:陈子奕(1975—),男,广东珠海人,本科学历,职称: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学校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教师的言行举止。部分教
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功利心比较严重,不能做到平等地对待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如教师比较偏好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不闻不问,这种行为容易使成绩较差的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再如,部分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合理的管理方式,导致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丧失了学习的乐趣。
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相似之处,但又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其本质区别在于德育教育是学校对小学生在思想、道德以及政治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层面较小,针对性较强,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融入途径1.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因此,在落实心理健康(责任编辑:闵婕周玉梅)
•35•



推荐访问:党史 教育教学 如何将 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 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 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中

版权所有:春晖范文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春晖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春晖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滇ICP备1400138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