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5篇

对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5篇

发布时间:2022-08-29 14:00:13

对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5篇

对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篇1

  镇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村居“妇女儿童之家”是一个需要经历长期努力才能显现成效的工作,镇村领导对这一创新工作认可度一般,重视不够,直接制约了阵地建设和阵地作用发挥。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县妇女儿童之家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妇女儿童之家”是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重要抓手,也是妇联组织进一步发挥组织优势,吸引、凝聚、团结妇女群众、做好妇女工作的必然要求。长兴县妇联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以满足妇女儿童需求为导向,以整合资源,链接服务为手段,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全县“妇女儿童之家”建设。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妇女儿童之家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村、居(社区)“妇女儿童之家”XX个,县妇联下属妇女儿童之家1个,即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已实现了村、居(社区)100%全覆盖。在阵地建设上,实现一室多用的工作目标。各级妇联组织积极依托村级文体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党员远程教育以及妇代会办公室等场所推进妇女之家阵地建设,统一挂牌建立妇女之家活动场所。按照“一室多用、配套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不断丰富、完善妇女之家活动阵地,建立了妇女维权站XX个、妇女学校XX个、家庭教育指导中心XX个,留守儿童之家XX个,为村、社区群众开展维权服务、家庭教育、儿童教育等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在队伍建设上,不断充实和完善队伍建设。各级妇联组织坚持专兼职和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在建立村、居(社区)妇代会主任兼任妇女之家负责人的基础上,通过招募热爱妇女事业、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组成巾帼志愿者队伍,为群众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普及、技术培训、卫生保健、帮扶助困等活动,据统计,全县有妇女之家巾帼志愿者XX余人,她们成为做好妇女之家工作的重要力量。

  二、主要做法

  “妇女儿童之家”是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为了把“妇女儿童之家”打造成“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长兴县妇联坚持以服务体现工作、融入工作的理念,不断完善“妇女儿童之家”主要功能,积极整合各项资源,广泛开展受妇女儿童欢迎的各项服务,有效提升了妇女儿童之家的凝聚力。

  一是打造学习培训的课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女性12种就业技能培训调查,利用原有的农民学校、家长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课程阵地,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对妇女开展芳香保健师、烹饪、插花等多门类、多层次的实用人才和农村女劳动力素质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后颁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证书》,累计培训妇女达XX万人。

  二是打造维权服务的驿站。通过在“妇女儿童之家”设立维权服务站为妇女儿童开展维权服务,每年的“三八维权周”、“五五普法、六五普法”、“12。4法治宣传日”等节日,大力宣传《新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知识普及率,目前全县共有妇女维权站290个乡镇(街道)、村、社区妇女儿童维权站。建立了XX支巾帼维权志愿者队伍,拥有妇女维权志愿者XX名,对广大妇女特别是贫困、残疾等弱势妇女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法律援助。雉城街道马巾巷社区由退休老师、干部及法律工作者等30人组织的“姐妹谈心室”,开通了24小时的热线服务,采取一人一专案的工作模式,为妇女群众释疑解惑,化解社区妇女的家庭矛盾纠纷,被群众称为“谈心有家”、“温暖在家”,真正成为了社区广大妇女姐妹的心理驿站,其做法和成效也被广泛传播。除此之外,雉城街道妇联还在北门社区成立了“小棉袄”工作室、在鱼巷口社区成立了“阳光幸福驿站”以及在南门社区成立了“娘家暖心室”,形成了一批妇女维权的工作品牌。县妇儿活动中心于20xx年3月成立了“长兴县妇女儿童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聘请了15位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心理咨询师,以面询、测验、治疗、团训等方式,为妇女提供权益维护、心理困惑、子女教育、婚姻家庭和纠纷调解等方面的专业化的免费的咨询服务。自成立以来,已咨询18件,成功帮助6人解决心理问题。

  三是打造创业就业服务的平台。立足“妇女儿童之家”的女性创业就业指导站,开展创业就业政策宣传、提供创业就业信息,帮助城乡妇女提高创业就业能力。比如虹星桥镇就如何缓解企业用工紧张,提高农村妇女就业水平等问题开展探索,成功推出了“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目前已建立了5个示范加工点,吸引了180多名妇女参加,有效解决了农村妇女就业问题。组织开展创业妇女学习培训,20xx年全县共开展SYB创业培训15期,共培训437人,提供小额贷款、择业指导等服务,引领妇女创业就业、自立自强。截至目前,累计为全县创业妇女发放信贷资金1。5亿元,信贷支持创业妇女1622户。20xx年4月成立长兴县妇女创业科技服务联盟,每个村(居)都建立妇女创业科技服务联络站,不定期邀请浙大专家教授在“妇字号”企业、双学双比科技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巾帼农家乐、女能手大户等开展科技指导,帮助农村妇女学习掌握科学技术,在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中成为致富能手,发挥妇女儿童之家在带领妇女增收致富中的作用。

