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2022年)

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2022年)

发布时间:2022-06-17 14:24: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2022年)

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5篇

第一篇: 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

如何将游戏融入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不仅要靠老师出色地教,更要靠学生自主地学。为了使小学生兴趣盎然地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小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游戏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有趣的数学游戏,每位学生不仅是游戏的参与者,也是学习的小主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获得健康、有趣的学习体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将游戏巧妙地融入数学课堂,进行实践和探索,这是很有意义的尝试。

    一、将游戏融入数学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游戏可以被用来创设情境,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教材相关有具有新颖性,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游戏来把教学内容通过游戏显示出来,使学生更清晰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它既有体现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启迪了智慧的火花,也帮助他们理解了教学的内容,起到了活跃思维的作用。

    1、游戏导入,提高学生情趣 。

    刚刚开始上课,学生的精神状态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中还想着课间的玩乐。此时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清冽的刺激,引导他们兴奋中心的转移,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而且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264”,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2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2整除,哪些数不能被2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难住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2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2、新知教学中穿插游戏,加深知识的理解。

    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且有意注意不易持久。因此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容易注意力分散、思维松懈,有时还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所以在教学中间,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些游戏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玩中悟理益智,形成积极思维的心向。

    另外,还可以利用一些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为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邻居”、“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学生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在游戏中,为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在生动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们还可设计“小擂台”、“点将台”等游戏,以激励学生互帮互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借助游戏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把被动式的教学变为直观式的兴趣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增强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拓宽思维空间,丰富想象力。

    3、 游戏融入练习,加深知识记忆。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如果把练习内容融于游戏之中,就能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欲望。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我在练习中设计了“老狼和小红帽的”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老狼要吃小红帽,小红帽们必需团结起来,合力对付老狼。请9人上台表演“小红帽”,其余的学生一起说:“老狼老狼几点了?”我就说“2点了。”9个学生,每2人抱在一起,请其余的学生列出除法算式,9÷2=4(组)……1(人)。如上不断变换“小红帽”的人数和点数进行游戏,其余的学生列出不同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这样教室立刻活跃起来了,课堂活了,精神振奋了,思维积极了,学生不仅巩固了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二、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注意的原则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游戏教学也是如此,用好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游戏教学时,一定要坚持以下原则:

1、游戏的目的要明确

游戏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数学游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教师应根据课堂上学习内容的需要来确定是否开展数学游戏,游戏要有助于突出知识重点,突破难点,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会思维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一年级“认识上下”这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上下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节课看似简单,但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认识有一点难度。游戏“点鼻子”是学生比较爱玩的传统游戏,在第一个活动中运用这游戏是让一些不是很理解上下空间位置的学生乐意去用游戏来认识“上下”空间位置和顺序。学生能根据他人提供的信息来点中小猪的鼻子,而且在玩的过程中学生不知有多高兴。其实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这样才会点中鼻子,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在游戏中领悟。

2、游戏形式要简单

游戏中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和调控作用,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障学习过程顺利进行。一是要合理分配课堂教学的时间,随机调控课堂节奏;
二是要考虑每个游戏的注意事项,游戏前要提出要求;
三是设计的教学游戏要简单易学、省时高效、适合班级条件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便于操作,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如在学习“认识钟表”时,在平时我就观察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于是我就改编利用这游戏来给学生学习认识整时和半时。我提出了做游戏时的要求与注意事项,然后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男生问:“老狼、老狼几点钟?”女生回答:“老狼、老狼八点钟。”……一问一答,朗朗上口,学生热情高涨。如此反复再交换,在教学中便于操作同时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游戏过程要面向全体

数学游戏时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进入游戏角色,获取过程体验。如果在课堂上只让少部分学生参与游戏,其他大部分学生充当小观众,那么学生的参与面就太窄,游戏活动也就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尽量设计能让所有学生参与的游戏。

在学习了“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后,我设计了一个“凑24点”的游戏,学生每四人一组用扑克牌计算,全员参与动中有静,静中有思,学习效果令人惊喜。

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游戏之前,我给每一位学生的胸前戴上一张数字卡片,每一张卡片上是0 ~ 10中的任意一个数。当“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来握握手,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歌声响起来的时候,我说:“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10的就是好朋友。”小朋友就开始随着歌声找自己的好朋友,当歌声停止的时候,胸前的数合起来是10的两个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起,我接着又说:“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8的才是好朋友!”欢快的音乐声又开始伴随着小朋友找到自己的朋友。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记住了。所有的小朋友都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游戏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找到好朋友而感到骄傲,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4、游戏过程要有严格的组织性。

运用游戏教学,游戏过程要有严格的组织性,如果课堂游戏组织无力,学生活动的秩序较差,就会收效甚微。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恰当的利用多种形式的数学游戏活动,使这把教学内容融于游戏之中的教学形式更贴近孩子们的心,给小学生带来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能够主动去学习,发展了小学生的智力,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的精神,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游戏教学不仅是小学生渴望的、教师追求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初中数学教学反思需要的一种教学手段。 

第二篇: 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

如何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融入到新闻创作中
作者:唐继厚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9期

        摘要:扎根群众的脚力、独特视角的眼力、立意深刻的脑力和妙笔生花的笔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地提升“四力”并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融入到新闻创造的全过程。深耕事件本身的新闻点,探索新闻发生的本质原因,提炼出能够对读者产生影响的作品。笔者根据新闻采写经验,总结了一些如何将“四力”融入到新闻创作中的方法。

