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地球形状》教学设计3篇

2023年度《地球形状》教学设计3篇

发布时间:2024-03-13 12:48:02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3、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地球形状》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地球形状》教学设计3篇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3、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

  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

  教学难点 :

  科学精神的培养。

  教学导入:

  七年级语文《带上她的眼睛》里这样描述:“这个决定对她来说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我不由得笑出声来。”这里所说的“地球”,大家了解它的形状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地球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地球的形状

  阅读:“盖天说”与“浑天说”

  提问:1、什么是“盖天说”与“浑天说”?

  2、你认为古人是怎样证明他们的学说的?小结:盖天说认为地在下面,天在上面,自然就是认为地是*的,天像罩子一样罩在上面;浑天说认为日月星辰都绕着地在转,所以地就是蛋黄,天是蛋壳。你相信他们说的吗?你能推翻他们的说法吗?我们来看看后人又是怎样推翻他们的说法的。

  阅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提问: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什么?小结:证明地球是圆的。

  提问: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小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望远;在海边看远处的帆船,首先看到的是桅杆,然后才是船体;人造地球卫星拍的地球照片。至此,人类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终于确认地球是一个球体。

  提问:地球是一个规则的球体吗?

  阅读:地球的真是形状

  讲述: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所以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人类认识地球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们除了要学习古人为了探索科学的真理而不畏艰险的精神外,更要有一种怀疑精神,有怀疑才有创新。

  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

  1、“盖天说”与“浑天说”

  2、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3、地球的真是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教学反思: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科学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针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可能有些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现象,大胆想象,积极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

  不迷信权威;

  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一些人们不断认识地球的资料,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融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于一瞬。

  由教师准备一些直观教具:地球仪、黑板、粉笔头,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故事的意义。

  学生收集有关人类探究地球的历史资料。

  教学活动建议:课上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千年历史,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体会典型的历史片段,理解前人的不懈努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是几个科学故事,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其所然还要帮助他们理解其所以然。因此,本课教师准备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故事的意义。例如借助地球仪、黑板我们可以让学生理解麦哲伦航海的意义,借助地球仪和粉笔头,可以模拟在海边看远处归来的航船的情景等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疑,导入新课

  1.谈话:提问:“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呢?”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1、介绍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谈话:古时候的人们对我们周围的世界还不了解,但是他们也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研究学习,所以人们慢慢地掌握了很多的本领,比如学会用火,炼铁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肯定也在想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到底有多大呢、它是什么样的呢。你们知道他们对地球形状最初的解释是什么吗?

  ②学生讨论,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③课件播放“神话中的地球”。

  ④谈话:神话故事其实也反映了古时候的人对大自然的一种认识,因为条件限制,他们不可能弄清楚地球的真实面貌,那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种没有依据的“猜想”,是对地球

  不科学的解释。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接触到的事实越来越多,比如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看到了月食的情况后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于球体的,下面我们也来看一看。

  ⑤课件播放“月食过程”,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推想出地球是球形的结论吗?你有什么疑问?

  ⑥教师又补充说明东汉张衡对地球形状的猜测。

  ⑦提问:既然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我国古代的张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地球是球形的,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学生讨论交流。说明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科学,不断用来修正猜想和探究。

  2、介绍当人们看到船身逐渐消失在海*面下的事实以后,对地球形状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猜想。

  ①课件出示“海边归帆”,提问:为什么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顶部,再逐渐看到船的上半部,最后才能看到船的全部?

  ②学生讨论交流。

  ③利用地球仪和染色的粉笔头演示,模拟海边帆船归来的情景并讲解其中的科学道理,

  课件播放“麦哲伦航海探险”,介绍麦哲伦为了证明地球是球形而进行环球航行的故事。

  ④理解地球可能是圆的猜测产生的基础,小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实际上就是一次科学实验,他在证明地球是不是真的`是圆的,这次实验的成功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在事实面前人们信服了,开始逐渐接受这个观点。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员在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了。

  ①介绍前苏联,美国和*的航天事业。(课件出示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现在人们已经可以进入太空,从宇宙中观察地球,再次证明“地球是圆球形的”观点确实是对的。。

  ②提问: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船队为什么要一直向西航行?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证明了什么?

  ③学生讨论交流。

  ④.谈话:不过,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也并没有停留在原地不动,科学家还在不停地研究,使我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⑤课件介绍地球的形状资料。(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形)

  三、认识地球有多大

  1.谈话: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很大的,你知道地球有多大吗?

  2.学生回答,猜测。

  3.看教材第16页资料,了解地球的有关数据。

  4.提问:你知道我们这里到无锡有多远吗?坐汽车大约要多久?我们无锡到南京有多远?坐汽车大约要多久?出示*地图观察图上的无锡到南京有多长。再观察地球仪上的*有多大?想象地球有多大。

  四、拓展活动:

  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3篇(扩展1)

——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3篇

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1

  一、激情导入

  地球,孕育生命的摇篮,人类伟大的母亲,她赐予我们碧海蓝天,但你们可曾想过,如今的地球变成什么样子呢(结合幻灯片)

  二、地球危机知多少

  1、说一说自己对地球的危害

  时至今日,地球上的森林植被越来越少,江河湖海遭到严重污染,大自然已经*长鸣。当我们目睹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在污水中挣扎、哀鸣时,每个人都会发出呼声:救救他们、救救地球、也救救我们自己吧!(结合幻灯片)

  通过以上对地球环境现状的了解,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我们有哪些危害地球的行为呢

  同学一:随地吐痰。

  同学二:乱扔垃圾,乱扔废电池。

  同学三:浪费纸张,浪费水。

  同学四:践踏花草树木。

  (废电池的危害:一颗钮扣电池弃入大自然后,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而*每年要消耗这样的电池70亿只…;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

  2、说一说人类对地球的危害

  资料一:土壤遭到破坏

  据参考消息报道,110个国家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土地沙漠化严重。

  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一般来是不可逆转的污染。

  资料二:森林逐渐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在1980—1990年,世界上有1。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再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据专家估计,从下个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请记住,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资料三:化学污染严重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同学们,看完这些资料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同学一:人类为求发展,过度砍伐树木,土地沙漠化严重

  同学二:污水,污物的任意排放,污染了海水,造成海洋生物的大面积死亡。

  同学三:工厂的废气物排放造成空气的浑浊,空气质量逐渐下降

  同学四:还有还有,人类乱丢垃圾,地球快变成“回收工厂”了!

