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疫情下派干部心得体会8篇

疫情下派干部心得体会8篇

发布时间:2022-08-13 12:12:02

疫情下派干部心得体会8篇

疫情下派干部心得体会篇1

  6月1日,在委机关组织的年轻干部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上,我们学习了几起年轻干部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剖析,也认真聆听了领导的廉政教育讲话和同志们分享的心得体会,这对自己来说倍受警醒、启示深刻。

  一是要在自身修养上下苦功夫,在关键时刻展现绝对“定力”。通过此次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活动,特别是观看了《迟来的后悔》《雁过拔毛 在劫难逃》警示片后,我深受触动,为两位当事人深感惋惜。这两起案件的当事人手握一定权力后,对自己放松了警惕,没有抵制住金钱的诱惑,以权谋私,最终滑向了违纪违法的深渊。追其根源,是理想信念动摇,在诱惑面前沦陷。这警示我们年轻党员干部要树牢规矩意识、纪律意识,要下苦功夫学党史,学党的科学理论,不断汲取精神食粮,要学革命前辈,见贤思齐,增强干事创业的底气,确保自己在诱惑面前始终能够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

  二是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在源头上杜绝“小事而已”的思想。此次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之前,我一直认为年轻的一般干部人微言轻、没有权力,离腐败非常遥远,但这次的大会让我有了新的认知和深刻的警醒。案例中,他们有的也是一般干部,但就是这种“人微言轻”“不会被注意到”的心态让他们放松了要求,从一开始的“一点而已”最终衍变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殊不知,即使是一般干部,对外代表的不仅是个人,还是单位,身上都会因单位的职能或职权贴上标签。我们纪检监察干部身处监督执纪的一线,被党和群众寄予厚望,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在点滴的行为中都要杜绝“小事而已”“一点罢了”的思想,始终做到心中有戒、心中有惧,对待任何权力有如履薄冰的心态。

  三是常思得失、善辨是非,在特殊关口算好人生的“明白账”。警示教育大会上,委里的年轻干部代表给我们讲述了他们亲身经历的故事,告诫年轻同志在特殊的关口要学会算好人生的“明白账”,不以一时之利、口腹之欲葬送了家庭、事业甚至自由。反观警示片中的案例,他们无视高昂的犯罪成本,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立稳脚跟,甚至佯装糊涂,这对我们年轻人的警醒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更应时刻检视自己,常思人生得失、善恶是非,要心存浩然正气,远离低级趣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四是净化生活圈、朋友圈,大好年华不被物欲名利所裹挟。在《迷航》《莫让“青春韶华”变“铁窗岁月”》的典型案例中,当事人在人生和事业成长的“黄金期”跌入了违法犯罪的“危险期”,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却变成了“铁窗岁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能净化“朋友圈”“生活圈”,错把不良习气当兴趣爱好,错把灯红酒绿、贪图享乐当人生目标,更错在把工作岗位当成捞钱的工具,最终误入歧途,倒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令人唏嘘。这提醒我们在日常交往中要慎交友,多交益友、远离损友,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越雷池半步。

疫情下派干部心得体会篇2

  张桂梅是一名贫困山区基层教育工作者,她是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 校长,也是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坚守贫困地区40多年,她全身心投入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

  张桂梅说:“我那个班里几乎都是山里的少数民族,这些学生真的是很穷,他们冬天就穿一两块买的塑料凉鞋,我不知道这个地方怎么会这样,我真想进山里去看看”。山区的贫困刺痛着张桂梅的心,她开始意识到,帮助贫困山区女孩获得教育,才能有效的阻断家庭的贫困,她开始四处奔波筹款,克服种种困难,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

  学校建成后,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为育人之基,用红色教育树人铸魂,让16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2001年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张桂梅又成了许多孩子的“妈妈”,给予了福利院孩子无私的呵护。福利院孩子吴思思说:“每天晚上妈妈因为工作忙,几乎整天都在学校,但她还是会每天抽时间回来看我们。妈妈每次回来对着我们都是甜甜的微笑,我们就会感觉特别的温暖。”

  张桂梅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百名优秀母亲”等荣誉称号。将一片丹心奉献给了她热爱的地方。她说,“就是要解救山里的孩子们,因为我是党的一员,还是想为这片土地做点事”。

疫情下派干部心得体会篇3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初心力量学史,是为了知晓过去,立足现在,奋进未来。作为一个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华民族凝心聚力御外侮、创革命、求发展、谋复兴的过程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历史精神财富。学党史,就要提升对党的理想信念的认同感,全身心、全感情投入,学出信仰、学出感情,学出使命,以党的智慧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学党史,要带着信仰学、学出信仰来,做信仰如磐的带头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内涵丰富、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记载了无数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不惧艰难困苦、不畏流血牺牲、艰苦奋斗的光辉事迹。学习党史,是一次与革命先烈们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要在这样的对话中感悟老一辈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

