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中国近代史发展(全文完整)

浅谈中国近代史发展(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2022-06-13 11:36: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中国近代史发展(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浅谈中国近代史发展(全文完整)

浅谈中国近代史的发展5篇

第1篇: 浅谈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姓名:吕小荟 班级:知识产权131 学号:5301513020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指的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这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这八十多年,中国近代,是社会动荡剧烈,国内外矛盾和斗争复杂尖锐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内,充满了侵略和反侵略、压迫和反压迫、变革和反变革、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近代的历史,既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一部苦难史和屈辱史,又是一部斗争史和光荣史。读蒋廷黻先生写的《中国近代史》,其内容之丰富,领域之广阔,非一般甚至是史学大家所能及。在蒋先生的著作里,这是最有代表性也是最杰出的一部。

蒋先生在他的《回忆录》里有这么一段话,他说:“当我1919年夏入哥大时,我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认为我应该专攻新闻。我想如果我成为中国报界大亨,我就能左右中国政治。为此,我进了新闻学院。但我……突然感到新闻人员对一国政治的了解仅是表面的,无法深入,所以他们只能随波逐流,迎合时代。我认为:为了左右政治,就必须懂得政治,欲想懂得政治,就必须专攻政治科学。因此,乃于1919年秋放弃新闻改修政治。但是不久我又觉得,政治也有它的限度。……我的结论是:欲想获得真正的政治知识只有从历史方面下手。我已经由新闻转政治,现在我又从政治转历史。”从蒋廷黻的选择转换中,我们发现他其实是在寻求更接近他“政治救国”的梦想。他说:“救中国的念头一直潜伏在我的意识中,时隐时现。”因此他前半生的“学者论政”生涯和后半生的“学者从政”生涯,一言以蔽之,都是在“救国”这个大政治上。1929年5月,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亲自到南开大学邀请蒋廷黻前往领导清华大学的历史系。他在清华六年,先后兼任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在他的领导下,清华大学历史系重综合、重分析、重对历史的整体把握,迥然有别于传统的史料派。

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这已经是勿需多说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因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
不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也就很难真正了解中国的今天。我们当代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是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脱胎而来的。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的历史,就是要加深对近代历史的科学认识,加深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和智慧,受到激励和鼓舞,增强爱国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更好地创造新的历史。

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这已经是勿需多说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因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
不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也就很难真正了解中国的今天。我们当代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是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脱胎而来的。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的历史,就是要加深对近代历史的科学认识,加深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和智慧,受到激励和鼓舞,增强爱国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更好地创造新的历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大量的反洋教斗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1900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为捍卫民族独立而展开的反帝爱国运动。虽然它失败了,但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模仿、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
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由官僚资产阶级洋务派发起的一次救亡图存的改良运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开启了日后中国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

,太平天国如果作为一种农民反抗当时满清封建与专制王朝的斗争,这是值得称颂的,但是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把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做为一种建立自己的新王朝的开始,特别是洪秀全这些所谓的农民领袖,他们所领导的推翻满清王朝的农民暴动,并不是要彻底改变满清的封建与专制王朝的制度,而只是打着农民救世主的旗帜,重演一场新的皇帝梦。洪秀全建立的这个太平天国的洪氏王朝,与过去的满清王朝相比,不仅更加专制与封建,而且还表现的更加愚昧、落后、残酷、集权、保守。因此,当太平天国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当洪秀全在南京建都时,他已经开始走到了广大农民的对立面,这就决定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注定要失败的结局思想上、政治上不能跳出皇权主义的束缚;
在规划未来蓝图时不能跳出绝对平均主义的框框。但这些局限和不足,并不能改变它在打击封建统治秩序中所起的历史进步作用。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永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第2篇: 浅谈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开篇

1、近代史的本质和主题:探索与复兴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鸦片战争的原因

1、国内封建社会由昌盛转向衰弱,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外交上闭关锁国。清王朝的统治危机四伏