  三:救救地球

  昆明的蝴蝶生态园,蓝天碧水是地球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如果我们不加以珍惜,几十年、几百年后,它将要变成一片荒滩。我们的子孙也许就要生活在肮脏的小河边。为了我们、为力我们的后代子孙,保护环境、救救地球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我们应该怎样拯救我们的地球呢

  我国出台了《森林保护法》、《土地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一系列发露、法规,给我们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以法律的保障。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节能减排。进净化自然;建立废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

  2、请同学们也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同学们,看完这些资料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同学一:不随地吐痰。

  同学二:不乱扔垃圾、不浪费纸张。

  同学三:节约每一滴水。

  同学四:植树造林,保护花草树木。

  3、同学们,你知道下面这些节日吗

  *植树节(3月12日);地球日(4月22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月16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22日)

  设立这些节日的目的是什么呢

  时刻提醒人们,保护环境,拯救地球。这说明了环保的重要性。

  3、低碳生活是拯救地球的一大举措。

  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

  我们希望: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

  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

  我们行动:花草树木,保护花草不随地吐痰,不浪费纸张,节约每一滴水,不乱扔垃圾,拒绝方便筷、少用方便袋,种植树木。

  四、展望未来

  “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知道地球是我们共同居住的地方。

  2、初步了解地球上的地貌。

  3、能够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对地球的感情。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地球、地貌相关实拍图若干;《同住地球一个家》歌曲及伴奏。

  活动过程:

  猜谜语,激发幼儿兴趣。

  ——一个大球真奇怪,不能拍也不能踢,我们都住在上面,每天都要踩着它。这个大球是什么球呢?

  小结:对,这个大球就是地球。我们都生活在地球这个美丽的星球上。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地形地球仪,并讨论地形地球仪上的颜色分别代表了什么。

  1、出示地形地球仪图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地形地球仪。

  ——这是什么?(这是地形地球仪。因为地球很大很大,为了方便我们观察,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仪上有哪些颜色?哪个颜色最大最多?

  2、出示地形地球仪及相关地貌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地球仪上的颜色分别代表了什么。

  ——地形地球仪上的蓝色/绿色/黄色、红棕色代表什么?

  小结:地球上有海洋、高山、*原、丘陵等各种各样不同的地貌。这些地貌在地形地球

  仪上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为人类和动物安家。

  ——图片上是什么地貌?

  ——图片上有哪些动物?

  ——世界上所有的人类和动物都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想想图片上的人和动物适合居住在哪里?我们来给他们安家吧。

  播放歌曲《同住地球一个家》,引导幼儿欣赏并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引导幼儿欣赏。

  ——这首歌唱的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地球。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吧。

  2、带领幼儿学唱歌曲。

  3、鼓励幼儿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懂得更好的保护环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形式加深学生对地球现状的了解,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画一幅保护地球的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保护地球的有心人。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地球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依赖关系,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通过绘画手法让学生展现出保护地球的美好前景。教学难点:

  选择一个自己关注的有关地球家园的话题,进行创作构思,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教学准备

  谜语《地球》

  ppt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说她像球不是球

  动物植物住里头

  山川河流随处见

  猜猜她是什么球

  谜底(地球)

  出示地球的幻灯片

  板书:地球,我们的家园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星球上,有山、.有水,.还有亲爱的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地球的美貌。

(二)、新授课

  1、播放课件——欣赏地球美丽的风光图。

  2、谈感受

  (1)学生观看图片后,让学生畅谈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感受生:这样的环境一定能使我们健康的成长!

  生:有鲜花,有绿水,有青山,这样的环境太迷人了!?

  (2)师:我们眼中的地球是美丽的,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的确是很幸福、很快乐。可是,我们还是来听听地球自己是怎么说的吧!(板书:忧环境)

  教师扮演地球说:“我的名字叫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我的身体表面有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我地大物博,有峰峦雄伟的群山,有波涛汹涌的大海,还有名目繁多的物种和矿藏。你们的家乡就属于我的一部分,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气候宜人,是你们成长的摇篮,可是,现在我变了,变的不在美丽,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了。”

  (3)播放课件——地球灾难的图片和视频。

  (a)、师: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接踵而至的是森林、草原、耕地的日益减少、物种灭绝、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日益恶化。同学们:“我很难受,你们的这些行为让我越来越痛苦,在这样下去,我将不复存在。看了你们人类对我的所作所为和给你们自己带来的严重后果,你们应该怎么行动起来,保护我不在受伤害呢”(板书:护环境) (b)合作商讨保护环境的方法。

  前后两桌同学为一个绿色小分队,讨论。

  师:请我们绿色小分队赶快行动起来吧,一起商讨保护环境的好方法。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汇报交流。教师鼓励大胆想象,大胆发言。说出自己保护地球的行动!如:不摘花,不践踏草坪,爱护小鸟,不浪费一滴水,不用一次性用品等。

  (c)教师小结讨论结果:植物对人和环境来说十分的重要,乱砍乱伐会造成土地沙漠化,长此以往,将会引来沙尘暴等灾难,人们,动物和植物都将无法生存。大量废气的排出不仅污染着空气,还使气候反常。时间久了将导致气温上升,暴雨成灾等。大量的水污染不仅引起鱼虾变形中毒,还使水资源短缺。在这样下去我们人类,动植物等都会因为缺乏水而慢慢死去。人们大量的捕杀动物,造成了生物链的失调。如捕鸟造成虫灾等。更使得我们地球失去了很多珍惜的保护动物。大地、森林、空气、海洋正饱受着屡屡创伤。可是听了各同学的建议令我仿佛看到蓝的天,绿的水,青的山,仿佛看到地球妈妈的笑脸。

  (三)作品欣赏学生作画(板书:画环境)

  1、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保护地球的

  2、以“爱护地球”为题画一幅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只有每个人都去爱护自己的家园我们才能好好的生存下去。地球需要我们的帮助,需要我们去美化它,建设它。今天,请同学们将自己想怎么保护地球的行为画出来,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使地球妈妈更加美丽,年轻,漂亮。五作业展评

  用自荐自评互评为主,对构思新颖的画提出表扬,并展示给学生学习。

  六谈收获,深拓展

  1、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我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生:我知道了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拯救地球母亲!生:我的收获是热爱地球母亲,就是热爱我们自己!??师:我们应该从小做环保的小主人,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使天常蓝,水常清,山常绿,,让我们永远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

  2、拓展活动:

  写一个关于做个环保小卫士的倡议书

  设计意图:进一步深化理解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将保护环境作为己任,并从现在做起,时时刻刻关注环境问题,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3篇(扩展2)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3篇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

  教学基本理念

  1、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初一的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认识。本节课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学的思想。通过活动、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

  2、 采用讨论比较方法展开“活动”

  考虑到学生以前学过一些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采用比较法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了解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异同点,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以及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搜集一些关于地球运动的资料,对教材中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加以补充、说明。

  知识目标:

  1、 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

  2、 知道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3、 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能力目标:

  1、 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内在联系。

  情感目标:

  1、 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 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 地球自转及带来的影响。

  2、 地球公转及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

  2、 地球公转且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产生

  ①一年中正午太阳的高低变化。

  ②一年中白昼的长短变化。

  地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 四季的变化

  教学用具:

  地球仪、手电筒等。

  教学课时 拟用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感受下列现象

  日出日落

  日出自东、日落自西

  日出日落产生的现象

  【讲授新课】

  一、地球的自转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

  学生阅读后提问:

  ①、生活中我们感到是天转还是地转?