  学史不是单纯地观史,要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学、带着对老一辈革命家们的敬意学、带着为汲取精神力量来“补钙”“筑基”“强本”的目的学。学史也不是单纯为学而学,而必须带着一颗信仰之心学,做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学出信仰来、学出信念来、学出信心来,积极主动地蓄满精神力量之池,做一个信仰如磐的带头人。学党史,要带着感情学、学出感情来,做守忠守诚的领路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前赴后继、继往开来的传承史。学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力量和精神力量不断传承延续的过程。史乃“述往以来者师也,经世之大略”,学好党史,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党史,以党史力量铸魂强魄、开辟未来。对学习来说,被动学习的效果远远比不上有感情地主动学习,唯有带着对党的感情学,从内心上认可,从情感上交融,从精神上赓续,才能引起共振共鸣。学习党史,要不断增强对党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理念认同,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的同时,还要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厚植为民服务的理念,勇于为党守忠、为民守诚,以实实在在的作风、一往无前的韧劲,真干实干、服务大局,做忠诚担当之领路人。学党史,要带着使命学、学出使命来,做党的形象的代言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克己奉公、我将无我的奉献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回首百年征程,党一直坚持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牢记着为了人民的根本宗旨,践行着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正是无数党员将奉献之心时刻捧在掌心,将为民之使命时刻担在肩上,才有了新中国的欣欣向荣,才有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学习党史,就要带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学。没有一颗初心,比为人民谋幸福更崇高;没有一项使命,比为民族谋复兴更伟大。唯有牢记使命,才能更好地传承使命、践行使命。要将党史这座精神宝库用好,保持始终不懈怠、不松劲的精神状态加油干,积极发挥好模范先锋的作用,做党的形象的代言人。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须策马加鞭。在党成立百年之际,要认真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好党史教育的指示要求,深入学思践悟,汲取百年党史之力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疫情下派干部心得体会篇4

  近日拜读了徐文秀的最新文章《年轻干部“十比十不比”》后,受益良多的同时,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比”,是“比较、较量”的意思,自然要有对象,有内容,有方法。教师与谁比,怎么比,比什么?作为教师可千万不能比错了东西。作为班主任,作为教师,比的应该是班风、学风,比的是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美德的形成程度,比的是师生关系的良好程度,比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对教育教学的敬业程度。而不应该是脱离了教育教学外的,物质、虚荣、面子的攀比。

  课堂教学是一线教师的主阵地,所以教师首先也是最需要比的就是课堂教学。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比”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而后思,思方能促成长。以“比”促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的教学需要有同行的评判,方能知己之不足而思改进,同时,以他人为镜,可以照见自己的不足。因此,教师的课堂需要听课者指点,教师本人也需要去观摩别人课堂。我想,教学要比,没有比较,就没有方向,没有动力。教学要比,“比”中知不足,方“比”有所获。“课内比教学”之“比”,不必方方面面,不必胡须眉毛一把抓,而要分门别类的“比”,明明白白地“比”——“比”要有侧重:比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比教材处理的科学与否,比导学方法的优劣,比教学环节设置的合理性。

  “比”要常态化:比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获利而非教师个人获名,因此,“比”的应该不是某节特意为展示而精心准备的课,而应该常态化的课——教师不可能每次课都有精力精心去准备的,基于教学的实际,基于学生的需要,真实的课堂才是最需要“比”的。

  除了课堂教学,就个人而言,最该比的对象是自己,看自己今天比昨天在组织教学上的进步,看自己今天比昨天课堂效率的高低。这种比,不需要外力的强制而是教师职业操守让教师有这种发自内心的需要,于是,比教学的活动就可以每时每刻在课内进行了,“比”就有效果了。

  今后,我要与其他优秀的教师多比课堂教学,多请教,多学习,努力使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更优秀,更有活力!

疫情下派干部心得体会篇5

  短短三天的教师春训会结束了,作为一名教师,我受益匪浅、感想颇深。这几天各位领导的讲话精神为我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总结了过去一年来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付出的劳动,也指出了不足,学习针对我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教师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新课程新理念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理论性的指导。其中,我们重点学习了杨局长的讲话精神,督促我们华阴整个教育系统学习永威、太白等校的创新精神、勤奋精神。下面是我这几天来学习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希望能和大家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一、注重学习、转变教师角色。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在去年,我校已经开始实践逐步将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在巨大的考试升学压力下,有些时候我们还是不能完全放开让学生主宰课堂,因此新课程改革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今年,我校制定了新的制度,将这一项体现在备课中,既要在备课纸上显现出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步骤,有要求老师必须在上课时实践,这就为新课改提供了平台。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一切学生的健康发展努力”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一切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进行三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5、认真实施“四清”教学管理机制,坚持做好“四清”工作。树立自主学习学生都能学会的学生观,明确“四清”的目的,重视考后一百分。

  二、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1、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能摧残人才。“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教师要终身加强政治思想修养、现代教育理论、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才观。

  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我身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更应当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制定自我发展目标。知识挑战的严峻程度是有目共睹的,每门学科都是学无止境。专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旧知识淘汰很快,我们随时面临知识危机。新世纪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崇尚学习我们不会落伍。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我自身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我将用终身学习来引领自己的专业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疫情下派干部心得体会篇6