  四是打造和谐文明的.窗口。妇女儿童之家是丰富妇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展示妇女才艺、交流经验、提升生活品质的基地。以家庭为载体,全县各妇女儿童之家均开展了开展“廉洁家庭”、“绿色环保家庭”、“平安家庭”、“最美庭院”等系列特色家庭创建活动,组织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家庭文化艺术节、家庭才艺大赛、家庭趣味运动会唱响了家庭文明和谐的主旋律。各地妇女儿童之家家庭文化活动室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其书法艺术作品、环保手工制品、编织作品比比皆是,以女性为主体的宣传队、文艺队、健身队遍布全县城乡,展现了妇女多才多艺、热爱生活的特点,各具特色的家庭文化建设活动,促进了妇女素质提高和家庭文明程度提升,以家庭文明带动了村、社区文明,推进了社会文明和谐。

  五是打造儿童成长的乐园。有的村(社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多的现状,通过开设留守儿童之家、暑期乐园等,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帮助等。多个乡镇定期与高校大学生联系,组建暑期“春泥计划”服务团工作,将“新形势下未成年人如何关爱保护自己”、“外来人群的子女关爱”提议纳入服务内容。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儿童活动。如水口乡水口村以“我当小小交通警”的形式,开展以遵守交通法规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南门社区成立“小小护绿队”开展护绿行动,让他们从小懂得爱护花木,保护环境的道理。水木花都社区成立“一小时学校”并将其进行拓展、延伸,成立了“社区青少年成长驿站”,开办了趣味游戏、讲故事、手工创意等5个免费活动项目,另外还增设了梦工厂制作室、儿童科幻画制作室、歌舞表演室、金话筒主持活动室、硬笔书法活动室等5个活动室,真正成为了一所让家长放心,让孩子欢心的好“学校”。洪桥镇、泗安镇、槐坎乡等多个行政村发挥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的作用,在节假日精心安排了书画辅导、诗歌诵读、故事演讲等多项活动,使之成为儿童学习、交流、休息的家园。县妇儿活动中心常年开展兴趣班和英语培训班,培养学生兴趣。配有专门的家庭教育讲师团,共开展8次家长学校讲座,培训家长1000人左右。活动中心专门聘请县级知名教师编写“亲亲国学”配套专用教材,引导1—6年级学生进行快乐诵读国学活动,在愉快的活动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国学,提升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层妇女组织功能弱化。在队伍建设上,基层妇女干部身兼数职,精力有限。乡镇妇联主席同时从事人事、计生、工业等工作,妇女儿童工作精力投入严重不足。绝大多数村居妇代会主任兼做计生、创建等,这些占有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无暇顾及妇女儿童工作。妇女干部待遇偏低。在各级妇联组织的的积极推动下,村居妇代会主任进“两委”比例明显提高,但各方面待遇较村居主要干部存在一定差距。人员配备不足。人员配备少,想要中心工作和妇女工作齐头并进,做的有声有色确有难度。

  二是阵地硬件设施不到位。“妇女儿童之家”独立专属用房的村居很少。有的村居尽管提供场所,但和计生、综治、残联、大调解等共用一间房;有的村居办公用房紧张,甚至租房作为办公用房,没有场地开展“妇女儿童之家”建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挂个牌子,贴上制度。

  三是活动经费难以保障。“妇女儿童之家”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开展服务和活动。镇村财政普遍困难,镇妇联工作经费有限,村居妇代会经费严重不足,开展活动只有靠企业和挂钩帮扶部门资助,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四是社会认同度低。镇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村居“妇女儿童之家”是一个需要经历长期努力才能显现成效的工作,镇村领导对这一创新工作认可度一般,重视不够,直接制约了阵地建设和阵地作用发挥。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要在“建”字上保根本,进一步强化阵地建设。充分认识依托村级党组织和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妇女儿童之家”的重要性,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将“妇女儿童之家”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带妇建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城乡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立“妇女儿童之家”党群共建的长效运行机制。要加大建设力度,加强督促检查,使妇女儿童之家达到“四有”要求,形成规模优势,做大品牌效应,彰显妇联特色,促进基层妇女工作的整体活跃。

  二是要在“管”字上严把关,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要创新管理方式,不断强化“妇女儿童之家”建设的考核力度,进一步增强基层妇联组织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要大力推行设岗定位、专职专选等办法,切实把那些懂大局、善协调、重实干、能创新的女能人、女典型、女致富带头人等优秀女性选拔到村级妇联工作岗位上来;大力发展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巾帼志愿服务者成为村、社区妇联组织开展工作的有力帮手。要通过组织妇女干部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妇联干部做好妇女儿童工作、管好妇女儿童之家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在“投”字上求突破,进一步加强经费保障。妇女儿童之家建设存在的突出困难是资金问题。因此,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市、县两级财政也能设立专项资金,对建成达到市级、县级标准的妇女儿童之家的示范点给予一定补贴。要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争取村级经济支持。要充分发挥妇联“联”字优势,多方面协调争取,采取部门项目资金扶持一点,岗村结对的巾帼文明岗、妇儿委成员单位补贴一点,女企业家、农村致富女能人帮一点等办法,解决了妇女儿童之家建设项目资金。

  四是在“用”字上做文章,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建好阵地是基础,管好阵地是关键,用好阵地是目的。只有加强管理,才能使活动阵地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各基层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妇女儿童之家”宣传教育、维权服务、组织开展活动的功能,面向妇女儿童提供维权咨询指导、创业就业服务、心理情绪疏导、邻里纠纷调解等方面的帮助,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妇女儿童喜闻乐见、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切实让妇女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真正把“妇女儿童之家”建设成妇女儿童找得着、靠得住、能办事的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对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篇2