  ⑵、*的“日心说”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今天,我们就学习关于地球运动的一些知识,首先学习地球运动的一种形式——自转。

  演示一: 教师展出地球仪,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

  板书:1、自转运动的规律

  ①概念 绕地轴旋转

  ②方向 自西向东

  ③周期 一天(大约24小时)

  (承转)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转的自转;因为自转是自西向东)

  演示二: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板书:2、昼夜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在图上找到*北京、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并在地球仪上作好记号。

  学生讨论:

  ①当北京是白天时,纽约、东京哪个是黑夜,哪个是白天?(纽约是黑夜,东京是白天)②北京和东京哪个地方先见到太阳?这说明哪个地方时间早?(东京。东京时间早)

  ③东边的地方和西边的地方哪个时间早?(东边)

  ④教材图1.18: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如果畅畅中午12点打电话给姨妈是否合适?为什么?(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东边比西边的时间早。不合适,因为这时纽约正是半夜)(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略作讲解)

  教师小结:板书3、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产生昼夜交替

  ②产生地方时差

  【布置作业】 课后复习课文,预习下部分内容。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3篇(扩展3)

——形状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形状补间动画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形状补间动画》这一节课是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三单元“走进动画世界”的补充教材。教材设计偏重于让学生掌握移动补间动画的。之所以补充形状补间动画,一是学生对flash动画制作非常感兴趣;二是在帧的“补间属性”下拉框的选择中除了“动画”可选择外,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经常看到“形状”也可选择,“形状补间”动画是falsh动画的一种重要类型,学生有必要认识掌握。作为补充教材,本课的内容难度大。怎样让小学生掌握形状补间动画制作技巧呢,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内容设计为“方变圆”、“我变你”、“悟空变八戒”及“悟空深井捞包”四个任务。

  二、[学情分析]:

  本部分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在前二节课已经学习了“移动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学习中他们对falsh动画制作工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非常喜欢动画制作。他们在“移动补间动画”制作过程中看到过“形状”二字。因此,本节课我将运用任务驱动法、情景创设、小组合作,小组比赛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找到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的方法及关键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和开拓创新的精神,通过任务设计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生活体验”、“知识迁移”发现与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同时通过展示评比学生作品、提高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自我表现以及赏析作品的能力,提升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效率。

  三、[设计思路]: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把本节课与学生熟知的我国神话故事《西游记》中能72变的孙悟空有机地融合起来。以创造教育为重点,做到学习内容与生活和实际密切联系,巧设任务,步步为营,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如通过设计字的形状补间动画让学生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关键是要“分离”元件。通过创设“一个书包掉到很深的枯井里,孙悟空怎样才能拿到书包”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应用所学知识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在flash8中“形状补间动画”制作的方法。

  ②认识到“分离”关键帧里的元件是进行“形状补间动画”的必要条件。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任务驱动”、“创设情境”、“分组学习”、“案例学习”、“演示法”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展示、评价学生作品,激发学生的设计才能和创意,欣赏和评价作品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帮助、交流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探索过程的开拓创新精神。通过教学内容与我国四大名著《西游记》的整合,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通过“深井捡书包”的情节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及科学探索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形状补间动画”制作方法。

  难点:关键帧中图片、文字等元件的“分离”操作是“形状补间动画”制作的关键。

  六、[教学准备]

  ①多媒体网络教室。

  ②演示课件

  ③学生素材:相关flash原文件。

  七、[教学过程]:

  动画导入,温故知新

  5分钟

  出示移动补间动画及形状补间动画两个不同的动画作品。问学生:这两个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板书课题

  学生观看动画片比较异同,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对示范作品的观察,发现知识点,明确学习目标,增加学习兴趣。

  比较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有助于让学生了解falsh动画的分类,温故知新,引出课题。

  任务一:“方变圆”,激发兴趣

  5分钟

  演示教学法。演示任务1动画。让学生看了之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启发学生:两个任意形状间的变化。

  你能制作一个五角星变成圆的动画吗?

  评价学生的作品。

  学生完成任务1:两任意图形形状补间动画的创作。

  2:学生独立完成作品,同桌相互比较作品。

  教师演示时引导学生从帧的属性里找出“形状”。

  练习布置不限制老师的示例图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试探完成形状补间动画更好。因完学生已经有移动补间动画制作的经验。

  任务二:字的形状变化:“我”变“你”

  10分钟

  1、直接出示任务:把“我”字变成“你”字。

  鼓励学生先试,找出问题。

  提问:变了吗?

  2、提示:“分离”元件的操作。

  3、板书:分离元件(Ctrl+B)

  1、自己试做;

  2、找出问题;

  3、听老师讲解后再做,完成任务二。

  由于字一开始就是一个元件。元件在没有分离的情况下是不能进行形状渐变的。此任务引出本节课的难点并由学生探究突破。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直接利用绘图工具“画”出汉字后再作动画的现象。如果这样,利用此任务将不能突破教学难点。自己在课堂上把学生引导到利用文字工具来输入汉字。

  任务三:“悟空”变“八戒”

  5分钟

  1、指导学生打开任务三原文件。要求学生完成“悟空”变“八戒”的动画制作。

  2、小结:分离元件是形状补间动画的前提。

  学生试着完成任务。

  1、巩固分离元件教学难点。

  2、素材应用学生熟悉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实现知识的迁移及应用。

  本任务学生较易完成。

  任务四:“悟空深井捞包”

  13分钟

  1、出示“悟空深井捞包”动画,创设情境。老师的"公文包不小心掉到深井里了。老师请来了能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来帮忙捞包。你能想出办法来吗?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悟空有什么方法把深井中的公文包捞起来呢?