2、国际: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并不断加紧对外扩张

3、根本原因:英国欲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将中国变为自己的商品倾销市场

4、直接原因:清政府的禁烟损害英国的利益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

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租借地(一国根据条约在一定期限为条约所规定的目的租借给另一国的领土)

概念是借用国内法的租赁关系。租借土地的主权不断转移。租借只在约定的期限内有效,在租借期内取得领土的使用权。

1898年,中国清政府在帝国主义压力下,先后将胶州湾租借给德国(租期99年)。旅顺和大连租借给俄国(租期25年),威海卫(租期25年)及九龙(租期99年)租借给英国,广州湾租借给法国(租期99年)。日本经日俄战争和一站于1905年和1919年分别从俄国和德国取得;
旅顺、大连和胶州湾租借地。以上租借地除九龙外,胶州湾于1922年,威海卫于1930年,广州湾于1945年已经先后收回。

4、领事裁判权:(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外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形式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全,它的存在,形成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例外或侵犯)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851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900年沙俄炮制的《俄国政府监埋满洲之原则》等等。不平等条约中,都有列强在中国夺取领事裁判权的条款。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的确规定是领事裁判权制度在中国的开端

曾在中国享有此权的国家:英、法、美、俄、德、日、奥匈、意、比、西、葡、丹、挪、荷、秘、墨、智、瑞典、瑞士、巴西等。

5、近代中国社会阶段关系的新变化

1、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2、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剥削阶级

3、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阶级是工人阶级,是中国近代最革命的阶级,主要来源是城乡破产失

业的农民、手工者和城市贫民。

4、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其中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产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家

6、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主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综述 翻天覆地三十年

1、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张。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 治,

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2)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建立一个名副其实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3)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主张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2、中国人民为何只有;
两种基本选择

因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

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大陆的历史状况

①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②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③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局趋向稳定;

④由新民族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前提条件;

⑤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全国范围内执政党。

第1章 侵略的斗争

1、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怎样的侵略?

◆ 军事侵略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 政治控制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扶植、收买代理人

◆ 经济掠夺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剥夺中国的确关税自主权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 文化渗透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广学会是个怎样的机构?

广学会是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

3、义和团运动的精神与实践意义

◇ 精神:

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反抗侵略而进行的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

◇ 实践意义:

A: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者,使它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

B:义和团运动中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为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做出了重要贡献。

4、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应支付的赔款额高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10亿两之巨。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实行的公开掠夺。

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它们在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以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慈禧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
同时也使国人对清政府更为失望,国内要求变革的呼声日渐高涨。

5、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破产的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不过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并

非是瓜分中国的确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

●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期,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打击和教训

了帝国主义者使他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

6、近代中华民族意识觉醒的历史过程

■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

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

■ 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全民族开始有了

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正式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写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步的觉醒。

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金田起义

历史背景

  金田起义的前夜,正是鸦片战争后十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尖锐化,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原来清初经过明末农民起义和入关后的战争,社会经济在遭受严重破坏之后,到十七世纪末叶已经逐渐恢复起来。利用社会经济生活的现象。西方资本主义向东方进行侵略,并到处记激起反抗的时代。封建的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中,开始被卷入西方资本主义的漩涡里面。正当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刚刚侵入中国的时候,当时全国各地,到处孕育着革命的种子。英国的鸦片,腐蚀了清朝的统治,英国的大炮,也惊醒了中国广大人民。中国社会正在起着空前未有的大变化,不论南方与北方,城市与乡村,全部都动荡起来。起义的农民,已经在南中国的广西点起革命的火把,烽火烧遍了全广西。终于爆发金田起义。

起义过程

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领导的广西桂平县武装起义。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同冯云山、洪仁玕在广东花县首创拜上帝教,次年春入广西传教,积极宣传组织农民群众。随后,洪秀全回广东家乡从事宗教理论创作,冯云山则留在广西深入紫荆山地区,宣传组织群众建立拜上帝会,开辟革命基地,吸收杨秀清、萧朝贵等人,形成起义领导核心。