        关键词: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新闻创作

        笔者作为一名政法战线的新闻记者,每天接触到的新闻以案件类居多,如何讲好政法故事,弘扬社会正能量是作为政法战线记者的必备素质。在众多的案例当中,记者应当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进行采写,这样才能禁得住百姓的“口水”,无论什么时候回想起来,再次一番谈论的时候,都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创造过程中,能够对新闻报道做到详略处置妥当,在新闻创作初期就要预见新闻发出后的舆论方向从而进行把控,规避那些产生负面舆论的新闻,让心怀不轨的人借此掀起茶杯风暴。

        一、增强脚力:走进百姓身边,让故事看得见“温度”

        社会仿佛一个大熔炉,熔炼着各种各样的新闻,很多新闻不是用眼睛看、耳朵听就能够完成采写的,需要记者将自身也“熔”进去,这样才能获得有温度的新闻。2019年初,中央政法委再一次推出“今天我当班”为主题的采访任务,笔者有幸参与了这次体验式采访。

        在对公证员采访时,笔者亲眼看到亲人为争夺家产在公证处吵闹的场景,公证员帮化解,笔者怔住了。在对法律援助工作人员采访时,我看到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为脚糜烂的受助群众绑绷带时,我的胃里阵阵干呕。在对监狱民警采访时,我理解了什么是“瞪眼班”、什么是寝室巡查……

        这种体验采访是最简单、最直观走入基层的一种形式,“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来形容体验式采访再恰当不过。采访结束进行创作每一篇新闻作品时,笔者都可以闭着眼回忆那一幕幕场景的发生。这样写出来的作品,也会像“VR”一样将读者带入其中,感受到新闻发生时的那份温度。

第三篇: 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

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

源汇区空冢郭乡初级中学 曹一凌

当下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我们教育教学实践中最热门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对中国教育来说,是一件大事: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适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要解决“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既关系到国家的总体发展,也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学生个人的成长,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思考。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受应试教育作崇,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 。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 

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接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习,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儿童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问在语言文字上。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习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我相信每个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我坚信自己以后会学习学习再学习,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进步。

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他们的品行往往是通过对老师的模仿来进行的。在天真的孩子眼里,老师一般具有某种权威,甚至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作为教师,总是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一方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塑造学生的心灵。所以,教师行为本身就履行着教育职能,教师本身的道德品质乃至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此意义上讲,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无数事实说明,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师德教育,做老师的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

第四篇: 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

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中学生生活中

作者:胡成

作者机构:长沙市第十-中学教育处,湖南,长沙

来源:资治文摘(管理版)

ISSN:1674-0327

年:2010

卷:000

期:002

页码:120

页数: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思政教育;中学生;生活

摘要: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形成和人格完善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加强教育极为重要,如何在这个阶段对中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本文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五篇: 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

2018.05总第499期
教学研究
浅谈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德育教学
陈子奕
(珠海市金湾区小林实验小学,广东珠海519045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尤为重要,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教育中,能够使小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品格修养。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德育教学中,成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难题,对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融合途径,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德育教学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概念、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了解甚少,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教学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应较好地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人小学德育教学中的途径。
_、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家庭因素
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学生在学校中大多数时间是在班级中度过的。良好的班级环境可以感染学生,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班风,引导学生直面自己不健康的心理并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形成健康的心理;
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使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的同时,使其心理健康也随之得到完善。
2.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小学生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家庭因素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家庭因素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家庭氛围不和谐。若学生处于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容易成形多疑、多变的性格,脾气暴躁,与其他学生相处不和谐。其二,由于当前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以及长辈对其过于溺爱,使学生形成骄纵的性格。其三,部分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使学生产生焦虑等不健康心理。
2.社会因素
小学德育教育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课堂中的理论教学,另一种是通过课外活动进行实践教学。将两种教育形式相结合,能够发挥出德育教育的最大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采用这种教育形式,在学校或班级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心理发展情况。
3.在德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社会情况下,很多小学生过早地接触到不良的社会文化,如不良书籍、网络媒体等,而小学生分辨事物的能力比较欠缺,学生在接触不良社会文化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影响,形成不良心理。如部分影视作品当中经常出现暴力事件,若教师和家长不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则会导致学生产生暴力倾向等。
3.学校因素
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格。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因此,小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课程安排,在德育教学中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教育学生应具备坚韧不拔的品格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若一个人的心理出现问题,他能够形成坚韧不拔的品格吗?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心理素质。
小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是重点内容,教育工作者在落实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应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因此,研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人小学德育教学中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彩琴.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经验分析〇].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〇17,M(3:2〇6.
[2]苑影.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及方式U].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91.
[3]李绪臣.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〇〇.教育教学论坛,2012(S4:277-278.作者简介:陈子奕(1975—),男,广东珠海人,本科学历,职称: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学校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教师的言行举止。部分教
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功利心比较严重,不能做到平等地对待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如教师比较偏好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不闻不问,这种行为容易使成绩较差的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再如,部分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合理的管理方式,导致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丧失了学习的乐趣。
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相似之处,但又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其本质区别在于德育教育是学校对小学生在思想、道德以及政治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层面较小,针对性较强,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融入途径1.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因此,在落实心理健康(责任编辑:闵婕周玉梅)
•35•



推荐访问:党史 教育教学 如何将 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 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 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中

版权所有:春晖范文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春晖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春晖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滇ICP备1400138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