  3、引导学生回到将金箍棒通过形变把公文包捞上来。

  4、指导学生打开原文件并完成任务。

  1、分组思考回答悟空捞包的方法。

  2、学生操作。

  3、展示评价作品。作品完成最快的学生奖励“孙悟空”图片。

  1、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以致用。通过本课所学形状补间动画解决问题。

  3、通过评价激励手段

  学生虽能想出很多办法,但在此示例中只能通过金箍棒变形来实现。课后自己感觉这部分学生自由创作的时间较少。在练习设计上虽然紧扣“形状补间动画”这一教学目标,但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创作能力”不利。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基本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技巧。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学会形状补间动画,并能很好地应用实属不易。教学任务的设计具有层次性、趣味性、启发性;演示、比较等教学方法能很好的启发学生的逻辑、创新思维及软件操作能力。

  一堂课下来,虽然感觉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感觉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须努力。一是课的设计上,感觉内容过多。有的任务有少数学生因操作时间不够没有完成好。二是在课堂上“牵”学生走的时间与次数较多,应给予学生更多地自由创作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3篇(扩展4)

——《只有一个地球》优秀教学设计3篇

《只有一个地球》优秀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十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3.感受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画、批说明方法。

  2.借助列表,理清说明顺序。

  3.阅读图表资料进行拓写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2.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白人类的生存依托于“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倡学生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三、教学策略

  1.借助资料、结合说明方法感受只有一个地球。

  2.通过读、思、议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大家要精心保护它,初步感受保护环境的教育。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写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认识说明对象

  出示课件地球图片:在浩瀚的宇宙间,有这样一颗星球,它有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充足的水分;有茂盛的大树,美丽的鲜花,碧绿的草地;有动物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戏;有人们在蓝天下愉快的生活,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载歌载舞,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它就是?这篇课文要说明的对象是谁?(地球)对,读课文要先从题目入手,把握文章的主旨。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前,展现了地球带给人们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对地球母亲的感激之情实现了导入新课的有效对话。

  (二)学习词语,发现书写规律

  1.听写词语。

  矿物、恩赐、枯竭、威胁、目睹。

  2.发现规律。

  这几个字:矿、赐、竭、胁、睹。都是我们这课的生字,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了吗?规律:左右结构的字要左低右高、左窄右宽。

  【设计意图】高年级指导书写,要帮助学生总结规律,能够举一反三。

  (三)发现写法,整体感知结构

  1.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从几方面介绍了地球?外观、体积、资源、移居。

  2.作者从这几方面要说明地球的什么特点呢?又是怎样说明的呢?

  3.默读画批:细细品读课文,用曲线画出地球的特点,读读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说明的,批注在旁边并想想作者这样运用的好处。

  【设计意图】为了衔接初中说明文教学,给学生渗透相应的阅读方法,要明确说明的对象,借助说明方法感知说明的特点,体会到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说明文语言的魅力。

《只有一个地球》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学会本课生字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3、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4、熟练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从课题看,这篇课文应当写哪些内容?(这篇课文应当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而且还应写出地球只有一个。)

  二、初读,自学生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

  (1)划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注意:“赐”是*舌音,“矿”、“慷”、“贡”是后鼻音,“滥”是前鼻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渺小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

  2、检查自学效果

  三、细读,理清层次

  1、细读课文,思考、回答: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这篇课文怎样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讨论分段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地球的外部形态;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讲地球的面积;

  第三段(第三、四自然段)讲地球的资源;

  第四段(第五至八自然段)讲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第五段(第九自然段)讲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四、识记字形,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裹着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

  二、精讲训练

  1、精讲第一段

  (1)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什么?

  这一段课文主要写地球的美丽、可爱。

  (2)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地球的美丽可爱?

  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3)课文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你是怎样理解的?

  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离不开地球,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地球与人类不可分离的关系。

  (4)用赞美的语气朗读这一段课文。

  2、精讲第二段

  (1)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写地球面积很小,人类活动的范围更小。

  (2)课文用什么方法说明的?

  (数字说明、比较说明)

  3、精讲第三段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从三个方面:一是不加节制的开采矿产资源;二是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三是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药品。

  (2)这样做的后果如何?这样做不但使人类所需要的资源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如气候恶劣、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从而使土地荒漠、粮食减产、空气污染等,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4、精讲第四段

  (1)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科学家已经明,在茫茫宇宙中,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到火星或月球去建造移民基地,也仅仅是科学家的设想。所以说如果“只有一个”的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

  (2)课文第五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指导朗读第四段课文。

  5、精讲第五段

  (1)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这一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的是只有一个。如果它被破坏了,或者不合理利用它的资源,我们将无法生存;第二句讲的是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这两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前一句是讲原因,后一句是讲结果,是因果关系。

  (3)这一段课文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内容,揭示课文中心。)

  三、渗透德

  1、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些什么?

  2、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做?

《只有一个地球》优秀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逻辑严谨、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普知识说明文。这篇文章以题目贯穿全文,主题重大,立意深远,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获得地球的有关知识,而且能增强环保意识,为他们将来自觉地担负起环保的责任打下初步基础。全文说服力强,先讲人类拥有的地球美丽而渺小,接着讲地球上资源有限,然后讲人类不能够居住别的星球,最后呼吁人类精心保护这唯一可赖以生存的星球。从而使得“保护地球,势在必行”的`观念深入读者之心,达到作者写作之初衷。另外,作者还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不仅把地球的特点、地球与人类的关系说得清楚、明白、通俗易懂,而且说得准确、生动、形象,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词;学习体会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学习作者用词严谨,准确表达;

  2、学生能通过主线问题读书思考、交流,理解、感受地球的美丽可爱、容易破碎;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积累运用环保口号和标语。

  3、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产生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意识。

  教学的重、难点:

  学习体会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老师刚才观察很多同学都在听老师准备的音乐,这首歌唱的是谁呀?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爱自己的妈妈。人类也有一个共同的母亲,你们知道是谁吗?生:地球……都认为是地球。(板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与地球有关的课文。(点课件)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出示:课前同学们读了课文,生字你都会读了吗?同座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字音。

  2、刚才检查生字时有读错的字音吗?有:哪个字音读错了。没有:这个字音易读错,谁能读一下:(滥用)。

  3、这些生字与我们以前学习的生字很像,有的时候容易混,我们用换偏旁组字并组词的形式来区分一下他们。(给1分思考。)指名快速回答。胁xx以前还学过哪些字是月字旁,发现没有这些月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胁意思是从腋下到腰上的部分,也和身体的有关。这些组词中哪些词一定与身体有关一定是胁字。其余都是十字旁的协。*汉字真是有意思,字义与偏旁有关,其他这些字也是这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词语出示)快速读读课文,课文写了地球(和蔼可亲)和(容易破碎)两方面的内容?试着用上面的词语概括。汇报。用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这也是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借助主线问题自读思考

  (快速浏览)当宇航员遨游太空遥望地球时也发出了几乎一样的感叹,找一找读一读。指读。“!”红色变为?,你们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呢?(为什么说地球太美丽同时又是太容易破碎了?)先来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地球太可爱了。(出示读书要求)

  2、重点句理解体会,学习说明方法

  重点句一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披着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的水蓝色纱衣,那是什么样啊?我们来看一看,(播放视频)想一想蓝色指什么?白色指什么?