  乡镇领导班子在农村基层工作起着核心作用,乡镇干部在农村基层工作中起着出思路、谋发展的主导作用,乡镇干部队伍的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十分重要,关系着事业发展的全局,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基层政权的巩固。通过对本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有关情况的调研,现结合实际,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乡镇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一)领导班子基本情况

  目前,本县共辖12个乡、镇,2个农牧业开发区,1个农场,设乡镇场区党委15个,乡镇政府12个、开发区管委会2个、场1个,乡镇场区享受副县待遇2名,科级干部169名,其中:男性149名,占88%;女性20名,占12%;汉族113名,占67%;少数民族56名,占33%;领导干部151名,占89%;非领导职务干部18名,占11%。第一学历大专以上30名,占18%;第一学历中专及以下139名,占82%。30岁及以下6名,占3%;31岁至35岁40名,占24%;36岁到40岁48名,占28%;41岁至45岁51名,占31%;46岁以上24名,占14%,平均年龄40.2岁。

  (二)干部队伍整体情况

  目前,本县共辖15个乡镇场区行政及参公编制干部共457名,其中:男性302名,占66%;女性155名,占34%;汉族297名,占65%;少数民族160名,占35%;大专及以上学历189名,占41%;中专及以下学历268名,占59%。35岁及以下206名,占45%;36岁至40岁108名,占24%;41岁至45岁86名,占19%;46岁及以上57名,占12%。

  事业编制干部905名,其中:男性522名,占58%;女性383名,占42%;汉族533名,占59%;少数民族372名,占41%;大专及以上学历588名,占65%;中专及以下学历317名,占35%。35岁及以下412名,占46%;36岁至40岁238名,占26%;41岁至45岁118名,占13%;46岁及以上137名,占15%。

  二、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县委着眼于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增强服务群众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

  (一)改善乡镇干部队伍结构

  1、乡镇干部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近年来,将一批工作有魄力、综合素质高的年轻干部选拔至乡镇任职,2006年、2011年两次乡镇党委换届共提拔41名35岁及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且每个乡镇都配有1-2名30岁左右的干部的年轻干部,2008年以来,共有300余名年轻干部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考试进入乡镇工作,有效改善了乡镇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及活力。

  2、乡镇干部的学历呈现不断提高趋势。通过公开招录大学生、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等措施,使乡镇干部学历大幅度提高。目前乡镇干部中在职研究生学历1名,大学学历名,大专学历名。具备大学以上学历的乡镇干部比2006年乡镇党委换届时增长%。

  3、乡镇干部在保持相对稳定性。县委严格控制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在规定任期内的职务变动,目前,任乡镇场区党委书记3年以上的有14名。对新招录的工作人员,一般要求在乡镇工作不满3年的禁止调动工作。通过保持乡镇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进而促进乡镇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4、民族结构、性别结构有所改善。目前,乡镇党委班子中,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人数有所增加,各乡镇党委共有25名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比2006年换届时增加3名;共有10名女干部,比2006年换届时增加3名。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在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局以及保证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1、突出“政治上坚定”的导向。近年来,县委始终把解决干部政治上强的问题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通过各种途径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尤其对乡镇党委书记的选用,要求更高,对政治上不坚定、大局意识不强、民族情绪严重、思想上及行动上不能与县委、政府保持一致的干部,即使工作能力较好、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也坚决不予提拔重用;反之,对那些政治素质较强的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则优先考虑。

  2、突出“以绩取人,群众公认”的导向。坚持看政绩和贡献,交叉看、全面看,把群众“公认”作为考察提拔干部的重要一环。对群众认可、工作实绩好的干部予以奖励表彰或提拔重用,如在近年来的科级干部年终考核中,县委对考核为前三名的乡镇(部门)均给予了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连续三年考核为前三名的乡镇党委书记,则在地委选拔后备县级后备干部时予以推荐。

  3、突出“关爱基层,倾向一线”的导向。县委在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乡镇一线干部,有意识地培养长期在一线埋头苦干的乡镇基层干部,2005年出台了《加强乡镇工作的意见》,提出了选拔干部向乡镇一线倾斜(原则上要求今后无乡镇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不予提拔任用)、提高乡镇干部政治待遇、为乡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等积极有效的措施;2010年出台了《巴里坤县乡(镇)场(区)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业绩考核奖励办法(试行)》,对乡镇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实行业绩考核奖励制度,奖金发放不搞平均主义、不搞一刀切,根据每位工作人员业绩考核结果发放,极大地提高了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选拔干部重视基层工作经历,现任的12名乡镇党委书记中,在任现职前,有3名曾任乡镇党政正职;7名曾任乡镇党政副职。26名乡镇党委副职中,在任现职前,有22名曾任乡镇党政副职。进一步形成了“基层出干部,领导干部来自基层”的用人导向。

  4、注重把握“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导向。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对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以及妇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并注重选拔高学历的干部到乡镇领导岗位任职。2006年、2011年乡镇党委换届及2007年乡镇人大和政府换届中共提拔67名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2011年乡镇党委换届中,25名少数民族干部、10女干部被选任进入乡镇党委任职。通过正确的用人导向,使乡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加大对乡镇干部的培训力度

