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施方案6篇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施方案6篇

发布时间:2022-07-24 11:42:02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施方案6篇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施方案篇1

  一、*市法治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近几年,*市结合“法律进基层”、“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等活动,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大力开展基层法治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推动“法治**”创建,全市紧紧围绕基层群众、青少年、国家干部三个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思路,逐步将普法工作重心由“普”向“治”转变,用“依法行政”带动全社会信仰法律、敬畏法律,促进了广大市民、城乡群众积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为建设团结和谐文明富裕的美丽*市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根据《*市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案》市级“五个一”,乡镇(街道)“四个一”,村(社区)“三个一”的建设要求,目前市级法治文化工程,环球中心-法治文化公园、温州路步行街-法治宣传一条街世纪广场-法治文化广场均于20**年完工。

  20**年“*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同期建成,全市共聘请86名法治副校长,实现全覆盖。全市乡(镇)、村(社区)已建成法治文化阵地117个、法治文化长廊、宣传栏392处,法治宣传电子屏280个,法治宣传户外广告牌162处。喀拉塔勒镇_村、依干其镇巴格其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依干其镇赛科帕其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依干其镇巴克其村成功创建第一批“自治区民主法治示范村”。

  二、当前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照新形势下国家对法治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全面剖析当前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薄弱环节:

  (一)法治文化建设重视不够。目前在法治文化建设中,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作人员对法治文化建设在理解认识有偏差,将法治文化建设简单等同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或认为法治文化建设是司法行政部门的事,或因为没有专项工作经费无法开展工作,相关部门、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热情不够。

  (二)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不平衡。通过对现有法治文化阵地统计调查发现:部分单位对法治文化建设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还在订计划、拿方案,法治文化阵地尚未建立。特别是乡(镇)、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基层的法治文化设施建设不到位,覆盖面不够广。有些部门只重视硬件设施建设,或者是为了应付各级检查匆匆应对,没有用心、认真组织居民参与,建设没规划可言,既使建成的设施也没有积极使用,有的甚至荒废。

  (三)法治文化元素、特色展现不够。已建设的法治文化阵地不平衡,有的法治文化广场、公园、长廊建设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有的用电子显示屏、法制宣传栏代替法治文化,有的宣传法规法条的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较少,不能充分体现法治文化的群众性、创新性、文化性。

  (四)法治文化传播效应不够。存在户外公益法治宣传开展较少,媒体公益普法责任不落实,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建筑工地围栏、居民小区楼宇电视、短信、微信、微博等载体普法及法治文化宣传少等问题。在创作表演法治文化作品上缺乏引导和激励政策,法治文艺创作力度不够、积极性不高,缺少精品力作。

  三、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机制,夯实法治文化建设基础。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具有公益性、综合性、长期性、群众性、社会化和经常化的特点,必须建立健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机制,以机制创新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进一步深化认识,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法治*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司法行政、文化旅游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文明、法治、平安建设的大局中,与其他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使法治文化成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品牌。形成条块结合、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为建设法治**提供强有力的文化动力。

  二是多方式运作,切实加强经费保障。将法治文化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在政府加大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探索尝试采用财政支持与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保障法治文化建设所需费用,弥补经费的不足,实现基层法治文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积极动员,加强资源整合。立足基层实际,充分发挥基层优势,通过借势、借力、借脑、借资,不断动员辖区内各部门积极参与和支持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构筑“积极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序运行”的法治文化工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基层新闻工作者、法律服务人才及文艺骨干等人才资源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法治文化宣传,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二)拓展阵地,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一是开拓普法新阵地建设。结合新形势,充分考虑人们生活空间、生活方式、思想水平、价值观念更新变化的实际,创造性地将法治元素与文化元素结合,深入挖掘法治文化内涵,进一步开拓法治文化建设新阵地,营造浓厚的基层法治文化氛围。对乡镇、社区内的各类法制宣传栏、宣传展板等阵地进行提档升级,不断拓展新型普法宣传阵地、基地,大力加强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小区、法治主题公园等场地的规范化建设。拟筹备将锦绣公园打造为新的法治公园,初步计划利用公园现有的资源,在不破坏原风格的基础上,对部分景观进行改造,新增法制主题。