  师:在太空上远望地球,大气层把地球装扮得就像裹着的薄薄的水蓝色纱衣一样很美很美。谁能读出这种美丽壮观(先练习读,指读)。

  师:想一想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出了地球的美丽壮观?(幻灯片出示)也像老师这样批注到书上。

  3、师:地球的美丽壮观让人感到地球的可爱,还有哪些句子写出地球的可爱?

  预设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是直接抒发自己对地球的赞美之情。还有哪些是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

  预设2【只有……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出了地球可爱?列数字、作比较写出了地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因渺小而美丽,因唯一而美丽。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地球的可爱。

  重点句二

  【拿矿产资源来说,……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①矿产资源包括哪些吗?

  炊烟袅袅——地球把煤碳给人类供人们取暖

  汽车川息——地球把石油给人类为生活提供便捷

  大厦林立——地球把矿产给人类让人们住进高楼大厦

  ②时间长,资源宝贵、有限

  过渡:地球给了人类煤、石油、金属等矿产资源,使人类的生活很幸福。而这些都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地质变化才形成的。读读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师要点拨,人的一生再长长不过百年,而等几百万年、几亿年——时间长,资源宝贵有限)

  强调:这么宝贵的资源地球慷慨地给了人类,你想对地球说什么?用一句话。

  ③无私、和蔼可亲

  过渡:是啊,地球太伟大了,地球不仅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为人类提供什么?到60页4段找一找。

  地球太伟大了,地球不仅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还为人类慷慨提供了;

  ;

  ;

  ……

  作者运用了什么xx说明方法写出了地球的无私可爱,资源有限。(举例子、列数字)

  过渡:地球把自已所有宝贵的东西都慷慨地给了人类,正像宇航员说的那样,地球太可爱了。(谁来读出宇航员内心真切的感受)

  4、(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学生读;老师读;齐读——伟大的母亲)预设:从你的朗读在中我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无私奉献;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易近人;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地球的美丽;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这位母亲的伟大……

  师生:作者运用了什么(比方)说明方法写出了地球的无私、可爱。

  5、请同学们一边看美丽的地球一边回忆课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过度:(有感情慢慢地)面对这么可爱的地球,这么无私的地球母亲,你应该怎样地对待它?(板书:珍惜爱护善待)

  看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想?(生结合视频谈)

  6、请同学默读4—7自然段并联系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对待地球的写一写你的感受。(给足学生读书批画的时间)

  板书:

  只有一个地球

  ——母亲

  珍惜

  可爱爱护

  善待

  第二课时

  一、预习反馈:

  1、整体读文回顾课文

  2、课文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写出了什么?

  二、学习与训练:

  (一)交流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组织学生学生自主交流。

  (二)指导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训练的重点)

  第一层训练例子指导:运用书中的文字结合实际

  第二层训练例子指导:运用收集的资料结合实际(尝试运用说明方法强化表达效果)

  第三层训练例子指导:运用口号标语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三、总结:

  写读后感的方法及本课的说明方法

  读后感写法:

  题目:方式一:读《》有感

  方式二:主标题(写作目的)

  副标题读《》有感

  正文:一、介绍自己读的是什么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可以简单谈感受。

  二、找到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谈感受。

  四、练习、检测:

  《能力培养》

  五、作业布置、下课

  预习下一课

  板书:

  只有一个地球

  ——母亲

  联系生活谈感受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3篇(扩展5)

——地球万岁教学设计3篇

地球万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受到热爱和*、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这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献给地球的诗。(板书32地球万岁)

  二、初读,自学感知

  1.要求:

  (1)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

  (3)在自学过程中.有什么好方法想介绍给大家,有什么问题要同学帮忙解决,等会儿提出来。

  2.反馈交流。

  三、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地球哪几方面的内容。

  四、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引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重点句子进行深入探究。

  (1)理解“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它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总是倾其所有。”

  ①根据课文内容谈对这一句的理解。

  ②也可联系课外知识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至六小节,体会地球的无私。(可采取分读、合读、领读等诗朗诵的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过渡:地球就像一位无私的母亲,把她所拥有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可是人类的野心和贪欲已经使地球母亲不堪重负,听,她在流泪、在哭泣。

  (2)读第七小节,重点理解“可是人类,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的理解。

  ②联系生活实际或根据自己查阅到的资料谈理解、说体会。

  教师也可提供资料:

  a.人们乱砍森林,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泛滥,给人类自己造成巨大损失。

  b.过度放牧,造成草原沙化,原先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变成了荒无人烟的戈壁滩。

  C.蛇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以致鼠害严重,每年仅我国就损失粮食几十亿斤。

  d.我国的藏羚羊的皮毛非常珍贵,被称为“软黄金”,由于人们乱捕乱杀,已濒临灭绝。

  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破坏环境,最终受害的是我们人类自己。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七小节。

  过渡:人类已经开始觉醒,已经认识到保护环境,保持生态*衡对于我们人类是何等重要!作为地球母亲的儿女,我们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的责任。我们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地球母亲一定会焕发新颜。

  (3)读课文的最后三个小节,理解“为了这美好的一切”指的是什么,我们人类怎样做才能拥有这美好的一切。

  五、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谈一谈学了本课有何感想。

  六、拓展延伸(任选一题完成)

  1.根据搜集的资料或自己的想象,模仿着诗歌的格式写诗,题目自拟(参考题目:①地球的诉说②地球妈妈笑了③未来的地球……)

  2.请你给破坏环境、破坏生态*衡的个人或单位写一封劝诫信。

  教案点评: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书刊、网络搜集有关地球及环保的资料。由于本课是诗歌,学生很乐于读,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和感悟,并通过联系实际谈感想、说体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恰当演示关于环保的`多媒体资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爱护地球,保护地球。