  加强教育培养,是全面提高乡镇党委书记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的基础。为全面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县委对乡镇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做到兼顾一般,突出重点,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加强能力的培养,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县委组织部和党校共同研究制定培训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内容和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县委党校教学平台,对各乡镇领导干部及业务骨干进行了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贯彻民主集中制观念、文化素养、领导艺术为主,辅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等能力培训。2008年以来乡镇干部共在地、县党校培训180余人次。在此基础上采取送出去学习培训、挂职锻炼等形式进行培训。让乡镇干部到区外学习培训或挂职,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开阔视野,提高水平。借助广东援巴优势,开辟了干部培训工作的新途径,先后派20余名乡镇干部赴广东(港澳)、河南等地参加各类培训和参观考察,这种跨地域、跨发展阶段的培训,使乡镇干部能够零距离地了解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经验,亲身领略发达地区的先进思想和观念。

  (四)注意储备优秀年轻干部

  县委针对乡镇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断层”现象,并根据乡镇科级后备人选的不同情况,经常研究分析,从提高政治素质、工作水平和实践能力入手,加强年轻干部的锻炼和培养,制定培养计划,有计划地选派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或情况复杂地区锻炼,并坚持备用结合、动态管理机制,努力形成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堪当重任的乡镇科级后备干部队伍。2009年下派12名30岁以下机关干部到乡镇挂职,至2011年1月乡镇党委换届时,12名年轻干部中,有6名被提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任职。

  (五)加强对乡镇领导干部的监管

  1、强化上级监督。对乡镇领导干部实行任前谈话、诫勉、函询等,做到事前监管;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做到事中监管;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做到乡镇党政正职“凡离必审”,并把监督触角延伸到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有效约束了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经济责任行为。

  2、强化内部监督。要求各乡镇认真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切实保证质量,乡镇党委书记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与班子成员相互监督,相互提醒。

  3、强化制度约束。县委相继出台了《科级领导班子及科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自治县一般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巴里坤县委组织部对科级领导干部进行谈话和函询的制度》、《巴里坤县乡(镇)场(区)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业绩考核奖励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有效约束了干部日常行为。

  三、目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虽然本县在加强乡镇干部队伍的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较以往有明显好转,但对照建设一支高素质乡镇干部队伍的要求,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一)干部结构不尽合理。本县自2001年以来,未分配大中专毕业生,目前全县干部编制“局部空编、整体超编”,虽然近几年通过公开招录、选派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等措施,为乡镇基层补充了一些“新鲜血液”,但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乡镇基层干部普遍年龄偏大、部分专业岗位人才严重短缺,干部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均不合理。目前,全县乡镇科级干部平均年龄为40.2岁,第一学历大学学历的仅有9人,占乡镇科级干部总数的5%。乡镇36岁以上干部占55%,国民教育高校毕业的“科班出身干部”较少,绝大多数干部在参加工作时,学历仅为高中或中专,大多为边工作边深造,后继教育取得的学历“含金量”较低。乡镇领导班子中,业务型领导偏少,专业技术型人才缺乏。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涉农、法律、经济等专业毕业的领导干部较少,部分从部门提拔下派乡镇任职的年轻干部,工作热情高,但处理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经验不足,制约着乡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发挥。目前,169名乡镇科级干部中,第一学历涉农专业47名、占27%,高中学历50名,占30%。

  (二)干部成长周期较长。目前,本县乡镇党政正职中,大多数是在乡镇成长起来的干部,大多数都曾在乡镇任过副职,12名乡镇党委书记中由一般干部晋升到副科级干部时间为10年以上的就有9名,占75%,由副科晋升到正科级干部时间为6年以上的有6名,占50%。乡镇干部成长周期普遍较长,致使乡镇领导干部年龄相应偏大。因乡镇领导职数有限,2010年以前也未设非领导职务,在乡镇能够得到提拔的干部较少,一些干部年青时工作上还较为积极,但一旦年龄超过35岁,若仍未得到提拔使用,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缺乏工作热情,对待工作得过且过,从而影响整体工作效率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干部“出入口”不畅。因现有体制限制,乡镇干部在录用、交流等方面还存在“出入口”不畅等问题。一是来源不足。自2001年以后,本县未分配学生到乡镇机关、站所工作,只有近几年通过公开招录,录用了一些年轻干部,但因编制制约,为数不多。目前,乡镇工作一线干部,主要是2001年以前分配的中专生或是八、九十年代以工代干的干部。二是城乡干部交流、乡镇之间干部交流难度较大。从工作环境、家庭因素方面来讲,一般县直机关的干部,若非提拔进入乡镇党政班子任职,大多不愿意去乡镇工作;农业乡镇干部、城郊乡镇干部不愿去边远或牧区乡镇工作。年龄稍大一些的干部图安逸,也不愿意去别的乡镇工作,形成了边远和牧业乡镇空编缺少干部,农业乡镇、城郊乡镇超编的乡镇之间不平衡现象。三是乡镇大多数干部编制为事业性质,有一些事业单位站所干部工作方面比较优秀,但因领导职数的限制,加之事业单位不能逆向流动的管理机制,除新招录的年轻干部或优秀乡镇科员,站所干部往往因身份限制能够得到提拔或进入县直机关工作的机会较少,很多干部从一参加工作就在一个乡镇,直至退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难调动,导致乡镇干部队伍活力不够。

