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党史馆对大学生启示

党史馆对大学生启示

发布时间:2022-06-17 19:24:0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史馆对大学生启示,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党史馆对大学生启示

党史馆对大学生的启示3篇

党史馆对大学生的启示篇1

晋商精神对大学生创业的启示
作者:孙彦雨
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13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也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中,以大学生群体最为明显。晋商是我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商帮之一,其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精神比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对现代商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创业的一系列问题,探讨晋商精神对大学生创业的启示。

        关键词:晋商精神 大学生 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3-0134-02

        一、晋商精神的主要内容

        (1)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晋商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上至东家,下至伙计,没有一个不是秉承这个原则的。无论是年迈的老人前来买东西,还是牙牙学语的孩子,从不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如果发现货物有质量问题,宁可全部销毁,也不会兜售到市场上去,同时,商号的伙计也不会因为客人社会地位的高低而有任何招待上的不同。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在刚接手乔家家业的时候,对包头各分号欺瞒顾客、坑蒙拐骗等行为给予了严厉的惩罚,同时进行了人事调整,并制订了新的店规,这不仅保证了乔家生意的稳定,也逐步建立了“诚信”为首的商业秩序,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晋商认为经商虽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但凡事都不能违背基本道德,因为,商号这么多,你骗了这个人,骗不了那个人,除非只做一锤子买卖,同时,假设你骗了这一家,一传十,十传百,自己商号的名声早晚受损。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晋商始终保持诚信为本的原则,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

        (2)吃苦耐劳。吃苦耐劳在晋商身上体现得一览无余,山西气候干旱,土地资源贫瘠,在传统的农耕时代只能靠天吃饭,勤劳勇敢的山西人,排除艰难险阻,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他们拉着骆驼,冒着风雪,开辟了一条以山西、河北为枢纽的陆上国际商路。在那个交通不便,主要运输还是靠马车的年代,一行人外出经商,所遇到的危险及困难可想而知,一路上风餐露宿,没有舒适的居住环境,也没有可口的饭菜,甚至还有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勤劳勇敢的山西人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越战越勇,凭着自身的智慧和勇敢,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通过一代代山西人的不断努力,并把这种精神世代相传,才有了今天大家所看到的晋商文化。

党史馆对大学生的启示篇2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急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了一些改变,这些变化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一些学生视崇俭、谦让、虚怀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为老皇历,追逐名利、追求享受则成为一种时尚。因此借鉴老子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崇俭节欲、谦下不骄、柔弱不争、虚怀若谷等思想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处世艺术,无疑具有激浊扬请的时代价值。

(一)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启示

《老子》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古代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记录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无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老子将“无为”视作“圣人”的道德行为标准,即最完善、最高的道德行为标准,提出:“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①老子倡导“无为”的思想,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即无所作为,也无心于作为的人,才是具有“上德”的人(“上德无为”②)。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是最高的范畴,这个“道”具有二重性,它既是“有”,又是“无”,它以“自然”为法则,“道法自然。”③老子所言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具体的物体,而是指自然秩序、自然状态、自然规律,如物壮则老,柔弱胜刚强、祸福相倚等,同时也指人类未受文明污染的纯真性情。

老子倡导自然无为的行为原则。

“无为”并非“不为”,在《老子》一书中,找不到单纯的“不为”的字样,也没有一句话含有根本不为的意思。他只讲“不为始”④、“不敢为”⑤、“不可为”⑥、“不为主”⑦等等。这些都具有特定的涵义,不能作为一般的“不为”来理解。老子所讲的“无为”并非绝对地无所事事,而是指顺从事物的自然规律,不强作妄为。例如“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⑧,就在无为之列。老子认为,只有“辅万物之自然”⑨,而不去任意妄为之,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结果,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老子所言的“自然”,还包括人类未受污染的纯真性情这一层意思。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混乱,有忠臣。”⑩仁义、智慧、孝慈、忠臣,在一般人看来,都是非常好的名称和行为,可老子却认为这些都是在大道废弃、纯朴破灭以后才产生的。因此,老子提出“返朴归真”的理想追求,试图从理想主义的角度来设置一种人格追求。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消极的倒退,但从文化意义上看,老子正是因为看到了自我与人性被压抑的现状,而用一种“反常”的方式来张扬自我与灵性。老子希望人们能够丰衣足食, 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所以老子提醒人们要摈弃外界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安足清静,强调人类应该保持纯朴自然的本性而不要过分地追求名利。