地球万岁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地球万岁》是一首献给地球的诗,它以昂扬的笔调讴歌了地球对人类无私的奉献,鞭挞了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破环,希望人类能永远拥有地球上美好的一切,表达了诗人企盼世界和*,人类永远享有*等与自由,保护生态环境,让地球用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正确认读1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受到热爱和*、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的教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感情,了解地球为人类做出的奉献和牺牲。

  2.通过相关诗歌的搜集和创作,加深对热爱地球、热爱自然、热爱和*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感受到地球的美好与无私,自觉保护地球、保护大自然,爱好和*,珍惜地球给予我们的“这美好的一切”。

  【重、难点分析】

  理解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通过重点句段的品读,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珍爱、保护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地球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已有亿万年的高寿。它看着人类诞生,成长,看着人类在历史的风云中行走……它的名字叫--(地球)。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献给地球母亲的歌--《地球万岁》。(齐读课题)

  设计说明:以改编后的诗歌第一小节为导语,直接调动激情,进入主题。

  二、深情感悟。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主要内容,并做了批注,谁能说说诗歌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是啊,“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人类,人类却做过多少令自己惭愧的事情。”就让我们走进字里行间,去感悟地球母亲博爱的伟大以及人类带给地球的深深伤害。别忘了留下你的灵犀之笔。

  细读,再次批注。

  设计说明:不动笔墨不读书,随时记录点滴感悟。

  3、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人类,这“一切”都有什么?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通过诗文语句和生活经验,感悟地球母亲的无私。

  师:这一切都是地球给予的,我们每个人都能*等的享受,它是无私的,它是公*的,它教导我们:

  齐读第三小节后四行。

  作为它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再次齐读)。

  设计说明:既是情感激发又是诵读训练。

  师:然而,事与愿违。地球把它的一切给予了人类,人类给予地球的却是无尽的伤害!

  师配乐朗读第四小节。

  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场景?

  设计说明:教师感情诵读为学生理解与朗诵引路,学生通过老师的诵读与诗文的理解感悟,展开想象,并组织语言进行描述。

  a、战争。

  学生描述。

  配乐播放战争图片,看后学生谈感想。

  战争不仅仅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也给地球烙下了严重的创伤。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一读。(指导感情朗诵)

  b、砍伐森林。

  学生描述。

  此时,你想说些什么?读出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感悟乱砍滥伐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

  c、捕杀动物,破坏生态*衡。

  学生描述,教师可追问:贪吃者的餐桌上都有什么?或它的食物是怎样得来的?

  师:手起刀落间,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还有无数珍稀动物也没能逃脱厄运。

  课件补充资料,指名诵读。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拓展介绍。

  引导学生激情诵读第四小节。

  点明诗歌写作特点。

  设计说明:在图片的补充和事件的想象中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和表达能力。点明写作特点,渗透写作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师:还有,还有,还有……让人不由陷入沉思:如果再这样下去,人类将无处存身,同地球一起毁灭。人类已到了醒悟的时候。

  齐读第五小节。

  人类已经醒悟,从心底发出了深切的呼唤:出示第六小节前七行,指名读。人类在呼唤什么?结合具体的语句谈。

  让我们一起呼唤出心中的企盼吧!(齐读)

  如果人人都能珍惜我们身边的一切,那么我们的眼前将会出现多么美丽的画面啊!

  放图片,读诗句,体味作者的情感,指导朗读。

  此时你想说些什么?读出内心感受。

  多美的画卷哪!我愿草原上的牛羊,永远这样悠闲、惬意。你愿……

  引导学生表达对地球的美好祝愿。

  祝愿地球母亲永远年轻,因为我们都希望拥有这美好的一切,从今天起,从现在起,我要做到不随意伤害每一片绿叶,你呢?

  引导学生表达怎样做才能保护地球,并作出保证。

  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理想就会成为现实,这美好的一切,我们今天能够拥有,子孙万代还能继续拥有。让我们大声呼喊(地球--万岁,万岁--地球)。这是作者的心声,也是所有珍爱生命,珍爱地球的人们的共同心声(齐读最后一小节)。

  设计说明:诗歌教学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4、回归全文,再次整体感悟。

  伟大的地球母亲,把一切无私的奉献给了人类,面对人类的野心和贪欲,它用残酷的事实警示人们:珍爱地球,保护地球!就让我们满怀对地球母亲的挚爱,与永久的祝福,再次诵读全文,传递出你的深情。

  生配乐朗诵。

  设计说明:由分至合,用诵读的方式再现文本的整体性和学生的整体感受。

地球万岁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使学生受到热爱和*、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2、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理解一些比较难懂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能告诉大家,我们居住在哪个星球吗?(地球)

  2、是啊!我们都幸福地生活在地球妈妈的怀抱里。孩子们想去看看地球妈妈吗?

  3、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地球妈妈的迷人风采吧!请孩子们做好准备,飞船马上就要起飞。五、四、三、二、一(播放课件)

  孩子们,这就是浩瀚无边的宇宙,那披着水蓝色纱衣的就是我们的地球妈妈。

  4、(录像定格地球)孩子们,地球妈妈怎么样?(太美了、太漂亮了)大家知道,地球妈妈给予了我们什么?(大气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

  5、老师此刻最想高呼“地球万岁”,你呢?好,让我们共同高呼“地球万岁”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诗意

  1、这是我们今天要阅读的课文——《地球万岁》,它是本册的最后一篇课文,是著名诗人薛卫民献给地球妈妈的赞歌,在这首诗歌里蕴涵着诗人伯伯对地球妈妈的无尽眷恋和赞美,更包蕴着他对地球妈妈美好未来的期盼。孩子们,想读吗?

  2、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最重要的重要方法。通过读,掌握字音,理顺诗句,了解意思,品出味道。(课件出示阅读方法)

  3、孩子们想怎么读(大声读、小声读……)这是你们的自由,现在请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这首诗歌。我们读不懂的、读不通的怎么办?(问别人、查资料……)

  现在就请孩子们认真读诗歌吧。(学生自由反复读诗歌)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现在有这么多孩子想读,就一个人读一段吧! 我想问问听的孩子们,你们应该怎么听?(认真听,注意看书)对,这是注意倾听的好习惯。我们一定要注意听他们读准字音了吗,读通诗句了吗。(学生们轮流读)

  5、(学生评议)他们读得怎么样?我们来评一评,我们评价别人读书的时候既要评出别人的优点,也要委婉地指出别人的不足。现在我们来学着评一评。

  三、细读诗歌,品味情感

  (一)、细读诗歌1——6节,体会地球的无私。

  1、老师想听听女孩子读诗歌的1——6节,男孩子们边听边想,从她们的朗读中能想象到什么。

  2、孩子们,你们听懂了些什么?