1849年前后,广西连年闹灾,天地会纷纷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1850年7月,洪、冯密藏在花洲山人村部署起义工作,下达团营令,要求各地拜上帝会会员变卖田产到金田集中。团营指挥部设在金田村,有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主持。派人到广东接洪、冯亲属来桂。在金田、花洲、奇石、陆茵等处秘密打造武器。韦昌辉、胡以晃、石达开、周胜坤、余延樟等献出全部家资充起义经费。各地拜上帝会认真操练,筹足钱粮,先后会集金田的男女老少共计2万人左右。携带钱物概交“圣库”,衣食全由“圣库”供给。遂按军制把前来团营群众组织起来,实行男女别营,进行军事训练,准备武装起义。不久,在思旺圩和蔡江村,先后击溃前来镇压团营的清军。12月25日记,总兵周凤歧派兵进犯金田,会众奋力反击,毙敌300余,杀死清江协副将伊克坦布。翌年1月11日,洪秀全38岁诞寿,举行隆重的祝寿庆典,万众齐集犀牛岭,誓师起义,向清朝宣战。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封五军主将。颁布简明军律:一尊条命;
别男行女行;
三秋毫无犯;
四公心和傩,各遵头目约束;
五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1月13日全体将士蓄发易服,头裹红巾,从金田东山大湟江口,开始了轰轰烈烈规模空前的太贫天国农民战争。因金田起义发生在广西,故有大量壮族人民参加了金田起义,北王韦昌辉,西王萧朝贵,北伐主将林凤祥,李开芳等等,皆为壮族人。从此震撼中外的太贫天国革命拉开序幕。

历史意义

金田起义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①金田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性质),它是几千年来中国弄明战争的最高峰。

②金田起义坚持14年,势力达18省,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

③金田起义担任反封建反侵略双重任务。反封建主义,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反侵略,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④金田起义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

2、天朝田亩制度

3、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是天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不久,他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法制。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尤其是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宣令作工,以受所值”,这就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了。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与番人并雄”,但严禁鸦片输入。对于外国人,强调“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洪秀全看到后,几乎逐条加以批示,对其中绝大部分条款便是赞同,并下令镌刻颁布。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4、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勇敢地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太平天国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除了阶级矛盾激化外,还与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

带来的灾害有关,同时从西方传来的宗教思想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都

是与历史上的旧式农民战争不同的。

2、太平天国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后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这是

历史上单纯的旧式农民战争所没有的新情况。

3、太平天国的领袖后期还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具有明显的资本主

义因素。

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这回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
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P41)

6、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7、洋务运动的目标:

自强求富兴办洋务运动的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

8、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1)创办了第一批中国自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办了第一批外语学校,工业技术学校等。

2)引进了西方的生产技术,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3)虽然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却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了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4)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及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洋务派企业以及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是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地发展起来的。他们既要发展近代企业,却又采取垄断经营、侵吞商股等手段压制民族资本;
既想培养洋务人才,有不愿改变封建科举制度。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运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批不平等跳跃,西方列强正式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官员却一再主张对外“和戎”,其所兴办的企业一切仰赖外国,他们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而无异于为虎谋皮。

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创办的一些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基本上仍是封建衙门式的。洋务派所办的事业工业完全又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造出的枪炮、轮船往往质量低下。即使是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其管理大多也是友政府“专派大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商人没有多少发言权,还要承担企业的亏损。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恢廓浪费等官场恶习。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

正因为如此,洋务运动不可能成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10、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1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宣传手段:

(1)向皇帝上书;
(2)著书立说;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4)办学会;
(5)设学堂;
(6)办报纸;
(7)进行论战。

12、光绪皇帝与百日维新:

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及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在当时是指“平均地权”。

2、资产阶级革命分子及其代表作

孙中山,1904年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章炳麟,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发表《革命军》