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强调万物各有其性、物各有宜,强调顺就物性、因才而用、率性而行,反对任意作为,这自有其合理的因素,顺应自然、率性而行的思想充分肯定了主体价值活动的多元化倾向,有助于充分满足主体的能动意识和创造精神。它启发大学生努力追求科学真理,大胆创新,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且,“返朴归真”的思想对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具有启迪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厌倦对基础课程的学习,看不到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 渐进的过程,往往表现出急功近利或心浮气躁等倾向,这样难免因基本功不扎实而影响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然“自然无为”,“返朴归真”的思想也会产生消极影响,这是我们应该加以防止的。

崇俭节欲,谦下不骄对大学生品质的塑造

老子说: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将“俭”视为立身处事所必须持守的“三宝”之一,是治国修身的根本法则。“治人事天,莫若啬”⑿,“啬”就是“俭”。老子认为,只有修养天机,蓄积精神,才能达到纯真质朴的境界。明白了这一道理,用之治国,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用于修身,则可以健康长寿。为了达到崇俭的目的,老子主张“节欲”,提倡“见素抱朴,少私寡欲”⒀。所谓节欲,并非要禁绝人的生理欲望,而是要求没有个人的贪欲。老子将贪欲视为最大的罪孽和祸患:“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⒁他认为贪得无厌者的好景不会太长:“金玉满堂,莫之能守。”⒂“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⒃而且进一步指出,人们为了养生而纵欲,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因为纵欲势必戕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为了强调崇俭抑奢的重要性,老子使用了极端的话语:“五

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⒄不仅如此,他还认为,纵欲贪多的人必将成为众怒之敌。他说:“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⒅如果统治者为了追求丰厚的奉养而贪得无厌,那么人民就要冒死同他作对了。因此,老子认为崇俭节欲是洽国、养生的最好办法。

老子的“崇俭”思想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谆谆告诫儿子:“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⒆唐代李商隐在总结历代成功教训时提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⒇老子的这一思想对我们当代大学生也有启发意义。现在,在校园里,在学习上争先的人愈来愈少,而在生活气派上进

行攀比的人却愈来愈多。少数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已经程度不一地受奢侈消费畸形消费等病态消费的伤害,他们脱离经济能力盲目效阔,在价值观念上发生错位,以豪华摆阔为荣耀,以节俭朴素为寒酸。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否则,大学生美好的青春则有可能在享乐的浊流中被糟踏。当然,老子“崇俭节欲”的思想并非是要我们抑制消费,他反对的是过度奢侈的畸形消费。他主张人们应该把消费节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生活上克勤克俭,反对浪费;
主张钱财物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毫无疑问,老子的“崇俭”思想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继承尚俭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止欲去奢,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内在因素。

老子在提倡“崇俭节欲”、“返朴归真”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反对自满,反对逞强。老子赞扬道的谦德说:“功成不名有……力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21)他要求人们效法道的谦德,做到“不自伐、不自矜”。认为“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22)老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具有谦下的美德,强调善于用人的统治者应该是谦下不争的,“善用人者,为之下。”(23)只有对下级人员态度谦下,才能激发人心而使之尽力尽职,任何高傲凌厉的态度,只能招来下级的阳奉阴违。老子把

谦下作为他的三大法宝之一,响亮地喊出: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24)认为只有具备谦下的美德,事事不争在别人的前头,其结果就可被人奉为首领,成为名副其实的带头人。老子还进—步说:“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25)就是说,不要像美玉那样孤高自赏,潜身藏形,令人难见;
也不要如坚石那样拒人琢磨。这是从相反的方面说明要谦下,不要自视清高,要能容事容物。老子告诫人们说:“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26)看事情不专靠自己的眼睛,这样才能看得明白;
不自以为是,这样才能明辨是非。因为个人的智慧、知识和才能是有限的,谦下虚心能够集思广益;
用众人之智,博采众家之长,才能更快地进步。我们常说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大学生应该从老子谦下不骄的思想中得到启示,要对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个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尊重老师,虚心向老师和同学学习,取众人之长,补己之短,不要盲目自大,自以为是,目空一

切。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三)柔弱不争,虚怀若谷对大学生处世艺术的启示“柔弱不争”是无为的具体表现。老子所说的“柔弱不争”,在许多场合下,不是故意宣扬失败主义,不要胜利,而是以不争为取胜的最好方法。柔弱不争的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表现为多方面的品德。

第一,以柔克刚。老子将柔弱看成是攻强克坚的法宝。在对自然、社会进行深入观察的基础上,老子认识到,柔弱的一类事物往往更有生命力,而坚强刚硬的一类事物往往容易被毁坏。故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27)他以水为喻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28)在许多场合,老子所谓的柔弱不争就是指不争强好胜,善于利用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以柔克刚,取得成功。“以柔克刚”是一种独特的取胜之道和生存之道,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恃才傲物、锋芒毕露、自我逞强的人总是多遇失败;
而敢于表现柔弱的,反而保全了生命。故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29)强暴之人,总是不得好死的。老子“以柔克刚”的这一思想启发我们大学生应要平和待人,不要盛气凌人,锋芒毕露,动不动就拳脚相加,应该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做文明大学生。