  3、老师想读第四节,可以吗?谢谢大家给我机会。我如果读得好请给我一些掌声,怎样判断老师读得好不好呢?主要是看我是否读出了诗歌的节奏、韵味,语速、语调是否合适,停顿、抑扬如何等。你可以在老师读的时候做一些符号,以便一会儿评价有依据。(范读,学生评价)

  4、老师读得不错吧,你想读第几节,读给我们听听,让我们饱饱耳福。(指导读诗歌的1、2、3、5、6节)

  5、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地球无私奉献的资料,现在可以在组内交流交流。(学生交流)

  6、老师课前也做了些资料的搜集,想看吗?(播放课件,并做解说)

  (二)、细读第七节诗,认识人类破坏地球的错误行为

  1、尽管地球妈妈这样无私的为她的儿女们奉献着一切,可是她不懂事的儿女却做了很多对不起妈妈的事,我们都做了哪些对不起妈妈的事情呢?请男孩子读读课文第七节,女孩子要认真听。男孩子读的时候声音要小点,读出自责的感情。(男生读)

  2、我们都做了哪些对不起地球妈妈的事呢?(乱扔、乱倒、乱砍、乱伐、乱捕、乱杀,制造战争……)

  3、是啊!地球妈妈这么爱我们,我们却让妈妈伤心难过了,这些都是我们的破坏行为。(播放人类破坏地球的录象)

  4、因为我们的不懂事,让妈妈无法忍受,所以,在地球上发生了这么多的灾难。(播放录象)

  5、让我们向地球妈妈检讨检讨我们的行为吧!请带着改过之意朗读课文第七节。(学生小声朗读)

  (三)、细读最后三节,唤起对地球美好未来的期盼

  1、我们已经诚恳地告诉地球妈妈,我们知错了,我们会全心全意保护她,她一定会拥有美好的未来。现在请我们班的朗读高手读读课文最后三节,看看地球妈妈拥有怎样的美好未来。(抽生读)

  2、“这美好的一切”到底是指哪些?(和谐的人文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融洽的社会环境……)

  3、也就是这样的吧!(播放课件,呈现美好的未来的画面)

  4、怎样才能拥有这美好的一切呢?(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到底该怎么做,请联系实际谈谈。

  5、是啊!保护地球妈妈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齐心协力,团结合作,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地球妈妈就不会再受到伤害,她不会计较过去儿女们的不懂事。让我们共同祝福:地球——万岁,万岁——地球!

  6、能再深情点吗?(齐呼“地球——万岁,万岁——地球!”)

  四、总结全文,激发继续探究的欲望

  1、孩子们真能干,能通过自己朗读读出对地球妈妈的赞美,读出对地球妈妈美好未来的期盼,同时还很懂事,知道如何保护地球妈妈。

  2、读到这儿,还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吗?(背诵自己喜欢的诗歌段落、搜集地球有关的资料、模仿写诗歌、探究地球的起源……)

  3、老师会充分尊重你的权利的。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3篇(扩展6)

——《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3篇

《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3、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4、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使学生形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训练,提高读图、析图能力,明确地震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关系,地壳与岩石圈、软流层的位置关系等。

  2、联系实际,结合图示,了解各圈层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2、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和责任感,增强环境及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

  3、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教学难点】

  1、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

  2、地球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点。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3篇(扩展7)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菁选5篇)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

  教学基本理念

  1、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初一的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认识。本节课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学的思想。通过活动、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

  2、 采用讨论比较方法展开“活动”

  考虑到学生以前学过一些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采用比较法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了解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异同点,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以及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搜集一些关于地球运动的资料,对教材中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加以补充、说明。

  知识目标:

  1、 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

  2、 知道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3、 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能力目标:

  1、 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内在联系。

  情感目标:

  1、 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 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 地球自转及带来的影响。

  2、 地球公转及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

  2、 地球公转且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产生

  ①一年中正午太阳的高低变化。

  ②一年中白昼的长短变化。

  地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 四季的变化

  教学用具:

  地球仪、手电筒等。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观察、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概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包括方向、周期、速度、轨迹等。

  ②结合“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分析全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分布规律。

  ③说出黄赤交角的意义。

  ④掌握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拟地球自转、公转运动,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演示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现象,养成从现象分析成因、探索事物发展变化内在原因的观念。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对地理空间能力分析较弱,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理性思维有所启蒙,结合其认知思维特点,以图像动画演示为主。

  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

  难点:黄赤交角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讲授】地球运动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及意图

  学生活动及意图

  复习导入:

  【课堂活动】

  课堂模拟: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

  自主学习黄赤交角的相关概念

  【课堂活动】

  师:初中我们学过地球运动,地球运动有几种形式?

  生: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自转

  1.方向

  教师给出三幅图,一幅侧视图,两幅俯视图。请两位学生上台合作,一位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一位观察,然后把方向在三幅图上绘制出来

  小结:

  方向:自西向东(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

  周期

  恒星日与太阳日

  讲解恒星日的概念,教师绕着一个同学公转,同时自转,一周后不只360°。——因为公转多出了59′。

  小结:

  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太阳日——24小时

  速度

  线速度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

  角速度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小结:速度:角速度——15°每时

  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注:角速度和线速度在南北两极点都为0)

  二、公转

  布置任务:找出地球公转的基本数据:方向、周期、轨道、速度,具体的值是多少?

  1.方向

  观看公转的视频,自西向东。

  周期

  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

  速度

  播放ppt展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小结: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

  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出示图片,完成思考题:

  1、什么叫黄赤交角?是如何产生的?

  2、请在图中注出:

  地轴、赤道*面、黄道*面、黄赤交角、南北极点。

  四、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观察动画或观察图片,找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这个时间太阳分别直射哪里?完成下列表格: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日期

  节气

  直射点位置

  3月21日

  春分

  赤道

  6月22日

  夏至

  北回归线

  9月23日

  秋分

  赤道

  12月22日

  冬至

  南回归线

  【结合黄赤交角,思考问题】:

  1.回归线(2326 ′)是怎样得到的,回归线的含义是什么?

  2.极圈(6634 ′)是怎样得到的,极圈的含义是什么?