  二是密切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宣传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民法典、治安处罚法以及信访条例、妇女儿童保护、低保审批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关系的法律法规,让居民茶余饭后有法律知识可学,走路散步有法律规定可看,营造“出门有法、抬头见法、知法守法、办事循法”的法治氛围,让群众在休闲的环境中接受法治教育,在平凡的生活中建立法治理念。

  三是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建设各类法治教育基地,如市民法治学校、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企业员工学法园地、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服务中心等,注重依托“法律大讲坛”、“普法讲师团”等专业团队进行法治文化宣传,就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基层特色的法治事件与人物,解读法治精神,发挥法治文化的教育引导作用,让群众在欣赏法治文艺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验法治文化,真正实现法治文化宣传由灌输式向渗透式、单一化向多样化、重过程向重实效的转变。

  (三)创新载体,丰富法治文化活动。

  一是将法治文化群众与群众生活相融合。要紧紧围绕改善民生、维护民权、争取民利,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回应民生,回应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法治文化建设与法治实践相融合,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可以依托辖区内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通过开发制作台历、挂图、雨伞、折扇、扑克、书签、杯垫、环保袋等各类载体,运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戏曲、故事、春联、年画、短信、书画、动漫等各类艺术形式,将法治文化建设与群众生活相融合,提升法治文化的大众性、娱乐性和广泛性。

  二是将法治文化建设同机关文化建设相结合。在办公场所内可以尝试因地制宜地植入法治文化媒介设施和法治文化元素,构建“法治、廉政、阳光”的机关法治文化、让群众在办事中直观体验法治文化,提升法律素质。

  三是积极邀请广大群众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在社区、村组开展各种法治实践活动,邀请群众积极参加以案释法、法治讲堂等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法治精神,让人们在活动中深刻理解法律,从而增强法治观念,培育法治信仰。积极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5”世界环境保护日、“6.26”国际禁毒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点时机邀请群众共同开展法治活动。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施方案篇2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施方案篇3

  部分单位对法治文化建设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还在订计划、拿方案,法治文化阵地尚未建立。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最新全市法治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一、*市法治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近几年,*市结合“法律进基层”、“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等活动,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大力开展基层法治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推动“法治**”创建,全市紧紧围绕基层群众、青少年、国家干部三个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思路,逐步将普法工作重心由“普”向“治”转变,用“依法行政”带动全社会信仰法律、敬畏法律,促进了广大市民、城乡群众积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为建设团结和谐文明富裕的美丽*市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根据《*市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案》市级“五个一”,乡镇(街道)“四个一”,村(社区)“三个一”的建设要求,目前市级法治文化工程,环球中心-法治文化公园、温州路步行街-法治宣传一条街世纪广场-法治文化广场均于20**年完工。

  20**年“*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同期建成,全市共聘请86名法治副校长,实现全覆盖。全市乡(镇)、村(社区)已建成法治文化阵地117个、法治文化长廊、宣传栏392处,法治宣传电子屏280个,法治宣传户外广告牌162处。喀拉塔勒镇_村、依干其镇巴格其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依干其镇赛科帕其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依干其镇巴克其村成功创建第一批“自治区民主法治示范村”。

  二、当前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照新形势下国家对法治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全面剖析当前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薄弱环节:

  (一)法治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目前在法治文化建设中,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作人员对法治文化建设在理解认识有偏差,将法治文化建设简单等同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或认为法治文化建设是司法行政部门的事,或因为没有专项工作经费无法开展工作,相关部门、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热情不够。