第二,以退为进,以静制动。老子将“不敢为天下先”奉为处世的“三宝”之一,后世人多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这是民族惰性的根源。乍一看来,它的确是消极的东西,甚至可以被庸人懦夫作为甘居落后、不思进取的借口,但朝积极的方面理解,就会发现它富含哲理性。“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自甘落后的爬行主义哲学,诚如“无为”是为了“无不为”一样,“不为先”是为了能驾驭天下的事物——“能成器长。”(30)我们都明白欲速则不达,一动不如一静的道理。可见,“不敢为天下先”实在是深含哲理,具有合理因素。它启发我们要以退为进,以静制动,养精蓄锐,厚积薄发,后发制胜。作为学生,我们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能因图谋眼前的利益,热衷于做一些急功近利的事情而荒废了学业。大学四年,正是打基础,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期,退守苦学

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要好好利用这有利的条件,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为日后的长进作好准备。

第三,不争私利。“不争之德”是老子大力倡导的一种美好的德行。不争是老子针对当时争名夺利之风盛行而提出的,他不是消极地抵制社会的风潮,而是企图以不争私利的行为,达到令人争之不过的胜利后果。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31)“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32)老子认为,天之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性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33)人们一切都应该效法道,道生长万物,作育万物,但生长万物却不据为已有,作育万物却不夸耀其能,长养万物而不主宰他们。统治者如果能效法它,则可做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34)

老子不争私利的思想会使人联想到与世无争、不求上进等消极因素。诚然,某些丧失进取之心者的确可以从老子的“知足不争”的思想中找到某种有限的安慰。但老子倡导的“无私”思想,是指符合于道的德行,是一种崇高人格的表现。他说:“天之道,利而不害”(35)。意思就是说损有余而补不足,利人而不害人,功成而不自居的无私精神是符合于天道的美德。老子坚持

“反者道之动”的认识,认为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因此他又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36)认为无私的爱反而能够成全自己。因为在人际交往中,一方的行为必然会对 另一方产生影响,爱的河流是双向互动的,爱的反馈是社会互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谦让友爱的行为,必然会使他人受到感动、感染、感化,引起积极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俗话说:“施者比受者更有福”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大学生应该要团结互助、乐于助人,不要只顾自己的一己私利,推崇“利己主义”人生观。殊不知,“予人”的行为自然会赢得他人的尊敬和理解,行为主体也会由此感到精神上的充实和愉快。因此多替别人着想,多做些利人的事情,不但不会使自己有所损失,相反,它却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常说:待人要豁达,要能容人,能原谅人。豁达大度这种高贵品质是从老子“虚怀若谷”的思想中演化而来的。老子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37)统治者对平民中的善与不善,必须辩证地对待,要以宽大为怀,要抱着“长善救人,故无弃人;
长善救物,故无弃物”(38)的态度。这充分表现了老子宽容谦让的品质。在大学这个大集体中,同学与同学之间因性格、经历、能力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在日常交往中难免会产生各种摩擦。在这种情况下,借鉴老子处世思想来看待这些问题,那么,宽松、自由、和睦的学习环境就形成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

生于两千五百年前的老子所倡导的自然无为、柔弱不争、崇俭节欲的思想,在中华民族史上一直闪烁着智慧之光,在当代同样具有时代价值。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心理状态,选择行动方案,豁达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许多问题。老子的哲学所含摄的人生智慧,将为大学生建构完美人生的提供肥沃、厚实的精神土壤。

党史馆对大学生的启示篇3

论毛泽东“实事求是”

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科 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班 别:
英语(翻译文化)091班

学 号:
0902********

姓 名:
谢 依 颖

联系方式:
152********

论毛泽东“实事求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谢依颖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摘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关乎国运,关乎民生。当代青年大学生则肩负着自身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更是为大学生一代的全面发展打开无限广阔的天地。那么最原始的一点,“实事求是”则是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精髓所在,因而大学生学好实事求是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我们应从中受到启示,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实事求是、客观真理、检验实践、实现远大理想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实事求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在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提出了“实事求是”这一态度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并在会议上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而这一理论在我们大学生中,也是会起一定积极作用的。我认为“实事求是”即求真务实,能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好的工作作风,更进一步的积极作用是,“实事求是”能使我们大学生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团结,对实现理想越加信心!所以,实事求是与大学生是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实事求是精神。