  完成活动题: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能不能用一个简图来表示呢?同学们试一试。

  思考:

  1.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2.北回归线上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3.两条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4.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运用教具、学具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画图演示

  出示材料,学生判断

  问题引导,学生自学

  动手体验理解自传方向

  动身演示,体验自转周期的参照点不同

  自主学习公转的特点

  阅读教材

  观看动画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资料获取地球运动的关键信息,从而认识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活动一:阅读“地心说”和“日心说”两大学说的文献资料得准确的地球与太阳运动信息。

  活动二: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一)根据地球与太阳的运动状态改进原有的地球模型。

  (二)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昼夜交替现象。

  (三)用连续组图的形式记录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学情分析】

  在前一课学习中,学生发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关键在于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因此本课需要学生依据正确的地球运动再次模拟实验,最终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正确解释。这样的设计,既体现科学的严谨性,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

  2、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3、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

  2、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2、有证据意识,知道所有科学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的动力。

  2、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通过阅读资料获得准确的地球与太阳运动的准确信息,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难点: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材料一组

  小组:反光效果好的小圆贴片、较硬的铁线、第1课中学生自己制作的地球模型、手电筒、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展示班级记录表,帮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中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几种假设。

  2、引导学生说出每种假设的根本区别就是地球和太阳的运动状态不同,从而聚焦到研究地球与太阳的运动状态主题中来。

  3、揭示课题: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板书)

  二、探索: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预设20分钟)

  活动一:阅读文献资料获得准确的地球与太阳运动信息

  1、阅读托勒密的“地心说”和*的“日心说”比较他们的观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并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中。

  2、比较两种学说,谁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你的依据是什么?

  活动二: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1、改进地球模型

  a、根据地球与太阳的运动状态改进原有的地球模型,增加实现自转的“地轴”(地球有自转轴且地轴倾斜作为事实直接告知学生即可,不必过度延伸)。

  b、在地球模型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贴上1个反光的小圆片,使两个小圆片刚好分别处于白天和黑夜,为了方便观察和交流给小圆片编号。

  2、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从地面观察的视角来观察不同的小圆片在地球自转过程中的昼夜交替过程。

  3、用连续组图的形式记录小圆片在地球自转过程中的昼夜交替现象。

  三、研讨:交流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预设12分钟)

  1、交流托勒密的“地心说”和*的“日心说”的观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比较“地心说”和“日心说”,谁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依据是什么?

  3、再次做昼夜模拟实验与前一次做昼夜模拟实验有什么不同?

  4、借助活动记录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

  四、拓展:(预设3分钟)

  1、你还知道哪些现像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2、课后收集更多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的资料。

  【板书设计】

  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日心说证据:

  1、有长期的观测数据支持

  2、伽利略通过观测也证明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3、傅科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的自转

  地心说证据:

  地球上看

  日心说

  地心说

  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活动记录表】

  活动记录表一:比较异同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填序号)

  1、地球是球形的。

  2、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并且静止不动。

  3、地球是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4、太阳处在宇宙的中心,并且静止不动。

  5、日月星辰等所有的天体都围绕着地球运动,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

  6、地球和其它星球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地心说

  日心说

  活动记录表二:画出小圆片的亮暗情况

  小圆片

  自转前半周

  自转后半周

  亮暗

  情况

  【作业设计】

  1、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

  A、太阳绕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太阳自转

  2、改进地球模型时,穿金属丝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从南极穿入,北极穿出

  B、从下面穿入,上面穿出

  C、从北极穿入,南极穿出

  D、随意穿,没要求

  3、下面()图,小圆片的亮暗情况与实际观察结果是一致的。

  A、

  B、

  C、

  D、

  4、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日心说的观点是()。

  A、地球是球形的

  B、太阳在宇宙的中心

  C、地球围绕太阳转并且绕地轴自转

  D、地球在宇宙的中心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4

  课程标准:

  1.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主要特征。

  2 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

  3 利用图表说明五带的界线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

  1.用地球仪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通过游戏活动理解地球运动的特征和意义。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 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结合生活实际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主要特征。

  2 地球自转与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

  3 五带的界线及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分析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3五带的形成

  教学方法

  根据文字图片资料分析,运用直观教具演示,参与教学游戏,合作学习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结合生活经验,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明确地球运动的特点。

  【地球的自转】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

  教师:出示资料,提出问题: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学生演示地球仪,观察在下图中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学生观察、讨论。

  1)利用光源和地球仪,学生演示:当前地球上昼夜的形成和分布。指出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要求学生观察此时除*是白天,还有哪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将地球仪转动180°,再观察:*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3)连续转动地球仪,观察各地(如*和美国)昼夜更替的情况,思考并总结昼夜更替的原因。

  (4)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要多长时间?(24小时)

  3 让学生看图片“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结果展示:

  (边演示)

  (1)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

  (2)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时,地球表面转到向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昼,转到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4)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越往东的地区,时间越早。

  活动二 拓展延伸:猜想

  (1 )地球如果不自转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2 )地球是透明的会怎样?

  (3) 地球自东向西转情况会怎样?

  (4)*国土辽阔,当最东部洒满阳光的时候,最西部还是繁星满天,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与补充纠正。

  课堂小结:

  比较的项目地球的自转

  方向

  围绕的.中心

  周期

  地理意义

  巩固运用略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迁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件演示及地球仪等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说出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为主、直观教学法为辅

  教学媒体

  课件、地球仪

  教学设计

  导入:

  情境: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爸爸笑着说:"孩子,我比你更了不起,我已经绕太阳转50圈啦,我还准备再转几十圈呢!

  1)你认为宇航员爸爸的话可信吗?

  2)你知道这位宇航员爸爸的年龄吗?理由是什么?

  考点梳理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

  2、昼夜交替现象

  3、四季的变化

  4、五带的划分

  考点解读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

  中心方向周期地理意义

  自转

  公转

  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意义):

  情景导入:在同一时刻,家住*福州的明明和远居美国纽约的姑姑打电话互致问候:明明:姑姑,晚上好!姑姑:明明,早上好!

  为什么打招呼会有时间的差异呢?

  课件展示图片及思考内容,学生回答。

  归纳: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

  三、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意义)

  学生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

  课件展示图片及思考内容,学生回答。

  归纳:地球公转的特点: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造成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意义)之一:四季的变化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意义)之二:五带的划分

  课件展示自测内容,指导学生完成。

  释疑"导入"情景。

  教学反思:本节复习课教学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地球的运动"知识的理解。该内容属于初中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和过于宏观,因此借助一定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就很重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根据教学需要,把收集来的复习自测等图片资料等的展示,然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地球仪及学生的肢体语言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复习效果。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形状 地球 《地球形状》教学设计3篇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1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1年级

版权所有:春晖范文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春晖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春晖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滇ICP备1400138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