  (二)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不平衡。

  通过对现有法治文化阵地统计调查发现:部分单位对法治文化建设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还在订计划、拿方案,法治文化阵地尚未建立。特别是乡(镇)、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基层的法治文化设施建设不到位,覆盖面不够广。有些部门只重视硬件设施建设,或者是为了应付各级检查匆匆应对,没有用心、认真组织居民参与,建设没规划可言,既使建成的设施也没有积极使用,有的甚至荒废。

  (三)法治文化元素、特色展现不够。

  已建设的法治文化阵地不平衡,有的法治文化广场、公园、长廊建设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有的用电子显示屏、法制宣传栏代替法治文化,有的宣传法规法条的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较少,不能充分体现法治文化的群众性、创新性、文化性。

  (四)法治文化传播效应不够。

  存在户外公益法治宣传开展较少,媒体公益普法责任不落实,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建筑工地围栏、居民小区楼宇电视、短信、微信、微博等载体普法及法治文化宣传少等问题。在创作表演法治文化作品上缺乏引导和激励政策,法治文艺创作力度不够、积极性不高,缺少精品力作。

  三、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机制,夯实法治文化建设基础。

  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具有公益性、综合性、长期性、群众性、社会化和经常化的特点,必须建立健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机制,以机制创新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进一步深化认识,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法治*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司法行政、文化旅游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文明、法治、平安建设的大局中,与其他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使法治文化成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品牌。形成条块结合、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为建设法治**提供强有力的文化动力。

  二是多方式运作,切实加强经费保障。将法治文化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在政府加大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探索尝试采用财政支持与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保障法治文化建设所需费用,弥补经费的不足,实现基层法治文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积极动员,加强资源整合。立足基层实际,充分发挥基层优势,通过借势、借力、借脑、借资,不断动员辖区内各部门积极参与和支持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构筑“积极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序运行”的法治文化工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基层新闻工作者、法律服务人才及文艺骨干等人才资源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法治文化宣传,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二)拓展阵地,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一是开拓普法新阵地建设。结合新形势,充分考虑人们生活空间、生活方式、思想水平、价值观念更新变化的实际,创造性地将法治元素与文化元素结合,深入挖掘法治文化内涵,进一步开拓法治文化建设新阵地,营造浓厚的基层法治文化氛围。对乡镇、社区内的各类法制宣传栏、宣传展板等阵地进行提档升级,不断拓展新型普法宣传阵地、基地,大力加强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小区、法治主题公园等场地的规范化建设。拟筹备将锦绣公园打造为新的法治公园,初步计划利用公园现有的资源,在不破坏原风格的基础上,对部分景观进行改造,新增法制主题。

  二是密切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宣传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民法典、治安处罚法以及信访条例、妇女儿童保护、低保审批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关系的法律法规,让居民茶余饭后有法律知识可学,走路散步有法律规定可看,营造“出门有法、抬头见法、知法守法、办事循法”的法治氛围,让群众在休闲的环境中接受法治教育,在平凡的生活中建立法治理念。

  三是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建设各类法治教育基地,如市民法治学校、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企业员工学法园地、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服务中心等,注重依托“法律大讲坛”、“普法讲师团”等专业团队进行法治文化宣传,就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基层特色的法治事件与人物,解读法治精神,发挥法治文化的教育引导作用,让群众在欣赏法治文艺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验法治文化,真正实现法治文化宣传由灌输式向渗透式、单一化向多样化、重过程向重实效的转变。

  (三)创新载体,丰富法治文化活动。

  一是将法治文化群众与群众生活相融合。要紧紧围绕改善民生、维护民权、争取民利,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回应民生,回应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法治文化建设与法治实践相融合,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可以依托辖区内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通过开发制作台历、挂图、雨伞、折扇、扑克、书签、杯垫、环保袋等各类载体,运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戏曲、故事、春联、年画、短信、书画、动漫等各类艺术形式,将法治文化建设与群众生活相融合,提升法治文化的大众性、娱乐性和广泛性。

  二是将法治文化建设同机关文化建设相结合。在办公场所内可以尝试因地制宜地植入法治文化媒介设施和法治文化元素,构建“法治、廉政、阳光”的机关法治文化、让群众在办事中直观体验法治文化,提升法律素质。