实事求是,其实指的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德传》。在那时,常常用来比喻为一个人对文化的认真研究,总在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后才从中得到正确可靠的结论来。在当今近代,则常借用实事求是来表达一种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在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作《改造我们学习》的整风动员报告中对“实事求是”做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全新阐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的事物内部的自我联系,即一种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大家自己去认真研究。”由此可见,毛泽东这一“实事求是”的全新阐释,是科学地给中国古老的“实事求是”这一词语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啊。我认为毛泽东“实事求是”的内容对当今大学生是有重要启示和意义的。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给大学生的启示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一实际。在任何时间、地点和条件下都要反对本本主义,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我们都知道,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左”右倾的错误思想等等,都是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相对矛盾与相互分裂的,同时也是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因为在当代大学生生涯中,我们可知道,大学生生活是很十分丰富多彩的,那么在这五彩缤纷的生活里,怎样与毛泽东的“实事求是”联系在一起呢?我认为,首先在学习上得实事求是。上课的时候,求真务实,该专心听课的时候就要集中精神,这样你才能学有所成,才能知道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是什么,同时,在老师所提出的你所不懂得知识的时候,也可以大胆地去提出疑问。实事求是,把问题真实地解决开来。另外,作业也要“实事求是”,作业是检验我们所学知识的一个小小的测试,如果是抄袭的作业,那绝对谈不上实事求是!还有一点我们决不能忽视考试!对!考试是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考试是检验我们所学知识的一个大考验,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如果考试抄袭,那来上大学还有什么意义所在?自己考自己的,该怎样就怎样,考得多少分无所谓,只要问心无愧,也能坦然面对。

二、理论联系实际——给大学生的启迪

这个概念要求我们既要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一些基础性的作用。在实践中,就应该果断,看准了,就要大胆的去尝试和闯荡。我们要看准问题和正确地总结、积累经验,还必须要有科学地理论指导,对于问题的判断应从实际真实作为出发点。我们大学生多多少少也应是二十岁以上的成年人了,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我们应该在感性的认知实事求是的真谛的基础上,理性地判断任何事物的对于错。我们大学生正处于一生作为、造就的关键阶段,一个人的业绩虽然与一个人的机遇有关,但是主要还是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努力、探索与追求。所以,理论联系实际,一切要客观地评价,包括评价自己也要联系实际情况。在生活中,不能盲目地跟风,随波逐流,我们应该理性地去看待问题,理性地引导自己,这样才不会误入歧途。

三、实事求是——对大学生的影响

“实事求是”这一内容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正如我们所了解,这一概念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根本的途径和方法。当然,它包括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真正意义上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先解放思想。”我们大学生精力旺盛、生气勃勃、具有充沛的体力和魄力,上进心强,学习新事物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强,也富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我们是新鲜血液与朝气。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创先争优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队伍中来,这个就更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的了。因为工作上的求真务实更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与精神态度。我们不仅要学习好各种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更不能轻视的是要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来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身的修养,把建设好我们祖国作为人生理想,绘好人生蓝图,在奉献于祖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谱写人生美丽的篇章。这才是大学生有为青年的远大目标与崇高境界啊!

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大学生应该深思的问题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这一概念中,我们需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当旧理论中与新理论之间产生矛盾时,就要敢于由实践来赋予原有理论剪裁为新的理论,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发展。我们大学生就应该受到启示:平时我们对新事物吸收的同时,要理性地思考一下,这里是否真的正确,是否合时代的发展。世界要变革,一切不好的都要改革,只有符合时代的发展,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使国家发展得更美好!才能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的事业,进而地解决温饱问题,全面改善人民的生活,使人们的明天更美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这新世纪的接班人去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所以我们大学生应该认真领悟实事求是这一重要思想。

五、结论

总之,大学生学习好“实事求是”使具有重大意义的。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也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它更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我们大学生使青年中的佼佼者,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和独特的性格,同时也是青年生气勃勃时期,我们富有创新精神。我们肩上扛着的历史责任是光荣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大学生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在学校期间,应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有益的资源来全面提高自身修养,加强巩固学业的基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目标。我们在大学这一个大舞台上,应展开全面的学习,各方面都应有所了解,积极地参与学院的各项力所能及的活动,用知识来巩固自己、武装自己,从中要多吸取教训,大方面的积累更多的经验,等到步入社会工作以后,在各自承担的角色和岗位上刻苦锻炼、积极培养兴趣爱好、顽强地拼搏,只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这样才能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学习“实事求是”,对我们美好理想的设想和追求具有永恒的价值。我相信,我们大学生只要领悟了这一真谛,我们住过的伟大理想将会实现,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年(2).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4).

[4]陈果吉、田戈、李东明. 重大事件中的毛泽东[M]. 山西: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1).

[5]孔祥云、刘敬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编)[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

推荐访问:党史 启示 大学生 党史馆对大学生启示 党史馆对大学生的启示 党史给大学生的启示

版权所有:春晖范文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春晖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春晖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滇ICP备1400138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