  (四)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一是思想不稳,工作主动性差。个别干部由于身份限制提拔晋升无望、长期在一个环境工作或年龄过大等原因,思想消极,不主动适应工作,不主动承担责任,不主动履行义务,在机关和群众中产生了不良影响。二是观念守旧,创新意识不强。个别干部还带着“老思想”思考问题、开展工作,欠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人本意识,不能与时俱进的开展工作。三是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一些干部对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认识不够。认为乡镇工作主要靠经验、靠面子去开展,协调能力好就行了,没有必须再去学习,解决问题停留在表面或当前,还缺乏对专业技能和新知识的学习。

  (五)干部待遇有待改善。在激励机制方面,乡镇干部晋升空间较小,导致一部分乡镇干部产生悲观思想。加上乡镇干部出口不畅,交流、提拔到县直单位的不多,干部流动难、流动慢的问题突出。目前,全县在乡镇工作10年以上的科级干部达128人,占乡镇科级干部总数的76%。乡镇干部因工作环境艰苦、无瑕兼顾家庭等方面问题,加之乡镇干部的管理约束缺乏有效手段,乡镇干部走读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一部分乡镇干部主观能动性缺乏。在待遇方面,乡镇干部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农牧区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基层群众,矛盾较多,有时得不到农牧民的理解,心理压力较大。

  四、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充分利用现有编制和人力资源,加强和改善干部队伍建设

  1、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服务能力。通过举办各类业务技能培训班,采取乡镇干部与农户一起兴办农业推广基地、科技示范点,帮扶农民发展经济项目等有效形式,加强对乡镇干部在农牧业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乡镇干部能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推动农村经济建设。

  2、合理使用乡镇各个年龄段干部。在加大对乡镇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的同时,注重兼顾各个年龄段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在领导班子搭配时,充分考虑中年干部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扎实等因素,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适时解决他们的政治待遇,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从而形成以中青年干部为主体、老中青合理搭配的领导班子结构,班子凝聚力、活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加大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力度。按照“培养在基层、锻炼在基层、提拔在基层”的思路,将一批具备发展潜力,但缺乏乡镇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安排到乡镇、村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锻炼,既能有效提高年轻干部的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基层工作经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镇因人力资源不足而导致工作开展较为艰难的局面。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坚持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通过建立健全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为优化乡镇干部队伍提供条件。同时,加强干部交流工作,采取措施,促进干部在县直和乡镇之间,不同岗位中进行交流。二是灵活设置机构。乡镇机构设置上要通过因事定岗、因岗定责来设立机构,确定有充足的力量来抓经济、促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待遇

  适当提高乡镇干部待遇,逐步改善工作条件、优化生活环境,有计划地注入新鲜“血液”,稳定干部队伍。一是结合本地实际,适当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在生活上、工作中多给予关心和照顾,尤其在干部人事调整中,对一些综合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年轻乡镇干部,要优先提拔任用。对一些在同一岗位或长时间在乡镇任职的干部要相应地给以一些优惠政策。并建议自治区财政部门在乡镇干部现有工资基础上,适当增加边远津贴、交通补助、加班费等,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的经济待遇,帮助解除后顾之忧。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乡镇机关基础设施,重视文化娱乐场所建设,努力改善乡镇干部的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组织乡镇干部外出参观考察,这样既丰富广大干部的业余生活,又能扩大干部的视野,增长见识。三是对在乡镇基层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要缩短提拔周期,在落实“连续担任乡镇党委书记8年以上的,经考核称职者…报请享受副县待遇”这一政策时,时间不宜太长,6年为宜。因为乡镇党政正职任职时间较长时,就会产生懈怠心理或“熬待遇”的想法,县委在调整干部时,只要乡镇党政正职无大错,对5、6年以上的乡镇党政正职一般不予调整,长此以往不利于乡镇工作的开展。对任乡镇副职6年以上的也要酌情考虑其待遇问题。

  (三)强化培养锻炼,提高能力素质

  要结合当前乡镇工作实际,突出培训教育和交流锻炼两个重点,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培养和锻炼。一方面要强化培训,认真贯彻《干部教育培训条例》,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组织调训与乡镇自主培训、在职学历教育与自学相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体制。灵活方式方法,丰富培训内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举办专题培训班、召开现场交流会等方式,定期邀请专家就科学发展观、执政能力建设、依法行政、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开展培训,不断提高乡镇领导班子和乡镇干部科学执政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带领农牧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交流锻炼机制,把干部交流同干部挂职锻炼结合起来。在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采取在经济部门、农业部门、信访部门挂职锻炼,乡镇之间交流锻炼,选派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锻炼等形式,开宽眼界,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乡镇党委书记后备力量的建设

  分近、中、远储备一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储备时,对干部的知识、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完善,注意发现和挑选一些拥有高学历、熟悉宏观经济管理、农业技术等方面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以35岁左右干部为主体。有计划的从县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选派政治强、素质好、懂技术、善管理、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担任领导职务,拓宽后备干部来源,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储备一批专业型乡镇党政正职后备干部。对年轻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要采取下派、挂职等措施,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加速锻炼成长。对储备为近期的,且已培养成熟的,乡镇领导班子出现空缺岗位时,及时提拔重用,做到备用结合。