  三是积极邀请广大群众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在社区、村组开展各种法治实践活动,邀请群众积极参加以案释法、法治讲堂等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法治精神,让人们在活动中深刻理解法律,从而增强法治观念,培育法治信仰。积极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5”世界环境保护日、“6.26”国际禁毒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点时机邀请群众共同开展法治活动。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施方案篇4

  一、目标:

  增强学校管理者和全体教师、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高效监督的水平,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关系、新情况和新问题,维护校园稳定,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二、法律文书依据

  1、《教育法》。

  2、《义务教育法》。

  3、《教师法》。

  4、《未成年人保护法》。

  5、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

  三、建立组织,明确职责

  为提高我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高效监督的水平,维护校园稳定,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实施,决定建立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下设三个工作小组。

  四、各组工作职责

  1、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

  (1)、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学校管理制度》,学校会同学校工会共同讨论制定,教代会通过,报教育局审定后执行,合法、公正、公开。

  (2)、制定《依法治校实施方案》。

  (3)、全面负责学校依法治校实施工作,每周研究工作一次。

  (4)、聘请学校法制副校长。

  (5)、宣传、落实、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2、法制教育工作小组。

  (1)、结合教育系统普法教育活动,落实计划教材、师资、课时。

  (2)、负责社区、家庭的协调、联系,定期听取意见,保证法制教育的普及。

  (3)、学法用法的工作总结。

  3、师生校内申诉处理小组。

  (1)、宣传、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2)、受理、处理师生校内申诉案件。

  (3)、以书面形式宣布处理决定。

  4、学生伤害事故调解小组。

  (1)、制定《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

  (2)、安全教育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制度化、规范化。

  (3)、建立应对突发事件预案预警制度,努力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4)、做好应急处理,负责向上级报告。

  依法治校是当今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迫切要求,我校把依法治校作为办学理念,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展依法治校工作,相信,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校的依法治校工作会搞得更好。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施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严格贯彻落实《纲要》的指导精神,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为基础,以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提升职能作用、促进市场繁荣、规范市场秩序为主线,通过强基础、抓主线,大力促进依法治区工作,建设法治工商。

  二总体目标

  把贯彻落实《纲要》精神与“257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将工商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努力营造宽松有序的准入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公正透明的亲商环境,努力开创市场规范、执法公正、权力透明、充满活力的法治工商新局面。

  三、工作任务

  (一)大力推进依法执政,加强党组领导核心作用

  ⒈强化统揽协调。党组书记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把依法治理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来安排、作为重要工作来推动、列为重要目标来考核。局党组书记要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推进法治工作的年度目标任务、工作重点、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强化督导考核工作,用落地生根的实际工作效果检验领导力和执行力。

  ⒉健全党内法治机制。健全党组依法治理决策机制,建立完善重大决策法律咨询、法律支持、合法性审查、决策评估、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纠错机制。党组的决策事务要通过多种方式公开。完善党组及时研究解决依法治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机制。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法治轨道,落实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提交述廉报告、完善述责述廉、约谈等制度;严格管理党员领导干部,建立党风党性党纪教育制度;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健全“积极预防、系统治理”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纪检组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格依照宪法法律和纪律规定规范执纪行为,确保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

  3.强化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抓住领导干部带头示范这个关键,切实增强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懈怠法治的危机感、学法用法的紧迫感、推动法治的责任感。干部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带头遵守宪法法律,带头依法办事,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工商

  4.依法全面履行工商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完善和推进行政组织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和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制度。

  5.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按照工商体制调整的要求,支持配合政府相对集中执法权的工作,切实解决交叉执法、多头执法和不执法、乱执法的问题,建立权责统一、监督有力、权威高效的工商行政执法体制。一是严格工商执法人员资格管理,落实行政执法职权核准公告,实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二是执行立案、调查、核审、执法四分离制度,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案卷检查,加强行风评议,落实重大行政行为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确保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合法化。三是依法参与行政诉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四是全面履行生效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认真办理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议,改进执法监管方式。五是加强诚信工商建设,工商机关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六是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完善罚没管理制度,严格遵守罚缴分离和罚没物品依法处理规定。