陈天华,发表《警世钟》、《猛回头》

3、护法运动的历史内涵

当时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进行了复帝的活动。后来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声中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就忧惧而死。而后,由皖系军阀头子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后,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独裁卖国的反动统治,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在这种局面下,孙中山举起了“护法”的旗帜,但后来也失败。

(历史内涵)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它表明,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a、推翻帝制,借宿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沉重打击列强的侵略势力,建立共和制具有破天荒的意义;

b、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想从此流传广远,深入人心,开阔人们视野,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激发人们对革命热情的延绵不断;

c、一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的业绩和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e、鼓舞亚洲各国的革命运动。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开天辟地大事变指何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2、李大钊与社会主义旗帜的关系?

李大钊是中国大堤上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

3、结合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谈谈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1、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要求。

2、马克思主义又正确深刻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相结合,能有效地研究和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

4、中国先进分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后赋予了它们新的含义,使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的到了发扬,民主不再是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

5、就对社会的研究来说,马克思主义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6、五四后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7、马克思主义明确指出,必须用革命手段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最终消灭阶级月阶级差别,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之前,要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原则。

综上所述,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4、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爆发:

A、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条件和社会条件。

B、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C、过程。

D、参加人员组成。

E、结果。

F、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

旧民主主义是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而新民主主义是一个哦女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

6、中共成立以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1、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

2、使中国革命有了马列主义科学的知道思想,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第5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

1、所谓“革命新道路”是指何璐?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由国民党专政的反动政府

3、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使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第六章

1、西安事变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上年内战的局面由此借宿,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2、中共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

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

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3、抗战初期两条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

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中国共产党社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4、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1938年9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六届六中全会。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他强调“离开中国特点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闲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并提出了普遍地深入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我国历史遗产并给以批判的总结,和调查研究当前运动特点及规律性人物,全会基本上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进一步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5、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B、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D、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英系那个。

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的方针?

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是蒋介石集团的既定方针。

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方针是,先接受关内,控制华东、华北,而后进兵关外,以便独占东北。所以,他计划在关内大打,而后在关外大打,待他认为想的准备完成是,就全面彻底撕毁政协协议,悍然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

2、1964年国共内战的本质

毛泽东指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个在没帝主义指挥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华民族解放的反革命战争。毛泽东又指出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有临时作用的因素;
蒋介石发动的战争具有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主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获得全国民众的拥护。

3、中共对民主党派的政策

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中共一贯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又十分主义尊重和维护其应有的政治地位和合理利益,对以它们某些不妥当的意见,则善意地提出批评,诚恳地帮助其进步。

4、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点,与后面两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它们调动和吸引国民党南线全部兵力160多个旅中约90个旅左右于自己周围,迫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由此揭开。

5、1949年,政协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的教育,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正确性;
认识到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才有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这种崭新的政党制度的确立,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志愿。会议也表明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备工作胜利完成。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阶段划分(1949年之后)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三大改造

(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农业)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A农业合作化任务的提出

B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

C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和基本完成

(工商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A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B和平赎买政策的实施

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

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第二次结合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论十大关系》

1965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问题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他联系农业合作化问题、工商业者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少数民族问题、少数人闹事问题、与民主党派关系问题等,系统的阐明了正确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方法。他强调,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能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矛盾,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社会注意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第10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

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依赖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正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2、四项基本原则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发布会上发表的讲话汇总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邓小平的讲话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以后的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对排除来自“左”的有“右”的方面的干扰和影响,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地政治基础,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3、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据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依赖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决定》的作出和实施,是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为重点全面展开,在一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所有制结构突破单一公有制结构,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发展的局面。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经济杠杆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4、中共中央在深圳等地设立——经济特区

5、十六届五中全会

2005年10月召开

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胡锦涛在会上明确提出建设创新性国家的任务。

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设》,为“十一五”发展指明了方向。

6、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细那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实现全名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第3篇: 浅谈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历史八年级上册)

【考试说明】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联系乡土历史)