对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篇3

  近期,我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就公安队伍建设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期间,参加**系统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就严格队伍管理、提升业务能力、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等进行摸底了解;到派出所与负责人、民警、辅警进行座谈了解,听取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和意见建议;到镇街召开公安工作汇报会,诚恳征求广大干部群众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通过调研,深入了解了分局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当前分局公安队伍的基本情况

  现有内设科室队*个、派出所*个 、看守所、拘留所各*个。局属机关*个支部(总支),总计*名党员,其中党员民警*人、党员警辅*人。局党委班子成员*名,局长*名、政委*名、副局长3名、副政委1名、纪委书记*名。干部现有副县职*人,正科级*人、副科级*人、科员*人。

  现有警力*人,平均年龄*岁。其中,30岁以下*人,占总警力的*%;31-40岁*人,占*%;41-50岁*人,占*%;51岁以上民警*人,占*%。从学历结构看,本科及以上民警*人,占总警力的*%。分局共有辅警*余人。

  二、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

  (一)坚持政治建警。分局党委始终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党委理论中心组坚持周六集中学习制度,各支部坚持每月集中学习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主题党日制度、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定期组织民主评议、党建述职活动,实施谈心谈话制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成立了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强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督查工作的通知》,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局属各单位年终绩效考核。继续开展“警营先锋”评选活动,在全局范围内形成了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从严治警。制订了《**年分局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任务责任清单》,突出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在局党委成员、中层干部中开展了“领导干部作风问题集中整治”活动。以问政**节目为契机,相继开展了服务群众“找差距、查问题、补短板”活动和纪律作风问题排查整治活动,开展了七个方面隐形变异“四风”问题专项整治、政治生态建设自查整改等工作,进一步巩固作风建设成果。积极运用执纪监督“四种形态”,持续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坚决防止了“四风”问题反弹。

  (三)坚持从优待警。积极推进两个职务序列改革,落实了执勤岗位津贴和加班补贴新标准。全面规范全市警务辅助人员管理;走访慰问困难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及遗属*人,发放慰问金*万余元。大力培养先进典型,切实增强民警的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分局被**市委授予“**市干事创业好班子”荣誉称号,先后有**人次嘉奖、**个单位和**人荣立三等功,**人荣立二等功,**人获得**区“五一劳动”奖章。

  (四)坚持实战训警。坚持逢进必训,认真落实晋衔、入警、职级晋升培训,通过扎实开展大教育、大培训、大练兵活动,着力抓好了一线民警的警务实战技能培训、法律培训、信息化培训。以训练基地建成启用为契机,不断提升各功能场馆的使用水平和保障能力,制定严格的训练程序,形成科学严谨的训练制度,全力保障分局全警实战练兵需要,为提升全警的能力和素质服务;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充分利用训练基地良好的软硬件设施,立足创新,练出实战经验,提升实战能力;练出素质风采,打造了公安过硬队伍,服务人民群众,保障社会稳定,服务全区经济发展。按照“法律要求场景化、培训课程实战化、法律理解案例化”要求,以《公安机关执法细则》、轻伤害办理、非法证据排除、现场执法操作等为重点,以开展执法“双清”专项行动为抓手,分局法制大队到各基层执法单位开展执法培训工作,提升办案民警的法治意识和执法素养,进一步提高了执法办案质量和执法规范化水平。

  三、当前公安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敬业精神因年龄结构失衡有所减退。公安队伍老龄化严重,因年龄、身体等因素,老同志工作热情有所减弱。新入警的年轻人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经过公安业务的系统学习、培训后缺乏实践锤炼和岗位锻炼,不能很好地静下心、沉下身从而踏踏实实干好基层基础工作。

  (二)工作劲头因日常负荷加大有所减弱。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基层公安工作任务量越来越大,各类非警务活动明显增多,基层民警大多是“五加二,白加黑”超负荷工作。派出所民警除了正常的工作,负责处置辖区内的一切警务活动,值班后得不到休息,还要尽快办理手头的案件。由于长时间在这种高强度、高风险的环境下工作,导致很多同志积劳成疾,带病工作,易产生厌战情趣。

  (三)职业认同因执法环境变化有所下降。基层民警长期处于社会矛盾聚焦点上,指责、辱骂民警的行为仍时有发生,媒体过度关注报道,使基层民警工作压力、执法风险不断加重,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期望值和要求越来越高,在接待群众和办理案件中,基层民警的态度、言行等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投诉、被调查,导致部分民警心理失衡、职业认同感下降。

  四、下一步加强公安分局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深化政治建警,永葆对党忠诚政治本色。坚持将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安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和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不仅要贯彻到政治、思想、组织等各方面,更要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各环节。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在公安机关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二)狠抓教育训练,增强履行职责使命能力。一是全面开展全警大练兵,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厅、市局决策部署上来,依托新建成的人民警察训练基地,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全力争先进、走前列。聚焦实战打赢,按照一切为了实战、一切围绕打赢要求,针对信息化条件下社会治安形势特点,着力提升应急处突能力、信息化作战能力、协同作战能力,练就过硬本领。二是按照“仗怎么打、兵怎么练”的原则,务求练兵实效,把练技能与练体力、练作风、练意志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普及多媒体教学,坚持“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在精准化练兵上下功夫;坚持抓在平时、严在平时,在常态化练兵上下功夫,集中练兵与岗位练兵相结合,推广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训练和实战演练,提高“训”与“练”两个方面的水平,保证训练质量,全面提升公安队伍实战能力。三是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头雁效应”,形成领导干部率先训、带头练的良好氛围;将“日常练”作为“集中训”效果的“倍增器”,将训练延伸到日常,以滴水能穿石、铁杵磨成针的决心,不断增强民警执法技能水平,提升规范执法的能力。