  6.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程序,明确操作流程,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探索推行行政执法裁量权案例指导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推行行政执法流程网上运行和执法文书电子化。

  7.推进执法信息公开。依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平台和电子监察平台建设,在网站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健全政务公开查询系统。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规范性文件公开制度、依申请公开规范管理和限期答复制度。

  (三)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8.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强化党组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和属地原则推进普法工作。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作用。认真做好“六五”普法总结工作。

  9.深入推进“法律七进”。强化规划引领,按照安排和要求,完成xx年普法各项目标任务。抓好“法律七进”的细化工作和平台建设。强化责任主体,逐个完善和落实“法律七进”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对“进什么、怎么进、谁来进”三个关键点作出明确规范。强化针对性,根据行业、单位和人群,编写普法大纲和普法读物,分类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七进”。推进法律进机关,健全并落实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突出抓好科级领导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基层干部等重点对象法治教育培训;重点抓住公职人员,将宪法法律教育列为继续教育必修课,落实公职人员学法用法考核制度及任期内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制度。推进法律进企业,指导企业完善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全年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集中学习2次以上。

  (四)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构建法治社会体系

  10.健全依法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完善信访接待、处置制度,切实解决群众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保障信访人、举报人的权利和安全。按照国家工商总局新制订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办法》,完善消费投诉处理机制,有效化解消费争议。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施方案篇6

  为大力推进我市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培养公民法治信仰,活跃城乡市民法治文化生活,增强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经市委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司法局研究,决定在我市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现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推进科学跨越发展,建设幸福江山”的战略部署,贯彻法治江山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注重特色,有重点、多层面、全方位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把普法宣传与地方特色文化结合起来,把法律知识通俗化,把法律规范直观化,把法律历史形象化,提高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认识水平,增强法治理念,为建设富裕和谐幸福的新江山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总体目标:

  以传播法治文化、养成依法习惯、弘扬法治精神为主题,围绕树立新理念、引领新风尚、体验新生活,不断加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力度,建立法治文化人才队伍,创作一批法治文化精品,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法治文化活动,优化法治文化传播途径,打造具有江山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品牌,引导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制意识,树立法律信仰,全员参与法治文化建设,推进法治江山建设进程。

  二、活动内容和具体要求。

  (一)加强阵地建设,营造法治文化氛围。

  在我市培育一批具有法治文化元素的“法律六进”示范点,全力打造江山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以“法律六进”示范点和江山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为载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举办一次全市法治演讲活动,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社会公益广告等大众传媒作用,扩大法治文化宣传的覆盖面。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宣传氛围,推动我市法治文化建设深入开展。

  (二)整合文化资源,培育江山法治文化。

  将法治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廉政文化、行业文化、旅游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机关文化等有机结合,积极开展“法制宣传进乡村”、“法治文艺演出进集市”等巡回演出,精心培育有特色、高品位的江山法治文化,加大典型培育和宣传,推动我市法治文化建设深入开展。

  (三)丰富法治实践,弘扬法治精神。

  坚持法治文化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法治文化渗入到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之中,融入到创建法治县市(区)、创建文明城市、民主法治村(社区)等活动之中,通过普法依法治理,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执法部门依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水平,大力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四)强化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法制讲座。

  定期开展学习培训活动,积极培养法治文化宣传人才,充分发挥江山市普法志愿宣讲团和普法骨干、法制副校长的作用,深入机关、企业、学校、乡村、社区和单位积极开展法治讲座活动,通过讲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

  (五)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法治文化宣传。

  鼓励各类文化团体参加法治文化建设,引导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组织开展法治文艺演出等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将媒体作为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实现资源共享,整体联动,在全市形成浓厚的法治文化宣传氛围。