  学习建党100周年讲话精神让我们深受鼓舞,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

  要想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在学习理论上,干部要舍得花精力,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做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做到入脑入心、知行合一。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做到求真务实、深接地气。把监视问题贯穿始终,做到勇于斗争、自我革命。把整改落实贯穿始终,做到立行立改、全面整改。

  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学出对党忠诚、坚定信念、自觉自信、责任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疫情下派干部心得体会篇7

  走访慰问“身入”更要“心入”

  日前,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

  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使开展走访慰问的过程成为进一步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推动工作的过程。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下基层、进家门,带着一颗“精心”“真心”“恒心”,向走访慰问对象转达党中央对他们的关怀,褒扬他们为党的事业作出的贡献,同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访”出实情、“访”出实效、“访”出实感,让慰问对象和党员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带着一颗“精心”慰问,访出诉求,问需于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实地走访慰问为契机,带着一颗“精心”慰问,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诉求,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其忧、排其难。忧有千头万绪,难有千差万别。所以慰问要有针对性,真正做到“掏心窝”“暖人心”,不能千篇一律搞“标配”、搞“一刀切”。这样不仅效果会大打折扣,更背离了初衷。在走访慰问前,要把“功课”做在前头,设身处地站在慰问对象角度想问题,了解慰问对象具体情况、困难原因,尽量想得细一些、周到一些、具体一些。在慰问时,要多一些“换位思考”,掌握其最迫切的“真想法”“真诉求”“真需要”。从家长里短的“牢骚话”中读懂真切感受,从“客套话”中听懂弦外之音,从“吐槽”“倒苦水”中找到难点痛点。然后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把“温暖”实实在在地送到慰问对象的心坎上。

  带着一颗“真心”慰问,访出诚意、问情于民。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在如此特殊的历史节点走访慰问,有着非同寻常的特殊意义,亦是关心关心受表彰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等群体的重要方式。入户才能入心,贴身才能贴心。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以最真的心、最深的情、最大的力,深入基层、深入党员群众,将他们视为“家人”,将工作与他们讲一讲、谈一谈,聊一聊,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工作行动符合民情、契合民意、赢得民心,凝聚强大的群众合力。然而,切勿把走访慰问变成展示工作的“秀场”,下车、握手、拍照、走人,这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走马观花”式慰问要不得,看似走近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实则是让慰问“变味走样”,与走访慰问的初衷背道而驰,不仅没有访出诚意、问情于民,还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

  带着一颗“恒心”慰问,访到点上、问计于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有很多解决问题的实际办法。“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要学会倾听民声、采纳民意,访到点上、问计于民,将党员群众智慧凝聚起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群策群力,共同为基层社会治理想对策、谋出路、解难题。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把走访慰问当作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要真正做到问需问计于民,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同频共振,聆听党员群众对地方发展的真知灼见、真情实意,汲取老党员、老干部的“土办法”“金点子”,而不是在办公室“天马行空”想问题、“闭门造车”找方法、“信手拈来”寻思路、“不拍脑袋”做决定。

疫情下派干部心得体会篇8

  1921年7月,从浙江嘉兴南湖烟雨中的一艘小船起航,中国共产党以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大船劈波斩浪、不断奋进。百年波澜壮阔,初心历久弥坚,我们党的航行历程是一本沉甸甸的史书,蕴藏着矢志不渝奋斗的精神密码和共产党人的卓越智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细细研读这本厚重的史书,从中寻求方法、坚定信念、强化担当,以昂扬姿态扬帆开启新征程。

  以“历史思维”解决现实问题,平稳掌舵不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历史的研究学习与历史思维的培养。“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着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和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更需要不断提高运用“历史思维”的能力,自觉把问题放在历史的时段中思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以贯通古今的智慧分析现实问题、洞察发展规律、把握航行方向。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充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要将学习党史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古为今用,用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指导我们今天的工作,确保走好我们自己的“长征路”。

  以“历史眼光”把握前进方向,坚守路线不偏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10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创造了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百年党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真正明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继而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党史是我们党自己走过的路,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部分。在党史学习中,我们要坚持从世界看中国、从全局看局部、从历史和未来看当下,加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厚根基和现实基础,并为之不懈奋斗。

  以“历史担当”激励奋发作为,蓄势扬帆再起航。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回顾百年历程,无数仁人志士挥洒汗水、泪水、鲜血乃至献出生命,才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繁荣富强。学习党史,要认真了解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学习英雄先辈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全面了解我们党伟大事业的来龙去脉,深刻把握新时代我们党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我们肩上的历史责任。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背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前面是喷薄而出的曙光,更感使命艰巨、责任重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定会继承传扬共产党人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百折不挠的优秀品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直面挑战,抓紧机遇,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推动“中国号”巨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推荐访问:疫情 心得体会 干部 疫情党员干部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面对疫情的感想 基层干部对疫情工作的感受 下沉干部疫情防控事迹 疫情期间学生干部心得 下派干部疫情防控 疫情学生干部工作心得

版权所有:春晖范文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春晖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春晖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滇ICP备140013829号-1