  (三)突出严格管理,提升科学规范建设水平。从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特殊使命出发,全力推动队伍日常管理制度化、警务活动程序化、工作质量标准化,努力实现“队伍违法违纪下降、群众有效投诉下降、涉警信访案件下降,群众满意度提升、执法公信力提升、群众安全感提升”的目标。紧紧围绕基层公安队伍建设的任务,依据各项条例条令、职责任务、纪律规范的标准和要求,科学制定队伍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各项制度措施,做到既浑然一体,又简便易行,形成一套科学合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队伍管理制度体系。

  (四)聚焦厚爱激励,营造拴心留人良好环境。严格按照“四个铁一般”的要求,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党组织生活活力。落实好各项励警惠警措施,完善民警紧急救治绿色通道、优抚救助、民警健康休整等举措。抓好“暖心工程”,分局党委领导实行“三必到”,即民警生病住院必到;子女婚嫁必到;直系亲属病故必到。认真落实民警的体检、保险、休假等制度,在职级待遇中予以倾斜,兑现特行补贴、解决住房问题等,不断增强民警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

对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篇4

  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作为国家政权组织体系的最基层贯彻者、执行者和推动者,承担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近年来,为加强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县乡两级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凡进必考”,乡镇机关公务员素质有新变化;二是坚持“增智强能”,公务员行政能力有新提升;三是坚持“从严管理”,公务员服务水平有新变化;四是坚持“绩效考核”,公务员工作劲头有新提高。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新成效,推动了乡镇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基层干部力量严重缺乏。由于基层经济、文化、环境相对比较落后,大多数公务员不愿意在基层工作,觉得地位低、压力大,工作难出成绩,家庭难以照顾。每次全县干部调整时,许多乡镇公务员都强烈要求“进城”。一些新录用的公务员容易被上级机关以借调、抽调的名义调走使用,致使基层公务员得不到实实在在的补充。而原有的一些干部,普遍出现了一人多岗多责现象。例如我乡公务员队伍里,行政编制共17个,实有在岗公务员共11人,其中:正科级干部2人,副科级干部6人,科员3人。

  2、部分新进公务员基层实践能力欠成熟。大多数新进乡镇机关公务员属于出了家门进校门、出了校门进机关的“三门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历和能力。尽管他们取得了较高的学历,但并不具备农村基层工作经验。而且,由于大学所学专业和农村工作不完全对口,所以用专业知识推动实际工作的能力不强,与乡镇复杂繁重的基层工作要求相差甚远。我乡三名科员,其中1人学的是电力专业,1人学的是化学专业,另一人学的是社保专业。

  3、存在晋升“天花板”,留不住年轻干部。乡镇机关公务员晋升机会较少,一般情况下干部提拔只讲论资排辈,即便是引进优秀公务员,进入单位后也会被贴上“新人”的标签,不能及时给位置、压担子,其“黄金发展期”就会在“坐等”中丧失。这不仅不利于年轻公务员成长,更让有些年轻公务员看不到提拔的希望而精神懈怠。

  4、干部考核奖惩体系不科学。没有建立能上能下、末位淘汰、退出机制,存在着“只要是当上了公务员,就是进了保险箱;只要不犯错误,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错误思想。由于没有奖惩制度的跟进,很多时候都是乡镇主要领导在担当,副职和一般干部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不强。另一方面,乡镇办公室工作繁杂,新进公务员只能承担公文收发、材料拟写、打印和完成一些办公室的后勤保障任务,深入一线学习锻炼的机会较少。

  二、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

  1、“唯考是举”的用人渠道设置和乡镇工作的现实需要存在矛盾。公务员招录需要通过一些考试来选拔,但是现在的“选苗育种”的机制不够健全,人员来源比较单一。许多考生只是参加一些专业的培训班并通过考试,笔试环节占了高分,实际上缺乏具体的工作经验。而一些在乡镇工作了多年的站所人员想要通过考试却缺乏时间精力。出现了“考过去的干不了,干得了的考不过”的怪圈。

  2、基层群众的需求和乡镇机关公务员的教育培训机制之间存在矛盾。由于乡镇机关公务员人员较少,而各类事务性工作却很多,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很多基层公务员身兼数职,如果遇上迎接检查、活动创建、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加班就是家常便饭。为了不影响工作,乡镇很少组织干部集中教育培训。而上级安排的一些培训内容较为单一,实际运用效果不大。学习成效难以体现,无法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

  3、乡镇工作压力不断加大与管理奖励机制不到位存在矛盾。乡镇机关公务员考核设置不合理,提拔任用渠道狭窄,基层公务员流动难、上升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同期其他单位公务员相比差距大。很多乡镇地处贫困、偏远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乡镇机关公务员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待遇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乡镇制定的激励机制被取消后,机关公务员仅有的一点优越感也不复存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大减。