  三、活动步骤和时间安排。

  法治文化建设活动时间为20xx年xx月至xx月,分为动员部署、组织实施、总结表彰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动员部署(20xx年xx月)。

  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根据法治文化建设活动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务,安排部署工作。

  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xx年xx月至xx月)。

  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根据工作方案,层层落实工作任务,大力建设法治文化阵地,精心创作法治文化作品,广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积极营造法治文化氛围。

  3、第三阶段:考核总结(20xx年xx月底至xx月)。

  对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目标任务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总结。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乡镇街道、机关单位法治文化建设。

  结合创建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单位”活动,进一步健全机关、单位学法制度,把法律知识学习纳入日常学习计划,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轮训和考核工作。加强本单位学法阵地建设,完善法制教育宣传栏,机关单位人员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加大对机关干部执法水平考核力度,把执法水平和执法效果作为“法律进机关”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健全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和执法考核评议制,通过生动的形式、新颖的载体,打造富有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法治文化。

  (二)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

  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加强对农民尤其是农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法制教育。采取张贴法治警句、悬挂宣传标语、发放法治文化宣传资料、举办法治文艺演出、对农村“法律明白人”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援助服务等形式,加大法治文化宣传力度,提升农民法律素质,引导农民学法用法、依法参与村民自治和其他社会管理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三)加强社区法治文化建设。

  建立完善社区法治文化宣传栏、板报、墙报等传播阵地,以“法律进社区”为载体,定期组织司法工作人员、法律工作者、大学生法律服务团成员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注重培养和扶持社区法治文化人才和团队,鼓励在文艺、法律等方面有特长的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以在职和离退休的教育工作者、党员干部、职工以及有文体特长居民为主体成立社区普法宣讲队,通过开展文娱、健身、文艺演出等活动宣传法律法规、国家政策;逐步开辟社区法制宣传图书角,设立“律师信箱”,定期解答社区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通过构筑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不断丰富社区法制文化建设的载体,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有效促进社区法治文化建设。

  (四)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

  坚持法治文化与企业文化、诚信建设、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相融合,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学法制度,加强企业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及企业普法助理员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企业”活动,激发企业法治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五)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深入推进法制教育进课堂,广泛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青少年法制报告会、法制故事演讲、法制漫画创作比赛、法制影视观摩、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建设一批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校园法治文化长廊,不断创新校园法治文化载体,增强互动效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

  (六)积极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通过执业活动。

  做法治文化的实践者、推动者,把法治文化融入法律服务中,促进法治文化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把我市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普法志愿宣讲团成员等法律服务资源进一步整合起来,建立起科学、高效、可操作的法律服务平台,做到优势互补、互助互利,共同参与到法治文化建设活动当中。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是我市“六五”普法规划一项重要任务,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各项工作的大力开展,将法治文化建设与群众法律素质提升工程工作相融合贯穿,深化内容、丰富载体,全面推进我市法治文化建设和创建幸福江山等活动的开展。

  (二)整体合力推进。

  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推进。与相关工作有机衔接、协调联动、强力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大联动”工作体系,努力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三)务求工作实效。

  各乡镇街道、部门要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和服务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作为提升公民法律素质、强化法治意识、提高我市法治化管理水平的内在动力,统筹谋划,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创建法治城市、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法制环境。

  (四)重视信息报送工作。

  各单位、部门要及时将本单位、部门活动实施方案及各个阶段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开展情况、图片等资料上报江山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便于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掌握全市法治文化建设的工作动态,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将各单位、各部门“法治文化建设”活动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通过检查、指导、考核,对在法治文化建设活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部门予以表彰。

推荐访问:实施方案 阵地 法治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情况 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图片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总结 法治文化阵地宣传 法治文化建设规划 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标准 法治文化活动方案 关于建设法治文化广场的方案

版权所有:春晖范文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春晖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春晖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滇ICP备1400138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