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

2.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结果

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1842年8月,英国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识图:“焚烧后的圆明园”。

1860年,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5.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结合乡土历史)

左宗棠收复新疆。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6.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壮烈牺牲。

7.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1900年,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的侵略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向北京进犯。于1900年8月中旬攻入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1901年9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俄、英、美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8.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9.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10.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条约规定:(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考试说明】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派的口号、代表人物;
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P29-30

(1)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讠斤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2)口号和创办的主要企业: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有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等。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如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等。

(3)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船政学堂的内容要结合乡土历史。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北: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1895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3.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起义的第一枪。占领武昌城,取得首义胜利。

此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4.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

1911年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孙中山发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胜利意义:清朝的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崩溃,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6.陈独秀、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陈独秀的率先倡导下,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考试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五四精神

1919年初,法、英、美等国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5月4日,北京十余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声响彻云霄。6月5日,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反帝爱国运动的重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3.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4.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毛泽东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5.红军长征;
长征精神

结合地图、诗歌了解长征,知道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甘肃会师,可根据自己体会,认识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穿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考试说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共同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七七事变的史实,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突然进攻卢沟桥的中国守军,遭到中国军队奋起反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识图:“中国守军在卢沟桥上奋起抗战。北P91

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

在占领南京后的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4.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史实

1938年春,在李宗仁指挥下,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1940年,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百团大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5.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

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6.西安事变的史实;
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考试说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的史实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反共内战的方针已经确定。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辽沈战役后,解放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我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1949年4月解放军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考试说明】经济和社会生活

1.张謇兴办的实业

状元实业家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大生纱厂。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2.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剪去辫子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同时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清末民初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

【考试说明】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

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作做出了贡献,他发明的制碱工艺被化工界命名为“侯氏制碱法”,从此中国的制碱化学工业跃居世界前列。

2.魏源、严复等的主要思想

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受到清朝战败求和的刺激,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魏源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

严复译述《天演论》,认为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严复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3.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维新变法期间,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它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科举制度的废除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5.鲁迅、聂耳、冼星海的主要成就

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人民音乐家聂耳代表作品是《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第4篇: 浅谈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通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时间离我们今天近,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今天的许多社会现象和国家的现行大政方针;
二是复杂,由于帝国主义和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 , 使得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外交等诸多方面都出现了一个多元的特征,而这些方面又相互作用,这就增加了其复杂程度,这也使得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尤其艰难;
三是悲壮,在这一历史时期中,世界上几乎是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面对外国的入侵,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屈服过,中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自己的国土与尊严,最终赶走了外国强盗,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与解放。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 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创造了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岁月里,曾经走在世界的前列。19世纪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协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
而中国却依旧在封建主义道路上徘徊,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江河日下,日落西山。

  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
有单独入侵,更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
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
划分势力范围;
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
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
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
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
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按照中国史学界的习惯分法,中国近代史包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80年的历史,即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

1840—1949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划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1840年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2年8月,清政府在英国侵略者威逼下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随后,美国和法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于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也发生了变化,其主要矛盾由封建社会农民和地主的矛盾变为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革命任务由过去农民反对地主阶级的统治变为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开始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激化了中国社会阶级矛盾,1851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1856年太平天国运动达到全盛时期。在太平军与清军激战时,英、法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清政府同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其间,沙俄乘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强占中国领土100多万平方公里。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太平天国运动坚持14年,势力达到18省,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者,最后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下失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皇朝内部一部分具有买办资产阶级倾向的封建官僚,发起了洋务运动,目的在于加强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但它也有发展新的生产力,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进步作用。19世纪70年代,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近代工业,产生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早在19世纪40、5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即在外国资本在华企业中产生,经过60年代的洋务运动,70年代民族企业的兴起,其人数不断增加。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使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和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1884—1885年,法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1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1895年清政府战败乞和,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法战争,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在中日甲午战争所引起的严重民族危机刺激下,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要求逐步变封建的中国为资本主义的中国,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资产阶级改良派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害怕广大人民群众,它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失败后,爆发了以农民为主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它为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起了很大作用。1900年,英、法、德、俄、美、奥、日、意八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和进一步瓜分中国,联合出兵侵略中国,于1901年9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随之兴起。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皇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产生了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觉悟。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造成了辛亥革命的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维护临时约法,但都失败了。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陷入绝境。