  三、几点建议

  要解决当前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好机制和动力问题,切实把好“入口关”和“出口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公务员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意见,要求完善公务员激励保障机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切大入口,不拘一格用人才。一方面要在控制公务员编制数不增加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基层需要,加强一线工作力量。在乡镇公务员招录过程中,要事先了解乡镇的实际需求,只要专业对口,可以适当降低学历、年龄、资历等门槛。要扩大乡镇干部选拔视野,注重从本地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另一方面要打通基层公务员出口,除因违法违纪开除公务员外,对工作态度不端正、能力不足、业绩较差的公务员,应及时淘汰,空出岗位编制录用新人,使基层公务员队伍成为一池活水。

  2、打破基层两个“天花板”。一是打破晋升“天花板”。现行的公务员晋升体制,基层晋升空间狭小,许多乡镇机关公务员干了一辈子,只能混个副科级。基层要吸引人才,首先要建立优秀人才的培养选拔链条,把基层成长经历作为公务员晋升的硬条件,引导新考录公务员向基层流动。要适当安排乡镇主任科员职数,采取公开竞争的形式予以任用,以激发乡镇副职的工作潜能。二是打破待遇“天花板”。要逐步改变当前越往上级机关条件越好、待遇越高,越往基层条件越差、待遇越低的现状,不断提高基层公务员工资、福利等各项待遇,让基层岗位吃香。

  3、要抓好“减负”,让公务员在基层“轻松”工作。基层公务员处在党和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既要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调处矛盾纠纷,又要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接受名目繁多的考核,身上担子重、压力大。因此,要在从严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基层公务员的人性化关怀。通过严格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减少乡镇迎来送往等杂事,杜绝“重点防汛防火期间乡镇干部一律不得休假”、“工作日晚上只能在乡镇留宿”等歧视性规定,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干事创业上、投入到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

  4、在管理目标上要标本兼治。要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着手,在继续做好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适用的平时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对公务员的要求具体化、标准化、制度化,实现公务员管理的常态化、精细化。通过考核着力形成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找出公务员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能力开发和培训,为公务员选拔任用提供重要依据。

对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篇5

  按照乡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的安排,我与XX年4月7日至11日到乡中八里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大调研大走访”,就中八里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步打算进行了调研走访,现总结调研报告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东八里村位于大马村乡东北部。全村共有311户,1267口人,6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31人,耕地面积1362亩,XX年人均收入4649元,在全乡是中等收入村庄。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1、党员基本情况:村设有1个农村党支部,村两室三间90平米,占地0.6亩,建于1983年9月,历经多次整修,现有围墙和大门,但办公条件相当简陋。农村党员有46名,其中妇女4名,占9%;55岁以上的30名,占65%;文盲、半文盲党员39名,占37%;高中及以上的9人占20%;困难党员8人,占17%;致富无门的3人,占6%;致富带头人8人,占17%。

  2、农村党支部班子情况:村党支部委员总数为3人,村委委员数3人,都是55岁以上。

  3、农村党支部作用的发挥情况:两委班子成员均能在自身致富上起一定的带头作用,能积极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存在问题

  1、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有些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2、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一是班子年龄结构老化。目前班子老化现象还比较严重,村党支部书记已经57多岁,村主任65岁,村委会计现已64岁,两委干部都在55岁以上。二是村级后备干部缺乏。村里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把眼光放在经济发展上,真正愿意服务农村、扎根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三是农村干部待遇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直接外出做生意。

  3、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

  四、农村经济社会情况

  村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优质粮食的种植面积可观,而且销路也很好,农民的收入来源也主要靠农业,养殖业发展不够。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迅速增加,劳务收入也成为农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医疗卫生方面,村1267口人,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加1242人,参与率是98%.明年计划全部参与。新农保应参保人数853人,实际参保819人,参保率96%。

  五、热难点问题

  1.农民对当前经济形式持乐观看法,在主导产业方面,对于优质蔬菜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希望政府帮助提供信息,找市场,减少农产品无销路的后顾之忧,为今后农业生产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在资金上,希望金融部门帮助农民解决小额贷款,缓解农民因生产资金不足制约生产发展的矛盾。

  2.科技作用得到广大农民认知,加强农村科教文化事业建设是农民所盼,据调查,农民对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有共同的认识。相信科学,渴望技术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共同心声。但农民感到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少,学而所用和用而所学之间还存在差距和矛盾。看电视是农民获取科技知识的主要渠道,农业频道是农民最喜爱的节目。但农民反映“电视播放农业科技知识时间短,记不住,理解不透”。农民希望村里有个固定的学习场所,能有科技人员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知识和技术。还应该多发放一些科技书籍和科普光盘,增加致富信息来源渠道。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科教文化事业的投入,普及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业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农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3.在农村文化生活上,农民反映文化生活馈乏,在农村看电视是农民的文化娱乐,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和扶持村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的建设,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4.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和社会风气有所好转,农民渴望农村社会治安进一步稳定.村农民对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总的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之风盛行,人情礼往给农民带来沉重负担,大有事主不愿办而不得不办,人情不愿随不得不随的趋势。

推荐访问:体系建设 应急 调研报告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调研报告 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公司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应急管理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版权所有:春晖范文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春晖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春晖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滇ICP备1400138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