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新的社会力量随之而生长和发展,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和世界革命高潮影响下,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决定性作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发挥了领导和骨干作用,表明五四运动不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延续,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从此,中国革命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进。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领导了工人运动和各界群众运动,开展了对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的联合战线工作,为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准备。1924年到1927年,国共合作发动了以打倒北洋军阀为直接目标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和国民革命高潮的开始。1925年爆发了五卅运动,掀起了国民革命的高潮。随着革命运动的发展,统一战线内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激化,蒋介石制造的“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是这一斗争的主要表现,国民革命在胜利发展中潜伏着危机。1926年7月开始的北伐战争,从广东迅速进展到长江流域,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势力,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在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加紧干涉的情况下,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接着武汉汪精卫集团由动摇转向反动,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改。国民党叛变革命后,建立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反动统治。经过1928年“二次北伐”和东北“易帜”,国民党统治扩展到全国。在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克服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发动和领导了各地的武装起义,创建了工农红军,提出了苏维埃政权的口号,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革命根据地,共产党领导农民开展了土地革命,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军事“围剿”。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占领东北三省,翌年3月成立了伪满洲国。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民主运动,国民党反蒋派系乘机倒蒋,国民党统治陷入严重危机。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蒋介石与日本签订《上海停战协定》后,宣布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基本国策,大力强化法西斯统治,“围剿”革命根据地,镇压抗日民主运动。中国共产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采取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策略,丧失了有利的革命形势,使白区工作遭到严重损失,苏区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胜利完成了长征。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一二九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抗日民族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推动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出现。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10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全国进入全面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正式建立了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了四次(淞沪、忻口、徐州、武汉)大的会战,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梦想。但由于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造成了正面战场大溃退。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抗日持久的战略方针,八路军、新四军在配合正面作战的同时,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使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主要战场。1939年至1940年,毛泽东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体系,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中国远征军出师缅甸,直接配合了盟军的作战。1941年至1942年,解放区出现了严重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制定了“三三制”政权、减租减息等一系列政策,克服了困难,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独裁统治,官僚资产阶级大发国难财,其统治日趋反动和腐朽。抗战后期,解放区战场开始局部反攻,而国民党战场出现豫湘桂战役的大溃败,以此为契机国统区民主运动迅速发展起来,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美国对华政策由援蒋抗日改为扶蒋反共,国民党反动集团在美国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1945年4月至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政治路线,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达到空前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抗战胜利后,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斗争的根本问题是建立什么国家的问题。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和平谈判、政治斗争居主要地位。经过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严重斗争,国民党、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达成了反映人民和平民主要求的协议。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在向解放区进攻达到高峰时,召开了非法的“制宪国大”,同美国签订了卖国的《中美商约》。人民解放军经8个月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继而又粉碎了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同时,国统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迅速发展,形成了反蒋的第二条战线,蒋介石政府处于全民包围之中。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胜利地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在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签字后,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占领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北京召开,制定了《共同纲领》。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终结,中国历史进入新时代。

第5篇: 浅谈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
作者:魏德建
来源:《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2016年第01期

        考点一:列强侵华史

        1.鸦片战争

        (1)原因:①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②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开始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3)结果: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元;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3)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4)暴行:①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其中,《瑷珲条约》割占数量最多。

        (5)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3.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年。

        (2)战役:①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牺牲。②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东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增辟通商口岸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推荐访问:浅谈 中国近代史 发展 浅谈中国近代史发展 浅谈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版权所有:春晖范文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春晖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春晖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滇ICP备1400138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